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年貨啦!十幾家老武漢人必逛「老字號」,香腸、炸圓子、春卷、豆絲…誰才是無冕之王

2021-02-20 裝修得意家

陽臺上曬著的臘魚臘肉,飄香的炸圓子、香腸、春卷、藕夾...這些年貨串起了每個武漢人的新年。還有半個月就要過年了,你家的年貨備齊了嗎?雖然現在網購方便,但這些武漢的「年味」線下買的才地道。幫大家搜羅了老武漢打年貨必逛的這些老字號,攻略請收好!

作為一個武漢人,不灌個香腸怎麼過年?現在香腸的口味也有很多:甜的、辣的、廣式的、椒鹽的、原味的、燻制的等等。不管怎麼做,你喜歡就好,反正過年少不了香腸的。在武昌漢口和漢陽,各有獨霸一方的香腸店,靈魂拷問:在武漢,到底哪家灌的香腸好吃?

漢口區域,有名的就是甚美王牌香腸了,名聲傳遍大武漢。每逢年前店鋪所在的巷子總被排隊灌香腸的人圍得水洩不通。

這家店提供一條龍服務,買豬肉、灌腸、醃製、晾曬都可以在這家店完成,只需要排隊交肉、過稱、告知口味、拿號,接著便是等待拿貨日期的到來,十分方便。如果沒有時間等待,也可以直接購買成品。

除了常見的廣式口味和麻辣味,這家店鋪還有椒鹽、溜溜腸和棗腸,每一種都是不同的風味。製作好的香腸都掛在店裡,讓顧客看得見也更加放心。

漢陽這一片,只要說灌香腸,那絕對就是去冬梅屋裡,這是不少漢陽人達成的共識。這家店是20多年的老店,香腸製作的調料由老闆娘親自採購,不添加色素和防腐劑,製作過程公開透明。

鹽、辣椒粉、花椒粉、白糖、雞精、黃鶴樓酒...這些家常調料經特殊配比,醃製出的香腸便呈現出冬梅腊味獨有的風味。顧客可以進行香腸加工,也可以購買成品。

住在武昌的老武漢人,大部分會去司門口大成路的三十年多年的老店「王氏香腸」灌香腸。

武昌石牌嶺(亞貿廣場後面)八層樓菜市場大門前巷子右轉至武鍋宿舍58棟一樓(有招牌)。另外,老闆的妹妹在漢口開有分店,在堤角公園附近這家香腸加工店一年只開門40多天,不會早開門,老闆老易說香腸是「風味小吃」,時令不到,做出來就不是那個味。配方好:老易的妹妹、妹夫以前是武漢肉聯廠員工,他們家的配方就是肉聯廠香腸配方。調料正宗:用的是酒是四川沱牌酒,花椒是四川的梅花椒,調料都是老易自己去菜場買,買完要盯著老闆磨好。量化:做香腸像在搞科研,不僅肉要上秤,調料也都要按比例放。口味:麻辣味、廣式味、家常味、孝感味、糯米腸、肉皮腸如果對自己的手藝比較有信心,也可以考慮在家裡自己做,這裡有一份灌香腸秘籍,趕緊收好!1、還是挑好三分肥七分瘦的豬肉,切碎放在一起,加入所有調味料拌勻醃製幾個小時。ps:調料自己解決2、腸衣提前洗乾淨泡軟,然後把腸衣的一頭套在漏鬥上。5、掛在太陽底下曬2-3天,再掛在乾燥通風處風乾5-10天,等整體變皺,肉變色就可以吃啦。沒有什麼能抵擋武漢人對炸圓子的喜愛,作為年味的寄託之一,大伙兒大冷天也願意排長隊,就為那一大袋冒著熱氣、圓滾滾、黃澄澄的炸圓子。至於哪家炸得好吃,還是相信婆婆、嫂子們的眼光吧,哪裡排隊人多,就去哪裡買!一出鍋馬上售空的炸圓子味道果然名不虛傳,用雞湯和餡,汁水豐盈,加了薑絲卻不惱人。既然叫黃陂三鮮,當然是肉圓、魚圓、肉糕,還有珍珠肉圓、香酥藕夾、怪味蠶豆、酥炸魚肚、黃陂扣肉、黃陂甜蒸肉、黃陂手工餈粑、黃陂臭蝦渣、黃陂手工豆絲。

地址:

唯一的煩惱就是要排隊,美味面前,真的沒轍。來都來了,且排著!聽說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出5000斤。

丸百味的圓子個頭大、分量足,一個圓子差不多有半兩,特別紮實。所有的圓子都是用新鮮的豬肉和魚肉混絞而成,又軟又蓬鬆,左手抓起肉泥來回捏幾次,再用勺子挖下,圓潤飽滿的肉圓子就形成了,溫油下鍋後用大火烹炸,炸至金黃酥脆才起鍋。

他們家肉圓子是招牌,除此之外,魚圓子、魚糕和藕夾也十分值得一試。

店主陳來喜已經做了四十幾年的肉圓子,被人們稱為「圓子大王」,來喜家肉圓精選前夾五花肉和魚背肉,肥瘦肉以嚴格比例配比,才成就了圓子軟韌的口感。除了炸圓子,來喜家還賣炸魚塊、炸藕夾、炸春卷。不少人從漢口跑到鍾家村,就是為了何師傅的這鍋炸圓子。他家的炸圓子個頭又大又光滑,聞著就香。何師傅是重慶人,每天都親自採購食材,現做現賣,保證一個字:「鮮」。

地址:

頭道街輕軌站和二七輕軌站中間,東部購物廣場對面清真寺,原頭道街菜場


黃牛肉炸的圓子,每年只在年底做一個月。對於吃慣豬肉、魚肉丸子的武漢人,算得上新奇。他家還賣魚圓子、藕夾、魚塊。爹爹家圓子肉多不膩,裡面有魚肉,用的食材也很新鮮,魚肉和豬肉的搭配讓圓子自然的泡起來,肉跟魚的比例妥妥把控的好。還上過經視直播,怪不得生意好,人多的時候排隊要排到轉彎,肉質緊實但是也不幹,還有就是,裡面有些許肉汁,口感棒棒噠~青山有一家春卷皮名氣很大,是由一對老夫妻現做現賣 ,每年10月到次年4月,夫妻倆非常和藹,做春卷皮那個手工,絕對幾十年功底啊 !聽說在建二附近做春卷皮的好幾個都是他們的徒弟 。很多武昌漢口的大爺大媽也慕名趕車去購買 。麵糊的韌性是春卷皮成功的關鍵,買回家春卷皮張張分明, 非常容易分離 ,皮的大小適中 。他們可以根據你需要的尺寸,做出你想要的春卷皮大小。師傅從90年代就在菜場賣春卷,「這裡的春卷品牌就是我建立起來的」。擺在檯面上的春卷白裡透綠,乾淨舒服。好春卷需要好炸功,師傅特別交代:油開到六成就要下鍋。走到龍泉街上,隨便找一個人問「蔡記農家豆絲」,都能給你指路。他家的幹豆絲全手工製作,靠著大太陽天曬乾。「曬乾的豆絲稍黃,顏色偏深,很脆。陰乾的豆絲偏白,更沒有曬的豆絲那種油亮感。」這家店就藏在得勝橋的小巷裡,賣的是家常的米酒。小店在小巷裡開了19年,原來的客人多是街坊鄰裡,現在米酒的手藝好到小巷外都出了名。每天要做上七八十斤的米酒,從早上7點賣到晚上6點,客人絡繹不絕。米酒微微泛黃,表面看著平整,只需用勺子挖一個小口,裡面就滲出滿滿的汁液。

如果到了這裡還可以去得勝橋看看,一條不到1000米長,只有幾米寬的巷子,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各種年貨小吃在這裡是應有盡有。

除了酥脆的炸藕夾、藕丸和炸麻花也是一大特色,一般到下午三四點就賣光了,偶爾運氣好還能碰到炸米炮、年糕的~

除了去各類大型商超買零食年貨,漢正街才是老牌的批發市場。從沿河大道集家嘴到龍王廟一線,雲集了各種乾貨、糖果、堅果、糧油等年貨,最受歡迎的零食還是開心果、松子、杏仁等。還有各類調味品應有盡有,價格便宜。除了經營傳統的調味品外,還有各類乾貨:大紅棗、紅皮花生米、蘑菇、苔菜、魷魚、海帶等。第一批」90後「都已經30多歲了,過年再不是老一輩的事情啦,也不要再說「過年都冇得味了」,因為氛圍都是自己創造的,和家人團聚,一起感受過年的老味道吧~無論網絡改變了什麼,和親人一起過年的心情,從來就沒有變過。

相關焦點

  • 武漢這些店火到沒人性了!這裡有元子、香腸、臘肉、春卷、藕夾······
    對於吃貨來說,過年就意味著元子、香腸、臘肉、春卷、藕夾……要上桌了,這是老武漢人必須籌備的年貨。會這些手藝的那一輩人,現在年紀大了。
  • 武漢伢的專屬年味!只有在這5條老街裡,才能吃得到了!
    灌香腸、炸圓子、醃魚臘肉,熱火朝天。樂此不疲地穿梭在武漢的各大市集,紅紅火火恍恍惚惚醞釀著過年的儀式感。 那麼武漢去哪兒打年貨最好?哪兒的年貨又新鮮又實惠呢?料足、味美。一張絕世美味的武漢打年貨地圖已為你打開,就等去打卡啦!清晨不到6點,巷子裡的燈依次亮起。
  • 煙火巷子裡的江湖傳奇,它們是武漢人吃了十幾年的家庭菜館
    告訴你,千萬不要以為在武漢街頭隨便找一家家常菜館子,就能保證正宗好吃,根本沒那麼容易。只有在最具生活氣息的煙火巷子裡,才藏著武漢人最愛的地道美味...湘妹湖南菜館漢陽自力一街上開了好多年的老餐館,位置不算太好找,做的周圍街坊的生意。
  • 吃貨 忘不掉的美味:武漢十大老字號名小吃
    編輯:阿蓮--武漢的小吃很多,這也算是由來已久,從那些美味的武漢老字號中就能看出來了。今天么妹要為大家介紹一下武漢的老字號名小吃,聽到這些熟悉的名字,是不是已經開始吞口水了?「四季美」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江漢路口附近,意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應,如春炸春卷,夏賣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餅等,1927年開業,生意興隆,後有特級廚師鍾生楚等在該店製作江蘇風味武漢化的小籠湯包應市,受到顧客的好評,被譽為「湯包大王」,使該店變為主要供應小籠湯包的湯包館。蔡林記熱乾麵
  • 武漢三鎮年貨地圖,請把這條微信轉給你屋滴嗯媽
    眼下正是打年貨的黃金期,小編整理了一份「年貨大全」,武漢三鎮好吃的香腸點子、圓子店子,以及最新鮮的牛羊肉打貨地都在這裡。這些點子多少都有些年頭了,逢年末,總是忙忙碌碌熱鬧無比,維持著這個城市綿綿不斷的年味。
  • 封城第13天丨武漢的王阿姨在立春這天炸春卷
    這天是武漢封城的第13天,對於武漢,這是一個最好不出門的立春。疫情打亂了幾乎所有市民的生活節奏,假期前所未有的漫長,許多匆忙趕路的上班族都突然放慢了腳步,黃先生就是其中一員,他說上班時七點多就要出門了,現在每天都是自然醒,雖然很悠閒,但是時間久了,還真有點想念。
  • 南京人年夜飯桌上的25道菜,你吃過幾道?
    炸春卷春卷是韭菜黃雞絲餡兒滴,乾麵皮包餡心,經煎、炸而成,由於炸熟的春卷色澤金黃,猶如一根根金條,民間在節日的餐桌上擺上一盤春卷,還有『黃金萬兩』的吉慶寓意。一咬嘎嘣脆,滿嘴香味。炸圓子一個個圓子下鍋,滋滋的聲音讓年味越來越濃。幹吃燉菜或做湯,怎麼做都好吃的炸圓子。
  • 餈粑、豆絲(作者:小P)
    看到沒,男人們做餈粑,女人們也不閒著,去做豆絲,合理的分配了家裡的勞動力。  現在傳統的菜場裡其實已經能買到餈粑和豆絲了,但大多武漢人還是喜歡找鄉下的親戚、朋友弄一些手打的。他們堅信,只有手打的,才是正宗的。好吧,我其實是吃不出來的,但是我能體會老家人過年前把全家老少湊到一起,勞作好幾天,製作完成品,然後還要分成N份,然後倒幾趟車,送進城裡。帶著他們全家的祝福!
  • 別等拆遷才想逛!武漢這10條網紅馬路30家刁角店,讓你逛吃不停歇!
    只有吃貨雷達高度敏銳的人,才能找到這些店!一家不知名的小攤前,常常擠停著各種人群和豪車。為了一碗牛肉粉、一張大餅,一頓燒烤,坐車、走路、自己開車個把小時過江尋找美味都是家常便飯。這可能就是老武漢話裡的「吸味」!今天玩樂菌就帶你來「吸味」,附贈10條馬路上30家美食店,陪你逛吃一路嗨不停。
  • 幹了這碗武漢豆絲,暖和了,舒服了!
    豆絲是黃陂三大小吃之一,在清朝《漢口竹枝詞》中,就出現了豆絲的蹤跡。「切面豆絲幹線粉,魚滲元子滾雞湯。」切面就是熱乾麵。早在道光年間,豆絲就和熱乾麵一樣,是武漢人過早標配。🥘豆絲誕生是因為冬日農閒,人們有大把時間琢磨怎麼吃。 秈米混著綠豆黃豆磨成漿,燙餅切絲,就是豆絲。一般為了保存,將豆絲晾乾成「幹豆絲」,反之新鮮的就是「溼豆絲」。
  • 城跡|我們走上街頭,探尋武漢年味
    長江大橋掛起了一串串喜氣洋洋的紅燈籠,胭脂路上打年貨的老字號門口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陽臺晾曬乾上又掛滿了醃好的臘肉香腸。武漢這座城市經歷過挫折與坎坷,依然堅持用街頭巷尾的濃鬱年味和無數個溫暖熟悉的瞬間,向牛年say hi。趁著天氣晴好,在南方冬天限量版的珍貴陽光裡,我們拿著相機走上街頭,一起捕捉年味。
  • 湖北人的年夜飯菜單,看看有你的最愛嗎?
    在湖北,過年前好多天人們就開始醃臘魚、臘肉,灌香腸,做魚丸、肉丸,炸藕夾、春卷,過年當天,全家人圍著灶臺轉,共同把一桌飯菜端上桌,把酒言歡中,生活有了儀式感,家人的感情也越來越親了。進入臘月,湖北的年味兒就越來越濃了,小年一到,各式團年飯就開場了。
  • 冬天武漢人餐桌上的C位,當然是它!
    湖北雲夢、孝感、安徽望江、江西彭澤等地方都有做豆絲的習俗,然而你街上隨便問一個武漢人,答案大多只有一個:「黃陂豆絲。」雖然叫豆絲,黃陂豆絲的主要原料其實是大米,配上一定比例的綠豆,在土灶鐵鍋裡攤成皮,攤涼後切成絲,它和黃陂三鮮、黃陂餈粑,共同佔據了很多武漢人冬天飯桌的c位。
  • 熱騰騰的湖北人春節菜單!
    武漢地處中國中心,武漢菜匯聚東西南北精華,菜品豐富多樣,又自成特色,是著名的「美食之都」。春節請客菜單:排骨蓮藕湯、肉圓子、豆腐圓子、臘肉炕豆絲、藕夾、地菜春卷、粉蒸肉、臘肉菜薹、武昌魚、珍珠圓子。鄂州是「武昌魚」的原產地,素有「百湖之市」、「魚米之鄉」等稱號。春節請客菜單:梅菜扣肉、蛋餃、梁子湖螃蟹、武昌魚、鱖魚、炸肉圓子、春卷。
  • 武漢必吃的十家犄角旮旯的美食,種草!
    1——王師傅豆皮(漢口高雄路東段,14元/人)武漢的豆皮現在的名聲不如熱乾麵,好吃的豆皮也不是那麼多。但是這家王師傅豆皮,是比較老的老字號,還是原來的味道,就算你在上午十點多去的話,排隊的人還是很多的。
  • 尋味武漢:282年糕點老字號,它是武漢人的「劫數」
    巧的是,九江關督列仗過街,其老僕見他眼熟,乃汪之祖父與其有交,關督求學應考,囊中羞澀,汪士良送關督三十兩銀子為盤纏。於是,汪國柱遞上名帖拜訪,關督為其開方便之門,汪將眾人之桐油收購,然後出關販賣至滬寧一帶,高價出售,一舉暴富,遂累資巨萬,開設店鋪136家,而汪玉霞可算"旗艦店"。
  • 歡歌笑語:嘉魚山湖溫泉推出「打年貨文化節」
    2020年1月4至5日,嘉魚山湖溫泉在嘉魚縣文化和旅遊局的大力支持,承辦了尋年味、迎新春「打年貨文化節」系列活動——邀請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嘉魚遊玩、泡溫泉、採蔬果、打年貨,體驗溫暖養生文化,品嘗舌尖嘉魚的美食,欣賞精彩的地方歌舞、器樂表演,感受《詩經》裡「南有嘉魚,烝然罩罩。
  • 中國西部地區4大中心城市,誰才是真正的「無冕之王」?
    70在中國西部地區一直是土地廣袤之地,面積約686萬平方公裡,約佔全國總面積的 72%,但是這麼大的國土上經濟卻一直不如沿海和中部地區,畢竟西部地區山地交通,阻礙了城市的發展。如今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西部城市也在快速崛起,但是真正的領頭羊卻只有4個,究竟誰才是西部的「無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