來源:讀特
「我覺得哪裡的風景都不如深圳美。」4日,在深圳圖書館,77歲的市民林先生對記者說,「我每天都來讀書。跟著圖書去旅行,除了美景,還能發現不一樣的自己。」今年國慶恰逢中秋佳節,除了外出旅行感受花好月圓外,不少市民選擇走進圖書館和書城等城市閱讀空間,感受精神愉悅,靜享假日時光。
打卡,體驗文化活動之樂
4日上午10點半,記者在深圳圖書館門口看到,雖距離開館還有1個多小時,但大批讀者已在此等候。館內,工作人員正將更新的報紙、雜誌、讀書擺放上架,做好開館前的準備。據了解,假期間,為更好服務市民讀者,深圳圖書館調整了開館時間:1日至4日,開館時間為12點-18點;從6日起,全館恢復正常開放時間。
開館後,讀者有序進館,一時間,館內座無虛席。記者注意到,由於疫情防控,深圳圖書館由原來的4人座調整為3人座。而在位於館內的少兒服務區內,許多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共讀少兒讀物。家長不時翻閱手中圖書,向孩子講解有趣部分。
從深圳圖書館出來,記者來到了深圳中心書城,發現這裡同樣吸引了大批讀者,不少市民或倚柱而站或席地而坐,聚精會神地閱讀。在1樓精品館,記者看到市民李先生正抱著9本科幻書前去結帳。「趁著假期帶孩子來買幾本她喜歡的書,平時功課多,假期讓她看個夠。」李先生笑著說。據中心書城副經理蔣昌茂介紹,截至4日,少兒類和文學類圖書是較受讀者歡迎的圖書類目。
除了購書和閱讀,書城和圖書館豐富的展覽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假期間,羅湖書城舉辦了多場新書分享會;南山書城舉行了「愛書小使者才藝表演秀」;龍華書城則開展了「表白」我的國和「秋之樂」中秋燈謎活動,讓市民大聲說出對國家的愛;而中心書城「深圳晚8點」也將在5日與市民分享「杜牧的詩意故事」。
假期期間,深圳圖書館共推出包括《從文獻看深圳——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地方文獻展》《「深圳記憶」系列主題展》《傳統藝術展——深圳市羅湖區非遺保護項目「臉譜面具繪畫」作品展》等10餘場展覽活動,讓讀者深刻了解深圳歷史和其發展的澎湃活力。此外,今年市民讀者還可通過VR科技線上看展,參與「繪本半小時」「微博閱讀排行榜評選活動」和深網絡公開課「線上藝術名師課」等線上活動。 喜迎國慶的同時,防疫工作不可忽略。在書城和深圳圖書館,記者看到讀者需佩戴口罩、測體溫、查驗健康碼後方可入內。「主館舍一至六樓服務區同時在館人數不超過3000人,少兒服務區同時在館人數不超過300人。各區域『同時在館人數』達到上限後實施『一出一進』動態管理。」深圳圖書館閱讀推廣主任戴曉穎一邊指著圖書館門口大屏幕上的實時數據,一邊對記者說。
閱讀,品味金秋最美書香
據了解,截至4日18點,深圳圖書館累計接待讀者17364人次,借還圖書共計39390冊次。在這座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敬的城市,選擇伴著書香過長假的市民數不勝數,他們用閱讀「充電」,滋養心靈,俯首讀書的身影構成了假期一道美麗的風景。
「這裡有最好聞的書香。書架上的書很全,有的還專門拆開了包裝,方便讀者閱讀,讓人感到很溫暖。」帶著孩子逛書城的市民張女士對記者說。除了家長,記者在書城和圖書館看到,讀者「主力軍」中不乏上班族和學生。「與其出門添堵,不如留深閱讀。趁著充足的假期,去品讀一些平時無暇閱讀的書目,我覺得比去『人山人海』的景點有意義。」在中心書城選書的市民黃女士告訴記者,平時由於工作忙,碎片化時間多,無法集中精力閱讀,所以想在長假期間認認真真讀本書,充實自己。「假期就是我們加油的時候,待在圖書館更能認真學習,如果在家就容易玩樂度過了。」明年參加高考的紫瑤一大早便從南山趕來深圳圖書館,與同學一起複習。
深圳圖書館義工黃女士告訴記者,每次一到長假,就非常明顯地體會到深圳人愛讀書的一面。「平時圖書館就很『火爆』,節假日,超高人氣不減反升,很多人選擇來到這裡『耗』一整天或者抱一堆書回家,這幾天來借充電寶的人都多了。看得出,深圳的文化氛圍很足。」
在深圳圖書館2樓「從文獻看深圳——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地方文獻展」內,讀者方先生拖著行李箱,靜靜觀展。從成都來深圳旅遊的他告訴記者,深圳是一直想來的城市,而了解一座城最好的方式就是閱讀它的歷史:「從微信小程序上看到有這個展覽,一大早就過來了。沒想到,比深圳天氣更熱的,是人們的閱讀熱情,再晚來一會就因控流進不來了。」方先生笑著說。
編輯 程思瑋
(作者:讀特記者 焦子宇 耿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