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正在通過部署機器人來提高特色的高質量服務

2020-12-26 電子發燒友

海底撈正在通過部署機器人來提高特色的高質量服務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8 10:42:39

前段時間,海底撈發布2019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海底撈實現營業收入265.56億元,同比增長56.5%;實現淨利潤23.45億元,同比增長42.44%。

與2018年財報相比,2019年報在新技術上的成果收穫頗豐:2019年海底撈開設了3家新技術餐廳,其中包括首家海外新技術餐廳;機械臂自動上菜、中央廚房、智慧配鍋機=在多家門店小範圍應用;傳菜機器人已部署超過1000臺,大幅豐富顧客的就餐體驗;後廚清洗設備全球部署超過500家,讓後廚員工更輕鬆。

在2019年一年間,機械臂、傳菜機器人、自動清洗設備等高科技設備迅速在海底撈投入使用,為何海底撈急於推進新技術的應用?

規模經濟效益降低,一二線餐廳觸及天花板

2019年,海底撈新增門店308家,全球總門店數達到768家,在這樣的高速擴張下,隨之增加的還有人力成本,財報顯示,2019年海底撈共發生員工成本(包括薪金、工資、津貼和福利)人民幣79.926億元,相比2018年的50億元同比增長了58%。
 

海底撈也肯定,人力成本的上升主要由於業務的擴張和員工薪資水平的提高。

在海底撈的計劃裡,2020年底預計將達到1000店,並不會放緩擴增的規模。對於估值高達64倍PE的餐飲集團而言,擴大店面覆蓋實屬必要的選擇。

有行業人士分析,當餐廳建設完畢投入運營後,基本的增長已成定勢,繼續獲得同店收益上升,則需要通過提升客單價或提升運營效率來實現。然而,在競爭激烈的餐飲行業,提價的空間極小,而海底撈大部分店面經營時間已達到19小時以上,外賣業務也已較為完善,同店的增值空間不大。

從財報來看,海底撈的同店增長表現的確不如人意,2019年同店銷售增長1.6%,幅度較小,在一二線城市的海底撈同店銷售均表現為負增長。而在另一個餐廳的關鍵指標——翻臺率上,海底撈的表現也讓人憂心忡忡,海底撈一線城市餐廳的翻臺率為4.7次/天,去年同期為5.1次/天;二線城市餐廳的翻臺率為4.9次/天,去年同期為5.3次/天,均部分下降。
 

同店增長的緩速提升與翻臺率的下降再次證明了一個事實,海底撈只能通過不停開店以刺激進一步的增長。

然而,原材料與人力成本的上升是一家企業所無法控制的情況。在原材料上,海底撈自建了以頤海、蜀海供應鏈、扎魯特旗海底撈等子公司,以降低原材料的成本;而在人力成本上,新技術則是關鍵。

低成本高效率,傳菜機器人價值凸顯

財報強調,包括傳菜機器人、後廚清洗設備在內的新技術具有「豐富顧客就餐體驗」與「讓員工工作更加輕鬆,使他們能更好地服務顧客」的價值。

根據海底撈所採用傳菜機器人「歡樂送」的研發公司普渡科技數據顯示,「歡樂送」一天配送數量在300盤以上,高峰期能達到400盤,相當於1.5~2名普通傳菜員的效率。

而在成本上,通過財報計算出的2019年海底撈員工人均成本約為7.8萬元,而海底撈採購傳菜機器人的成本僅為人均成本的一半。

當然,以服務為核心的海底撈並不會捨棄人工服務,只是將員工工作的重點轉移,更好地進行提供海底撈特色的高質量服務。

海底撈在使用機器人後,主要採用的是以優化排班的方式進行人力結構優化,不僅在高峰期時大大減輕了員工工作強度,在夜班時期更達到了完全的「無人配送」。

餐廳經理表示:「過去夜班期間,通常一個時段就幾桌客人,如果讓正在打掃衛生的員工來服務,也會讓顧客感到不愉快。現在我們完全不用安排傳菜員了,有機器人就夠了。」

目前海底撈採用的傳菜機器人在機械化、重複度高的傳菜任務上,已達到了效率比人高、成本比人低的程度,再加之年初疫情催生的「無接觸配送」熱潮。不難想像,2020年的海底撈將進一步重視傳菜機器人的大規模推廣。

進軍下沉市場,新技術成功經驗能否複製?

當海底撈在一二線城市新店表現乏力時,三四線市場卻表現強勁,同店銷售大幅增長了8.3%,同店翻臺率增長0.4,整體營收增長71%至57.79億元,佔據餐廳總收入比重提高2.1%,這意味著海底撈在低線城市的下沉市場的增長空間更大,已經取得不錯的成績。

相對於機器人在一二線市場既能節約成本,又符合一二線年輕人追逐新鮮感的特質,實現引流聚客的作用,頂著「高科技」的新技術能否在下沉市場同樣有亮眼的表現?

一方面,機器人降本增效的能力同樣在下沉市場適用,針對價格敏感度高,對服務質量要求相對不敏感的低線城市顧客,採用機器人配送以此節省人力成本的價值將更為突出;另一方面,智慧化餐廳的構建能幫助海底撈在三四線城市突出品牌差異化,以此尋求更高的提價空間。

事實上,普渡科技也表示目前積極推進機器人使用的海底撈門店中,低線城市的比例並不低,而且使用意願也很高。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低線城市運營在新技術上的重視。

從財報整體看來看,海底撈在一二線城市同店銷售增長率、翻臺率等關鍵數據上略微下降,在三四線上展現巨大潛力。然而部分數據的下降僅是與其自身相比的結果,即使是下降後的4.7的翻臺率,在同類型餐廳多為2~3的翻臺率下,海底撈的翻臺率可謂是獨領風騷,而其一線城市客單價更是突破百元,這也讓其他餐飲品牌難以望其項背。

但追求增長空間是高估值企業不可避免的使命,海底撈提出的新技術能否幫助其突破瓶頸,甚至在疫情後造就進一步增長?行業在等待著海底撈給出這個答案。
責任編輯;zl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人力成本暴漲5成,海底撈部署的1000臺傳菜機器人夠用嗎?
    與2018年財報相比,2019年報在新技術上的成果收穫頗豐:2019年海底撈開設了3家新技術餐廳,其中包括首家海外新技術餐廳;機械臂自動上菜、中央廚房、智慧配鍋機=在多家門店小範圍應用;傳菜機器人已部署超過1000臺,大幅豐富顧客的就餐體驗;後廚清洗設備全球部署超過500
  • 落戶海底撈、巴奴火鍋,普渡送餐機器人正在成為火鍋業標配
    在巴奴毛肚火鍋看來,讓顧客體驗更好的服務是必要條件之一。  近期,在巴奴的各門店中,出現了一款機器人,為顧客配送豐富的火鍋配菜。據了解,這款正是海底撈機器人的同款——普渡科技推出的「歡樂送」送餐機器人。  在巴奴概念餐廳,三臺「歡樂送」送餐機器人密切配合,給餐廳帶來了一股別樣的科技體驗。
  • 跟著華為和海底撈學習如何通過企業文化提高品牌效益
    摘要 企業文化和企業凝聚力是一家企業的靈魂,二者之間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本文將通過管理學原理中企業文化部分的相關知識介紹二者之間的關係,同時通過一系列事例來闡釋企業文化與企業凝聚力對企業管理和發展的重要影響。
  • 海底撈,把極致服務做到線上
    2016年海底撈開始將核心業務系統陸續上雲;2018年,它和阿里雲合作搭建數據中臺、業務中臺和移動中臺的基礎架構,並在此基礎上升級海底撈超級App,重構會員體系,同年在北京開設了第一家智慧餐廳,採用自動配鍋機、智能傳菜機器人和智能廚房管理系統;2020年計劃完成核心業務系統的全部上雲,將自動配鍋機和智能傳菜機器人推向數百家門店。
  • 這家公司的機器人服務員,24小時奔走在海底撈
    所以,其實用戶大可不必擔心海底撈的「招牌」服務會因為機器人而打了折扣。海底撈前臺的服務員其實並沒有因此被減少。關鍵是,後廚的效率正在利用機器提高。比如「智慧大腦」統一調配;負責自動入菜、傳菜的機械臂;還有用戶能夠直接接觸到的、減少服務員流程的傳菜機器人。
  • 上市之際海底撈又搞事情 正在籌建一家秘密餐廳
    之前海底撈上市前在香港召開全球發售新聞發布會的時候,海底撈的首席戰略官周兆呈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年年底將會推出智慧餐廳。而現在,智慧餐廳就快上線了。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一家還未開業的門店中,海底撈正在對新的智能設備進行內測。根據我們得到的消息,這是海底撈聯合松下做出的,與以往的海底撈完全不同,由機械臂、送餐機器人組成的全自動門店。
  • 海底撈服務員不見了 機器人24小時上班
    火鍋界巨頭海底撈全新智慧餐廳引入機器人服務員更是證明,餐飲智能化是未來發展趨勢。畢竟,機器人在降本增效方面確實非常值得期待。  海底撈智慧店  據悉,整個智慧餐廳亮相的傳菜機器人,是由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為其獨家付費定製的。海底撈方對其期望很高,希往能夠將機械重複的傳菜工作成功交給機器人,推進餐飲行業一次質的飛躍。
  • 海底撈在北京開了家智慧門店,用機器人送餐
    屏幕中間是海底撈研發團隊自主研發的遊戲「吃貨大作戰」,用戶需要下載海底撈 App 掃描屏幕中的二維碼一起玩遊戲,屏幕的右下角會實時顯示排號和部分餐廳後廚的工作狀態。等餐處屏幕右下角餐廳實時動態入座通過 iPad 選好鍋底和配菜後後,系統會把訂單發送給中樞系統。鍋底部分會由自動打鍋系統進行準備,盛好後由傳送機傳出,由服務員上鍋。
  • 海底撈敲鐘上市,並在北京建立了智慧餐廳,服務員變機器人!
    一直被傳要上市的海底撈終於在9月26日港交所掛牌上市,市值逼近千億港元。敲鐘後海底撈股東代表苟軼群稱,海底撈將借力資本市場,在門店擴展、服務升級、新品研發、新技術應用等方面加大投入。在早前海底撈的首席戰略官周兆呈就表示,今年年底將會推出智慧餐廳這個餐廳如今已在北京密鑼緊鼓籌備中,與以往的海底撈完全不同,這是由機械臂、送餐機器人組成的全自動門店。從備餐到傳菜,都會是機器人來完成。
  • 擎朗智能定製款機器人助力 海底撈1億+打造的首家智慧餐廳誕生
    其中,花生傳菜機器人主要負責護送精緻食材,以最快速度把美味佳餚送至消費者所在桌邊。相比於普通機型擁有多項優勢,四層託盤,容量更巨大;搭載全自主定位導航系統,機身配備56個傳感器,不僅能智能安全避障、還能多機協同工作,提高配送效率。
  • 擎朗智能Keenon助攻海底撈智慧餐廳,送餐機器人實力演繹新型服務生
    早在幾年前,就有人預言「機器人終將取代人類工作」,而隨著AI產業化、商業化落地實現,機器人取代人類完成高頻繁重的工作正在加速前行中。在無人駕駛一次又一次出現在信息流當中,室內無人駕駛卻先行一步,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變身。
  • 線上也能享受海底撈的極致服務,它暗中做了什麼?
    ,將自動配鍋機和智能傳菜機器人推向數百家門店。而現在餐飲品牌除了線下服務,還可以通過線上的方式來觸達他們,與顧客有更多的互動。比如,海底撈超級App就是一個移動線上入口。海底撈的門店在用餐尖峰時段經常爆滿,需要長時間排隊,為此海底撈在排隊服務方面花了很多心思,比如提供小零食、美甲、摺紙抵現等。
  • 解讀「機器人管家」智慧酒店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
    、智慧健康養老、智慧酒店、房地產智慧社區、特色文旅小鎮、家庭陪伴娛樂在內的六個行業應用領域的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這也讓RobotZero成為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最豐富、應用機器人品類最多、落地速度最快的服務機器人公司。
  • 探訪海底撈首家智慧餐廳:不止機器人上菜收餐還有「千人千鍋」
    傳送帶將菜品送到指定區域,工作人員核對後,放到送餐機器人上 (孫冰 攝)海底撈主要是在後廚實現無人化,這樣既能保障食品安全,又能保障人類服務員可以從簡單勞動中解放出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顧客服務中來。進入到位於北京中駿世界城的海底撈全球首家智慧餐廳,首先是一個被打造成「影院」的等位區,在此顧客可以掃碼參與大屏幕上的互動遊戲,手氣不錯的話,可以贏得免費菜品。當然,在這裡,你十有八九會成為了海底撈的會員。
  • 海底撈式自救真的能救得了海底撈嗎?
    不妨回憶一下,早期吃海底撈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幾乎所有的人第一次都是衝著海底撈服務去的,跋山涉水、呼朋喚友地去海底撈,吃什麼並不重要,排隊有多久,服務有多好,有多少談資才最重要。   所以說,在海底撈發展的早期,消費者去吃火鍋,吃的是一種儀式感,而海底撈恰恰通過服務,滿足了人們對於儀式感的需求。   除了儀式感,海底撈更聰明的地方在於它明白女性消費者的重要性。
  • 2019 年出貨已達五千臺,普渡機器人認為餐飲服務機器人正迎來行業...
    從海底撈、呷哺呷哺、巴奴火鍋到旺順閣、西貝莜麵村,2019年後,不少品牌餐飲公司開始引入機器人送餐。送餐機器人成為餐廳新風景的同時,也成為服務機器人品類商用落地的一個熱點。成立於2016年的普渡科技則是這個領域最主要的產品供應商之一,旗下的歡樂送機器人已經進入近3000家餐廳,並為公司帶來了近億元營收。
  • 海底撈你這麼搞,還讓不讓其他火鍋店活了!服務員全是機器人……
    作為火鍋界的網紅,餐飲界的段子手,大家去海底撈吃的不僅僅是飯,還有變態得令人髮指的服務:但他們最近竟然畫風一變,在北京砸了1.5個億開了家「無人餐廳」,把服務員變成了機械臂、太空艙、機器人……沒有了人性化服務,海底撈和普通火鍋店有啥區別?
  • 海底撈又又又悄咪咪漲價了!
    餐飲企業們也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迫不及待的準備開店營業,但沒想到的是「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漲價」先到了。4月份,復工後的海底撈火鍋居然漲價了,而且還漲得非常「離譜」!說明海底撈在一二線城市的同店營收已經停止了增長,而搭配同期客單價上升來看,這就意味著單個客人吃一頓飯的錢花的更多了,然而店面的營收卻一直在減少,這就代表了整個店面的客流量在減少。一二線城市作為絕對的營收主力,必須追求同店銷售的增長才能盈利,但事實是門店密度增加,加之疫情的影響,客流量一直在減少,翻臺率也一直在下降,因此海底撈不得不提高客單價來保持業績增長。
  • 多家餐飲企業推行送餐機器人無接觸服務 助力疫情防控
    其中,餐飲服務機器人的表現最為突出。擎朗智能作為餐飲服務機器人頭部企業,一直在助力餐飲行業「復燃」,通過送餐機器人「無接觸配送」服務,減少人員接觸,並配合店員為顧客提供更安全、衛生的服務。 近日,路透社、央視網財經頻道、人民視頻、Shanghai Daily、第一視線等多家媒體對擎朗送餐機器人「無接觸配送」進行報導,希望最終能讓餐飲服務機器人幫助到更多的餐飲企業渡過難關。
  • 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 海底撈只給打40分
    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底撈共在3家門店安裝了智慧機械臂,23家店採用了智能配鍋機,並在全球餐廳中使用了958臺傳菜機器人和385部小美電話機器人,其IKMS智能廚房管理系統和門店要貨系統也在不斷更新迭代,通過智能化一方面確保後廚的食品安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餐廳的運營效率。除了送餐,還有機器人替代廚師進行炒菜或製作面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