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之際,海底撈在北京籌建了一家秘密餐廳

2020-12-13 騰訊網

編者按:

到做智慧餐廳的拐點了?

作者|Row

編輯|喬禕

之前海底撈上市前在香港召開全球發售新聞發布會的時候,海底撈的首席戰略官周兆呈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年年底將會推出智慧餐廳。

而現在,智慧餐廳就快上線了。

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一家還未開業的門店中,海底撈正在對新的智能設備進行內測。根據我們得到的消息,這是海底撈聯合松下做出的,與以往的海底撈完全不同,由機械臂、送餐機器人組成的全自動門店。從備餐到傳菜,都會是機器人來完成。

▲這是傳菜的機器人

海底撈尋求轉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家以親切服務作為突破口的企業,正在慢慢地從一個「大家庭」轉型成一家「大企業」。

這或許是沒辦法中的辦法,備菜、傳菜這樣機械系的工作越來越難招到合適穩定的人選,這為餐飲行業帶來了巨大困擾,也讓海底撈麵臨著無法穩定輸出海底撈企業文化的局面。當這樣的服務模式成為餐飲業發展的阻力時,尋找替代人力的方式可能是擴張的必經之路。

過去幾年,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為整個線下產業帶來了一股「無人化」風潮。通過機器人代勞帶來效率的提升,並減少對人力需求的需求。從便利店到餐飲店,大家都在嘗試各類不同的智慧門店。

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為零售的場景變革帶了一股「無人化」浪潮,諸如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等,一時成為新零售的風口。同時,AI 在餐飲領域蔓延,自然也衍生出了打「無人化」或「智能化」概念的餐廳。

相比阿里、騰訊或者京東這樣的「攪局者」,或者是機器人公司開出的「試點」智慧餐廳來說,海底撈的這一步棋對於行業來說有更加代表意義。畢竟這是一家紮根於餐飲行業,並且是中國營業額最高的餐飲公司之一。

當這個行業巨頭都開始重視智慧餐廳,我們可能要重新審視一下這件事。

餐飲行業:從數位化到智能化

從手寫+算盤時代開始算起,餐飲業已經經歷了數次變化。

第一個階段是全面引進IT系統的時刻:IBM、NEC 等 IT 系統服務商以及他們的中國學徒們,於 21 世紀初期將中國餐飲行業全面帶進效率時代。接下的瀏覽器/伺服器模式,則使門店的數據能夠匯總到總部,實現了連鎖化。而近期的兩個變化是接連發生的:SaaS 的出現,讓儲存進「雲」中的數據能夠真正驅動餐飲品牌的改變,而線上生活平臺的出現,打通了線上與線下,讓餐廳能夠實時在線。

這是比較早期的收銀系統

而在這股從數位化到智能化的朝裡中,海底撈一直是一家深藏不露的技術驅動型企業:2010 年,海底撈就開啟了外賣服務;Pad 點餐則是從 2011 年開始的。海底撈的全資子公司上海海悅投資和科大訊飛旗下子公司共同投資了訊飛至悅。在之前的招股書中,海底撈透露了正在與訊飛至悅磋商定製智能訂餐系統的初步發展計劃。招股書中提到,這項應用可以提高顧客體驗與經營效率。

對智慧餐廳的嘗試,實際上從 2015 年就開始了。彼時,海底撈在北京上地開出了一家網際網路線下體驗店。在那裡,海底撈嘗試了一把傳統餐飲與移動網際網路的結合。接下來,北京、廣州、上海等城市,都開出了某種程度上的智慧門店。

而這次的新店,則可以看做是以往智慧門店的升級——一家前廳後廚都通過機器人實現完全自動化的智慧餐廳。海底撈還在餐廳旁邊的聯合辦公 Funwork 租下了十幾個工位,讓工作人員能夠更方便地對餐廳狀態進行監控。

在海底撈創始人張勇看來,餐飲行業最大的問題應該是技術,他曾經說:「我相信新技術對傳統產業帶來的不應該是顛覆,應該是提高效率。移動網際網路對於這個傳統產業的改造應該是才開始。」

海底撈新店的後廚

而正在自我改造的,不止海底撈一家。

餐飲業的自我進化

如果說餐飲業過去幾次在技術上的更新,是 IT 公司銷售努力的結果。那麼做智慧餐廳這件事,則更多的是餐飲公司與技術公司的合作。

例如德克士與微信合作的總部園區的智慧餐廳。在頂新集團上海總部的這家德克士,沒有服務員也沒有收銀員,點餐下單、支付、通知及自助取餐都是自助完成。

德克士智慧餐廳

五芳齋與阿里旗下的口碑合作的智慧餐廳也類似,通過自助服務取代服務員與收銀員的職務,開業一個月的智慧門店,營業額同比增長超過 40%,筆單價增長了 14.5%。而根據五芳齋的透露,無人化改造能夠幫助一家門店節省 7 個服務員,每年節省 32 萬到 35 萬的用工成本。

五芳齋無人餐廳

雖然前端沒人,但無論是德克士還是五芳齋,後廚依然有人存在。不過它或許可以作為現在的智慧餐廳的示範,讓很多從業者找到方向:餐廳無需再配置收銀員、送餐員,使用手機就可以完成從點餐到付款的全自助流程。

但無論是阿里還是騰訊,對於智慧餐廳的理解都未能達到可以直接複製落地的地步。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與餐飲品牌開啟智能餐廳,都是一場「合作」。口碑之前甚至還宣布開放無人餐廳技術,為餐飲商家提供包括從點餐、付款到取餐在內的全流程解決方案。

盒馬鮮生的無人餐廳,可以被視為一種更深入的嘗試。它的機器人主題餐廳達到了後廚自動化,一道菜從廚房到桌子上,不會有人出現。

盒馬鮮生的無人餐廳

但對於這些公司來說,它們需要的是更多數據。而最終的目的,則是建立將線上線下完全連接在一起的物聯網,而不是開出一家無人餐廳這麼簡單。技術是在不斷更新的,餐飲業不可能像這些公司一樣擁有隨時轉身的能力。所以一個更實際的問題是:真的到做智慧餐廳的時候了嗎?

聚焦效率與人性

智慧餐廳是否會成為未來的趨勢?從行業巨頭們的說法以及動作來看,可能性幾乎是 100%。

整個餐飲行業飽受「三高一低」的經營壓力,當智慧餐廳的設備運轉改善成熟之後,能夠省下很大的成本,並且變得更加有效率。人們迫不及待地要嘗試智慧餐廳:在去年,它還是一個超前的概念,而從今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品牌就不停地開啟智慧餐廳的試驗。

是否應該讓機器人參與到社會分工中這個議題一直被爭論不休,但最大的問題不是來自技術,而是來自於體驗:人們對於新奇事物的好奇心,是引領他們進入智能餐廳的原因,但是當他們坐下來的時候,還是希望能夠得到優秀的體驗。

美國最早提出無人餐廳概念的 Eatsa,已經關閉了超過一半的門店。必勝客之前在上海推出了「PH+」的概念餐廳,店內以機器人元素為賣點。但是目前,這家餐廳在大眾點評上顯示已經停業。

Eatsa是國內許多智慧餐廳的藍本

做智慧餐廳,對於餐飲企業來說最大的優勢可能是來自於效率與成本。Eatsa 問世的時候,價格低於附近的餐飲店,菜單也十分豐富。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當過了對科技的蜜月期,就會覺得「不過如此」而放棄這家店。

餐飲是剛需,也是個性的體驗。傳統的餐飲模式裡面,服務員會就口味問題與顧客進行交流,顧客也可以方便地提出個性化的需求。更進一步的說,像海底撈這樣的企業,當它將店裡微笑著問你要不要添加飲料,並為你單獨就餐的人拿出一個玩偶的服務員換成機器的時候。它需要考慮的,可能是如何體現人性元素。

機器人會送上一隻玩偶嗎?

在好萊塢中,無人餐廳一般都會在反烏託邦式電影中出現的,它一般都是作為人與人之間疏離感與不信任感的襯託。而我們得智慧餐廳能否改變這一觀念?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常常聽人說

外賣開店最重要的不是選址

只要平臺維護好,產品做好就可以了

外賣品牌擺脫了對人流量、「黃金地段」的依賴

不意味著你可以隨便找個便宜的地兒開工

那麼做外賣,如何選址呢?

本次公開課,勺布斯帶你攻破選址難題!

更多餐飲課程盡在勺子課堂APP

相關焦點

  • 上市之際海底撈又搞事情 正在籌建一家秘密餐廳
    之前海底撈上市前在香港召開全球發售新聞發布會的時候,海底撈的首席戰略官周兆呈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年年底將會推出智慧餐廳。而現在,智慧餐廳就快上線了。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一家還未開業的門店中,海底撈正在對新的智能設備進行內測。根據我們得到的消息,這是海底撈聯合松下做出的,與以往的海底撈完全不同,由機械臂、送餐機器人組成的全自動門店。
  • 海底撈敲鐘上市,並在北京建立了智慧餐廳,服務員變機器人!
    一直被傳要上市的海底撈終於在9月26日港交所掛牌上市,市值逼近千億港元。敲鐘後海底撈股東代表苟軼群稱,海底撈將借力資本市場,在門店擴展、服務升級、新品研發、新技術應用等方面加大投入。在早前海底撈的首席戰略官周兆呈就表示,今年年底將會推出智慧餐廳這個餐廳如今已在北京密鑼緊鼓籌備中,與以往的海底撈完全不同,這是由機械臂、送餐機器人組成的全自動門店。從備餐到傳菜,都會是機器人來完成。
  • 海底撈上市一天市值千億,又一家被我們吃上市的火鍋店
    9月26日上午9點30分,海底撈創始人張勇一錘定音,海底撈在港交所宣布上市,開盤價格18.8港元,市值一舉突破千億。張勇和夫人是唯一大股東佔股62.7%,隨著海底撈的上市,兩人身家達到了600億港元。從四張桌子的小餐館到市值超千億的餐飲霸主沒有人會反對海底撈在火鍋行業的霸主地位吧,幾乎每一家海底撈點都是座無虛席的,店內的人忙著吃,店外的人急著等。
  • 海底撈上市了嗎 2018海底撈上市時間及地點在哪裡
    按2017年營收計算,海底撈在中國和全球的中式餐飲市場中均排名第一,同時也是增長最快的中式餐飲品牌。海底撈上市了嗎  據報導,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海底撈)11日在香港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其股份將於9月12日起在香港公開發售,並計劃於9月26日掛牌交易。
  • 「底料」上市了「火鍋」還遠嗎? 海底撈衝刺港股IPO
    海底鐒火鍋 中新經緯 王潮攝  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17日電 在呷哺呷哺和頤海國際相繼赴港上市後,海底撈或成為又一家在港股上市的內地火鍋企業。  5月17日,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海底撈」)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高盛和招銀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 海底撈上市,張勇下一步將走到哪裡?
    不斷「被上市」的海底撈在海底撈發展前20年,擴張的步子一直很穩,以平均每兩年一個新城市的速度拓展。1998年在簡陽開第二家店,1999年出省,開到了西安。2002年進入河南鄭州,2004年開到了北京。從北京開始,海底撈擴張速度加快。
  • 別去智慧海底撈排隊了!北京科技感爆棚的餐廳可不止這一家!
    上周牆牆推薦給大家的海底撈智慧餐廳,雖然很多人都感興趣,但有的朋友反饋說:實在是有心吃而力不足……還好最近牆牆又發現了一些餐廳,在酷這件事上,它們完全不輸智慧海底撈,滿滿的都是科技感。美到不像話的一頓飯與光影餐廳如果沒有這些餐具,誰敢信這是一家餐廳
  • 海底撈赴港上市 財報告訴你所不知道的經營細節
    傳說中擁有「逆天」服務的海底撈要在港交所上市了。2018年5月17日,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高盛和招銀國際為聯席保薦人。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及其太太舒萍合共持有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約62.70%的權益。今日,海底撈火鍋底料的獨家供應商頤海國際早盤一度大漲10%。
  • 獨家| 張勇:海底撈加速擴張的秘密是什麼
    市場一直廣為關注海底撈的管理模式,張勇的秘訣是什麼?  近日,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就個人創業經歷、公司理念、市場競爭與行業發展,接受財新獨家專訪,以下為專訪內容節選。更多內容請關注近期將要發行的《財新周刊》。  財新記者:市場傳了好多年的海底撈上市,你為何選擇現在做這件事?為何選擇港股? 這次IPO過程中,整體感受如何?
  • 你以為海底撈是一家火鍋店嗎?
    記者 | 戴嶽你有多久沒吃海底撈了?「我今晚要點個海底撈外賣吃,然後直播給我北京的朋友看。」聽聞12日海底撈在15個城市的85家門店將恢復營業提供堂食後,在濟南居住的陳時超拿起手機搜尋起外賣,「雖然濟南沒有在15個城市之中,但外賣是可以的,我朋友在北京居住的區域目前還不能點海底撈外賣。」
  • 海底撈智慧餐廳首度曝光,1億元打造了什麼黑科技?
    智慧餐廳位於北京中駿·世界城E座B1層,除了之前流傳出來的傳菜機器人,內參君探店發現,智慧餐廳還深藏5大黑科技:機械臂上菜、千人千味配鍋機、立體環繞投影營造不同就餐體驗……1早在9月份海底撈上市時,首席戰略官周兆呈在記者會上就透露,今年底會推出智慧餐廳,是海底撈聯合松下研發出來的,從備餐到傳菜,整個流程都是機器人來完成……此後,吃貨和業內人士便都翹首以盼。不過,這也並不是海底撈第一次試水智慧餐廳。
  • 九毛九想上市,但太二酸菜魚離海底撈差了幾十個味千拉麵
    一位曾加盟過「井格火鍋」的餐飲從業者王先生認為,太二算是一家網紅餐廳,目前的火爆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營銷話術的,比如其在店門口給消費者張貼的規矩以及「每天只賣一百條魚」的話術,本質上就是飢餓營銷,「讓太二給投資人講每天只賣100條魚, 那估計要當場被拍死。」王先生說。
  • 海底撈成立於哪一年?中國海底撈的老總是誰?
    說到中國火鍋品牌,大家都會想到海底撈。在成立多年以來,海底撈一直以用餐體驗和獨特的味道所聞名,很多人都想多了解一下這個品牌的背後,那麼海底撈成立於哪一年?海底撈的老總是誰?下文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 服務堪比「海底撈」的榮大科技要上市了?
    和眾多普通列印店不同的是,這家列印店壟斷了全國90%的上市申報材料印刷市場。客戶不僅包括券商和投行人士,還有各家企業的律師、董秘、財務總監等等。在服務了眾多上市企業之後,這家「中國最牛列印店」——榮大科技終於要為自己衝擊IPO發力了。
  • 兩天開一家新店 海底撈越來越危險
    而2019年上半年,又新增門店127家,平均每兩天就有一家海底撈開業。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海底撈瘋狂開店似乎不是為了利潤。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被奉為海底撈成功秘訣的超高翻臺率,在最近的半年報中首次出現下降。翻臺率的下降會直接影響海底撈的盈利。為何海底撈要做這樣一件使投資收益下降的事情?
  • 海底撈上市了 全聚德、廣州酒家、呷哺呷哺等如今怎樣了?
    儘管增長速度遙遙領先,餐飲行業的上市公司數量卻寥寥無幾,如果按照以餐飲業為主的標準來劃分的話,只有全聚德(需求面積:500-2000平方米)、西安飲食、去年6月在上交所IPO的廣州酒家和在新三板掛牌的海底撈(需求面積:800-1500平方米)子品牌優鼎優是以餐飲為主業。
  • 海底撈開設全球首家全自動化餐廳 為火鍋帝國擴張鋪平道路
    在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的火鍋餐廳,機器人正在取代廚師和服務員。亞洲市值最大的上市餐飲連鎖企業將與日本松下(Panasonic Corp .)合作,於10月28日在北京開設兩家公司稱其為全球第一家擁有全自動廚房的餐廳。在海底撈新開張的餐廳裡,機器人會接單、準備和運送生肉和新鮮蔬菜,並在顧客餐桌旁進行服務。
  • 這家賣酸菜魚的麵館要上市,能否成為下一個海底撈?
    繼海底撈之後,又有一家內地餐飲企業九毛九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近日,九毛九集團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港股主板上市,九毛九也成為繼海底撈之後又一家赴港上市的內地餐飲品牌。去年9月海底撈上市之後引來資本市場熱捧,不到一年時間,海底撈股價幾乎翻番。作為一年後再次赴港上市的內地餐飲企業,不少人自然將九毛九和海底撈相提並論。那麼,我們來仔細看看九毛九的招股書,研究一下九毛九到底能否成為下一個海底撈。
  • 海底撈終於被你吃上市了!河南24家店,你貢獻了多少?
    2018年5月17日,海底撈國際控股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披露2017年營收總額為106.37億元,同比增36.2%。截至2018年9月3日,自營有363家餐廳,包括中國內地26個省的332家,和31家位於臺灣、香港及海外地區的門店。 從整體來看,2017年海底撈營收總額106.37億元,日均1500人就餐,是中國國內首家營收超百億的餐飲企業。
  • 都說餐飲難做 海底撈卻即將赴港上市!6大核心數據透露經營奧秘!
    海底撈即將赴港上市!這家以服務體驗為大眾所熟知的餐飲企業,此前已經多次「被上市」,如今消息終於成真,海底撈就這麼被大家「吃上市」了。   海底撈赴港上市   5月17日晚,海底撈國際控股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這家以服務體驗出名的餐飲企業首次曬出全部家底,其中有6大數據最值得關注:   1、利潤複合年增長率達70.5%   根據招股說明書,海底撈的絕大部分收入來自餐廳經營,也有部分來自外賣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