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屋
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築之一
這些或圓或方的「東方城堡」
潛藏著客家人的族群智慧和處世哲學
庇佑著一代代客家人
歷經歲月滄桑,雄峻於天地之間
今晚
由中共河源市委宣傳部策劃指導、
河源廣播電視臺創作攝製的
大型人文紀錄片
《南粵瑰寶》第二季——《圍屋紀事》
將播出第一集《天圓地方》
具體時間為
綜合頻道晚上20:00(首播)
公共頻道晚上23:00(首播)
綜合頻道次日12:00、14:20 (重播)
趕緊搬好小板凳
預告片搶先看~
第一集《天圓地方》
精彩看點:本集以仙坑古村修繕過程作為串聯線索,講述河源客家圍屋的建築藝術,展現河源古建築的風情魅力和客家人的心靈智慧。
客家圍屋被稱為「東方城堡」,是一種融祠、家、堡為一體,具有鮮明防衛特徵的封閉式客家民居。透過河源古村圍屋的建築形制、藝術審美、精神蘊藏,不僅能反映客家人的生活軌跡,更折射出客家人「禮樂中和」「天人和諧」的價值追求。圍龍屋如同一把通向解讀客家文化密碼的鑰匙,打開它之後,裡頭的博大精深令人嘆為觀止。
仙坑,一個典型的客家村落,地處粵北山區,村子雖然不大,卻保留有20多幢清代圍屋。
然而,兩百多年的風雨侵蝕,四角樓和八角樓不同程度出現了牆體開裂、木構件腐朽,甚至部分坍塌的問題。2018年,在國家推行「萬企幫萬村」的背景下,萬科集團對口幫扶仙坑村。經過考察論證,他們決定對八角樓和四角樓兩幢圍屋進行修繕保護,再現傳統風貌。
經過長達一年的時間,八角樓和四角樓修繕一新。一沙一礫,一梁一檁,糙石磚瓦裡,雕梁畫棟中,代表客家建築的藝術瑰寶在工匠們的手中漸漸恢復真容,兩棟圍屋仿若回到兩百多年前初建時的模樣。
一方水鏡,一池清影
千百年來
圍屋外雲捲雲舒,天井內花開花落
圍屋用它厚重的身軀
築起了客家人永遠的家園
編導手紀
2019年1月15日,我第一次來到仙坑這個有著400多年歷史的山村,村子雖然不大,卻保留有20多幢清代圍屋。我們的拍攝採訪就從仙坑兩幢圍屋的修繕開始。
《天圓地方》的拍攝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2019年2月的第一次開機拍攝到2019年11月19日的殺青。我們拍攝團隊幾乎每周都會去一次仙坑,記錄著仙坑古村點點滴滴的變化,我也戲稱自己為仙坑的駐村記者。
當沉重的機器和腳架遇上腳手架
每一個鏡頭的拍攝
都顯得很困難
從電視臺到仙坑村的距離,不過60多公裡,我們來回80多趟,總行程超過5000公裡。儘管時間漫長,波折不斷,我們依然堅持完成了拍攝任務。感謝每一位拍攝對象的傾力配合,感謝拍攝團隊的全力付出。
一個原本恐高的攝像大哥
為了拍攝,克服恐懼
一次次爬上腳手架
為了拍攝一個
幾秒完美的光影鏡頭
常常需要等待兩個小時
甚至更長時間
重要的事再說一遍
1月25日—1月29日(年初一至年初五)
《南粵瑰寶》第二季
將在河源廣播電視臺
綜合頻道、公共頻道
高標清同步播出
具體時間為
綜合頻道每晚20:00(首播)
公共頻道每晚23:00(首播)
綜合頻道次日12:00 14:20 (重播)
更多詳情
敬請關注河源廣播電視臺微信公眾號
智慧河源APP~
- 來源 -
河源廣播電視臺
- 編輯 -
曾佳穎
- 責編 -
鄭志豪 劉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