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皖A吃到皖S,安徽16地市的美食全在這裡嘍~~好幾十道美食把這條微信都撐爆炸了!
年關將至,思鄉情濃,有你念念不忘的美食嗎?
三河米餃
餃子皮是秈米粉製作的,餡料有粉絲白幹、蝦仁醬幹、精粉肉末等等,下鍋油炸後色澤金黃,外皮微酥脆、餡味鮮美。已有近百年製作歷史。
耿福興蝦籽面
上過《舌尖上的中國》,是蕪湖的特色小吃。蝦籽面,是採用長江中青蝦的籽,配以多種佐料製成高湯,再加手工揉制的小刀面煮製而成。面有韌性,味極鮮美!
酥燒餅
新鮮出爐的酥燒餅有股淡淡的清香,咬一口又酥又脆,香而不膩,味道好極了。
無為板鴨
金黃油亮,皮脂厚潤,肉質鮮嫩,醇香味美,既有北京烤鴨的芳香,又有南京板鴨的鮮嫩。
雪圓小吃
蚌埠老字號小吃,已經被列為蚌埠市的非遺。雪圓酒釀、渾湯四色元宵、大碗鮮肉餛鈍,配方獨特,用料講究,不得不嘗的傳統飲食名品。餛鈍和元宵都被公認為是蚌埠最好吃的。
燒餅夾裡脊
幾乎人人都吃過,油酥燒餅從中間劈開,將炸好的裡脊片夾在燒餅中,蘸上甜辣鹹醬,兩者完美結合。
中國豆腐的發源地就在八公山,八公山豆腐製作時採用的是泉水,制出的豆腐細、白、鮮、嫩。
淮南牛肉湯
濃湯+粉絲+飄香的牛肉+豆餅+些許辣椒油=淮南牛肉湯。用料講究,新鮮的沿淮黃牛肉、紅薯粉絲等為原料,湯味醇厚,鮮香爽辣,回味無窮。
洛河豆餅
綠豆粉加麵粉和水和成水粉漿,用平底鍋烙成餅狀。之後想炒著吃,煮著吃...都隨你~~
采石磯茶幹
選用優質大豆、甘草等十幾種天然材料精製而成,色澤醬紅,細嚼味長,回味持久,有韌性,對摺不斷。采石磯的水質極好,因此制出的豆乾也清香四溢。
新鮮的土豬肉與甘草、桂皮等二十幾味中草藥一同入鍋滷製。肥嘟嘟的大肉麵吃進嘴裡一點也不膩,汁濃味醇的麵湯喝到肚裡爽快無比!
未發酵的麵粉和成柔軟的麵團,將麵團擀成約1毫米厚,30釐米半徑的圓餅皮,加上煎蛋、土豆絲、海帶絲和辣醬,早餐必備~~
撒湯
雞蛋花攪拌均勻,再加入沸騰的老母雞湯澆沏,黃澄澄的蛋花肉湯就出鍋啦~~
大通茶幹
明朝時就有了,白乾子放進冬菇、八角、甘草、冰糖和原汁醬油配製的汁水裡泡八個小時,再放進鍋裡煮,待撈上來後再拌上麻油。形方體薄、有彈性、韌性足,色豔味濃、鮮美耐嚼。
銅陵大腸面
大腸與水、蔥、姜、八角及酒一同燜煮半小時,入味後,再與紅面線一同放入大骨高湯中燜煮,再勾芡成濃稠狀。
秋浦花鱖
宋朝著名詩人楊萬裡品償秋浦河鱖魚後,留下千古佳句「一雙白錦跳銀刀,玉質黑章大於掌」。
阮橋板鴨
肥鴨經過祖傳工藝醃製一個月以上,再自然風乾。吃起來肥而不膩,松嫩可口,鹹淡適中,味鮮醇香,誘人至極。
江毛水餃
餃餡兒選用的是山區的黑毛豬後腿肉,佐以蝦仁、榨菜製作,用純雞汁或骨頭湯煮餃,皮薄肉嫩湯鮮。
黃山臭鱖魚
徽州傳統名菜,經過發酵的鱖魚再加上濃油赤醬的處理,發出似臭非臭的氣味,嘗起來卻異常鮮美。
屯溪醉蟹
徽州名菜之一,活蟹洗淨浸入加入各味調料的酒罈,一星期後即可開壇食用。醉蟹色青微黃,鮮甜中帶著濃鬱酒味。
太和板面
板面面好,湯料製作也非常講究。面入口有嚼勁又不失原香,麵湯入口濃厚香辣,讓人胃口大開,欲罷不能。
每天被阜陽人吃掉十幾萬份的格拉條,是阜陽的美食代表。加入鹼和食鹽的麵團被壓成一條條又圓又粗的格拉條,再拌上香濃的芝麻醬,就像濃得化不開的鄉情。
枕頭饃
鐵鍋文火蒸製而成,饃底有一層焦黃的焦底,厚達半寸,饃瓣潔白,層層相包。耐嚼又鬆軟,香酥柔潤,不會特別幹。
地鍋雞
雞塊先燒好,再將麵餅貼在菜的周圍,入鍋再燜一會兒,菜和面都有一半埋在菜湯裡。麵餅沾著湯汁吃,絕味!
符籬集燒雞
煮熟後的雞上抹上一層「紅曲」,因此與其他燒雞區分開來。
鳳陽釀豆腐
嫩豆腐切成片,再夾入豬肉末、蝦仁末等,裹上雞蛋粉糊下油鍋炸至金黃色,再用糖醋勾上芡汁。外脆裡嫩,酸甜口的~~
蒿子粑粑
糯米粉加水拌和,再加入臘肉、處理過的蒿草,做成圓粑粑,蒸熟吃、煎熟吃都可以,口感清新。
萬佛湖魚頭
萬佛湖的野生鱅魚,再加上萬佛湖水久煨而成,原汁原味,鮮而不腥,肥而不膩,腴嫩汁濃,口感鮮美。
績溪菜糕
糯米粉和水和微量酒釀攪拌成糊狀,發酵成蜂窩狀,再按甜、鹹兩種味道配料,再蒸熟就可以吃了。
火燒冬筍
皖南山區盛產冬筍,將冬筍連殼埋入柴火灰裡,燒燜至筍微軟。筍子的水分流失少,又保有原味,這樣的冬筍容易吸收滷汁,吃起來味濃清脆鮮嫩。
牛肉饃
亳州獨有的清真食品,色澤金黃,外脆裡嫩,香氣撲鼻。以牛肉、粉絲、佐料為餡,麵皮和餡兒層層相疊,做成厚3-5釐米,直徑35-40釐米的圓餅,再用油炕熟。香酥可口的牛肉饃,油而不膩,一吃就停不下來。
嘛糊+油炸饃
馬糊和油炸饃都是配套出現的,油炸饃就是短粗版的油條,人們吃油炸饃時也總會叫上一碗馬糊搭配著。
馬糊是豆面+小米麵+水混合煮成糊狀,口感粘稠香甜,分甜鹹口。
(內容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