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窩,是一種古老的傳承。
從鄭和下西洋,到《本草求真》,甚至紅樓夢的記載中,都不乏其身影。
燕窩,是滋補行業的C位擔當。
在滋補養生類目中,燕窩獨佔鰲頭,成交額佔比近三成。300億元,是其2019年交出的市場規模成績單。
燕窩,是打假人口誅筆伐的智商稅。
前有亞硝酸鹽染浸燕窩,今有辛巴糖水假冒燕窩,燕窩不如雞蛋的辯論,來來回回,早已沒了正確答案。
上述種種皆是燕窩,也並非燕窩。事實上,我們種種困惑從不關乎燕窩,而是,我們吃到的是真的燕窩嗎?
市場龐大,戰局混亂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雖然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沉澱,但燕窩活躍於市場又似乎只是近些年的事。
追溯最早的熱點話題,或許還是那場行業不願提及的血燕事件。
2011年,浙江省工商局抽檢發現,燕窩市場中血燕的亞硝酸鹽含量嚴重超標,問題血燕產品多達3萬多盞,含量最高達11000毫克/千克。
一時間,燕窩成為了賣不出去的滯銷品,行業一度冰封。很多人想知道吃燕窩到底是不是「智商稅」。其實從營養角度來看,燕窩高蛋白低脂肪,並且含有唾液酸,營養價值絕對不算低。
畢竟六百多年的歷史沉澱,燕窩早已自辯「身價」,只是行業的混亂誤傷了其「名聲」。
不過,危機也帶來了行業的「及時肅清及煥新。」
隨後兩三年,燕窩進入「溯源碼」時代,各類規定出臺,行業開始了慢慢復甦。一盞一碼,讓這個行業的透明度提升。
近兩年,養生風漸起,燕窩迎來了爆發期。孕婦、養生、送禮、美食四大強勁需求市場,讓燕窩在滋補養生類目中獨佔鰲頭。2019年,市場規模達到約300億元,更有機構預計,隨著全民大健康時代的加速到來,燕窩行業可發展成一個千億級的市場,潛力巨大。
事實上,燕窩市場得以快速復甦及成長,離不開商家對產品的自我變革。
眾所周知,幹燕窩是最早的燕窩形態,燉煮起來要求甚高,對燕窩燉煮溫度與時間的苛刻要求,稍微把控不好易夾生或化水。後來「即食燕窩」大大增強了燕窩的便捷性,比如主打高端的「碗燕」、便攜的玻璃瓶裝「冰糖官燕」等等。
但即便是鮮燉,也依舊存在痛點,燕窩的營養成分含量不高,隨手養生也有局限性,畢竟碗裝離隨時隨地仍有一段距離。
行業黑馬,蓄勢待發
時勢造英雄。
「含量少,不便捷」,一切「困惑」將被新一代科技燕窩所終結。
知名新加坡科技健康品牌GLYKEN,創造性地將中華傳統滋補文化與現代生物科技相結合,給全球燕窩產業帶來革命性新突破。
GLYKEN集團2010年成⽴於新加坡,是全球最大燕窩生產商之一,以全球最大的燕屋產業園和成熟的燕窩萃取科研技術為核心,是集養燕、燕窩營養研究開發與應用、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燕窩全產業鏈集團。
面對如今燕窩市場上,含量存疑,吸收低下,效果甚微等痛點,GLYKEN專注第四代科技燕窩創新研發與應用,通過不同高溫電荷萃取的科技手段,將燕窩變成了小分子糖蛋白肽,確保被人體迅速吸收利用。
據悉,傳統的燉煮燕窩因為分子結構比較大,所以不易被人體吸收,生物成分吸收率普遍在20%左右,經過萃取後的小分子燕窩,分子結構小,可以直接進入細胞,這使燕窩生物成分吸收率提高到80%。最重要的是,經過分子萃取後,原本被蛋白球團團包裹著的、燕窩裡另一珍貴的營養物質唾液酸,得以被完全被釋放。
除了燕窩營養成分的「保真保量」,在細節包裝上,GLYKEN也不忘迎合當下,採用粉劑包裝,易存易用,還可添加到各類飲品中,隨時隨地,即衝即飲。
事實上,這裡還有一個知識點,燕窩本不是「國產」。至少在元代,中國已經開始從東南亞進口燕窩,直到16世紀晚期,中國才開始「自產自銷」。因此,在燕窩最純正的馬來西亞有著全球最大且有獨立產權燕屋產業園的GLYKEN無疑在產品的品質上佔據著先天優勢。
2020年,GLYKEN入駐中國,正式進軍大中華區市場,面對潛力巨大的燕窩市場,其科技屬性帶來的變革,不容小覷。一場行業好戲,即將開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