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覽】安第斯山脈:發現自然的秘密

2021-02-15 世界博覽雜誌社

天空和土地之間,

行星之雪落在你身上,

凍結了土地的高塔。

火山、疤痕、洞穴,

鏽色的雪,覆蓋偉岸的高度。

山峰的頭顱,天空的腳,

深淵的深淵,

刺開陸地的軀殼。

            ——巴勃羅·聶魯達

世上群山千千萬,安第斯山一定是最讓我心馳神往的那座。第一次踏上安第斯,我就被她的豐饒深深震撼,不由得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她的懷抱。我3次來到這裡,從2017年底到2020年的新年,從安第斯最北端的哥倫比亞,一路南下,穿越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一直來到最南端的智利和阿根廷。前前後後花了3年,終於完成了對她的匆匆巡禮,卻遠未窺得她豐饒的百分之一。我願不揣冒昧邀請大家,一起來穿越這7000公裡的旅程,感受安第斯雄偉壯觀的自然之美。

 歐雁臺(Ollantaytambo)位於庫斯科附近,是印加聖谷地區的一個城鎮。西班牙人佔領庫斯科後印加人撤退到這裡,這座城鎮還保留著與印加時代大致一樣的布局。

安第斯位於南美洲西岸,從北到南貫穿南美全境,全長約7000公裡,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平均海拔約4000米,最高峰為阿根廷的阿空加瓜山,海拔6962米,是美洲第一高峰,也是亞洲以外最高的山峰。位於厄瓜多海拔6268米的欽博拉索山,是地表離地心最遠的位置。1802年6月23日,亞歷山大·洪堡嘗試攀登欽博拉索山,因為缺氧,不得不停在海拔5878米的地方,那是當時人類所達到過的最高高度。他依照此次探索的經歷,畫了著名的山脈垂直氣候圖(Tableau Physique),詳細描述了山地植被隨海拔升高的變化,成為自然地理研究的裡程碑。1831年12月27日,查爾斯·達爾文隨「小獵犬」號從英國出發,一路遠航,來到了巴塔哥尼亞。當他在安第斯山上看到了大量的海洋貝類化石後,他意識到地球的歷史比人們原以為的還要古老。安第斯山脈因納斯卡板塊擠壓折曲南美板塊而隆起,沿山脈形成了眾多至今仍活躍噴發的火山。安第斯山上經常能夠見到的珊瑚和各種海洋生物的化石,也是這一隆起過程的見證。整個安第斯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是南緯4度以北的北安第斯,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的安第斯。該區域受到來自西面太平洋和東面亞馬孫雨林水汽的滋潤,從山腳到山頂依次形成常綠闊葉林、雲林、高山灌叢、高山溼凍原和冰蓋,水分充沛,層次清晰而多樣。

頭頂羽毛裝飾的當地狂歡遊行隊伍。

南緯4度-35度之間的中安第斯是安第斯文明的搖籃,也是南美洲最高度發達的原生文明——印加文明的核心區域。中安第斯有著安第斯最寬闊處,也是世界第二大高原——玻利維亞高原,以及安第斯第一大湖的的喀喀湖。這裡由於西面太平洋逐漸受到副熱帶高壓的控制,東面的亞馬孫雨林也逐漸消失,降水從北向南越來越少,從而形成安第斯最乾旱的區域。主要生境有鹽原、荒漠、高山草甸、高山幹凍原。南緯35度以南為南安第斯,為傳統上稱為巴塔哥尼亞地區的一部分,是安第斯風光最漂亮的區域。隨著副熱帶高壓控制的結束,太平洋的水汽重新抵達安第斯,在南緯37-48度之間形成瓦爾迪維亞溫帶雨林。繼續向南,隨著緯度升高,氣候變得寒冷,和北半球同緯度地區相仿。主要生境為落葉闊葉林、針葉林和高山凍原。潔白的冰川和湛藍的冰川湖形成的湖光山色,可以跟歐洲的阿爾卑斯和北美的落基山相媲美。哥倫比亞安第斯位於安第斯山的最北面,安第斯山在這裡像孔雀開屏一樣,分裂成了南北向的東、中、西3條山脈。東部山脈向東延伸至委內瑞拉境內,西部山脈則通過中美洲一直延伸到北美,和北美的內華達山脈、洛基山脈相連,形成了美洲的主幹和世界上最長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美洲本來是相互獨立的板塊,中美地峽不斷隆起,在300萬-400萬年前,地峽終於閉合,使得南北美洲連為一體。白尾鹿即是在這之後,從北美洲遷徙至南美洲的物種之一。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主要分布在北美加拿大到墨西哥的廣闊地域,但在哥倫比亞安第斯,我們也能看到它的倩影。

國家公園內的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是從北美洲遷徙至南美洲的物種之一,其分布北至加拿大。

哥倫比亞安第斯舒展而廣闊,幾乎佔據了哥倫比亞全境。崎嶇和破碎的山地地形和第四季冰川一起,造就了如同群島一般相互隔絕的高山生態系統,使得這裡成為整個安第斯山脈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之一。哥倫比亞安第斯最獨特的景觀,是其由大小各異的蓮座植物組成的高山溼凍原(Páramo)。從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向東驅車100多公裡,就能到達位於哥倫比亞東安第斯山山麓的欽加薩國家公園。在國家公園內徒步,登上海拔3000多米,壯觀的蓮座森林就在眼前。在高山嚴酷的環境中,植物的葉片變得多肉而厚實,緊簇排列成蓮座狀,能夠充分保存熱量,同時可以將來之不易的水分通過葉片存蓄並疏導到植株中心。哥倫比亞安第斯有著安第斯其它區域都罕見的巨型蓮座植物,以皇后鳳梨(Puya)屬和僧袍菊(Espeletia)屬為主導。這些巨型蓮座植物圍繞著澄明的高山湖泊生長著,讓本來光禿禿的山峰,顯得錯落有致起來。除了巨型蓮座植物,在凍原的地表,還生長著刺芹屬(Eryngium),蓬谷精屬(Paepalanthus)等小型蓮座植物。

皇后鳳梨(Puya)屬和僧袍菊(Espeletia)屬為主導的蓮座灌叢。僧袍菊是只分布在北熱帶安第斯的菊科植物,可以長得高達10米,細長的「樹幹」支持著末端如燭光一樣的蓮座狀葉和長達數米的皇后鳳梨花序,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蓮座森林」。僧袍菊因其葉片密被白色柔毛、質地如同天主教僧侶的厚袍而得名。這些白色柔毛一方面可以幫助植株保存熱量,另一方面又有利於早晨露水的形成,為植株獲得來之不易的水分。僧袍菊將自己的蓮座高高舉起,白色的柔毛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安第斯山一路向南,從哥倫比亞進入厄瓜多後,3條山脈收束為1條。厄瓜多安第斯,西臨太平洋,東臨亞馬孫雨林,同時接受兩面的水分,是熱帶安第斯最典型、最具層次感的部分。厄瓜多南部的羅漢松國家公園,正可以領略從熱帶闊葉林、雲林到高山凍原等一系列安第斯生態系統。西部太平洋和東部亞馬孫雨林的水汽被安第斯山脈所阻隔,凝結成雲在山腰徘徊,形成了非常溼潤的雲林(cloud forest)。雲林中樹木的枝幹,都被地衣和苔蘚包裹得嚴嚴實實的,還密密麻麻地生長著附生蕨和附生蘭,以及各種寄生植物。水是生命之源,在水分如此充沛的雲林中,生命不放過任何機會,在一切可以到達的地方蓬勃生長著,形成了泛濫的生物多樣性洪流。

厄瓜多卡哈斯國家公園的高山凍原。

向上攀登,沒有了山麓水汽的滋潤,茂密的森林逐漸消失,山地開始變得裸露。一路沿著陡峭的山脊向前,兩邊都是看不見底的懸崖峭壁,倒是讓人產生了仿佛置身於華山險峰的恐懼感。主要由杜鵑花科組成的高山灌叢,在安第斯的夏季盛開著火紅的豔麗花朵,在陽光的照耀下,讓山脊仿佛星火燎原一般璀璨。再向上,來到更為寒冷的高山凍原。冰川融水滋潤著這裡,哥倫比亞安第斯的蓮座森林已經消失。厄瓜多的高山凍原被禾本科植物覆蓋,各種矮小的墊狀植物,在其上盛開出美麗的花朵。

皇后鳳梨屬(Puya clava-herculis)藍色的花朵。厄瓜多安第斯上的卡哈斯國家公園,能看到一片片由龍鱗木組成的矮小森林。薔薇科的龍鱗木(Polylepis)一共28種,可以生長至海拔5000米的地方,是世界上海拔分布最高的木本被子植物。龍鱗木的樹皮多層而厚實,如同龍鱗一樣,松松垮垮層層疊疊地覆蓋在樹幹上,正好起到了保溫和保溼的作用,使得它們能夠在如此高寒的地帶生存。在嚴酷的高山凍原上,龍鱗木森林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生命綠洲,庇護著林下一系列本來不易在這裡生存的小草本植物。

秘魯安第斯是印加文明的中心,庫斯科是印加王國曾經的首都。安第斯最著名的名片——馬丘比丘,就藏在秘魯安第斯的雲林中。馬丘比丘附近雲霧繚繞的雲林中,生長著數百種蘭花,其中很多種都是從未被描述的新物種,是名副其實的蘭的天堂。大家去拜訪馬丘比丘時,如果有時間,可以順便走走印加古道,領略一下秘魯安第斯闊葉林和雲林的風採。秘魯南部安第斯,太平洋逐漸被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離岸風。而東部廣闊的亞馬孫也逐漸消失,安第斯從東西兩個方向所獲得的水分都在逐漸減少。溼潤而鬱鬱蔥蔥的熱帶安第斯,開始逐漸轉變為幹安第斯。闊葉林、雲林和溼高山凍原,開始讓位於鹽原、鹽湖、高山草甸。鬱鬱蔥蔥的高山溼凍原(Páramo),也開始變成植物分布稀疏的高山幹凍原(Puna)。沒有了北部安第斯的充沛水分,安第斯開始脫去鬱鬱蔥蔥的植被形成的厚服,裸露出她最原始的肌膚。秘魯南部安第斯,還有著美洲最深的峽谷——深3270米的科卡(Colca)峽谷。峽谷附近地勢高達近4000米,火山密布。乾旱的環境,使得這裡成為各種仙人掌類植物的樂園。

科卡峽谷

安第斯的河流沿峽谷底流淌,為兩岸帶來生命所需要的水分。早在公元前2400年,安第斯原住民就已經在此處修建梯田,在高處種植藜麥、土豆和烏盧庫薯,中間種植玉米,低處種植豆子、辣椒和瓜類。在秘魯南部,土豆第一次被人類選育出,成為今天我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角。科卡峽谷逐漸被河流切割而出,安第斯的神鳥——安第斯禿鷲,在峽谷中展翅飛過。每年都有大批的遊客來這裡觀看安第斯禿鷲。我們也跟著舉著「長槍短炮」的攝影師們,在懸崖上等了整整一個小時,才遠遠地瞥見了一隻在峽谷中盤旋著的安第斯禿鷲。禿鷲雙翅的背面有兩塊大白斑。它們展翅翱翔的時候,白斑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遠遠望去,如同一隻碩大的蝴蝶。玻利維亞西部的玻利維亞高原,又名阿爾蒂普拉諾(Altiplano)高原,是整個安第斯最寬闊的部分,也是繼青藏高原後的世界第二大高原。安第斯和南美最大的湖泊——的的喀喀湖,就坐落在玻利維亞高原玻利維亞和秘魯交界的地方。的的喀喀湖是淡水湖,海拔3812米,面積8372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可通航湖泊。原住民們利用湖泊內的莎草科植物,製造船隻和浮島。現在在湖秘魯一側,蘆葦浮島已經成為了重要的旅遊項目。花上幾十美元,就能坐船遊覽湖中的數十個浮島,如果有時間的話,還能在浮島上原住民搭建的家中住上一宿,體驗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

的的喀喀湖的原住民用湖泊內生長的草編制的浮島和船隻。的的喀喀湖再向南,則是世界上最大的鹽原——10582平方公裡的烏尤尼鹽原。烏尤尼鹽原是玻利維亞高原一系列鹽湖乾涸的產物,一望無際的鹽原看不到邊,到了下雨之後,就會變成大家喜聞樂見的「天空之鏡」。目前鹽原邊緣仍保留有許多鹽湖,鹽湖中生長著紅色的藻類,火烈鳥的紅色,就來自於這些藻類。烏尤尼鹽原現在成為了玻利維亞最著名的觀光景點,每年都有大批世界各地的遊客慕名前來,這其中也包括了很多不遠萬裡來自中國的遊客,只為在「天空之鏡」中拍出一張完美的倒影照片。烏尤尼鹽原高海拔、高鹽、極度乾旱的環境,使得生物的生存越來越艱難。為了對抗乾旱的環境,植物的葉片開始變得細小和皺縮,甚至退化為棘刺,以最大程度地減小水分散失。為了對抗高寒的環境,植株又變得矮小而聚集,如地毯一樣密集地鋪在巖石和地表上。

玻利維亞烏尤 尼鹽原的鹽湖和火烈鳥,火烈鳥的紅色來源於鹽湖中生長的紅色藻類。

很多人來烏尤尼,只為一睹「天空之鏡」的神奇。但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花上一兩天時間,深入烏尤尼鹽原的南部。在那裡,更加乾旱的環境使得任何植物都無法生長。智利、秘魯和玻利維亞交界處的阿塔卡瑪沙漠,是世界上最乾旱的荒漠。這裡年平均降雨量只有幾毫米,在這如同外星表面的荒漠中,一些地區的土壤中連基本的單細胞生物也找不到,完全不存在任何生命跡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甚至利用這裡模擬火星環境,以測試其火星探測器。

玻利維亞荒漠中的泥湧泉。

但此地地熱現象活躍,可以看到大量的氣泉和泥湧泉,形成大漠孤煙直的壯觀景象。阿塔卡瑪沙漠雖然荒蕪,卻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1879-1883年,智利為爭奪這裡的礦產資源,和秘魯玻利維亞聯軍爆發了「硝石戰爭」。戰爭以智利的勝利而告終,智利依靠這裡的礦產資源發家致富,玻利維亞則永遠失去了出海口,成為內陸國,嚴重影響了其國運。南美南緯40度以南的部分傳統上被稱為巴塔哥尼亞(Patagonia),是麥哲倫於1520年來到此地時,對當地的「巨人」原住民的稱呼。安第斯山進入智利南部後,副熱帶高壓的控制趨於結束,安第斯終於重獲太平洋的水汽,重新變得鬱鬱蔥蔥起來。和北半球同緯度相似,該區域的安第斯在山麓開始形成落葉闊葉林和針葉林。高山凍原隨緯度的升高,逐漸向低海拔地區擴展,植株為了應對強勁的冷風,依舊匍匐矮小。

南安第斯智利百內國家公園的冰川河。

和青蔥的智利安第斯不同,阿根廷安第斯東麓面向的大西洋,處於西風帶的背風面,又受到沿岸的福克蘭寒流的影響,無法獲得大西洋的水汽,降雨稀少,形成了大面積的乾旱荒漠。

達爾文的拖鞋(獨花蒲包花,Calceolaria uniflora),達爾文在他的南美之旅中發現了這種植物。

南安第斯人煙稀少,卻是整個安第斯風景最漂亮的地區。潔白的冰川和湛藍的冰川湖,和奇崛的花崗巖石峰交相輝映,形成了絕美的湖光山色,使得這裡成為徒步愛好者的聖地。百內(Torres del Paine)國家公園的W線和O線,對於很多徒步愛好者來說都已經耳熟能詳。在這裡,隨處可見背著碩大背包的歐美徒步客,攀巖愛好者則利用長長的繩索,向著絕壁進軍。我在百內國家公園還遇到了一個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海洋環境博士學位的中國人。他打算花3天時間走完百內的W線,然後就要從南美大陸最南端的蓬塔阿雷納斯坐船前往南極洲,開始為期一個月的南極科考。從熱帶加勒比海岸一路向南,安第斯山結束於南美寒冷的最南端,和純白的南極大陸隔海相望。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可點擊「閱讀原文

 購買世界博覽志 

相關焦點

  • 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雄據七國的安第斯山脈長約9000公裡,幾乎是喜瑪拉雅山脈三倍半,這裡山勢雄偉,絢麗多姿,是世界上最壯觀的自然景觀之一。安第斯山脈屬科迪勒拉山系,這個山系從北美一直延伸到南美,全長18000公裡,是世界最長的山系。安第斯山脈有許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頂終年積雪的高峰。
  • 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山脈
    安第斯山脈屬於科迪勒拉山系,它位於南美洲的西岸,範圍從巴拿馬一直到智利,從北到南全長8900餘千米,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安第斯山脈由一系列平行山脈和橫斷山體組成,間有高原和谷地,許多山頂終年積雪且礦產資源豐富。
  • 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它也被稱為「南美洲的脊梁」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發現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地形分布特徵也十分顯著,那就是位於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由於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在南北美洲西側區域發生了強烈的碰撞擠壓,從而使得美洲板塊一側發生強烈的抬升隆起,這一過程大約始於中生代後期,一直持續到第三級時期。
  • 奇聞異事安第斯山脈發現的藍血人
    如今的科技早已進入到快速發達的階段,很多的奇聞異事也終於能夠得到解答,在很多年之前我們所看到的一些事情終於知道合理的答案,那麼你是否知道,在聖地牙哥加州大學,有一位生理學家曾經來到安第斯山脈探險
  • 安第斯山脈:南美洲的脊梁
    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的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也是世界上最壯觀的自然景觀之一,山勢雄偉,絢麗多姿。安第斯山脈分布在南美洲的西海岸,從北到南全長8900餘千米。它瀕臨太平洋,北起加勒比海的特立尼達島,南到南美洲南端的火地島,由幾列相互平行的山脈組成,貫穿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等7個國家。
  • 飛越安第斯山脈~
    我們從聖地牙哥乘飛機一路沿著安第斯山脈向南,飛往 智利 最南端的城市 蓬塔阿雷納斯 。然後轉乘旅遊大巴,前往230公裡外的納塔雷斯港,那裡是進入 智利 著名的「 百內國家公園 」的門戶。這是我們南美行的第十四段航程:(14.
  • 世界最長的褶皺山系——安第斯山脈,橫跨多個國家!
    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最長的褶皺山系。從屬於世界的兩大山系帶之一的「環太平洋山系帶」。它北起美國的阿拉斯加,沿北美、南美大陸西境直達阿根廷的火地島,南北長達15000公裡。由於緯度低,山峰氣候已接近極地氣候。
  • 安第斯山脈離奇事件,專家發現冰封500年的少女,面容如生
    安第斯山脈,位於南美洲的西岸,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也是除亞洲之外最高的山脈,平均海拔3660米,最高峰是位於阿根廷境內的阿空加瓜山,海拔6962米。安第斯山脈有許多6000米以上的高峰,山頂常年積雪,且礦區資源豐富。
  • 南美洲安第斯山脈風光
    位於智利巴塔哥尼亞的託雷斯德爾潘恩國家公園的野生觀鳥雄偉的阿爾帕馬約,秘魯安第斯山脈最高的山峰之一,科迪勒拉布蘭卡Majestic Alpamayo, one of highest mountain peaks in Peruvian Andes, Cordillera Blanca南美洲安第斯山脈風光
  • 歷史:在安第斯山脈的喀喀湖發現的超自然神靈的祭品!
    歷史:在安第斯山脈的喀喀湖發現的超自然神靈的祭品!一隊考古潛水員在喀喀湖底部發現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寶藏,包括用藍色寶石青金石雕刻的美洲獅,金色獎章和綠松石石吊墜。數百年前,來自蒂瓦納庫文化的精英人士可能會向這些超自然神靈提供這些財富,該文化建立了安第斯山脈第一個大約500至1100年的大州,研究人員說。但這些時髦的商品並不是這個產品的唯一奢侈品; 研究人員說,看起來蒂瓦納庫(Tiwanaku)在喀喀湖(Titicaca)中部附近的一塊小巖石露頭上出現了 - 這個小島現在已經在水下了 - 並在那裡展示了這些產品。
  • 漫步地球:安第斯,世界上最長的、最雄偉的山脈
    安第斯山脈在雄闊的南美洲西岸,矗立著一座古老的山脈——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是地球上最雄偉的山脈,它南北縱貫整個南美洲,長度抵得上3個喜馬拉雅山脈,屬於美洲科迪勒拉山系。該山系從北美一直延伸至南美,全長約一萬五千餘千米,長度世界第一。如果有機會站在太空向下俯瞰,可以看到它像波濤般起伏的山巒,綿延不絕,在巨大的高原之上,猶如一條巨帶。
  • 連接多個國家的山脈——安第斯山脈,著名旅遊勝地!
    世界陸地上最長的山脈,幾乎是喜瑪拉雅山脈三倍半,屬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主幹。南美洲西部山脈大多相互平行,並同海岸走向一致,縱貫南美大陸西部,大體上與太平洋岸平行,其北段支脈沿加勒比海岸伸入特立尼達島,南段伸至火地島。
  • 克丘亞人|安第斯山脈的編織者
    克丘亞人正是印加人的主要後裔之一。西班牙人16世紀入侵南美後,印加帝國逐漸瓦解,克丘亞人多散居在貧瘠的安第斯山脈中部,如秘魯、厄瓜多、玻利維亞。他們使用的克丘亞語共有46種方言,僅安第斯山脈附近的使用者就超過千萬。
  • 姐妹看世界,帶你走進南美洲,遊覽安第斯山脈
    安第斯山脈(蓋丘亞語:Andes;奇楚亞語:Antis),屬於科迪勒拉山系,也稱安弟斯山脈或安蒂斯山脈,位於南美洲的西岸,從北到南全長8900餘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從南美洲的南端到最北面的加勒比海岸綿亙約形成一道連續不斷的屏障。安第斯山脈將狹窄的西海岸地區同大陸的其餘部分分開,是地球重要的地形特徵之一,它對山脈本身及其周圍地區的生存條件產生深刻的影響。
  • 世界十大著名山脈排名榜單揭曉!安第斯山脈位列榜首!
    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脈,東西寬是241千米,全長約8900千米,連綿起伏十分壯觀,是西半球和南半球第一高峰。而中國最長的山脈是崑崙山脈,寬130-200千米,全長2500千米,平均海拔5500-6000米。今天小編為你們介紹一下世界十大著名山脈,一起來看看吧!世界十大著名山脈排名1、安第斯山脈 作為陸地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位於南美洲西岸。
  • 神秘色彩濃鬱的安第斯山脈——南美洲的脊梁
    安第斯山脈屬於科迪勒拉山系,也稱安弟斯山脈或安蒂斯山脈,位於南美洲的西岸。安第斯山脈從南美洲的南端到最北面的加勒比海岸綿亙約形成一道連續不斷的屏障。安地斯山脈將狹窄的西海岸地區同大陸的其餘部分分開,是地球重要的地形特徵之一,它對山脈本身及其周圍地區的生存條件產生深刻的影響。
  • 安第斯山脈一座失落之城,曾經輝煌的帝國,直到二十世紀才被發現
    山人帶你去旅行,我們一起看世界。這就是「馬丘比丘」,對了它就是位於秘魯境內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安第斯山脈的中的一座被遺棄的古城,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山頂之城,前往這裡是需要付出太多的艱辛與努力。馬丘比丘秘魯民間一直相傳,高大的安第斯山脈中有一座神秘印加古城,這座古城就是「馬丘比丘」,就是「古老的山」的意思。
  • 安第斯山脈的生物網也太神奇了吧,美洲獅和火烈鳥竟能和平共處
    一道山脈連接著兩個極端世界,火焰堡壘是「鳳凰」的大本營,冰雪王國被潛行大師所徵服,這兩種生物是如何成為險惡之地的統治者?由優酷、Discovery探索頻道、NHNZ紐西蘭自然歷史有限公司、日本廣播協會NHK聯合出品的紀錄片《秘境星球》,現已更新至第三集。
  • 安第斯山脈,是西半球的最高峰,也是全世界最長的山脈
    安第斯山脈,是西半球的最高峰,也是全世界最長的山脈看世界地圖南美洲那一塊,發揮一下想像力,你覺得南美洲形狀像什麼呢?從巴拿馬到合恩角,有一座山脈像延綿不斷的牆貫穿整個南美洲,那就是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是西半球的最高峰,也是全世界最長的山脈。南美洲有一個國家是根據發現美洲大陸的哥倫布命名的,離巴拿馬很近,叫做哥倫比亞,和「哥倫布」的讀音非常接近。白人第一次踏上南美洲北部沿海時,發現了與哥倫比亞毗鄰的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印第安人將房屋建在水中。
  • 安第斯山脈的長度,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三倍半,好似一條騰飛的巨龍
    安第斯山脈的長度,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三倍半,好似一條騰飛的巨龍安第斯山脈的長度幾乎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三倍半,好似一條將要騰飛的巨龍蹲伏在太平洋的東岸。但由於跨度太大,同是一條山脈,各區域間的差異非常大,因此地理學家通常把它劃分成北段、中段、南段三個部分。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北段安第斯山脈朝北向東延伸,與加比島的島弧相連。在委內瑞拉境內,安第斯山脈分成三個不同的山脈,其東北分支稱為梅裡達山脈,這一帶甘蔗園和咖啡園連綿不斷,濃鬱的熱帶風情與高山積雪所代表的不同季節與地域特徵,完美地融進一個畫面,蔚為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