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上午,《瀘州市長江沱江沿岸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規劃》在北京通過評審。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評審會成員處獲悉,這是全國地級市中第一個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主題的城市發展規劃。
據悉,瀘州早在2016年就在全國率先編制了《瀘州市綠色發展規劃》,此次規劃啟動於2017年,編制單位為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
評審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中,瀘州市副市長付小平向媒體介紹,此次出臺的《規劃》,以「山水綠色、宜居宜業、區域中心、中國酒城」16個字定位瀘州全市發展,「堅持一條主線,實施五大任務,推進六大工程」,其中「六大工程」涉及產業減碳增綠、綠色新增長點、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產品供給、綠色生活培育、綠色制度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瀘州還將重點推進包括釀酒廢棄物綜合利用、新能源充換電設備及動力電池等一批樣板項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環所研究員、副所長谷樹忠參與了評審,他說,同時由於此前未有可借鑑的成功案例,因此給規劃編制組帶來了很多挑戰。
對於規劃編制工作,生態環境部環規院研究員劉桂環介紹,在接到委託後,編制組在瀘州進行了深入調研,共歷時7個月完成了送審稿。
瀘州曾是十五個大化工基地之一,當前作為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正處於城市轉型的階段。此外,瀘州還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也是長江出川流入重慶的最後一道關口。
發布會上,瀘州市政府還介紹,以全國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為契機,瀘州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航空航天、智能終端、大數據等新興產業從無到有,第三產業佔GDP比重提高到35.2%。
生態環境上,瀘州全面落實河長制,創建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主城區汙水處理率達93%,7個地表水國控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85.71%;落實「三大風險」防範工作,實施汙染防治「三大戰役」,城區空氣優良天數達273天,達標率75.4%;實施「新一輪綠化瀘州行動」,森林覆蓋率達50.4%,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99.8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