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企業在湖北清江頂風建網箱養鱘魚?官方稱取締是大趨勢2016-06-07 09:5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楚天金報 瀏覽量: 1424 次 我要評論
遠遠望去,清江上的網箱群綿延數百米
圖為:網箱群綿延數百米網箱周圍水質渾濁,有絮狀漂浮物
圖為:除了臨近鴨子口鄉外,多處江面設有網箱
作為長江一級支流,近些年,800裡清江水源保護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無論是上遊的恩施州,還是下遊的宜昌市,都在出重拳保護清江綠水。
而網箱養魚對清江水質汙染已漸成共識,上述兩地對此態度均是逐步取締。可有網友在東湖社區發帖稱,今年春節後,清江長陽段隔河巖庫區鴨子口鄉水域,有一家鱘魚養殖企業頂風架設數百米網箱,此舉既汙染水質,又阻礙水上出行,希望有關部門管管。
5月30日、31日,楚天金報記者趕赴當地求證調查。
記者探訪 
數百米網箱架設清江上村民擔心養魚汙染水質 
長陽縣鴨子口鄉靜安村位於清江江畔,屬於清江流域隔河巖庫區。發帖網友曹先生是該村一組村民,雖常年在北京上班,很少回家,但比較關注家門口的環境保護。
曹先生稱,4月下旬,家人告訴他,今年2月至4月中旬,在家門口的清江上,有人新架設了一個長約800米,寬約100米的網箱群。網箱群不僅阻礙村民水上出行,更為嚴重的是,養魚可能汙染水質。村民曾向多個部門反映並要求拆除,但如今,網箱群依然架設在江面上。
5月30日下午,楚天金報記者趕赴鴨子口鄉。曹先生60多歲的父親老曹從家裡出來,劃了一艘小鐵船趕到江對岸等候。見了面,記者一行兩人上了這艘最多只能載四人的小船,往江心划去。10多分鐘後,在靠近村子的水域可以看見,長數百米的網箱一字成排,布局在江面上。
老曹說,因為村子到鄉鎮集市隔著清江,村民到集鎮辦事或購物,都是劃小船出行。「我今天划船三四個來回了,每個來回得40分鐘。遇到風大時還不敢貿然出行,這江最深的地方有近百米,船翻了很難上岸。」不巧的是,新架的這個網箱群正好位於這條出行航線上。「剛開始,划船出行要繞行到江中,安全係數大大降低,遇到大風都不敢劃。」老曹說,投訴後有關部門介入協調,為減少出行影響,原網箱群縮短了一半,「原來的長度是現在的兩倍」。
除了出行,村民們更為擔心的是,網箱養魚汙染水質。「魚糞和餌料對水質影響很大。」村民們稱,由於背靠大山沒有合適的水源,他們村有20多戶人家只能從江裡取水飲用。
老曹划船靠近距離網箱養殖最近的岸邊,記者放眼望去,雖不能明顯看到江水有被汙染的痕跡,但網箱周圍的水面上,隨處可見渾濁的泡沫和一些漂浮物。
相關回應
養殖公司:網箱非新增正組織環評
記者了解到,在靜安村一組前清江水域架設網箱的業主是「湖北千島湖鱘龍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湖北千島湖公司)。資料顯示,湖北千島湖公司是杭州千島湖鱘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鱘龍科技」)的子公司,主要從事鱘魚養殖。
湖北千島湖公司趙姓負責人受訪時稱,公司按照水產漁政部門要求,辦理了水域灘涂養殖證。在靜安村一組水域架設網箱前,獲得了漁政部門批准,且在其指導下選址於此,不是私自架設。
趙坦承,架設的網箱主要用於養鱘魚。但要說明的是,這些網箱不是新增面積。其稱,近些年,隔河巖庫區有不少網箱養殖戶虧損,一些網箱出現閒置。該公司便將這些散戶的舊網箱進行回購拆除,重新選址建了這些網箱,面積沒有新增。「我們正在對這處網箱進行環評。」趙稱,公司在清江上養殖,歷來都很注重環保,在鴨子口鄉的另一個項目早已通過環評。資料顯示,其所稱的這個30畝鱘魚網箱養殖項目早在2014年就已備案,當年通過環評。
職能部門:屬生態套養水體汙染較小
鴨子口鄉政府一覃姓副書記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接到村民投訴後,鄉政府高度重視,鄉農辦迅速與縣水產局、養殖企業主聯繫。經多次協調,養殖企業已拆除了一半面積的網箱,由原來的800米長縮短到400米長,給村民水上出行留出足夠的空間。
長陽縣水產局吳姓副局長介紹,養殖企業湖北千島湖公司辦理了相關證件,建設前漁政部門前往踏勘過,同意了選址。他稱,目前正嚴格控制隔河巖庫區網箱面積,不允許新增網箱,而湖北千島湖公司架設的不屬於新增面積。
長陽縣環保局給村民的一份回覆中稱,經調查,湖北千島湖公司採用生態套養方式,「與該水域原有傳統網箱養殖相比,可大大減少養殖汙染物排放。汙染防治措施擬採取網箱集汙系統,可以將60%以上的殘餌和魚類固體排洩物收集上岸,大大減少網箱養魚對水體的汙染。」
該局一鄭姓總工受訪時稱,20多年前隔河巖大壩修築後,庫區村民生活資料缺乏,從解決生計問題出發,網箱養殖曾作為一條發家致富路被鼓勵。但網箱養魚密度增加,餌料和糞便超出水體自淨能力,汙染不可避免。不過,隨著現代養殖科技發展,環境汙染可以降到最低,最終做到「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
鴨子口鄉覃姓副書記稱,高度重視網箱影響水質、破壞水源的情況,目前鄉農辦已要求養殖企業主組織環境影響評價,按照環保部門規定落實相關舉措,建議謀劃新的養殖點,並最終移走網箱。
政府行動
清江宜昌段4.5萬口網箱明年7月前超七成被取締
資料顯示,鱘魚屬偏冷性魚類,夏天水溫超過25℃易導致鱘魚死亡。水庫底層夏季水溫較低,適宜網箱養殖鱘魚。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鱘魚養殖業已然扎堆清江水域。
記者驅車沿214縣道看到,包括靜安村、馬連溪灣內等多處水域都有網箱群分布。有資料統計顯示,清江宜昌段有網箱4.5萬口。
不過,早在2014年7月1日《湖北省水汙染防治條例》實施起,網箱養魚就被宣告不合法。該條例第二十二條明文規定,禁止在江河、湖泊、水庫、運河圍欄圍網養殖、投肥(糞)養殖。
公開報導顯示,上遊的恩施州水布埡庫區已在取締網箱養魚等行為。今年3月,宜昌市也召開部署會,明確在明年7月前,取締隔河巖庫區下遊高壩洲庫區的3.4萬口網箱。
上下遊庫區都在取締,隔河巖庫區也在嚴格監控。記者從長陽縣委、縣政府近期的一份文件上看到,隨著高壩洲網箱清理取締逐步推進,高壩洲庫區網箱擅自轉移至隔河巖庫區現象頻發。
該文件要求,沿線7鄉鎮落實到人,於6月6日前摸清網箱現狀建檔完畢,進行網格化監管。長陽縣公安、移民、環保、水產等部門各司其職,推進網箱的規範管理工作。縣委督查室將開展督查,對推進不力、落實不到位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視具體情況通報批評或問責處理。
資訊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