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綿長閩南面線

2021-02-17 壽桃牌-香港名牌

面線是福建省閩南、普寧、豐順湯南鎮等地區一種特有的漢族麵食小吃。是閩南地區特別是泉州一種特有的麵食。泉州本地叫法 「面幹」,面線是普通話說法。面線是該地區特有小吃——面線糊的料。面身細如髮絲,煮熟後成透明狀,入口綿軟,營養豐富,易於消化,是老人、孩子、病人滋養身體之佳品。晚上來一碗熱騰騰的面線糊,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那滋味兒不要太好啊。

面線糊

主料:壽桃牌手工廈門面線

配料:蝦糠150克,豬骨湯1000克,熟魚肉200克

調味料:精鹽15克,味精6克,澱粉50克,胡椒粉、芫荽、小蔥、白酒(浸泡過當歸)適量。

製法:

1.將蝦糠包紮於紗布中放入1000克清水鍋中,用中火煮半小時,撈起蝦糠後,湯汁過濾待用。把熟魚肉撕成絲。

2.鍋置旺火上,倒入豬骨湯和用蝦糠煮過的湯汁,澆沸。將精製面線稍捻碎放入沸湯鍋中,加入精鹽、味精調準味。澱粉調水徐徐舀入鍋中,並不停推勺至面線浮起,鍋中湯汁成糊狀即可。

3.用餐前可根據各人的口味,加入滷大腸、小腸以及各種熟食品和油條,食用面線糊時撒上胡椒粉、芹菜末、小蔥、白酒以及滷汁,味道更美。

特 色: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

壽桃牌創始人鄭耀鵬先生,最初便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壽桃面線起家,50多年來,「壽桃人」從未停止對面線的研究和開發,廈門袋裝面線、盒裝面線、以及當歸、瑤柱長壽禮盒面線在風靡了閩南地區後,又逐漸走向全國其他區域。

(部分內容選摘於網絡)

================================================================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發送給朋友】,和壽桃一起吃出健康新美味,請繼續關注壽桃牌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ssf-123456

相關焦點

  • 福建閩南泉州幹撈麵線,面線各種吃法泉州人的最愛.
    製作燙煮30秒瀝乾才有嚼勁幹撈麵線製作方法並不複雜,首先開始煎蛋。面線做好後,開始準備配料,將乾貝、蟹肉、香菇放入油鍋中,加入少量加飯酒、雞精、胡椒粉、味精等調味料,翻炒後倒入瀝乾的面線,加入蔥頭油以及切丁的芹菜和香菜,再翻炒幾下後出鍋。將煮好的面線放入小碗,然後倒扣盤中。最後一步,取少許高湯入鍋,加入少量生粉勾芡及適量的蔥頭油,將濃湯澆在面線旁,取雞蛋絲及蘿蔔絲鋪於面線上,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幹撈麵線就做好了。
  • 最佳伴手禮——手工面線
    閩南風俗裡,包含著許多悠久的歷史文化,不管是婚嫁習俗,飲食習俗,或節日習俗,在點滴的生活裡,一代一代的傳承至今,面線就是其中一種。閩南人愛吃麵線,早餐來碗面線糊,夜宵來碗鴨肉麵線,壓驚來碗甜面線加雞蛋……細細長長,好吃又好消化的面線,已然成為閩南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閩南人365天都要吃的面線,會燒開水就能做
    在閩南,有句俗語是:「一吃二穿三行四用」。對於飲食,閩南人絕對是情有獨鐘的,而說到閩南人最喜歡的食品之一,那就是面線了。面線是福建省閩南等地區一種特有的傳統麵食小吃。泉州本地也叫做 「面幹」。閩南面線具體工藝展示特別是拉麵甩面兩個步驟,將一團面反覆拉伸,眼看著手臂粗的面,抻得比手指細了,比麻繩細了,最後細如髮絲,才算做好正宗的閩南面線。
  • 面線:富貴吉祥 長命百歲的美好祝福
    面線是閩南地區特別是泉州一種特有的麵食。泉州本地叫法「面幹」,面線是普通話說法。泉州面線面線是閩南地區特別是泉州一種特有的麵食。泉州本地叫法 「面幹」,面線是普通話說法。面線是該地區特有小吃——面線糊的主料。
  • 閩南傳統手工藝麵食面線 寓意頗古早味濃[組圖]
    面線是閩南地區一種特有的麵食,面線是普通話說法,泉州本地叫 「面幹」,又稱「太平面」、「長壽麵」、「長面」。  泉州人喜食麵線糊,常在較稀的面線湯中,加上各種佐料作為早餐和點心。面線寓意頗多。送行,吃上一碗太平線面,希望一路順風。待客,吃上一碗豬腳線面,希望洗塵壓驚去晦氣。
  • 永春面線再次榮登CCTV.這碗手工面線,軟糯不爛,入口順滑,絲絲縷縷閩南味
    南方麵粉數量有限,溼潤的空氣又有利於麵條的延長,人們就把麵條拉成更為細長的面線,細如絲線,並賦予了它長長久久的寓意。 面線的製作,也是一門武林絕技。在閩南地區,關於面線的民俗文化也不少,老人過壽,孩童滿月,吃麵線寓意福壽綿長。
  • 這幾個都是閩南特色小吃,沙茶牛肉才是最愛
    沙茶牛肉,閩南特色菜之一,閩南菜上床,佐料調味,但用沙茶條為宴會牛肉是否可行?宴會菜品中,也增添了一道很接地氣的主食,面線,廈門人吃麵線是用來喚醒早晨的,面線的製作也需要披星戴月,面線成為閩南人的主食,已經有800年歷史了。閩南人,祝壽,賀喜要帶面線,親友送行吃太平面線,家中待客吃豬腳面線。如果辦酒席或者孩子滿月,頭道菜更是要面線,代表福壽綿長,面線,寄託著人們樸素的情感和願望,炒麵線是廈門特有的小吃。
  • 手工面線:五十年的老作坊,陽光下的古早味
    鄭子良已經年近七旬,他從16歲開始當學徒做面至今已經五十多年的時間,是全大嶝唯一一個還在堅持手工做面線、麵條的人家。大嶝農家的神龕上、飯桌上,處處有鄭子良家生產的面線。  面線是閩南地區一種特有的麵食,是普通話說法,在閩南有人叫 「面幹」,又稱「太平面」、「長壽麵」、「長面」。鄭子良現在做的手工面線主要有兩種品種,一種是生曬的,一種是蒸熟後再曬的。
  • 簡單又好吃的閩南面線糊
    面線糊是閩南的特色傳統小吃,遊客來到廈門必須點的一道美食!待湯沸騰,然後把所有食材倒入鍋內煮3分鐘這時候加入面線,面線一定要用手掰碎放入,大火繼續煮八分鐘,加入食鹽和雞精,就可完成起鍋起鍋裝盆。這份香味濃鬱的閩南面線糊就做好啦!
  • 這碗手工面線,入口順滑,絲絲縷縷閩南味,做羹炸蝦都好吃
    南方麵粉數量有限,溼潤的空氣又有利於麵條的延長,人們就把麵條拉成更為細長的面線,細如絲線,並賦予了它長長久久的寓意。面線的製作,也是一門武林絕技。揉面、抽面、拉麵、甩面、曬面,十幾道工序,歷經7、8個小時,才能做成一份面。
  • 這碗手工面線,軟糯不爛,入口順滑,絲絲縷縷閩南味
    南方麵粉數量有限,溼潤的空氣又有利於麵條的延長,人們就把麵條拉成更為細長的面線,細如絲線,並賦予了它長長久久的寓意。 面線的製作,也是一門武林絕技。 揉面、抽面、拉麵、甩面、曬面,十幾道工序,歷經7、8個小時,才能做成一份面。
  • 不只是「豬腳面線」,古早出嫁女兒的回家「小確幸」!
    導讀:不只是「豬腳面線」,古早出嫁女兒的回家「小確幸」!為什麼要吃豬腳?問來問去,沒有人可以回答,我想大概是因為豬腳很好吃又富含膠質,吃了以後心情會很好,所以就會身體勇健?今年有閏四月,婆婆特別提醒我,買豬腳面線回娘家給父母「添福壽」。
  • 這輩子必須要吃到的正宗閩南美食—豬腳面線
    在閩南吃豬腳叫啃豬腳「啃」與閩南語的乾兒子的「幹」字同音所以一直以來豬腳面線就是認乾親的必備品在拜師或者謝師宴上豬腳面線向來是主角由於閩南人對傳統文化的保留相對重視加上一直以來地緣相對穩定豬腳面線的風俗也就一直保存了下來今天小編就教大家在家做這道最正宗的閩南傳統美食
  • 【來自後坑村的故事】後坑手工面線
    線面在閩南又稱為「面線」「面幹」,是具有閩南地方特色的一種手工製作的食品。而線面則由精粉加工製作,拉製成髮絲一樣細長的麵食,顏色潔白,雅觀別致,細膩適口,煮食方便,有面線糊、滷麵線、炒麵線多種作法,配上閩南特產的海蠣、蝦仁、魚肉、蟹肉等海味,煮熟後成透明狀,入口綿軟,營養豐富,易於消化,成為一種老少鹹宜的美味,特別受人歡迎。
  • 你可能不知道的閩南春節風俗
    閩南,即指福建的南部。閩南地區信奉神明,所以也有很多有趣的春節風俗。不要再跟烏先生說過年好無聊啦,快來看看吧。
  • 非常地道的閩南面線湯,北方的小夥伴你們吃過嗎?
    面線是閩南人經常吃的一道麵食,經常用來當早餐或者夜宵,在閩南地區的飯館或者街邊攤隨處可見,這道面線湯同時也是我的最愛,那我們今天要做的這道面線湯,是比較具有泉州特色,我們主要用瘦肉跟海鮮做湯頭。下入面線,面線下入後,在煮個一分鐘即可關火。因為雞蛋跟豬肉都放了鹽,這邊可以不用放鹽了,也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點胡椒粉,這裡不用放雞精了,因為我們已經放了文蛤跟海蠣幹,燙頭已經很鮮甜了。
  • 金門初一「插麥」「拜正飯」 傳承閩南節俗過大年
    金門初一「插麥」「拜正飯」 傳承閩南節俗過大年 2010年02月14日 14:1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古早味面線 貫穿了閩南八百年的光陰
    面線,是閩南的一道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