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臺灣:臺灣春節的文化(臺灣和大陸不同的春節習俗)
臺灣雖然很小,但是由於臺灣融合了蔣介石帶來的外省人以及明清時期前來臺灣的本省人的習俗,所以臺灣的春節就是一個小的中國春節縮影並融合了民國之前中華各民族的大雜燴文化!
【臺灣的小年夜】
在除夕的前一天也就是小年夜,小年夜在臺灣的習俗是要拜天公的,天公也就是道教所說的玉皇大帝(右叫天帝)。
拜天公要先看黃曆也就是農民曆來選擇吉時進行祭拜儀式,臺灣拜天公一般需要準備五牲來拜,五牲包括有豬肉、雞肉、鴨肉、魚肉(也可以用幹魷魚來代替魚肉)、豆腐乾等五種。
雞肉與鴨肉一定要用全雞與全鴨來拜,所以雞肉不可以用肯德基來拜,但是鴨肉可以用北京烤鴨來拜(在臺灣某些地方的北京烤鴨還叫北平烤鴨)。
除此外,雞與鴨的腳都要放在它們的腹腔之內,不可以放在外面,這是因為避免煮熟的雞鴨飛了。
除了五牲外,還要配合五行小菜來祭拜,但是因為臺灣各族群對五行蔬果的看法都有所不同,有些是用蔬果中有帶五行的字來看五行,而有些族群則是用顏色,所以小光老師也在這裡也和大家分享:
五行祭祀之金:
習慣用字中帶五行的族群就用「金針或金桔」,習慣用顏色看五行的族群就用"冰糖或白米"。
五行祭祀之木:
習慣用字中帶五行的族群就用「黑木耳」,習慣用顏色看五行的族群就用"綠色的蔬果"。
五行祭祀之水:
在水的部分比較少用字中帶五行,而是用顏色或是形狀看,例「冬瓜糖"的顏色是黑色的,所以就代表水。而"冰糖"的形狀像冰塊一樣,有些族群也拿來代表水。除此外;現在也有很多的臺灣家庭用飲料代表水。
五行祭祀之火:
習慣用字中帶五行的族群就用"火龍果",習慣用顏色看五行的族群就用「龍眼乾或蘋果代表火」。
五行祭祀之土:
一般都用「花生",因為花生代表土,也代表長生的意思」。
除了五牲與五行小菜的祭品外,也要準備三杯酒與三杯茶來祭拜,祭拜的過程不可以一次加滿,要分三次加滿,這代表酒(茶)過三巡才能讓神明喝的痛快。
除了上面所說的這些必備祭品外,尚有:
金桔:代表大吉大利。
甘蔗:代表甘之如飴,也代表節節高升。
蘋果:代表平安。
發糕:代表一路發或發財的意思。
年糕:代表年年高升。
蘿蔔糕:代表好彩頭(蘿蔔閩南語叫做菜頭,諧音彩頭,又叫好彩頭)。
拜天公的儀式結束前要焚燒祭天的壽金(紙錢),焚燒壽金首先要先燒長壽金再燒壽金,並把供神的茶酒倒在供桌前,每倒一杯嘴裡就念一遍平安進財,三杯酒與三杯茶倒完後就代表六合。
最後才燃放鞭炮,當鞭炮放完後也就代表整各儀式完成。
【除夕的習俗】
除夕當天一定要祭祖,選吉時祭祖,供品也是以三牲為主(雞、豬、魚或魷魚)。
當然最重要的是晚上要吃年夜飯啦!
有些比較傳統的閩南家族還會圍爐,圍爐就是在用餐的圓桌底下擺木炭火爐,並在火爐周圍放著紅色的鈔票,圍爐過後小朋友就跪著向長輩說吉祥話與領紅包。
當然記得小的時候,領完紅包的習俗是把紅包放在枕頭底下,然後第二天媽媽都會說怕我亂花錢所以幫我存款長大再給我,但是存到現在我還是不曉得我媽媽把錢存在哪裡。
領完紅包後就開始守歲,當天就是小朋友最快樂的時間了,因為沒有宵禁。
在守歲的時候家家戶戶的大朋友都在熬夜打牌,小朋友熬夜與許久沒有見面的堂表兄弟姐妹們放煙火與玩耍。
當然臺灣有些大陸北方的族群會在年夜飯時吃餃子(餃子代表元寶),而且這個餃子是很大的餃子,因為在民國之前的北方會習慣在餃子餡裡面放錢,所以當初國軍中的某些北方族裔還保留了這個傳統,而在年夜飯吃到有錢的餃子就代表吃到錢,也就代表會發的意思。
【初一的習俗】
初一當天要依據黃曆的時間來開門我們叫做開門大吉,並依據黃曆上所說好的方位走到廟裡去拜拜,並設法去廟宇搶頭香。
搶頭香就是第一個進到廟裡面,並把香插入香爐的,依照臺灣傳統搶到頭香的人代表今年的運氣與事業都會第一名。
【初二的習俗】
年初二在臺灣的習俗是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的日子,回娘家一般女婿都會帶伴手禮回去吃完午飯後,休息片刻在晚餐前離開娘家。
為什麼在晚餐前離開娘家呢?
臺灣傳統的習俗認為嫁出去的女兒,過年的時候不可以在娘家吃兩餐飯,因為嫁出去的女兒就是屬於男方的人,傳統習俗認為過年嫁出去的女兒在娘家連吃兩餐的話,娘家會被吃垮。
【臺灣是否有春晚】
除此外臺灣有沒有春節聯歡晚會呢?這也是很多大陸朋友想知道的事情。
臺灣在70年代以前,當時臺灣只有三家無線電視臺的關係,所以在過年期間就會一起製作節目共同播出,但是名稱叫做春節特別節目而不叫春節聯歡晚會。
到了80年代臺灣有線電視臺開發放後就沒有共同的春晚了,因為各個電視臺都為了收視率就自己製作自己的春節的特別節目了。
本篇作者:賴國光老師
香港大學 SPACE 中國商業學院研究生文憑課程的名師,臺灣國學風水世家東西橋算命的第三代傳人,民俗文創家,詩詞創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