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麼會對某種東西上癮?

2020-12-19 遲道浪子

每個夏天,每次媳婦燒了好吃的菜,我想喝點啤酒,而且是要冰過啤酒,不冰的啤酒是不會去喝的,那味道簡直是難以入口。除了夏天,其他季節就對酒是沒有任何的想念的,甚至討厭喝酒。不知道那些喜歡喝酒的人是一種怎的體驗?對於我自己這是一種什麼的心理也不知道,不過想起來,還是挺有趣的。

昨天晚飯,我在喝啤酒的時候,兒子也好奇想喝一點,我就給他喝了一點點,不過酒剛到嘴巴裡,馬上就吐了出來,還擺出一臉嫌棄的表情。

「好苦啊,太難喝了。」說完拿著水杯喝了一大口水。

我看著他誇張的表情和嫌棄的樣子忍不住地笑了。逗他說,

「還喝嗎?」

他高高地舉起手,用力揮了揮手說,「不喝了,難喝死了。」

接著瞪著好奇的眼神問我,「啤酒這麼難喝,為什麼你喜歡喝呢?」

這個問題好難,一下把我難住了,對啊,為什麼啤酒這麼難喝,我還要喝呢?

我想了想說,「可能我喝的不是啤酒,而是一種心情。」

他瞪著莫名其妙的眼睛看著我,他可能沒有理解我的話。我思考了一會,繼續解釋說,「我現在很高興,所以就想喝啤酒。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的人難過了也會想喝酒。酒可能有一種功能,就是抒發情緒的功能,就像是人開心了會笑,難過了會哭一樣。」

這下倒好,不說就罷了,說了他就更不能理解了。

他不耐煩的說,「你這就更說不通了,這酒這麼苦,開心了要喝苦的,那不是變得不開心了?還有,難過的時候要喝酒,而且喝這麼苦的酒,那不就更難過了嗎?」

他的直觀思維直接把我打敗了,我無言以對,我直接是詞窮了,我知道我自己都不了解酒這種東西。至於我為什么喝酒,別人又是為什麼喜歡喝酒,也只是一種膚淺的感知傾向而已,根本談不上理解,也只能是直觀感受罷了,我又怎麼能解釋得清楚呢?但是不解釋清楚,沒法向兒子交代啊,又硬著頭皮繼續亂解釋一通。

「兒子,你心情好的時候喜歡做什麼?」

他想了想說,「心情好的時候喜歡和你玩。」

「那心情不好的時候呢?」

「心情不好的時候喜歡聽故事。」

「那就對了,喝酒和你這兩件事一樣,」

他似懂非懂地看了我一眼,不耐煩地說,「算了,不說了,不管開心不開心,反正我是不喝酒的。」

我緊繃的腦袋總算放鬆了下來,我怕他一直追問,雖然年紀小小,邏輯思辨強的要命,啥事都要和我來個辯論,什麼亂七八糟的論據都來了,我唯有投降才能避免氣死。今天總算沒有繼續追問,算是一大幸事了。有點誇張了,兒子其實也沒有那麼可怕,只是我自己知識量有限罷了。

回到酒的問題上來。我一直都無法理解為什麼有的人會喝酒上癮,有的人抽菸會上癮,這是不是一種純粹的生理性物質依賴?但問題是,這到底是物質本身具有某種上癮的因子,還是人天然對某些事物具有上癮傾向。

如果是外在事物本身具有某種上癮的因子,那為什麼有些人不會上癮。如果是由於人的內在規定性,天然具有對某些事物具有上癮傾向,是來自於內在的需求,那為什麼有的人能戒掉癮。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

每個人上癮的對象不同,是不是由某種內在本質決定的。比如說,我對菸酒不會上癮,甚至有時厭惡,而我對文字特別上癮,這是不是由我沒在本質規定的?答案不得而知。

還有就是,精神的上癮,和生理的上癮有什麼區別?

對於精神的上癮,其實問問自己就知道了,就比如,我對文字比較上癮。我為什麼會對文字上癮,是源於內在意欲的渴望,迫切的需要用文字剖析自己,點亮自己內心的黑暗荒原。

生理的上癮我個人的理解是,源於精神的空虛和障礙,生理的上癮是一種迴避精神障礙的麻痺補償。不知這是不是一種可能性的解釋。

此時我嘴巴裡有一種苦苦辣辣的味道。不管什麼癮不癮的,可能人都需要自己有一種活著的感覺吧,那些酸甜苦辣,都是活著的證明,而酒不過是死去活來的證明吧。

作者:遲道浪子

#上癮#

相關焦點

  •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可樂是圓瓶?而牛奶卻是方盒呢
    牛奶和可樂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大家有沒有在食用它們的時候想過。為什麼可樂是圓瓶?而牛奶是方盒呢,跟從我的觀點咱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如果從經濟學的領域,有人會有人解釋道:第一、可樂是即買即喝,所以圓的瓶子更加方便拿持。
  • 「行為上癮」的時代,我們真的可以擺脫嗎?
    那麼,我們是否因過度上網而抱怨過自己?家長也是否埋怨過孩子總是不肯放下手中的智能平板?《欲罷不能:刷屏時代如何擺脫行為上癮》這本書告訴我們,其實這些多多少少都可以歸結為行為上癮,它並不是一種病,但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 為什麼特別想吃某種食物?那是你的身體在發出信號
    為什麼特別想吃某種食物?,一時之間會突然湧起一種衝動,特別想吃某樣東西,甜品、巧克力,或是一包鹹滋滋的薯片。Dailymail.com的作者Lizzie Parry整理了一組營養學專家的解讀,為我們道出其中原委。本文為編譯,有部分刪節。據營養學家解釋,對某種食物的強烈渴望,很有可能是身體發出的信號,表明你體內缺少了某種東西。通過傳遞這些信號,身體得以在獲取能量的同時,確保自己維持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平衡。讓營養學專家來為我們解釋這一切吧。
  • 抗抑鬱藥物會讓人上癮是真的嗎?
    抗抑鬱藥物會讓人上癮嗎?這是大多數人都會發生的情況,這是藥物中的一些自然發生的過程,並不代表你上癮了。而上癮的第二個部分,就是我們所說的心癮。當你從藥物中得到心理上的回報時,你就會開始渴望這種回報,比如你帶著一種藥可以克服恐懼症的發作,每次出門前你都會帶著它,或者你出門前服用這個藥物,那麼你這一天就不會驚恐發作。
  • 盲盒為什麼會讓年輕人上癮?
    在微博熱門話題上,「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閱讀量達到4.6億,有1.3萬討論。從小眾到大眾,有人說,盲盒集中體現了:人類的收藏欲和賭博心不僅不會缺席遲到,還會愈演愈烈。12月11日,在港交所上市的泡泡瑪特市值則突破了1000億。
  • 有沒有想過黑皮諾為什麼比其他葡萄酒品種貴?
    有沒有想過黑皮諾為什麼比其他葡萄酒品種貴?為什麼在30-40美元以下找到像樣的黑比諾葡萄酒這麼困難?主要原因是黑皮諾(Pinot Noir)是一種皮很薄的葡萄,易受天氣影響:如果太熱,葡萄會枯萎。如果太冷,葡萄將不會成熟。如果太溼,皮膚會裂開,否則黴菌會侵蝕緊密堆積的葡萄串。
  • 蔡格尼克效應|一個人對行為上癮的認知,決定了是否能過好這一生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明明知道明天有重要的事情要做,可還是想把這一集的劇追完,接著又追了一集……看看時間都十一點了,告訴自己要休息了,可是刷完了微博,又去刷微信,刷頭條……本來想去搜索一個新聞素材,可窗口推薦了一個更有吸引力的標題
  • 養多肉為什麼會上癮!這或許是最科學的分析了!
    在《愉悅迴路》這本書中,作者用非常生動的語言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講清楚了人為什麼人會上癮?大腦愉悅迴路簡單來說就是這麼一個流程,事項起因——大腦多巴胺神經元被激活——目標神經元釋放多巴胺——產生愉悅感,這個流程就是作者所講的愉悅迴路。
  • 為什麼年輕人打遊戲會上癮?點進來看看經濟學的解釋
    所以我就想,為什麼我年輕時候打遊戲為什麼那麼上癮?不只是我,年輕人打遊戲普遍都上癮,年紀稍大一些反而慢慢的不上癮了,這是為什麼呢?這裡我們可以用經濟學裡的「有效市場假說」來解釋這個問題。什麼是有效市場假說?
  • 螺螄粉那麼臭,而且裡面沒有螺螄?為什麼有的人會對它上癮?
    因有奇特鮮美的螺螄湯,未嘗其味先觀其色便會令人垂涎欲滴,是柳州最具地方特色的名小吃。據說螺螄粉的螺湯由螺肉、豬骨、藥材、天然香料等民間秘方熬製而成,熬過湯後的螺肉就會丟棄,因其精華都濃縮入湯裡了 。我買螺螄粉都是網購的,買過幾個不同的品牌。
  • 四種花養了就「上癮」,從此錢包是路人,總想買買買
    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興趣愛好,只要深陷其中,就不能自拔,養花也一樣。對某種花草不感興趣時,覺得養一盆都是多餘。一旦對某種花草感興趣,恨不得把所有品種都搬回家。4種花養了就上癮,從此錢包是路人,總想買買買,看看你家養了多少。
  • 一個讓老外疑惑的問題:為什麼中國美食會讓人上癮?答案很簡單
    之前就有外國人問道,為什麼中國美食會讓人吃上癮呢?中餐那為什麼外國人要用「上癮」二字來表達對中餐的喜愛呢?這種說法就很牽強了,那西餐不是也用了味精,為什麼外國人就不會吃上癮?他們之所以會這麼認為,是因為味精中含有一種好吃的成分「穀氨酸」,這種成分其實不僅味精中有,很多食材中其實也包含,比如番茄、醬油、海鮮等等,其實吃中國菜不加味精,也依舊美味。
  • 火車上為什麼會有乘務員推銷賣東西?原來我們竟被騙了這麼多年!
    火車銷售說了這麼多,不知道大家坐火車的時候有沒有留意過,那些在火車上推銷商品的的銷售員呢?別看他們穿著制服衣著專業,可實際上這些火車上的銷售員,並不是屬於鐵路部門的員工!這些火車銷售員,經常拿著各種商品比如小吃或是生活用品、玩具之類的東西,有時候還會售賣一些新奇的玩意。一般來說,這些銷售員賣的東西價格也不算很高,有的還真的比較實用。大家出行在外難免有準備不齊全的地方,所以看到他們售賣的商品都會購買一些!
  • 泡泡瑪特市值千億背後,我們為什麼會為盲盒買單?
    仔細一看,泡泡瑪特的「盲盒」不就是我們當年買乾脆麵收集水滸卡時候玩過的嗎?確認過眼神,我們都是同類人,只不過我已經被歲月磨平了稜角,滾圓了身材,而這些95後、00後的少女、少年們,卻有著讓資本市場狂歡的購買力。既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不妨一起來聊聊,為什麼年輕人會對盲盒的玩法如此上癮,會一次又一次為「驚喜」買單?在這種驚喜背後,又有哪些我們無法克服的人性弱點?
  • 食物上癮的真相,戒不掉高碳水甜食,怎麼辦?
    真正讓你上癮的,不是物質本身人類會對很多東西上癮,不只是食物,但是,真正讓我們上癮的不是物質本身,而是成癮帶來的感受和經歷。這句話可能聽起來很難懂,請聽我慢慢說來。成癮,不是一種簡單欲望或者物質需求,更可能是一種感情需求。
  • 為什麼辣條會越吃越上癮?說出來你都不信
    每到下午5點左右,都是學校放學的時間,那些小孩就像籠裡飛出來的小鳥一樣,那麼的雀躍,想當初我們也是這樣的不是嗎?這些小孩很少一部分是直接回家,很大一部分都在學校附近的小攤扎堆,這也和我們以前是一樣的不是嗎?他們買的零食和我們那時候買的零食也是一樣的「辣條」。
  • 為什麼螺螄粉沒有螺螄?為什麼這麼臭,還有這麼多人為它上癮?
    中國的食物是很有特點的,我們不僅憑它的味道可就來判斷它是否好吃的,因為中國有很多聞著臭臭的食物,其實吃起來很香,就比如說臭豆腐,味道可謂說是一言難盡,但是吃著是真的美味,深受大家的喜愛。最近又有一款臭臭的食物火了,就是螺螄粉!這種聞起來臭臭的粉,吃起來真的是太美味了,現在很流行的就是「嗦粉」了,沒事嗦一碗粉,愜意舒服,刺激美味。為什麼螺螄粉這麼臭,還有那麼多人喜歡吃它?為它上癮?當然是因為味道太香了!
  • 為什麼跑步很累卻越跑越上癮?有一個詞叫快樂獎賞和成癮
    沒有了它就沒有做任何事情的內在驅動力,這可能正是抑鬱症的病因,抑鬱症並不是不會快樂,而是毫無動力。然而,現代社會已經有太多濫用多巴胺機制的案例,這種現象被稱作「多巴胺劫持」,吸毒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上癮之後的快樂是一時的,而最終會變成痛苦。
  • 嘴饞,為什麼總是想吃東西?如何擺脫源源不斷的食慾?
    對於有一部分人,並不是因為好看,想吃,而是因為心理上需要。我以前就是這樣的,我知道那種徘徊在渴望和理智之間的糾結的感覺,結果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很容易暴飲暴食。那感覺就像魚缸裡的金魚,沒有滿足感,投食多少,我就能吃多少,永遠都不知道飽。
  • 你為什麼總有戒不掉的癮,美國北佛羅裡達大學教授:也許上癮會是...
    菸草公司仍然在營銷宣傳上大量砸錢,想把香菸塑造成一種物美價廉的享受。比如,請飛行員在城市上空用煙霧畫出香菸品牌;聘請作家寫書宣揚女性的吸菸禮儀等。以20世紀初期的法國為例,有500萬人是靠酒維持生計。而且能用來釀酒的小麥、玉米等都是世界範圍內的主要農作物,酒精、菸草早就融入了主流文化。近現代社會中,很多社交名流都在抽菸喝酒,領導人們對菸酒也不避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