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企業在湖北清江頂風建網箱養鱘魚?官方稱取締是大趨勢

2021-01-09 水產養殖網
有企業在湖北清江頂風建網箱養鱘魚?官方稱取締是大趨勢2016-06-07 09:5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楚天金報        瀏覽量: 1424 次 我要評論

遠遠望去,清江上的網箱群綿延數百米

圖為:網箱群綿延數百米網箱周圍水質渾濁,有絮狀漂浮物

圖為:除了臨近鴨子口鄉外,多處江面設有網箱



作為長江一級支流,近些年,800裡清江水源保護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無論是上遊的恩施州,還是下遊的宜昌市,都在出重拳保護清江綠水。

而網箱養魚對清江水質汙染已漸成共識,上述兩地對此態度均是逐步取締。可有網友在東湖社區發帖稱,今年春節後,清江長陽段隔河巖庫區鴨子口鄉水域,有一家鱘魚養殖企業頂風架設數百米網箱,此舉既汙染水質,又阻礙水上出行,希望有關部門管管。

5月30日、31日,楚天金報記者趕赴當地求證調查。

記者探訪&nbsp

數百米網箱架設清江上村民擔心養魚汙染水質&nbsp

長陽縣鴨子口鄉靜安村位於清江江畔,屬於清江流域隔河巖庫區。發帖網友曹先生是該村一組村民,雖常年在北京上班,很少回家,但比較關注家門口的環境保護。

曹先生稱,4月下旬,家人告訴他,今年2月至4月中旬,在家門口的清江上,有人新架設了一個長約800米,寬約100米的網箱群。網箱群不僅阻礙村民水上出行,更為嚴重的是,養魚可能汙染水質。村民曾向多個部門反映並要求拆除,但如今,網箱群依然架設在江面上。

5月30日下午,楚天金報記者趕赴鴨子口鄉。曹先生60多歲的父親老曹從家裡出來,劃了一艘小鐵船趕到江對岸等候。見了面,記者一行兩人上了這艘最多只能載四人的小船,往江心划去。10多分鐘後,在靠近村子的水域可以看見,長數百米的網箱一字成排,布局在江面上。

老曹說,因為村子到鄉鎮集市隔著清江,村民到集鎮辦事或購物,都是劃小船出行。「我今天划船三四個來回了,每個來回得40分鐘。遇到風大時還不敢貿然出行,這江最深的地方有近百米,船翻了很難上岸。」不巧的是,新架的這個網箱群正好位於這條出行航線上。「剛開始,划船出行要繞行到江中,安全係數大大降低,遇到大風都不敢劃。」老曹說,投訴後有關部門介入協調,為減少出行影響,原網箱群縮短了一半,「原來的長度是現在的兩倍」。

除了出行,村民們更為擔心的是,網箱養魚汙染水質。「魚糞和餌料對水質影響很大。」村民們稱,由於背靠大山沒有合適的水源,他們村有20多戶人家只能從江裡取水飲用。

老曹划船靠近距離網箱養殖最近的岸邊,記者放眼望去,雖不能明顯看到江水有被汙染的痕跡,但網箱周圍的水面上,隨處可見渾濁的泡沫和一些漂浮物。

相關回應

養殖公司:網箱非新增正組織環評

記者了解到,在靜安村一組前清江水域架設網箱的業主是「湖北千島湖鱘龍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湖北千島湖公司)。資料顯示,湖北千島湖公司是杭州千島湖鱘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鱘龍科技」)的子公司,主要從事鱘魚養殖。

湖北千島湖公司趙姓負責人受訪時稱,公司按照水產漁政部門要求,辦理了水域灘涂養殖證。在靜安村一組水域架設網箱前,獲得了漁政部門批准,且在其指導下選址於此,不是私自架設。

趙坦承,架設的網箱主要用於養鱘魚。但要說明的是,這些網箱不是新增面積。其稱,近些年,隔河巖庫區有不少網箱養殖戶虧損,一些網箱出現閒置。該公司便將這些散戶的舊網箱進行回購拆除,重新選址建了這些網箱,面積沒有新增。「我們正在對這處網箱進行環評。」趙稱,公司在清江上養殖,歷來都很注重環保,在鴨子口鄉的另一個項目早已通過環評。資料顯示,其所稱的這個30畝鱘魚網箱養殖項目早在2014年就已備案,當年通過環評。

職能部門:屬生態套養水體汙染較小

鴨子口鄉政府一覃姓副書記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接到村民投訴後,鄉政府高度重視,鄉農辦迅速與縣水產局、養殖企業主聯繫。經多次協調,養殖企業已拆除了一半面積的網箱,由原來的800米長縮短到400米長,給村民水上出行留出足夠的空間。

長陽縣水產局吳姓副局長介紹,養殖企業湖北千島湖公司辦理了相關證件,建設前漁政部門前往踏勘過,同意了選址。他稱,目前正嚴格控制隔河巖庫區網箱面積,不允許新增網箱,而湖北千島湖公司架設的不屬於新增面積。

長陽縣環保局給村民的一份回覆中稱,經調查,湖北千島湖公司採用生態套養方式,「與該水域原有傳統網箱養殖相比,可大大減少養殖汙染物排放。汙染防治措施擬採取網箱集汙系統,可以將60%以上的殘餌和魚類固體排洩物收集上岸,大大減少網箱養魚對水體的汙染。」

該局一鄭姓總工受訪時稱,20多年前隔河巖大壩修築後,庫區村民生活資料缺乏,從解決生計問題出發,網箱養殖曾作為一條發家致富路被鼓勵。但網箱養魚密度增加,餌料和糞便超出水體自淨能力,汙染不可避免。不過,隨著現代養殖科技發展,環境汙染可以降到最低,最終做到「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

鴨子口鄉覃姓副書記稱,高度重視網箱影響水質、破壞水源的情況,目前鄉農辦已要求養殖企業主組織環境影響評價,按照環保部門規定落實相關舉措,建議謀劃新的養殖點,並最終移走網箱。

政府行動

清江宜昌段4.5萬口網箱明年7月前超七成被取締

資料顯示,鱘魚屬偏冷性魚類,夏天水溫超過25℃易導致鱘魚死亡。水庫底層夏季水溫較低,適宜網箱養殖鱘魚。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鱘魚養殖業已然扎堆清江水域。

記者驅車沿214縣道看到,包括靜安村、馬連溪灣內等多處水域都有網箱群分布。有資料統計顯示,清江宜昌段有網箱4.5萬口。

不過,早在2014年7月1日《湖北省水汙染防治條例》實施起,網箱養魚就被宣告不合法。該條例第二十二條明文規定,禁止在江河、湖泊、水庫、運河圍欄圍網養殖、投肥(糞)養殖。

公開報導顯示,上遊的恩施州水布埡庫區已在取締網箱養魚等行為。今年3月,宜昌市也召開部署會,明確在明年7月前,取締隔河巖庫區下遊高壩洲庫區的3.4萬口網箱。

上下遊庫區都在取締,隔河巖庫區也在嚴格監控。記者從長陽縣委、縣政府近期的一份文件上看到,隨著高壩洲網箱清理取締逐步推進,高壩洲庫區網箱擅自轉移至隔河巖庫區現象頻發。

該文件要求,沿線7鄉鎮落實到人,於6月6日前摸清網箱現狀建檔完畢,進行網格化監管。長陽縣公安、移民、環保、水產等部門各司其職,推進網箱的規範管理工作。縣委督查室將開展督查,對推進不力、落實不到位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視具體情況通報批評或問責處理。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綠水生金——湖北宜都鱘魚上岸記
    一條鱘魚,從碧綠的清江「遊」到岸上,經歷了怎樣的「涅槃」?一個產業,從最初的「嘗試」到規模發展、再到成功轉型,湖北宜都鱘魚產業實現了怎樣的「裂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破解清江網箱養殖鱘魚帶來的水質汙染,宜都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清理網箱養殖,還大自然一江清水。2016年,宜都最後的555個養殖戶清網上岸,清江網箱養殖成為歷史。
  • 湖北宜昌宜都:鱘魚不走尋常路 「大溪」暢遊天地寬
    湖北宜昌宜都:鱘魚不走尋常路 「大溪」暢遊天地寬2018-10-19 11:0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  早上8點多,位於該村二組的湖北宜都天江漁業有限公司大溪鱘谷養殖基地像往常一樣,迎來了幾十名外地來學習生態養殖的客人。  大溪鱘谷養殖基地就建在山腳下,佔地103畝,建有魚池40個,養殖鱘魚約3萬條,近20個種類。  「現在建了養殖基地,生態環境好,我的思路也開闊了。」
  • 高壩洲庫區鱘魚死亡 養殖戶含淚撈死鱘餵豬
    從自家網箱裡撈起鱘魚屍體後,廖偉將它們仍進一個編織袋,目光呆滯地盯著袋子。廖偉說,今年他養了5000尾西雜鱘魚,從7月初開始,已陸續死亡3000餘尾,4個能容納2000尾鱘魚的網箱已是魚死箱空。&nbsp&nbsp&nbsp&nbsp記者乘小木船走訪了多家養殖戶發現,青林寺村有70餘戶鱘魚養殖戶,幾乎每戶都有死魚的情況。
  • 甘肅200萬斤鱘魚被洪水衝入四川:村民捕撈,養殖企業回購
    對於鱘魚的價格上漲,當地有捕撈群眾稱,除了多家公司收購外,也和這一兩天捕魚較少有關。據四川潤兆漁業公司現場負責人介紹,因為上遊甘肅文縣遭遇暴雨,養殖戶的網箱被衝毀,大量鱘魚被衝到了下遊的白龍湖。該負責人稱,12年前,白龍湖禁止網箱養魚,他們公司響應政府號召,將白龍湖的基地搬到了甘肅文縣玉壘鄉翰坪嘴水庫,這些鱘魚都是他們養了10幾年的,現在被衝進了白龍湖,「我們主要是養殖種魚,專門做魚子醬,養殖時間都在7年以上。」
  • 李福海:從做木匠活到網箱養魚 鄒曙光:從南方到北方養殖鱘魚
    永靖縣漁業站站長李玉良自豪地說,「劉家峽水庫水質達到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這裡網箱養的虹鱒、金鱒、大西洋鮭等鮭鱒魚,是純天然、無汙染、無公害的水產品。」  省漁業總站總工程師邵東宏進一步解釋說:「虹鱒魚對水質環境要求非常高,歐美等發達國家甚至把虹鱒魚能否存活作為判斷水源是否汙染的重要標誌。」
  • 水庫洩洪湖北萬噸養殖鱘魚逃逸 或造成生態災難
    9月20日,農業部長江辦(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因清江(長江支流)梯級水電站洩洪,湖北省長陽、宜都地區養殖網箱中近萬噸外來鱘魚、雜交鱘魚逃逸,這些鱘魚目前已經擴散到長江中下遊幹流中,「洞庭湖、鄱陽湖,哪兒哪兒都是。擴散範圍很大,可能對長江水生生物和生態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 200萬斤鱘魚被洪水從甘肅衝到四川:村民紛紛捕撈,養殖企業回購3天...
    當地群眾稱,這就是他們在捕撈鱘魚。另外,他還介紹, 「在這次鱘魚衝到白龍湖以前,鱘魚的收購價格是十多元一斤,而且數量不多。」 對於鱘魚的價格上漲,當地有捕撈群眾稱,除了多家公司收購外,也和這一兩天捕魚較少有關。
  • 航拍長江清江交匯處「涇渭分明」(組圖)
    7月20日,在湖北省宜都市,長江和清江的交匯處出現了一條顏色分明的交界線,十分壯觀。清江是長江一級支流,古稱夷水,因「水色清明十丈,人見其清澄」而得名。然而近年來,在傳統「靠水吃水」觀念影響下,清江流域網箱養殖無序泛濫,清江水生態環境每況愈下。
  • 大型鱘魚因暴雨逃逸至四川,甘肅漁業管理局:企業已組織捕撈
    圖片來源:大河報因暴雨洪水破壞網箱,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數千噸大型養殖鱘魚逃逸至四川省廣元市。8月25日,甘肅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他們已派人下去核查,開展救災工作。
  • 廣元官方回應「甘肅鱘魚逃逸至四川」:捕撈要保證生態穩定
    甘肅省文縣數千噸養殖鱘魚因暴雨逃逸至四川省廣元市,文縣部分養殖企業已組織捕撈回購。前述相關負責人還稱,長江流域已經「禁捕退捕」,嚴厲打擊非法捕撈,因此養殖鱘魚不能亂捕。他表示,捕撈必須是在允許範圍內,由文縣的養殖戶確認鱘魚的品種,捕撈後進行回收,減少養殖戶的損失。同日,甘肅省水產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他們此前進行科技服務的時候,到過文縣的鱘魚養殖區。
  • 楚楚動人——有個美麗的地方叫大溪
    坨坨非常有幸受到湖北省委網信辦的邀請參與到「決勝之年看湖北,網絡大V荊楚行」活動中,親身去感受湖北各地的變化,2020年10月20日,「決勝之年看湖北,網絡大V荊楚行」活動一行人來到湖北宜昌,走進宜都市紅花套鎮大溪村,實地了解大溪村的脫貧攻堅情況。
  • 宜都300公斤鱘魚子醬發往英國
    當天下午,隨著冷藏車從位於宜都紅花套的湖北清江鱘魚谷車間發車,疫情後首單300多公斤魚子醬出口運往英國。據介紹,今年年初,因受疫情影響,公司出口停止。疫情爆發前,2020年已經形成的外貿訂單包括出口歐美中東市場價值約7000萬元的魚子醬以及出口俄羅斯5000萬元的有卵活魚,實現1.17億元左右的銷售,因為疫情原因全部中斷。
  • 青林古鎮首屆國家柑桔農業公園文化節暨清江鱘魚宴·年豬宴·年貨節在青林寺頤園啟幕
    喜慶的音樂、歡快的舞蹈、傳統的民俗曲藝、好吃的年豬宴、熱鬧的年貨街………12月1日上午,青林古鎮首屆國家柑桔農業公園文化節暨清江鱘魚宴·年豬宴·年貨節在宜都青林寺頤園隆重開幕。青林古鎮首屆國家柑桔農業公園文化節  暨清江鱘魚宴·年豬宴·年貨節
  • 在你心中,湖北是什麼顏色的?
    恩施州巴東縣宣恩縣夜景貢水河是宣恩人民的母親河,河上有座全木質結構的仿古風雨橋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讓當地不少無紡布企業的產品和市場發生了改變,企業家們在疫情期間表現出的企業的擔當和責任感也讓人肅然起敬。
  • 千萬斤鱘魚從甘肅流入四川,釣魚人:釣到後是吃,是養,還是賣?
    據廣元晚報報導,近日,受洪水影響,甘肅文縣不少基地網箱被衝毀,養殖的約上千萬斤大型鱘魚流入四川廣元境內白龍湖,被沿岸一些居民捕撈。該大型鱘魚系外來物種,養殖時間至少在七年以上,通常是取魚卵,做魚子醬出口。
  • 甘肅文縣因暴雨,網箱損壞鱘魚逃出,養殖戶:外來物種都不要捕撈
    就在最近甘肅文縣的一個養殖基地,因為暴雨的衝刷,許多網箱被衝破,裡面裝載著千萬斤的魚全都被衝走,很快新聞就報導,所有被衝突的魚都是鱘魚,是用來做商業用途的,也就是大家吃的魚子醬。在網箱被衝破以後,這些魚群流入了四川廣元境內的白龍湖,在流入的期間,也被沿岸的居民大量的捕撈,對於這件事情,養殖戶表示,這些魚都是養殖時間超過7年以上的,屬於外來的物種,這次暴雨所造成的損失幾個人就已經達到了一兩千萬。
  • 「十三五」期間湖北取締各類碼頭1810個
    新華社武漢1月15日電(記者王賢)「十三五」期間,湖北全省共取締長江幹線各類碼頭1211個,清退港口吞吐能力1.56億噸,騰退岸線150公裡;漢江、清江共取締各類碼頭(砂場、砂站)599個。這是記者從14日召開的2021年全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獲悉的。
  • 湖北省宜都市農民養鱘足不出戶 「天峽模式」亟待推廣
    他算了一筆帳,地下室養鱘前期投資12萬元左右,減去地基原本需要的4萬元費用,實際投資是8萬元左右,養鱘魚一年需要投入魚苗費、電費、飼料費大概5-6萬元,養鱘出售收入20萬元左右,減去投入費用,第一年養鱘純收入約為6萬元,一年多時間就收回成本。隨著養殖經驗豐富和規模擴大,他現在一年養鱘純收入就有10萬元。
  • 綠色三峽崛起康養之都——湖北宜都以「康養+」擁抱大健康時代
    (陳雪松攝)8月8日晚,湖北交投.鱘龍灣品牌發布會在湖北宜都市清江公園舉行。在宜都城北,有一處長江、清江、漁洋河「三江交匯」之地,一個半島深深切入兩江間,水波浩蕩,堪稱寶地。但這樣一塊地,宜都卻「金屋藏嬌」20年,一直沒捨得開發。宜都康養辦副主任吳笛回憶,20多年前,宜都市委市政府就克服重重困難,給這個區域的老百姓做工作,不再批建私房,並整治亂搭亂建,保住了這片處女地。資本紛紛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