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科記協)12月17日-18日,2020年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大會在廣東四會舉行,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粵港澳大灣區相關專家、國內外學者和企業專家深度交流,共話機器人發展的新技術、新風向、新挑戰。有專家預測: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經歷調整之後將逐步復甦;服務機器人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珠三角地區智能裝備和機器人產業已形成完整產業鏈
本次大會由廣東省科協、廣東省科技廳主辦,四會市人民政府、廣東省機器人協會和廣東科技新聞工作者協會承辦,以「智慧灣區,引領未來」為主題,包含三大議題:院士專家發表主旨演講和學術報告;圍繞主題五個核心部分開展專題論壇;展示機器人、人工智慧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先進成熟項目和產品。
目前,新一輪數字經濟革命掀起熱潮,機器人、人工智慧、智能製造、大數據、數位化工廠、區塊鏈、深度學習等前沿技術變革顛覆世界。作為智能製造的核心關鍵設備,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正積極布局機器人戰略,試圖重奪或牢牢把握製造業制高點。中國也緊抓機器人領域發展契機,出臺《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扶持政策,搶佔全球機器人技術的制高點。
作為全國先進位造業集聚區和重地,粵港澳大灣區機器人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其中最為活躍和領先的當屬珠三角地區。據了解,作為廣東創新驅動的主陣地和智能裝備產業集群化、高端化、集約化發展最為領先的戰場,珠三角地區將智能裝備和機器人產業確立為著力培育的前瞻性產業和重點發展的創新性產業,集聚了瑞松、廣州數控、巨輪、達意隆、國機智能、明珞裝備等一批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已形成從機器人上遊關鍵技術、零部件的研發、中遊整機生產到下遊系統應用集成的完整產業鏈,發展勢頭迅猛。憑藉先進位造業的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珠三角地區在「工業4.0」的爭奪戰中尤為出類拔萃。
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2019年出現下降
據與會專家研究分析顯示,2010年-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年均增速15%。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38.7萬臺,同比增速31%。201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37.3萬臺,同比下降12%%,為2013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就亞洲市場來說,2014-2017,亞洲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年均增長22.67%,2018年銷量增速大幅下降,2019年出現來首次負增長。中國雖然連續七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但在2019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也開始出現下降,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速大幅下降。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宋曉剛在題為《機器人發展態勢》的演講報告中指出,機器人國際市場可期,特別是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經歷調整之後將逐步復甦;全球服務機器人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另外,國內機器人市場的前景仍看好。這主要得益於幾大優勢。其一,中國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製造業規模超過100萬億,且門類齊全。製造業轉型升級市場潛力巨大。其二,新興技術快速發展助推、賦能機器人產業。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新一代通訊技術(5G)、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融合發展,全球處於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進程之中,各國都把發展先進位造、智能製造列為發展重點。另外,新冠疫情激發企業加快實施機器人換人,向自動化、數位化、智能化發展的主動性和需求快速增長。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近期企業問卷調查顯示,對於2020-2022年的機器人產業發展預期,絕大多數企業表示看好機器人市場的增長趨勢。分析預估26%的企業預計年均增速將高於20%;40%的企業預計年均增速將介於10%-20%之間;30%的企業預計銷量將保持在1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