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皇帝乃是一國之君,擁有著天下的一切,是中國古代的最高統治者。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身旁的伴侶,自然是挑盡了世間最好的。古往今來,民以食為天,這是我們中國人幾千年來亙古不變的說法。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吃」是我們中國人非常看中的一件事。飲食文化也是我們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既然我們老百姓都這麼看中吃,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國古代的最高統治者——皇帝,他的飲食生活是怎麼樣的呢?
在《甄嬛傳》裡妃子是和皇上在一起吃飯的,有可能是那些妃嬪在旁邊伺候皇上飯的。在清朝歷史上,皇上其實不能與妃嬪共同進食的,這時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好像在昭示著你擁有了天下就要得忍受了一個人飯桌。所以,電視劇中妃子與皇上一同吃飯其實是我們的一個認知誤區。
我們平時會有著一天三頓的習慣,那皇上也是嗎?其實不是得,皇上一天只會吃兩頓飯。清朝有十二位皇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規矩,但一天兩頓是每個皇帝都遵守的,妃嬪自然也是。早餐呢肯定是較簡單一點,俗話說「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這重頭戲都放在了午飯上,一上就是幾百道菜品,每個只能吃兩口,而且還不能和前一天的一樣,有的還沒等上吃就被撤走了。看到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天只能吃兩頓了,要是多吃幾頓,這御膳房也扛不住啊。那有人就會問了那不會把皇上餓著嗎?那自然不會的,就算皇上自己不吩咐御膳房做,她的妃嬪也會來送的。
還有一個問題是,皇上的飲食可能被做手腳嗎?自然是不可能的。為什麼這樣說呢,皇上的吃飯都是準時準點的並且每一天的每一頓的飲食都會被記錄在冊,加上還有三道工序:先是金銀器裝盤,再用銀針來試毒,最後還要太監來試吃,看見試吃的人無大礙自己才動筷,但恐怕這時的飯菜都要涼了。
不得不承認,雖然是一國之主,但也是受盡束縛了,連飲食都不能自由,真是眼前的鴨子吃不著。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