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老王在漢口萬松園美食街
10:07 ,老王專程從漢口趕到武昌糧道街過早
12:15 ,老王掏出專業補光燈,和一幫食友分享午餐
13:00 , 午餐過後,老王選擇一家茶室稍作休整
18:38,老王來到一家日料店,為網友推薦特色菜餚
20:40,老王受邀又坐上餐桌開始嘬蝦子
23:20,老王的第六餐,因為與燒烤店老闆熟絡,他選擇親自上架烤食
你來人間一趟,你要去尋找美食。作為一名尋味師,「老王」的日常要么正在吃東西,要麼就在考慮,等一會去哪吃。「老王」全名叫王勇,在武漢美食圈,大家給出了很高的評價:「美食老王」。 尋味覓食,一日三餐可不夠,「老王」能吃。 上午十點,武昌區糧道街趙師傅油餅包燒店開啟了「老王」的一天,蛋酒和油餅包燒墊了底,他迅速轉戰漢口車站路的董廚煨湯品嘗新品,再到附近茶歇午休。下午是一家早就約好的日料店,傍晚他在漢口萬松園美食街漫步消食,一邊尋覓新開的餐館。8點鐘的晚飯從蝦皇嘬蝦子開始,下半場是臺北路燒烤店,把烤串一直擼到凌晨。 這是「老王」再平常不過的一天。去年受邀到外地參加美食節,「老王」曾創下一天12餐的個人紀錄。 吃貨常有,而尋味師不常有,「老王」會吃。 且不說滿漢全席色香味俱全,單就武漢的早點,學問就多。有朋自遠方來,帶他過早去吃一碗熱乾麵,一定要配蛋酒,吃油條配米粑粑,這叫「甜口配鹹口」。煨湯是武漢的特色,但老鴨煨湯一定要砂鍋文火煨足8個小時,中午去餐館喝的湯如果是上午下的鍋,基本上出不來那個味。 分享美食,「老王」總是娓娓道來,但當初他進入美食圈卻是機緣巧合。 「老王」記憶中,母親做得一手好菜,他小時候耳濡目染,嘴巴就刁。後來他到企業上班,時常請外地來漢的朋友吃飯,腦海裡漸漸有了一張「武漢美食地圖」。在朋友慫恿下,十年前「老王」開始在微博、論壇上分享覓食經驗,收穫不少粉絲,還被美食頻道推薦,獲得「草根食神」等稱號,聲名鵲起。 如今,活躍在各大自媒體平臺的「老王」,每周都花三四天出門覓食,一路上拍照、點評、分享,走到哪吃到哪,吃的好就多點評幾句。「吃的不好也是私下交流幾句,大家做生意都不容易,但碰到店家食材過期、衛生堪憂等情況,也會給差評。」 熬過疫情期間的冷清,武漢的街市熱鬧回歸,很多餐館老闆復工後第一時間給「老王」發來消息。每次掃街探店的時候,「老王」也不忘在微信朋友圈吆喝一聲,「大家都過來吃了冇?搞快點!」
圖/楚天都市報記者 蕭顥 文/楚天都市報記者 周治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