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怎麼過春節?(我在大陸看臺灣)

2020-12-14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nbsp&nbsp&nbsp&nbsp很多大陸朋友會問我:臺灣人也過春節嗎?

&nbsp&nbsp&nbsp&nbsp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只不過和大陸有些地方不太一樣。臺灣人過春節的方式,主要是和福建閩南客家地區差不多。

&nbsp&nbsp&nbsp&nbsp先說臺灣有沒有春運吧?肯定是有的,只是沒有大陸這麼嚴重。你想想,一樣和大陸都是要回家團圓的,大家坐火車、高鐵、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怎麼可能不擠?但再怎麼擠,也不至於搶不到票,也不會有黃牛票的情況。

&nbsp&nbsp&nbsp&nbsp再講到春聯,春聯是在除夕這天就要貼上的,不過春聯現在也很多都是印刷的,而不是用手寫的。而且有很多是春聯加廣告,如春聯其實是某一個廣告商印的,內容仍然是什麼「天增歲月人增壽」,落款卻是什麼「XX飲料敬贈」。

&nbsp&nbsp&nbsp&nbsp除夕這天晚上當然也要吃團圓飯,也就是「圍爐」。在團圓飯前,要先祭祖,團圓飯之後就是守歲。也就是熬夜熬到十二點,跨年之時,就可以放鞭炮,每家每戶都會放,特別熱鬧。第二天,大年初一就是拜年,也就是小朋友領紅包的時候。我還記得小時候,我們小朋友要跪在爺爺奶奶面前,磕頭祝爺爺奶奶新年好,就有紅包可以拿。

&nbsp&nbsp&nbsp&nbsp那麼,臺灣人看「春晚」嗎?臺灣人有自己的「春晚電視節目」,也就是各有線電視臺推出的「聯歡晚會」,但是規模都非常小,和大陸的地方電視臺的春晚都沒法比,通常都是和政府合辦,例如臺中市政府辦的「春晚」,某個電視臺就來轉播這樣。而且,臺灣人從來也不叫它們做「春晚」,就是「春節特別節目」,也沒有什麼簡稱,例如「春特」。更重要的是,現在臺灣的大腕明星,也很少去臺灣當地的春節特別節目了,而是跑去大陸的各地春晚撈人民幣了。

&nbsp&nbsp&nbsp&nbsp到了大年初二,臺灣人一定會回娘家。也就是說,臺灣人要從老公家再轉到娘家,所以這會造成「再次春運」,不過也還好,反正臺灣小。大年初三似乎沒什麼特別,大家就開始出去玩了。等到初五,就是開工上班的日子了。

&nbsp&nbsp&nbsp&nbsp當然,還有一些特別的和過年相關的日子,例如放天燈。新北市的平溪區就以元宵節放天燈著名,這是因為前清年間這裡鬧土匪,由於地處山區,所以村民都逃向山中,等待土匪走後,留守在村中的人,就在夜間施放天燈作為信號告知山上避難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藉此種方式向村民報平安。由於當日正是元宵節,從此以後,每年的元宵節,這裡的居民便以放天燈的儀式來慶祝,久而久之,放天燈便是每年這裡的特殊民俗,甚至是有名的觀光景點。

&nbsp&nbsp&nbsp&nbsp還有臺南鹽水區的蜂炮也是一絕,臺南鹽水區靠近海,多住著以討海為生的漁民,早期瘟疫流行,居民基於民間習俗,向關公祈求平安,並依佔卜結果,在元宵節晚上,請出廟中的周倉爺做開路,關聖帝君殿後,一路燃放炮竹,繞鎮一晚,後來就演變為一個傳統民俗,上萬支蜂炮齊發,連續一整晚不斷,在場的人都一定要全副武裝,安全帽、防炮外套嚴實包裹才行。

&nbsp&nbsp&nbsp&nbsp如果要比大陸和臺灣的春節哪一個年味比較足?如果要論媒體上營造出的年節形象,我覺得還是大陸。但如果論民俗方面,自然還是臺灣勝上一籌。(到尾)

&nbsp&nbsp&nbsp&nbsp到尾,70後的川籍臺灣人,2008年赴京。資深媒體人,做過電臺DJ,幹過《FHM男人幫》主編和《男人裝》資深編輯,還出過兩本書《遇見臺灣》和《臺灣的臺》。

相關焦點

  • 春節,臺灣人怎麼過?
    春節是臺灣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源自中國古代在立春之日的祭祀農具神的儀式,亦即在寒冰解凍、暖風初來之際,人們準備農耕前夕的系列祭祀活動。明代以後,春節從元月初一到十五(即元宵節)才算結束。傳統上臺灣人過春節也就如此。不過,和大陸一樣,雖然春節從字面看主要是指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但事實上,兩岸過春節最為重視也最為隆重的卻是初一的前一天——除夕。
  • 臺灣人到底用不用微信?(我在大陸看臺灣)
    (我在大陸看臺灣) 2017年10月12日 14:56:15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身在大陸的人都知道,微信已經是超級app了,基本上它不只取代了電話,也取代了媒體的功能,甚至還取代了
  • 【我在大陸看臺灣】如何從名字辨別臺灣人?
    【我在大陸看臺灣】如何從名字辨別臺灣人?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人的名字和大陸人的名字最大的差別就是:臺灣人的名字,絕大部分都是三個字,這個「絕大部分」高達九成。而大陸人名字則是有七成是兩個字。  例如我吧,我叫王道偉,但我在大陸已經認識了四個王偉。我問其中一個王偉說:你爹媽為什麼不多取一個字?王浩偉,王添偉,王什麼偉的都可以,他說他也不知道,可能是因為懶吧。如果看文章的你知道原因,歡迎告訴我。  但這種撞名字(大陸叫「重名」),臺灣人也一點不陌生。
  • 我在臺灣過春節(上)
    與大陸過年的氛圍相似,這一天台灣同胞也十分重視,往往在節前做好各種準備,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也許有人會問,具體需要準備哪些事情呢?寶島春運也瘋狂首先當然是先回家,臺灣的春運雖然不及大陸的場面浩大,但是一兩千萬人在3.6萬平方公裡上的移動也給當地交通帶來不小壓力。
  •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為什麼不喜歡看《讀者》?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為什麼不喜歡看《讀者》?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我有很多大陸朋友都喜歡看《讀者》,因為它有很多美文,有深度,文字又雋永,而且也便宜。  但是臺灣人不喜歡看這樣的雜誌。就算它是繁體字版。  2011年1月1日起,《讀者》開始在臺灣發行,成為第一本進入臺灣發行的大陸雜誌。據我所知,賣得不好。它的臉書粉絲團,也就只有712個贊。而我之前做過的雜誌,《FHM男人幫》卻有81萬個贊。  為什麼這樣?
  • 臺灣的中秋節,竟然就是烤串節?(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講到中秋節要作啥,臺灣人首先想到的是烤肉!再來才是吃月餅。在臺灣,現在連過春節,都沒有什麼春節的味道了,但中秋節不一樣,特別有「味道」。到了中秋節晚上,其實有沒有月亮真的不重要,因為就算有月亮,也被濃濃的烤肉煙霧給遮住了。一入夜,整條街上,每個一樓的人家,全部都出動,齊全的烤肉用品,把騎樓都佔滿了。對了,什麼叫「騎樓」?大陸北方人可能不是很清楚,不過南方常見「騎樓」這玩意兒。
  • [兩岸春節]臺灣春節裡的大陸元素
    愛心通道、閩南語服務、用居住證自助取票、贈送春節禮包……為了更好地服務臺胞返鄉過春節,大陸有關部門本著「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做實做細各項服務工作,讓臺胞在返鄉路途中更安心、更開心、更省心。 走在臺灣的街頭,街角和商店裡賣春聯、福字、紅包、紅燈籠的商家多了起來。紅紅火火的感覺,才是年的味道。  除了過年期間的裝飾品,不論在大陸還是臺灣,置辦年貨,都是很重要的環節。除夕要吃年夜飯守歲,正月初一開始家裡要有親戚來拜年,不備點年貨怎麼招待大家呢?
  • 臺灣有哪些節日和大陸不一樣?(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有哪些節日和大陸不一樣?(我在大陸看臺灣) 2017年10月12日 14:49:1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有很多節日和大陸一樣,例如春節、端午、中秋,也有很多節日和大陸不一樣
  • 臺灣人受得了大陸的創業節奏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nbsp&nbsp&nbsp&nbsp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nbsp&nbsp&nbsp&nbsp最近和一個朋友聊起一個話題:大陸的創業生活是不是步調太快了?
  • 兩岸過春節:大陸人往家跑 臺灣人往郊區跑
    日月潭邵族的傳統歌舞表演,很受大陸遊客歡迎,很多個魔術、雜耍、歌舞等表演團隊,紛紛申請到水社、伊達邵等碼頭區表演。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新網2月2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來自上海的旅遊團團員潘姚奔,春節期間一路從臺北玩到高雄,對臺灣春節的感覺是,臺灣人想法很不同,全擠到郊外去了,「過節氣氛不熱鬧,如果下次再來臺灣,不會選擇在春節。」
  • 發現臺灣:臺灣和大陸不同的春節習俗
    (臺灣和大陸不同的春節習俗)臺灣雖然很小,但是由於臺灣融合了蔣介石帶來的外省人以及明清時期前來臺灣的本省人的習俗,所以臺灣的春節就是一個小的中國春節縮影並融合了民國之前中華各民族的大雜燴文化!當然記得小的時候,領完紅包的習俗是把紅包放在枕頭底下,然後第二天媽媽都會說怕我亂花錢所以幫我存款長大再給我,但是存到現在我還是不曉得我媽媽把錢存在哪裡。領完紅包後就開始守歲,當天就是小朋友最快樂的時間了,因為沒有宵禁。在守歲的時候家家戶戶的大朋友都在熬夜打牌,小朋友熬夜與許久沒有見面的堂表兄弟姐妹們放煙火與玩耍。
  • 大陸人看臺灣:從紀念品看臺灣人的賺錢藝術
    中新網10月28日電 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今日刊載福建讀者投稿《從紀念品看臺灣人賺錢藝術》。與大陸截然不容的是,臺灣各處景點所銷售的紀念商品都獨樹一格。對於臺灣人如此細緻與用心地經營,作者不禁感嘆:大陸若能學習,相信旅遊業不會僅靠賣「高價門票」來創收。
  • 臺灣人到底是有禮貌還是小肚雞腸?(我從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很多大陸朋友從臺灣旅遊回來,都一致認為臺灣人很有禮貌。例如,他們會排隊,不爭先恐後,叫服務員時不會說服務員,而是叫「不好意思,可以給我一杯水嗎」?在地鐵別人擋道的時候說的是「借過」,而不是「讓一讓」或「下車嗎」?但是,身為臺灣人,我得說一下,臺灣人這種「禮貌」,其實另一面就是「小肚雞腸」。舉個例子,如果你直接說「下車嗎」?臺灣人會覺得你很沒教養。我印象很深刻,小時候長輩叫我吃飯端飯,如果你不端,頭低著,嘴就著碗吃。他們說,「狗沒有手,才會這樣吃東西。你是狗嗎?」
  • 【我在大陸看臺灣】為什麼我聽起來不像臺灣人?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很多大陸朋友聽我講話,都以為我是大陸人,我說我是臺灣人,他們還不信。因為我說的一口很流利的普通話(當然離京片子還不夠),不像很多臺灣人說的那種「臺灣狗以」,也就是不捲舌的臺灣國語。大陸的朋友還希望我多講一些臺灣腔,我說,我身上有一個開關,只要和大陸朋友講話,我的開關就切換到大陸腔,如果和臺灣人講話,我就自動切換到臺灣腔。這有點不太受我控制。哈哈。為什麼我的腔調可以這樣自由切換?和很多臺灣人不同呢?
  • 你知道金馬獎的「金馬」怎麼來的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你知道金馬獎的「金馬」怎麼來的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2017年10月12日 14:50:14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 除了方文山,臺灣還有哪些名詞人?(我在大陸看臺灣)
    (我在大陸看臺灣) 2017年11月06日 16:47:37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方文山不用講我自己之前在臺灣做影評人時,也常常在試片室看到他。  再來說到李子恆,他寫過不少小虎隊唱的很紅的歌,例如《紅蜻蜓》、《蝴蝶飛呀》,我小時候火遍兩岸的電視劇《星星知我心》主題曲也是他的得意之作。他是金門人,16歲孤身前往臺灣奮鬥,從事音樂創作30年,上世紀80年代經常被名歌手邀請填詞,還加上譜曲。目前發表的詞曲作品400首,製作唱片70多張。
  • 臺灣人看大陸:天寒地凍的大陸別有風情
    中新網1月25日電 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刊文署名徐偉銘的文章《臺灣人看大陸天寒地凍的大陸 別有風情》,文章作者來自臺北,在多次赴大陸的冬季旅行中,體會到了長時間生活在亞熱帶地區所沒有樂趣,作者不禁感嘆「就在這同一片天空下,真真切切地上演過那麼多的故事」。
  • 發現臺灣和大陸不同的春節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發現臺灣:臺灣春節的文化(臺灣和大陸不同的春節習俗) 臺灣雖然很小,但是由於臺灣融合了蔣介石帶來的外省人以及明清時期前來臺灣的本省人的習俗,所以臺灣的春節就是一個小的中國春節縮影並融合了民國之前中華各民族的大雜燴文化!
  • 你看過臺灣人的身份證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畢竟臺灣人在大陸的越來越多,所以你可能看過臺灣人的臺胞證,也就是「臺灣同胞來往大陸地區通行證」,但你應該沒看過臺灣人的身份證。因為在大陸,我們臺灣人根本沒有機會使用這個玩意兒。可是它在臺灣卻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度就像是大陸人的身份證一樣,做什麼事都需要它。  當然也不是每個臺灣人都有,像小孩如果不滿14歲,那麼也可以戶口簿或戶籍謄本代替。但14歲之後就一定要申請身份證了。
  • 臺灣人吵架真的都「啊不就好棒棒」?(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最近有一個視頻很火,是在講臺灣人(主要是男女朋友)在吵架。其中一句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那就是「啊不就好棒棒」?其實大家看這個字義也能猜出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你不爽別人,所以你就說「對啦對啦就是你對啦!」這個意思。為什麼臺灣人不能直接說:「我就是看你不順眼」、「滾一邊去」,或者乾脆問候對方父母呢?要不然,掄著拳頭幹起來也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