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公司的機器人服務員,24小時奔走在海底撈

2020-12-16 西局科技

文 | 西局

海底撈最知名的,就是貼心的服務員了。

已經上市的海底撈,不知有多少聲名,是靠行雲流水、有求必應的變態服務得來的。

但是,一旦海底撈都開始試水用機器「替代人工」,會不會感覺這個世界被顛覆了?

10月底,在北京中駿世界大廈地下一層,海底撈的第一家「智慧餐廳」對外開放。據說,這家匯聚了多種智能技術的餐廳,從策劃到籌備,整整耗時3年,耗資高達1億元。其中,對顧客的點餐、配菜、出菜、上菜環節,都用AI進行了改造。比如就餐環境的「沉浸式」體驗,現場可以定製鍋底口味、為顧客建立專屬檔案。

所以,其實用戶大可不必擔心海底撈的「招牌」服務會因為機器人而打了折扣。海底撈前臺的服務員其實並沒有因此被減少。關鍵是,後廚的效率正在利用機器提高。比如「智慧大腦」統一調配;負責自動入菜、傳菜的機械臂;還有用戶能夠直接接觸到的、減少服務員流程的傳菜機器人。

當服務員擺好餐品、輸入桌號,這幾臺機器人「傳菜員」,就會根據感應器的指令行駛,把菜品送至餐桌。並且不會和人群產生碰撞。

這款機器人,是創業公司擎朗智能提供的Peanut花生系列機器人的第三代產品了。根據海底撈的具體就餐場景,從接到需求開始,擎朗花費了幾個月的籌劃和實施時間,才讓它正式成為了海底撈的新任「員工」。

作為機器人行業入場較早的創業公司,擎朗智能已經經過了8年的探索。從2010年成立至今,擎朗嘗試過了機器人應用的各種方向,最後在2013年,選擇了專注於商用服務機器人的落地。現在,擎朗自主研發的第三代花生系列機器人,包括花生引領機器人、花生引領廣告機器人、花生運輸機器人以及花生酒店機器人等產品,已經實現量產,並在不同商業場景中應用。

但是,像海底撈這樣的機器人服務,還只是試水。它又是否在未來能夠實現普及?在幾個月前,西局和擎朗創始人李通也進行了一次對話。

人工智慧正在走在落地期,AI+在場景中的應用正在成為大趨勢。在今年,機器人產品,尤其是商用服務機器人,正成為不少公司新的布局方向。

儘管市場還在發展的早期,越來越多的玩家已經加入了賽場。在今年3月,獵豹就一口氣推出了5款機器人產品。但是,從工業級到商用市場,新的疑問仍然擺在玩家們的面前:市場格局尚未形成,產業鏈上究竟存在哪些真正的機會?服務型機器人的需求儘管存在,但是它將如何走向大眾化,才能讓機器在某些領域替代「人力」成為現實?

市場的先行者們積累的經驗最為寶貴。

「在未來3-5年內,商用服務機器人將率先走向普及。」李通說。

立足機器人「移動」能力

在日本,有一家名為「奇怪的店 (Henn-na Hotel)」的酒店,其中有100間客房,卻僅有7名員工。因為在酒店內,主要服務均是由智慧機器人所提供。

在國內,存在著數量超過10萬家中高端酒店。在人力成本日趨高漲的今天,也許大多數酒店中,還無法如此大規模應用服務機器人,但是試著用「機器人服務生」來替代某些職能,尤其是基層工作裡重複性最高、強度大而且枯燥的「跑腿」任務,卻可以成為現實。

花生酒店機器人

花生酒店機器人是擎朗的第三代服務機器人「Peanut」系列最新成員,這款機器人為酒店場景定製,具有封閉的儲物空間,可以實現為客人帶路、客房送物、送餐等服務。它可以承載物品,按照自主規劃的路徑,自主乘坐電梯,主動撥打客房電話通知客人、語音提醒客人取走物品,並原路返回。當酒店有客人入住時,可以使用它引領其到達房間、餐廳、咖啡廳等;也可以用它協助酒店服務人員完成客房補給等。

酒店機器人只是「花生」系列產品中的一員。更多的擎朗機器人,已經在商場、辦公場所、餐飲等商業場景中,投入使用。其中,花生運輸機器人可以在室內環境中運送外賣、快遞以及其他物品,在餐廳中傳菜等;花生引領機器人則可以在酒店、大型辦公樓等服務場所,為用戶提供導引;在引領機器人的基礎上,搭載了雙面大尺寸高清顯示屏的花生引領廣告機器人,可以播放實時資訊、商場優惠活動、廣告和視頻展示,並且具備人臉識別、語音交互功能。

花生運輸機器人

人工智慧要解決的,就是落地問題,對於服務機器人而言尤其如此。「服務機器人歸根結底,就是要能夠幫助人類進行工作。」李通說。而服務機器人能夠從哪方面入手「替代勞動力」?從機器人應用比商業場景更早的工業領域來看,在其中應用最多的就是機械臂和可移動的搬運車輛。而向實際商業環境中推導,固定的機械臂應用範圍更窄,「移動化」對服務機器人而言,無疑將是極其重要的能力。

當商用服務機器人具備了極強的自主移動能力,能夠在未知空間內,安全、準確、快速地實現兩個目標點之間的移動,應對路上的各種情況,它才真正具備了幫助人類「幹活」的商業應用的可能性。提高機器人的移動能力、安全、易用性和對環境的適應性,也是擎朗一直以來最為專注的事情。

擎朗的服務機器人已經經過了幾次迭代。目前的第三代花生系列機器人,基於擎朗開發的通用底盤,採用了公司自主研發的L4級別高精度室內導航技術,雷射雷達方案和視覺方案相融合,更好地實現SLAM建圖、定位以及路徑規劃效果;在避障方案上,擎朗在雷射雷達傳感器基礎上,增加了機器視覺、深度視覺等多傳感器融合基礎,釐米級實時定位。

採用該技術,擎朗的機器人通過傳感器獲取外界信息,進行數據採集,快速識別環境,通過深度學習可以做出更合理的反應決策。如果將機器人的全自主移動類比成在室內運行的「無人駕駛」技術,擎朗的技術和解決方案相當於可以達到L4級別。

具有高可靠性和穩定性的底盤,李通認為,這也是花生系列機器人在室內大範圍、複雜且人流量大的環境下,能夠長期穩定運行的原因。

花生引領廣告機器人

2016年6月1日,擎朗最早的一臺全自主移動商用機器人進入上海某商場投入運行,從商場早上的10點開始營業到晚上十點關門,每天12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一直跑到了今天。」李通說。

從替代「簡單勞動力」開始

掌握了通用底盤和定位導航技術的擎朗,為自己的定位,卻不僅僅是智能通用硬體製造商,而是要做為各行業場景,提供切實落地的機器人方案的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

作為商用服務機器人,能夠「工作」才是它的終極用途。如果是讓機器人僅僅成為各對外商業場所吸引顧客的「噱頭」與「作秀」產物,並不是李通的目的。技術和產品研發固然是個門檻,但對於服務機器人而言,最難跨越的一道鴻溝,是了解真正的客戶需求,讓產品真正服務於場景。

李通帶著機器人產品去各行業「應聘」,尋找具備移動能力的「跑腿」機器人可以勝任的工作。「不要試圖做出一個全能型選手。」李通說。在目前,機器人的技術水平還無法滿足人們對「洗衣做飯看孩子」各種綜合性的高要求,李通的策略是,讓機器人從替代「簡單勞動力」開始,「在具體的商業環境中,能夠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滿足一項具體的工作。把冗餘的設計捨棄,把核心的功能留下,針對場景設計。」

第三代花生系列機器人,底部採用的是擎朗的通用底盤,而「上半身」,根據不同行業需求,增加了不同的功能件;「花生」採用模塊化的設計,讓產品在實現大批量複製的同時,儘可能多地適配場景。

在餐廳行業中,李通將目標客戶定位在面積在500-1000平米左右、擁有30名員工左右規模的餐廳。「這樣的餐廳裡,對服務員、領位員、傳菜員等的基本分工較為明確,對於領位員和傳菜員,不負責具體和消費者溝通,負責的內容主要是『跑腿』,而機器人可以對這些工作進行比較有效的替代。或者是開放式的西式餐廳,消費者的自主服務意識較強,機器人也是可以提供服務的。」李通說。

「不要想著能夠把一個勞動力的所有能力都替代掉。和工業的流水線一樣,你只能替代其中的某個具體一環。」

擎朗機器人的主要應用場景,都是沿著這樣一條思路,挖掘和開發出來。這些全自主移動商用服務機器人,可以是酒店裡送物和引領的服務生,是餐廳裡的傳菜員,是商場中的導引員。這也是擎朗想為「花生」系列產品所賦予的「勞動」屬性:它們能夠在不同場景的特定的崗位上,為人類「分擔」工作並且勝任它。

花生引領機器人

商用服務機器人普及,量產是關鍵

服務機器人要想實現鋪量,控制成本和實現量產是關鍵。

自主移動的機器人,核心成本是雷射雷達傳感器。目前,雷射雷達市場大部分為Velodyne等海外企業佔據,產品價格較高,一般的商用服務機器人較難接受。而國內的同類廠商雖然正在努力追趕,產品的各種細節和側重的應用方向都存在不少差異。

據李通介紹,擎朗採用自主研發雷射雷達的方式,自建了雷射雷達產線,來控制製造成本。目前,擎朗智能已經申請26項專利,其中已經獲得證書的專利21項,發明3項。

而擎朗也選擇了一條目前行業內還很少有人做到的路線:花了一年的時間,為自己的機器人建立了一條標準化的流水生產線,實現落地量產。「現在,這個行業處於早期階段,還沒有形成成熟的供應鏈。這個階段,要做出來,只能選擇自己來深入供應鏈。」李通說,「這是當前階段,必然要經歷的事情。」

擎朗機器人的產品落地優勢也由此體現出來。「目前,我們的機器人成本,可以達到同類產品的1/3到1/5。」李通說。此外,擎朗還推出了和以往傳統的銷售模式不同的定價模式:以99元/天的價格,對外租賃。這類租售結合的模式,在工業機器人領域裡並非罕見,而對商用服務機器人而言,採用這種模式並且將價格調整到這個水平,擎朗也算是業內首家。

據行業調研,很多一線城市的服務員平均月工資在4000-5000元/月之間,企業還要支付社保和食宿等支出。而擎朗的花生系列機器人,能夠替代其中重複性高、強度大、人員流動性高的簡單工作,「對於日益高漲的人力資本,哪怕只有服務業裡一個簡單的環節能夠被替代,都是具有意義的。而我們現在能夠做到,使用機器人比人更便宜。」

據介紹,擎朗的花生系列機器人,已經在凱德龍之夢、上海新世界百貨、日上免稅店餐廳、蟹煲王、豐收日、海底撈等餐飲、零售行業中投入使用。同時,據李通透露,擎朗還和美味不用等等行業軟體提供商建立了合作關係,共同推進服務機器人在不同商業場景下的落地。

「拓荒」比「競爭」更重要

2016年年底,擎朗獲得了雲啟資本和松禾資本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主要用於產品研發。

那也是2010年成立的擎朗第一次進行融資。在那之前,擎朗一直是個「自給自足」的公司,如今,擎朗已經依靠機器人銷售和租賃實現收支平衡。

擎朗成立時,機器人還是個冷門行業。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的李通,和自己的創始團隊的成員們,在校園時的機器人競賽小組相識。畢業之後,團隊成員分別進入微軟、英特爾等公司任職,然而,對於機器人的興趣,最後仍然促使他們走在一起,創辦了擎朗智能。在沒有風口的日子,擎朗的機器人曾經主打過教育機器人領域,也嘗試過高仿真機器人等產品。

2013年,擎朗正式轉型確立了商用服務機器人的產品方向。在李通看來,家用機器人,應用環境複雜、用戶對產品功能要求高,目前技術還不能完全滿足這類需求,產品成本也較高。相對而言,從現在開始的3-5年內,商用機器人將走向普及。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提高和算力的增強,未來5-10年內,才將進入家用機器人普及的階段。

商用機器人所處的環境比工業更加複雜,但產品功能還相對簡單,是現在的技術能力能夠實現的。隨著人力資本越來越昂貴,用機器人「替代」人力,是個必然的過程。商用機器人的普及,將很可能是個非常迅速的過程。

而這,也是所有機器人創業公司面對的最好的機會。

機器人創投領域,在國內也經歷了幾波起伏。在2015年左右,機器人投資曾經達到過高峰,大批公司湧入這一行業,但隨著資本寒冬的到來,以及在落地上始終尋找不到大規模應用的領域,讓這一行業暫時沉寂。

人工智慧第三次浪潮的興起,再次讓機器人成為創投圈裡的關注的焦點。除了創業公司外,網際網路領域和傳統領域的頭部玩家,也開始在這塊市場上進行布局。

服務機器人是否將面臨新的紅海?李通表示,這要看機器人是人類的幫手還是噱頭。一方面,服務機器人如果僅僅作為噱頭存在,已經面臨紅海,越來越多的噱頭機器人已經引不起大家的關注。

另一方面,市場上又極度缺乏能真正解決實際需求的服務機器人,能幫助人們幹活的服務機器人。針對這種機器人而言,市場還是一片藍海,急需實幹的企業來「拓荒」。現在服務機器人不缺需求,不缺市場,缺的是能夠真正滿足需求的好產品。服務機器人企業,必須實打實的深入到客戶實際場景中,解決客戶的實際問題,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噱頭階段。

度過苦日子的擎朗,對未來的競爭並沒有過分擔憂。李通還記得,公司最窘迫的時候,只剩下2名合伙人,作為技術創業者,他也曾拎著裝有機器人產品的箱子,走遍全國去跑客戶。但他也認為,這是擎朗最可貴的經驗:趟過機器人創業的各種坑,深入過各個行業的時機商業場景,嘗試過各類產品。靠自己生存」的擎朗,也在這段時間裡,跑通了自己對技術、產品和市場的理解。用李通的話說,公司「更關注產品落地,更了解如何從商業環境中賺錢」。「即使再強大的公司,進入這樣一個複雜的領域,也需要時間去探索它。」先發優勢,就是擎朗最大的資本。

而更重要的是,擎朗在創業八年中,對技術的研發和積累。這也是李通最為看重的擎朗的護城河。

目前,擎朗已經擁有超過50人的團隊。在2018年,李通曾為擎朗立下了一個目標,實現全自主移動商用服務機器人出貨量達到全球第一。目前,擎朗也將啟動新一輪融資,在產品量產下線後,用於未來的市場推廣等。

相關焦點

  • 海底撈服務員不見了 機器人24小時上班
    火鍋界巨頭海底撈全新智慧餐廳引入機器人服務員更是證明,餐飲智能化是未來發展趨勢。畢竟,機器人在降本增效方面確實非常值得期待。  海底撈智慧店  據悉,整個智慧餐廳亮相的傳菜機器人,是由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為其獨家付費定製的。海底撈方對其期望很高,希往能夠將機械重複的傳菜工作成功交給機器人,推進餐飲行業一次質的飛躍。
  • 海底撈首家「無人火鍋店」營業,機器人全天上班,再見了,服務員
    海底撈首家「無人火鍋店」營業,機器人全天上班,再見了,服務員。說起海底撈的時候,大家也都非常的熟悉了,其中的熱情的服務態度是讓我們記憶猶新。海底撈價格呢,並不是特別的便宜了,但是對於它的一個服務是讓我們非常喜歡的一個火鍋店。現在我們的生活是結果就好了,大家對於餐廳裡面也都是有更高的一些要求,因此不僅僅對於這家服務非常的有好感,所以是大家吃火鍋很好的一個選擇。現在也都是已經1月7號了,但是在前兩個月的時間呢,卻都是發生了一件很重大的事情,海底撈花上億打造了一家無人餐廳,已經在北京正式營業。
  • 阿里海底撈入局!全年最火的三家餐廳竟讓機器人做服務員
    經歷了兩年多的場景磨合,送餐機器人在形態上也進行了演進,增加了多層置物架將實用價值進一步放大。智東西也發現,在餐廳機器人領域出現了三股勢力:機器人本體企業、網際網路公司和餐飲業巨頭。因此,本文將聚焦於餐廳場景下的送餐機器人,結合在海底撈智慧餐廳的實際體驗,來對送餐機器人所涉及的三股勢力玩家打法、行業困境等問題一探究竟。
  • 海底撈在北京開了家智慧門店,用機器人送餐
    歷時近一年半的裝修和配置,海底撈智慧店在北京中駿·世界城開業了。海底撈在 9 月 11 日的上市前新聞發布會上就宣布,將在今年年底推出智慧餐廳,10 月 28 日,這家位於北京中駿·世界城的智慧店正式開始試營業。店鋪位於世界城 E 座 B1 層,面積超過 1600 平米,共有 93 個餐桌,2 個包間。
  • 海底撈敲鐘上市,並在北京建立了智慧餐廳,服務員變機器人!
    一直被傳要上市的海底撈終於在9月26日港交所掛牌上市,市值逼近千億港元。敲鐘後海底撈股東代表苟軼群稱,海底撈將借力資本市場,在門店擴展、服務升級、新品研發、新技術應用等方面加大投入。在早前海底撈的首席戰略官周兆呈就表示,今年年底將會推出智慧餐廳這個餐廳如今已在北京密鑼緊鼓籌備中,與以往的海底撈完全不同,這是由機械臂、送餐機器人組成的全自動門店。從備餐到傳菜,都會是機器人來完成。
  • 實拍海底撈首家智能餐廳,底料菜品都是機器人來配,科技感十足
    海底撈一般來說都是以全方位的服務聞名的,網上也流傳著各種海底撈的傳聞:要是你自己去吃海底撈,服務員還會過來陪你嘮嗑;要是你還帶了孩子過來,服務員會過來負責照顧孩子,給孩子一些小玩具
  • 寧波這家酒店有了機器人服務員 賣萌、引路、送餐樣樣行
    最近,入住寧波凱洲皇冠假日酒店的客人,會遇到一位特別的「服務員」,雖是「鋼筋鐵骨」,但會賣萌,會帶路,還會送餐。據介紹,這是我市高星級酒店首次「聘用」機器人服務員。  機器人跑腿送餐到門前  上午9點50分,凱洲皇冠假日酒店前臺人員接到18樓客房「需要兩盒曲奇餅乾和一雙拖鞋」的電話,這項任務交給了機器人服務員。
  • 海底撈你這麼搞,還讓不讓其他火鍋店活了!服務員全是機器人……
    天氣一冷就想起火鍋,想起火鍋就想去海底撈。作為火鍋界的網紅,餐飲界的段子手,大家去海底撈吃的不僅僅是飯,還有變態得令人髮指的服務:但他們最近竟然畫風一變,在北京砸了1.5個億開了家「無人餐廳」,把服務員變成了機械臂、太空艙、機器人……沒有了人性化服務,海底撈和普通火鍋店有啥區別?
  • 資本寒冬人工智慧迎來爆發拐點,海底撈機器人2019年新趨勢
    智慧1號店的開業將送餐機器人推上了聚焦中心,海底撈傳統式的服務與未來式的高薪技術結合,不僅帶給人們視覺衝擊,還挑戰著人們已經習以為常,甚至根深蒂固的就餐體驗感知。然而,「海底撈智慧餐廳」幾個月內生意火爆非常,以實際事實有力地回答了「無人」餐廳是否沒有靈魂?
  • 海底撈開了家「黑科技」店,採用機器人送餐,網友:不會去第二次
    海底撈開了家「黑科技」店,採用機器人送餐,網友:不會去第二次!一說到海底撈,想必很多人是再熟悉不過了,特別是對於一些愛吃火鍋的人來說,海底撈在他們中的口碑一直都很不錯。不光是這菜品味道好,而且海底撈的服務也是一流的。
  • 機器人上菜,私人定製鍋底,海底撈有這麼多黑科技?
    有意思的是,這家海底撈餐廳的食材不是門店加工、處理的,而是由中央廚房集中處理好之後統一配送到智能菜品倉庫,每份食材都配有一個RFID標籤,也就是身份證,不僅可以進行實時追蹤,實現菜品保質期精準把控,還能幫助機器識別。
  • 韓國咖啡館「僱傭」機器人服務員 無接觸服務炫酷又安全
    △ 韓聯社新聞臺(YTN SCIENCE)  這則視頻新聞來自於韓國24小時新聞專屬頻道韓聯社新聞臺(YTN SCIENCE)。近日,擎朗智能「PEANUT」送餐機器人登陸韓國大田,因在名為「 Storrent」的24小時無人咖啡店提供「無接觸配送」服務大熱,被韓國眾多媒體爭相報導。  這家名為「 Storrent」的咖啡店於15日開業,是韓國第一家由自動化系統操作的機器人咖啡店,從接受訂單,製作咖啡,並將咖啡直接送到顧客的座位上,全程可體驗獨一無二的機器人服務。
  • 變與不變,來自一名海底撈智慧餐廳顧客的真實體驗
    在媒體體驗日過後,海底撈豪擲1.5億打造的智慧餐廳一號店終於迎來正式開業,在智慧餐廳、送餐機器人、收盤機器人、機械手臂、巨屏投影牆壁「沉浸式」用餐環境的映襯下,似乎一夜之間,傳統的「海派服務」被淘汰掉了,5萬海底撈員工每天近12個小時的辛勞付出仍舊令人感到了落伍的氣息。各方媒體傾巢出動,不斷搜集來自客戶和其他方面的體驗反饋。  「餐飲業的富士康」以後難道要換掉服務員嗎?
  • 海底撈開設全球首家全自動化餐廳 為火鍋帝國擴張鋪平道路
    在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的火鍋餐廳,機器人正在取代廚師和服務員。亞洲市值最大的上市餐飲連鎖企業將與日本松下(Panasonic Corp .)合作,於10月28日在北京開設兩家公司稱其為全球第一家擁有全自動廚房的餐廳。在海底撈新開張的餐廳裡,機器人會接單、準備和運送生肉和新鮮蔬菜,並在顧客餐桌旁進行服務。
  • 探店蜀九香 呆萌「網紅」機器人服務員帶你吃火鍋
    探店蜀九香 呆萌「網紅」機器人服務員帶你吃火鍋 2019年08月09日 18:34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蜀九香火鍋最近頻頻上熱搜,餐廳裝修未來感十足,宛如宇宙空間站,橙色為主色調的就餐空間,夜幕降臨時配以炫彩的LED屏幕,呆萌的機器人服務員,顧客看到「TA」都忍不住合影,在大眾點評、小紅書等平臺好評如潮......究竟有多高科技?
  • 職場百科:火鍋店服務員的工作流程!海底撈服務員月薪6000?
    火鍋店服務員的工作流程!火鍋店服務員工作流程,上班打卡籤到更換工作服裝,聽從管理層工作安排。海底撈服務員薪酬待遇高不高?海底撈截止2019年全國擁有100多家直營店,其餘是加盟店,員工人數69056人。
  • 上市之際,海底撈在北京籌建了一家秘密餐廳
    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一家還未開業的門店中,海底撈正在對新的智能設備進行內測。根據我們得到的消息,這是海底撈聯合松下做出的,與以往的海底撈完全不同,由機械臂、送餐機器人組成的全自動門店。從備餐到傳菜,都會是機器人來完成。
  • 探訪海底撈首家智慧餐廳:不止機器人上菜收餐還有「千人千鍋」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孫冰) 據說海底撈花了1.5億打造了一間智慧餐廳?11月29日,記者探訪了這家位於北京中駿世界城的海底撈全球首家智慧餐廳,從前廳到後廚,只能說海底撈再次超乎了我們的想像,這波操作有點兒「逆天」。
  • 原創探秘海底撈智慧餐廳:機器人配菜洗碗送餐,有顧客打飛的來體驗
    我們來到了北京中駿世界大廈地下一層,體驗海底撈全國首家智慧餐廳。這家9月剛剛上市的餐飲企業在全國有300家店,全年接待超過1億人次的食客。10月末,當這家餐廳剛開業時,甚至有顧客專程從福建坐飛機過來體驗,當天還沒搶上號。
  • 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 海底撈只給打40分
    初露崢嶸靳海寧租了一臺傳菜機器人,唱著歌傳菜的機器人讓他很滿意,一天可以工作18個小時,效率高,傳菜的數量頂得上1~1.5個勞動力,每個月租金只要1500元,一個傳菜員的月工資是4000元,機器人不僅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