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色⑤|點亮金色生活,兜牢民生底線,小鎮居民要過好日子!

2020-12-21 嘉興禾點點

嘉興作為全省「三個地」的最典型代表,理應成為「重要窗口」中的最精彩板塊。全市上下要堅定不移打造「重要窗口」中的最精彩板塊,建設「五彩嘉興」。——張兵

在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嘉善片區,有這樣一個小鎮,文化底蘊深厚,瓦當文化燦爛,史稱「千窯之鎮」,她就是——幹窯鎮。當前,嘉興正在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塊,幹窯鎮積極響應號召,以美麗城鎮為核心,以機器人特色小鎮和現代特色農業園為雙翼的精美小鎮創建為契機,為「五彩」嘉興添磚加瓦。從6月23日起,嘉廣集團全媒體新聞中心推出系列報導——《窯·色》,以記者蹲點的視角,從五彩出發,走進正在騰飛的幹窯鎮。今天來看最後一篇——最燦爛的是以均衡富庶為特徵的生活金色。

小鎮也有消費券

怎麼拿?講文明!

「沒想到把自家收拾乾淨了,還能領到消費券。」6月9日上午,嘉善縣幹窯鎮範東村56歲的蔣銀華拿著「新時代文明實踐消費券」到村合作社買了25公斤大米。用了消費券抵扣,原本120元的大米,只花了95元。這張消費券,不用搶也不用申請,只要做了文明事,人人都有機會獲得。

「一面促消費,一面勸文明。」嘉善縣幹窯鎮黨委書記陸劍峰說。本次消費券共分為四種模式,幹窯鎮將通過發放文明消費券、美麗消費券、平安消費券、衛生消費券等四類消費券,調動各村、社區群眾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和美麗鄉村、平安建設等的積極性,同時也鼓勵群眾消費,進一步拉動內需,提振市場活力。

接下來,幹窯鎮將分三批,分發100萬元「新時代文明實踐消費券」,用於獎勵全鎮範圍內的文明戶、美麗庭院示範戶等各類先進典型。「希望通過消費券的槓桿作用,撬動群眾參與黨委政府各項工作積極性,這樣群眾得了實惠,又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一舉多得的效果。」陸劍峰說。

悠悠萬事,民生為重

道行致遠,不忘初心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過去一年,幹窯鎮堅持貫徹共享發展理念,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最高位置,從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大力實施重大民生工程,全力推進民生保障新提升,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去年,幹窯鎮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全面完成5505個環境問題的整改;加快「退低進高」「退散進集」的步伐,積極騰退「低散弱」企業,3.7萬平方米的9村抱團「兩創中心」項目順利竣工;範涇集鎮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通過考核驗收並獲評縣級樣板鎮,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三期公寓房建設快速推進,長生小區D區、施家浜小區農房自建區建成聯排124戶,完善鎮區路網體系,實施三仙路東延、俞曹路南延、窯磚南路新建工程,啟動美麗城鎮建設,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綠色靚麗的生活環境、多元便捷的交通網絡,這些建設成果,提升著小鎮居民的獲得感。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民有所盼,我有所為

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實事,一定要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在幹窯鎮,加快建設群眾看得見、得實惠的民生工程,文化禮堂、中小學校、道路橋梁、衛生院、居家養老等一大批民生工程迅速更新換代…讓百姓活得幸福而有尊嚴。

建立全縣首家鄉鎮公立醫養結合中心,完成幹窯鎮社會福利養老服務中心項目前期工作;創新實施城鎮生活垃圾四分類建設,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到戶;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鎮村兩級「紅色代辦」隊伍,為民服務效能不斷提升…讓市民實實在在品嘗到幸福的味道。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深化新時代「網格連心、組團服務」,優化網格劃分;實施「1+2+3」機制,初信初訪總量降至全縣最低;持續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珍愛生命、鐵拳護航」交通安全大會戰等工作,平安鎮創建實現「十四連冠」…… 在幹窯,這些「小而美」的社會治理舉措,就好像一眼泉水,看似力量細微,卻滋潤著每個細小角落。

一項項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實事,正在讓「民生」二字變得越來越有溫度,讓群眾擁有著更多獲得感。幹窯,在這個充滿窯文化DNA的小鎮上,「民生藍圖」將更加濃墨重彩,「民生答卷」將更有分量,讓每一個居民,都能共享一體化發展帶來的成果。

全媒體新聞中心記者 沈嘉煒

相關焦點

  • 海拉爾區靠山街道兜牢疫情防控期間民生底線
    靠山街道在指導各社區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通過微信工作群、電話等方式,全面排查掌握轄區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和孤困兒童等救助對象的家庭生活狀況及外出流動情況,詳細了解救助對象的訴求和請求,嚴格執行疫情防控「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緊急情況隨時報告,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開設綠色通道。
  • 兜牢民生和就業底線 浦東聯合10家銀行拿出650億元專項信貸額度...
    東方網記者了解到,其中有650億元信貸額度是專門用於保民生保就業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佔總額度將近一半。「金融保民生保就業穩外貿專項行動」的授信額度為300億元,「金融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專項行動」的授信額度為350億元。這體現了浦東新區落實「六穩」「六保」任務的工作力度,既要兜牢民生和就業底線,又要強化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
  • 人民日報:保基本民生,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就穩。越是發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
  • 增發臨時補助 簡化救助審批 江蘇:兜牢疫情大考下民生保障底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江蘇各級民政部門迅速出臺兜底民生保障的政策意見,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從最具體的工作抓起,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切實保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疫情期間,全省各地還提前研判物價走勢,及時發放價格臨時補貼,提升民生 「保障厚度」。一季度,全省民政系統共對319萬人次困難對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3.57億元。
  • 《要過好日子》遭熱議 反映普通百姓民生問題
    《要過好日子》正在上海東方衛視熱播。故事講述的是和睦的一家人,因為天降巨款而引發的一系列矛盾,體現了當代都市人對於金錢與親情的理解與反思。《要過好日子》劇照網易娛樂3月5日報導 由周耀傑執導的情感大戲《要過好日子》在上海東方衛視開播以來引起廣泛關注,故事內容涉及房產、民生等普通百姓的生活,被稱「最接地氣」。
  • 【牢記總書記的囑託·決戰決勝看今朝】兜牢底線,持之以恆推動民生...
    民生無小事。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多次就民生話題作出重要指示,民生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心心念念的大事。過去的一年,我國民生進一步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義務教育學生生活補助人數增加近40%,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參加今年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群眾關心的民生問題,要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幹,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需。隨著我國社會逐步進入老齡化,很多老年人往返穿梭於子女生活地和家鄉之間。
  • 全力以赴保民生 千方百計兜底線
    何代欣表示,從一些數據來看,穩增長和保民生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此輪民生的大幅增長和各地方政府積極性的迸發,是中國經濟轉型和穩定經濟的重要推動力。全力以赴保民生民生連著民心,關係老百姓的基本生活。當前,在這個特殊時期,著力穩住中國經濟平穩運行,全力保民生是當前各地發展的主基調。7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第三次廉政工作會議強調,各級政府要堅決做到過緊日子,節用裕民、儉以養德,把錢用在刀刃上,全力支持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地方層面,記者注意到,近日,河北11市發布硬核舉措,全力保民生,兜底線。
  • 市北區敦化路街道快速消除安全隱患保障居民平安出行
    遼陽西路1號和3號之間的過道年久失修,水泥逐漸鬆動導致瓷磚掉落,這一過道又是小區居民出行的必經之路,一旦掉落砸傷居民,後果不堪設想。因為遼陽西路1號與3號之間平臺過道的高度過高,沒有專業工具無法將鬆動瓷磚徹底剷除,網格員第一時間在現場設置了警戒線,並聯繫了兩名巡邏志願者在此看守,提醒過往居民小心通行,同時,立即將問題帶回社區,由社區第一時間聯繫了街道城管辦,安排專業人員攜帶工具,對鬆動的瓷磚進行了剷除,從根本上消除了安全隱患,還老百姓一個放心的居住、出行環境。
  • 改善民生,幸福安康人心暖(2019·中國經濟觀察⑤)
    歲末探民生,百姓的感受最真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今年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紮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持續改善人民生活,交出了一份溫暖的民生答卷,進一步提升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築牢底線 民生福祉更加殷實
    大力推進醫療衛生保障事業發展,築牢百姓健康屏障;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就業規模也在穩步擴大……2020年,蜀山區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織牢織密社會民生保障網,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實現了「病有所醫、弱有所扶」的良好局面,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也越來越強。
  • 改善民生是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 民生改善折射發展、改革成效
    居民收入較快增加,錢包更鼓了。   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87元,同比實際增長8.1%,快於GDP增速,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61,比上年同期縮小0.05。物價溫和上漲,蔬菜、生豬等生活必需品價格低位運行。   社會保障繼續加強,「兜底」更穩了。
  • 兜牢「三保」 完善服務(做好「六穩」工作 落實「六保」任務·一線...
    「一些地方財政受疫情影響較大,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確保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把更多資金送到基層。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達到83915億元,比上年增加9500億元、增長12.8%,增量和增幅均為近年來最高,並重點向中西部和困難地區傾斜,大大增強了地方財政的經費保障能力。
  • 民生無小事 管好「小微權力」 兜牢民生底線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聚焦基本民生保障開展監督,堅持問題導向、科學統籌,提高監督質效,為兜牢基本民生底線提供堅強紀律保障。堅持問題導向,因時因勢調整監督重點民生工作面廣量大,任何一件小事乘以14億人口都是一項巨大挑戰。
  • 科普點亮生活 趣味小遊戲陪居民過中秋
    活字印刷術,居民們看得入神。垃圾分類小遊戲,居民們積極參與。紅網時刻長沙9月15日訊(通訊員 楊青娥 記者 胡芳)9月14日,全國科普日啟動,恰逢中秋佳節,長沙市雨花區「科普進社區」主題學雷鋒志願服務系列活動——「科普點亮生活,共慶綠色中秋」主題活動在楓樹岸社區圓夢廣場舉行。歌舞、快板、太極拳、三句半……居民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輪番上場,大家歡聚一堂,共慶中秋。
  • 《女人要過好日子》好日子不斷 書草根麗人奮鬥史
    與前陣子東方衛視熱播劇《要過好日子》不同的是,《女人要過好日子》主打女人牌,通過發生在三個草根女人身上的奮鬥故事,書寫一部女性勵志傳奇。人人要過「好日子」  聚焦草根女性那些事時下螢屏各種層出不窮的家庭倫理劇,把現代人婚姻、家庭、事業的現實之殤展現得淋漓盡致,前不久開拍的都市情感劇《女人要過好日子》也再度直擊當代人的生活那些事。
  • 東莞市橋頭鎮2020年十件民生實事出爐
    兜牢民生底線,做好民生實事,橋頭今年力爭交出一份滿意答卷!在6月19日舉行的東莞橋頭鎮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九次會議上,通過對2020年十件民生實事進行票決,最終確定了民生保障、教育擴容提質和交通治堵等「十大民生實事」。
  • 【扶貧故事】劉學全過上了「好日子」
    【扶貧故事】劉學全過上了「好日子」 2020-11-27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事實有力證明,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共同享有幸福美好的生活。堅持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貫徹「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原則思路。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立足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根據經濟發展和財力狀況,在守住民生底線的基礎上逐步提高水平,把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工作重點,抓緊完善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備制度。
  • 奏響民生幸福新樂章
    以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1314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02%,為近年來最低;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3.4%,普及程度超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重點高校招收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人數增長21.3%,去年全年資助各類學校家庭困難學生8400多萬人次; ——2016年全國社保覆蓋面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撰文指出,我國把「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大山後,我過上好日子|西秀區彩虹社區新居民...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大山後,我過上好日子|西秀區彩虹社區新居民李遠鴻 2020-11-30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