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甕城作為大同古城最重要的部分,被東西向和南北向幹道及城市所裹挾。設計者創造性地制定了「搭建立體多維度的景觀體系,突出古城—甕城—城牆遺址。
古城復建序曲
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的山西大同古城,由元故城牆舊土城上增築而成。據記載,其城牆總周長為7270米,高約14米,而這座軍事重鎮,也以塞北之眼見證黃沙百戰,廣廈起落。明朝時清兵屠城,削牆五尺。而後,大同城牆的四面城門陸續被拆除,門洞逐漸成為豁口,殘存的甕城、望樓等相繼被拆除,城牆磚也幾乎全被剝離,大同古城牆不復榮光。
2008年,大同市政府實施名城修復與保護工程,大同城牆宣布復建。2016年底古城城牆合龍之際,AECOM接到了南甕城項目的委託。在梳理地區現狀時,AECOM發現,南甕城作為大同古城最重要的部分,被東西向和南北向幹道及城市所裹挾。從狹窄擁擠的道路中軸線上看古城和甕城,沒有完整展示面,更沒有空間序列和遊賞體驗。而原來的南小城內沒有修復的城牆部分,殘垣斷壁橫陳,且被包裹老舊的居民區之中,沒有得到妥善保護。
AECOM由現狀出發,創造性地制定了「搭建立體多維度的景觀體系,突出古城—甕城—城牆遺址在空間中主導地位」的設計策略,建設集城市慶典、展示演出、旅遊休閒、便民服務、生態調節、交通集散等功能為一體的複合型城市廣場,賦予其新的歷史使命。
古城初印象,搭建空間序列
設計團隊首先從空間序列出發。清空了的南小城老舊居民樓不再遮擋視線,中軸線上就能打造出一個包括南甕城在內的大同古城觀賞面。在南北方向上,以「主入口—水景御道—迎賓廣場—慶典廣場」組成主空間序列,集中城市活動。行人由兩側道路被指引向中軸起點的主入口,而後通向這段稱為「水景御道」、向甕城方向延伸的中軸橋,行人便由窄橋邁進廣場,這讓被收攏的視線有開合之感,享受在主廣場上看到甕城全貌的寬闊視角,城市的全景也徐徐展開。橋兩側特設水景裝置,也同樣為了達到感官上欲揚先抑的目的,以水景空間遞進景觀層次,鋪陳這段緩緩得見古城的古今之路。
AECOM認為,空間搭建不應局限於同一平面。中軸段不僅形似「天橋」,也承擔著天橋的功能意義。它通往的主廣場平面是燈影闌珊,古城無聲,連接的下一層平面則是市政道路,車水馬龍。設計團隊利用水景和綠植進行了視線阻隔,用不局限於同一平面的層進式來體現我們的區域格局,對空間進行巧妙摺疊。
空間摺疊,地下道路地上化
在之前的規劃方案中,地下連接市政道路並承載遊客停車服務,地面則承接了遊客集散以及市民休閒的功能。而接到委託之後,AECOM提出了更為開放的方案,大膽地將地下隧道式的城市交通路段打開,形成開放式的市政道路,使得地下空間地面化,市政基礎設施空間景觀化,也對原有的地下空間的通風採光作出了極大改善。地上空間讓位於城市廣場和臺地公園的行人在上一個平面活動,搭建出了小型層疊的人車分離交通系統。而沿著南小城遺址所建造的臺地公園,則將已復建的城市廣場和周圍的開放空間進行連接。市政道路和古城遺址都被容納在臺地公園裡,而不是進行地上地下的全面切割,在同一個空間不同平面呼應交疊。市政道路上也可以看到古城遺址,因此無論從什麼路徑進入大同,都不會錯過古城亮相這一幀記憶留念。
古今和鳴,窯洞結構的新探索
未來南甕城廣場將作為大同市旅遊集散中心,往迎八方來客,被視作城市名片展現城市形象,傳遞大同歷史文化。所以AECOM以山西傳統特色窯洞作為設計靈感,提煉其建築形式用於廣場的訪客中心設計。建築物地上部分建築形象被巧妙地掩藏在綠坡之下,建築主體地下一層圍繞下沉廣場正如突顯山西特色的下沉式窯洞,以方形地坑為主體,四壁窯洞為輔,形成半地下的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見樹梢,不見房屋。用與傳統一脈相承的設計理念,將建築與景觀整體性表達,最大的突出空間主角—甕城。地下樓梯間、風井、涼亭、座椅等出地面構築的設計靈感也是源自大同歷史文化遺產懸空寺。建築物上的紋樣和地面紋樣也都有據可循。街燈由宮燈造型演化,展現大同作為北魏國都的遺風。AECOM沒有選擇簡單復刻,而是用現代方式風格去演繹歷史文化元素,生動地撩撥起古今和鳴。
古城新貌之「生態先行,城市慢行」
整個南翁城廣場貫穿兩條軸線,南北軸線以集中城市活動為主,東西線則是文化副軸,集結小型活動,串聯慢行軸線。設計團隊將公園北側的舊環古城公園進行了串接,對城市道路中的慢行系統進行梳理,將其繞過公園,建成東西走線半圓形的城市重要幹道,連接行人步道和公園空間。
項目團隊同時也從生態角度,對圍繞遺址的臺地公園進行了改造。在臺地公園的下層空間搭建了雨水收集池,與地下空間和覆土空間融為一體,廣場上的雨水會進入到地下的儲水系統,坡地上的雨水也同樣會經過有組織地收集。徹底改變原來的城市空間沒有綠植和軟景,裸露黃土空間的舊貌煥然一新,成為高覆蓋率的城市綠地。
遊客和市民進入城市廣場,看到的是新舊大同的樣貌,鑲嵌於生態系統之中的古城和今人。未來,南甕城地下區域將作為大同市城區旅遊集散中心,提升大同旅遊服務水平,廣場也將作為城區當中最適宜市民活動的場所,成為市民休閒文娛生活的延伸,在古卷畫幅上創造出今人的風採。
以上就是建築界知識頻道給您帶來的「一座古城的時空之旅 :山西大同南甕城廣場復建」分享。我們會持續為大家分享更多建築設計相關的知識給大家,尋找建築之美,探索建築之路。歡迎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