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文明是與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並列的中南美洲三大古文明之一。不同於發跡於熱帶雨林的瑪雅文明和起源於谷底湖澤的阿茲特克文明,印加文明是南美安第斯山脈的真正主人。
克丘亞人正是印加人的主要後裔之一。西班牙人16世紀入侵南美後,印加帝國逐漸瓦解,克丘亞人多散居在貧瘠的安第斯山脈中部,如秘魯、厄瓜多、玻利維亞。他們使用的克丘亞語共有46種方言,僅安第斯山脈附近的使用者就超過千萬。
此前,克丘亞人沒有自己的文字,他們的歷史、習俗或口口相傳,或以繩結記事。然而,憑藉對星空的觀察,克丘亞人總結出一套獨特的觀星方法。與大多數觀測不同,他們更關注星體間的暗斑,而不僅是閃爍的明星。以此判斷吉兇、旱澇和農耕的時令。
克丘亞人有畜養羊駝的傳統,其中羊駝在當地被稱為流動的黃金,在高海拔有很好的適應能力,是當地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羊駝毛也是他們編織衣物、地毯的主要原材料。
克丘亞女孩用天然植物清洗羊駝毛
位於秘魯南部的庫斯科,在克丘亞語中的意思是 「世界的中心」,是昔日印加帝國的首都。每年6月中下旬,在庫斯科的薩克塞華曼城堡舉辦太陽日慶典。在這一天,所有印加皇族的木乃伊都會被送到庫斯科城中心廣場,按輩分長幼坐成一排,接受人們的膜拜。
當年,西班牙殖民者佔領古城庫斯科時,當地人丟棄金銀,卻帶走了城中所有的木乃伊。在山區和鄉村,仍有相當多的木乃伊被保存下來,繼續為後輩們傳承信念,傳遞力量。
薩克塞華曼城堡原是庫斯科西北方的衛城,海拔約3600米。「薩克塞華曼」在克丘亞語中的意思是 「山鷹」。建造城堡所用的巨石,被整齊地切割、壘放,其搬運、加工方法至今仍是未解之謎。1950年,當地發生強烈地震,許多西班牙殖民時期的建築轟然倒塌,而該城堡毫髮未損。
石塊拼接依靠精準的切割工藝,石塊間自然拼接,沒有水泥。切割的精準度,連一張紙都無法插入石塊之間的縫隙。
欽切羅享有 「秘魯編織之都」的美譽,小鎮居民多為克丘亞原住民。當地政府鼓勵人們穿戴傳統服飾,像先民們一樣打扮,沿襲古老傳統。隨處可見,頭戴傳統高頂氈帽,豔麗披肩和黑底花邊百褶裙的盛裝婦女。
將清洗好後的羊駝毛擰成線,然後用天然植物中的色素將線印染成各種顏色。
早在公元前2000年,克丘亞人就會紡紗織布。他們的毛織品和棉織品花色多樣,色彩豔麗,製作精細。如1000年前留下來的一幅地毯,每英寸含絨紗500根,而歐洲中世紀同類織物卻只有100根。在南部沿海皮斯科附近出土的木乃伊套服,更被稱作是 「世界紡織品的奇蹟之一」。
在傳統針織機上編織圖案,所有圖案的編織方法全部靠手藝人的記憶完成。
當地婦女每天在山坡一邊放著羊駝,一邊紡織羊毛。編織是她們向年輕一代和世界傳遞歷史的一部分。當地女孩6、7歲時便已經從自己母親那裡學會了複雜的編制方法。
她們的手工織物映照著當地的生活,那錯綜複雜又極具表現力的圖案,講述著安第斯地區幾千年的歷史。
「 點擊下圖查看更多內容 」
秘魯和玻利維亞天空之鏡探秘15日
阿根廷穿越|怪誕荒謬的冒險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