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誰帶娃,誰給你養老」73歲農村老人一句話,高知兒媳閉嘴

2020-12-14 騰訊網

文/談情說李

01婆媳關係水火不容?

婆媳關係永遠是一個家庭最為關鍵的關係。

有人說,婆媳關係水火不容。有人說,婆媳關係沒什麼難的,只要將心比心,就能處理好。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如果婆婆和兒媳的關係處理好了,這個家庭就會其樂融融,反之,婆媳關係劍拔弩張,就會產生一系列的惡性循環,丈夫和妻子感情發生裂痕,婆婆和兒子產生罅隙,甚至影響到小一輩的健康成長。

理想中的婆媳關係,當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做婆婆的體貼兒媳的辛苦,遇事少嘮叨,多理解,不摻和夫妻間的事情,自己過得開心就好。

作為兒媳,也可以站在婆婆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想想老一輩也挺不容易的,人老了,能讓就讓一下,沒有必要什麼事情都較真。

然而,話是這麼說,站著說話從來不腰疼。現實中,婆媳關係無論你再怎麼努力,始終沒法讓兩代人,兩個女人從內心深處把對方當成自己的親人。

下面分享一個身邊的故事,這位老人的一句話,讓她的高知兒媳閉嘴了。到底是什麼事情,請大家一起來看看到底是誰對誰錯。

02你們城裡女人就是矯情

今年45歲的昕莉提起她的婆婆,就一肚子火氣。

昕莉和陳揚是大學同學,畢業後,陳揚選擇了參加工作,昕莉繼續考研深造,重點院校研究生畢業後,昕莉找到了不錯的工作,事業定位也比陳揚高了一些。

昕莉家在二線城市,陳揚老家在渭北農村。兩個人感情深厚,並不在乎是否門當戶對,在昕莉工作三年後,陳揚向她求婚,她也沒怎麼考慮就答應了。

從愛情走向婚姻,是昕莉對愛情最美的詮釋,她也相信陳揚所說的,他會努力工作,努力賺錢,爭取在省城買上一套房子。事實上,要結婚卻沒房子,陳揚存款還不夠買一個廁所的,這個時候,昕莉的父母心疼女兒,出資給他們買了一套房子作為婚房。

陳揚自然是千恩萬謝,發誓一定會對昕莉好,一定會心疼她一輩子。

昕莉的父母則有點擔心,怕自己女兒以後和陳揚的母親關係不好處理,畢竟女兒也是嬌生慣養的,保不準以後會出什麼事兒,但事已至此,他們唯有祝福了。

昕莉結婚兩年後懷孕,要生孩子了,可自己父母還沒退休,到時候生了孩子誰來伺候月子是個問題,於是,昕莉就和老公商量,讓婆婆到時候來家裡照顧她坐月子,陳揚一口答應,說:「沒問題,我媽想孫子都想瘋了,當然會來照顧你。」

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什麼月子中心,讓婆婆幫忙照顧,也是情理之中。

這樣一來,昕莉就放心保胎,十月懷胎之後,生了一個健康可愛的男孩,昕莉躺在醫院裡,讓陳揚給婆婆打電話,讓她過來照顧自己。

婆婆放下電話就坐長途車來到了兒媳的身邊,一看是個男孩,眉飛色舞的高興,待了兩天,婆婆說她要回家了,家裡有些事情放不下。

昕莉說:「媽,你就在這陪我帶孩子吧,我一個人真的不會帶。」

婆婆卻說:「你都這麼大了,有什麼不會帶的,你們城裡女人就是矯情。嬌氣得不行!」說完,婆婆就不顧陳揚挽留,自顧離開了。

03

後來昕莉才知道,婆婆回家是給小姑子帶她那兩歲的女兒。

昕莉覺得很過分,在農村,姑娘出嫁就是潑出去的水,怎么娘家媽還要幫忙帶孩子?自己是兒媳,想讓婆婆幫忙就這麼難?

孩子出了滿月之後,陳揚被公司派去外地出差,誰來幫忙又成了問題。昕莉的母親隔三差五地過來,因為還要上班,並不能久留。昕莉想找個保姆,又不放心。

於是,她再次鼓起勇氣給婆婆打電話,請她來幫自己,婆婆再次拒絕了,藉口是她還要種地呢。

昕莉一聽,這下子徹底死心了,看來,婆婆喜歡孫子只是表面上的,真正要用到她了,就百般推辭,沒有辦法,她只好一個人學著照顧嬰兒,幸虧有母親和親戚幫忙,才熬過了最難的那段時間。

那時候,昕莉就下定決心,以後婆婆老了,她不會去伺候婆婆,愛咋咋地。

時光一晃,昕莉的兒子都上大學了,每次回老家,婆婆都會「親孫子親孫子」地叫,唯恐別人不知道。但是孩子很排斥她,見了面也很生分,根本不喜歡這個農村老太太。

窩心事就發生在今年。今年,婆婆73歲了,一次急電把昕莉和老公叫回老家,回到家才知道,老人已經被鄰居送去醫院了,突然中風,導致偏癱,醫生無奈地說,恐怕以後老人家就離不開人照顧了,生活不能自理。

昕莉請了幾天假,和老公照顧了幾天婆婆,假期滿了,她要回去上班,婆婆卻說:「你去上班,誰來照顧我?你得留下來。」

昕莉想起以前自己最難的時候,婆婆是如何無情的,就說:「我沒義務照顧你,我有我的事情,不可能留在你身邊照顧你,你年輕的時候給誰帶娃,現在就去找誰給你養老,我能回來看你,已經仁至義盡了。」

73歲的老人慢悠悠說了一句:「我把兒子養大了,我也盡到了義務,我沒有義務給你帶娃。」

聽到這樣的話,昕莉一愣。的確,婆婆作為一個農村老人,含辛茹苦把兒子帶大,並供他讀大學,但是,再想想自己和婆婆之間的罅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昕莉思忖良久,告訴陳揚:「你媽,你有義務照顧他的晚年,對不起,我可能做不到。」

說完,昕莉就開車回家了。

結語: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婆媳關係想要處理好,只有將心比心這四個字了。

今日話題:你支持婆婆還是兒媳?歡迎留言。

作者談情說李,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姥姥帶娃三年,孩子大了奶奶又來「賣好」,寶媽:你誰啊?
    其實,原因有很多種,有些是因為婆媳關係不好,奶奶覺得帶娃是給兒媳帶,索性不喜歡兒媳也不帶娃了。還有的是,兒媳不放心婆婆帶娃,更信任自己的親媽帶娃。當然,還有的是奶奶不喜歡帶娃,也帶不好,最後只能交給姥姥帶。
  • 「我花10萬養老錢旅遊,怎麼了!」兒媳一句話,60歲老人無言以對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老人辛勞了一輩子,退休之後,尤其是到了晚年,很多時候會希望完成一些以前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完成的願望。照理來說,兒女們應該體諒老人。但現實有時候因為各種問題又很難兩全。小劉的母親周阿姨60歲,幾年前就退休了。
  • 65歲老人忠告:退休後,幫子女帶娃,做到這3點,婆媳關係不難處
    導語:老人退休後,大多數都會幫子女帶娃,因為現在社會的競爭壓力大,如果寶媽辭職帶娃,寶爸一個人養家,壓力會增大。所以,很多寶媽休完產假後會選擇再入職場,那麼帶娃的事情就落到了退休老人身上。院區裡的溫阿姨今年65歲了,在兒媳這裡幫忙帶娃有8年了,從沒有聽到她說過幫忙帶娃不僅累了身體,還被兒媳嫌棄的話。每次看到她兒媳回來,大老遠就喊媽,親暱的如同母女一般。小區很多老人跟她取經,問她怎麼做到讓兒媳這樣對待她的?
  • 「幫忙帶了9年孩子,能在兒子家養老嗎?」72歲的老人說:別做夢了
    可誰帶孩子誰知道,那是最難、最累的活。很多家庭,都是在舉全家之力,養一個或者兩個孩子。等到孩子長大了,老人也歲數大了,身體不好了,行動不便了。這時候,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出現了:誰來養老呢?很多老人說,當然得住在兒子家養老了。理由很簡單:自己養大了兒子,帶大了孫子,難道還老無所養、老無所依嗎?現實是:養老還真的和帶不帶孫子沒啥關係。王姨72歲,有兩個兒子。
  • 「我女兒在國外定居」老人養老院攀比,揭露老人晚年生活
    因為國內外文化不同,在我們國家,老人對子女普遍付出很多,不僅養大自己的子女,還要幫忙帶孫子、帶孫女。而國外不一樣,養孩子只是享受養孩子的過程,等孩子滿18歲就要自己想辦法獨立生活。看過一個美劇《絕望的主婦》,勒奈特的雙胞胎兒子滿18歲了,依然想要在家裡享受媽媽的照顧,媽媽會想方設法把兩個兒子趕出去獨立。
  • 「孫子跟你家姓,你不帶誰帶」婆婆一開口,讓兒媳變成茶餘笑柄
    你說讓婆婆怎麼做才好?怎麼辦才好?怎麼才能做一個兒媳心目中的好婆婆?套用現在的一句話,她太難了。我母親上了年紀以後,真的是變成了一個社區八卦中轉站,在她那裡,我總能聽到一些最新的八卦訊息,我前幾天聽我母親說了一個事兒,她在小區裡,親眼見證了一場婆婆打臉兒媳的戲碼。
  • 最「刁鑽」公婆出現:年輕有退休,不帶娃不出錢,你能奈我何?
    年輕人的想法:年輕人有著「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的想法,對於兒媳婦而言,公婆沒有養他,但生完孩子的這段困難是實打實的,老人老年生活過得如何,兒媳婦兒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你幫我帶娃
  • 農村六十歲以上老人養老問題怎麼辦?
    農村六十歲以上老人養老問題怎麼辦?筆者是扶貧達人團成員、關於這個問題今天和大家談談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希望能給大家起到參考性建議:1、國家給予資金補貼政策:現在國家出臺對農村六十歲的老人每個月給補貼100到500元的養老補貼、這樣對於農村生活成本相對低的農村對老人來說基本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
  • 農村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怎麼養老?
    農村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怎麼養老?農村60、70歲以上的老人養老問題,是當前熱門話題,也是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這個問題尤其被社會各界重視和關注。一般情況下,每個農村五保老人,每月由750元上漲到目前的950元,作為中西部農村老人養老水平是高於其它農村老人養老水平,成為農村老人羨慕的對象。第二,農村有子女的殘疾老人的養老問題。農村有子女的殘疾老人,在60年內失去勞動能力,享受國家殘疾人經貼,享受農村低保,歲滿60歲以上的還要享受普遍農村老人的社會養老保障。
  • 高知老人慾「結親」 你願意嗎?
    出乎意料的是,和高知老人「結親戚」這件事,不僅學生願意,剛參加工作的小年輕願意,就連孩子已經上大學的中年夫妻也願意。A高知老人想「結對」 「接招」的人很多「如果有這樣的高知老人願意和我『結親戚』的話,我可以用我的專業知識,給他們提供生活保健服務、用藥常識指導。
  • 在農村老人60多歲了還在幹農活,對這些你有什麼看法呢?
    說到農村,真的有說不完的話題,特別是上了70歲年級以上的老人,在農村他們還要靠自己勞動才能解決溫飽問題。不像城市裡的人,年滿60以上歲數的老人在城市裡很多就是帶帶孫輩,曬曬太陽、打打太極、跳跳廣場舞,過著悠閒退休生活。但農村人就不一樣,他們的生活相信只有農村人才知道。
  • 為什麼農村老人常說:嫁人不嫁家裡兩兄弟的,誰嫁誰後悔?
    為什麼農村老人常說:「嫁人不嫁家裡兩兄弟的,誰嫁誰後悔?農村老人確實在自己家孩子相親的時候,會給他們一些忠告,其中最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最好是不要嫁給兄弟兩個的,不然結婚之後亂七八糟的事情太多,不聽話到時候有你後悔的,說這件話的老人,當然都不是空口無憑隨口說的,她們都是從自己的親身經歷有或者是農村遇見過別人身上發生的事情,而得到的經驗和教訓。
  • 拒絕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生活什麼樣?逃不出三種結局
    ,有的老人心疼子女又寵孫輩,任勞任怨地幫忙;有的老人卻並不是很樂意,可又怕子女記仇,將來不給自己養老,於是勉強幫著帶;而有的老人則是直接拒絕,那麼不幫兒女帶娃的老人,老了會怎樣呢?其實啊,如果子女需要老人幫著帶娃卻慘遭拒絕的話,內心多半是會記仇的,那麼,當老人需要子女幫把手的時候,無疑是同樣的結果,那麼那些拒絕幫子女帶娃的老人,老了什麼樣?拒絕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會有什麼結局?
  • 75歲老人哭訴:在兒女家各住一個月後,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導語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在農村,養兒防老思想根深蒂固。老人含辛茹苦把子女養大,指望將來老的那天能有所依靠;老人辛苦一輩子,操心一輩子,就希望能安度晚年,有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每況愈下,老年該依靠誰?兒子、女兒還是養老院呢?我們聽聽75歲的老人怎麼說。
  • 65歲婆婆千裡迢迢「投奔」兒子,兒媳:住一陣兒可以,但養老不行
    兒媳笑了笑:媽,劉晨孝敬您那自然是應該的,但我沒有這義務吧,如果您讓他盡孝,那最好讓他在附近給您再租一間房,花多少錢我都不會說啥。只是,恕我直言,您在我家住一陣兒可以,但在這裡養老不行!我是絕對不會同意的。聽到兒媳這番話,劉阿姨瞬間就炸了毛:你怎麼和我說話呢?
  • 「生娃帶娃,是為母責任」,兒媳的反駁很犀利,婆婆羞愧無言
    兒媳為小家奮鬥婆婆非要催生,承諾帶娃全包,看到是孫女後立馬反悔閨蜜小圓和老公曾經是大學同學,畢業後一起回了老家,兩人都是普通家庭,結婚的時候雙方父母都給不了經濟支持,車房都得夫妻倆自己掙。婆婆眼瞅著兒媳的肚子遲遲沒有動靜,三番五次的催促小圓,且言辭激烈,小圓不得已表示:自己這幾年的時間真的很重要,等她事業再穩定一點立馬就生孩子,現在生孩子的話,怕被別人頂替下去。婆婆聽了之後趕緊表態:「你只管生,生出來後我來帶孩子,保證你能安安心心上班。
  • 「兒媳,以後家裡的人情禮錢,你出」「想得美,誰收人錢,誰出」
    男方的家裡並不是很富有,更是在偏遠的農村,結婚的時候連婚房都沒有準備,而小文是從小生活在城市的女孩,本以為兩個人會因此產生矛盾,誰知道小文壓根就沒有介意過這些,兩個人結婚的婚房都是由小文家出錢買的。結婚之後,小文就一直和自己的公婆住在一起,所以經常會一起參加親戚們的活動,比如說哪個親戚結婚了,哪個親戚抱孫子了……每次參加活動的時候更是免不了一些禮尚往來。
  • 「母親不給兒子帶娃有錯?難道父母要養兩代娃?」老人的話引共鳴
    她跟兒子兒媳說想出去玩幾天,散散心,讓他們接送一下孩子。誰知,兒子兒媳都不願意,還說她:「都是當奶奶的人了,還這麼不負責任,說去旅遊就去,太過分了。」聽到這話,姚大媽再也忍不住了,反問道:「母親不給兒子帶娃有錯?難道父母要養兩代娃?」老人的話,可以說是引起了廣大帶娃老人的共鳴,讓人很心酸。
  • 養老公寓81歲老人殺人事件:「壞脾氣」老頭與稀缺的護工
    7月11日,澎湃新聞在悅心養老公寓門口還看到,該公寓內有一位手臂打著繃帶的五六十歲的男子,疑似為7月9日晚的受傷人員。但悅心工作人員拒絕披露任何情況,「你去問政府,我們啥都不知道」。案發後,陸續有家屬前來悅心養老公寓探望老人,但多被拒絕入內,理由是「疫情防控」。
  • 「兒媳,二娃儘管生,我幫你帶」,有錢兒媳竟這樣回應婆婆催生
    可是,作為獨生子女的一代,婚後上要贍養雙方四位老人,下還要撫育至少一個孩子,三四十歲的年紀,房貸車貸的壓力,生活的重擔往往壓得人喘不過氣。善雅在合資企業擔任策劃總監的職位,工作上的她雷厲風行、說一不二,強勢的作風也帶到了生活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