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愛旅行,不是為了抵達目的地,而是為享受旅途中的種種樂趣。
如果問我旅行的意義是什麼?我也不知道。
假如你還沒有出發。不如和我一起,在路上。
著名作家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這樣評價河南人。河南人是中國的吉普賽人。全國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見這些不擇生活條件的勞動者。的確如此,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人都是從河南擴展而來。而與吉普賽人不同的是,河南人身上還透露著不服輸的韌勁兒。不信天不認命,勤勞能幹。(吉普賽人是著名跨境民族)
劈開太行山,開鑿紅旗渠。紅旗渠青年洞景區(郭沫若先生題寫)
從遠古的愚公移山到現代人工天河紅旗渠,再到如今的小浪底大壩,走過的每一個足跡都堪稱堅韌。回望黃河小浪底風景區,一座座形象生動的雕塑,昭示著工程的磅礴。曾經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似乎就在昨天。
小浪底風格雕塑群
黃河小浪底景區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孟津縣小浪底村。建設於此的小浪底大壩,是中國治理黃河史上的一大豐碑,堪稱當代的愚公移山工程。宏偉偌大的廣場之間,最引人矚目的還要數了一座座寫實的工程雕塑。粗壯的鋼棍與碩大的石頭,體現了徵服大自然的艱辛與不易。此刻在英紅的雲彩映襯下,整個廣場散發出遼闊悲壯的氣氛。
景區內停著建設小浪底用的大型工程車輛
奔騰的黃河水一瀉千裡,寬闊的小浪底大壩將其攔腰截下,是黃河幹流三門峽以下唯一能夠取得較大庫容的控制性工程,具有防洪防澇、防淤、發電、供水及灌溉等多項功能。作為當今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挑戰性的傑作,小浪底大壩的建設難度可想而知。景區收藏有當年建設大壩時的操作車,新景舊物的交替之間,不禁令人肅然起敬。
黃河三峽風光
北方的天空大多數時間像個鬧脾氣的孩子,總是蒙著神秘的灰色面紗。時間久了,藍天白雲正也成了奢侈品。而在小浪底天晴氣朗,晴空萬裡,才是這裡的主基調。朵朵棉花似的白雲藏在藍天下。茁壯的大樹,蓬勃著倔強的生命力,滿足了人們回歸自然的夢想。小浪底的前世今生都與黃河水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黃河在小浪底出山後進入平原,此河段水流湍急,狹窄險要。
2020年6月29日小浪底的景區
傳說這裡是古代水怪經常出沒的地方。為了降服水怪,附近村莊的大浪小浪兩兄弟不幸犧牲。可憐的小浪妻子用一生等待丈夫歸來。為了紀念小浪式的忠貞,人們便將這座小村莊稱作小浪底。小浪底景區由工程文化廣場、櫻花島、移民故居、九曲橋出水口、杏樹林、黃河故居等景點組成。
2006年11月6日黃河截流
與其說這裡是一個龐大的旅遊景區,事實上更像掩映於黃河腳下的自然公園。既有江南風情的婉約,也兼有太行山的大氣與磅礴。面對著廣闊的小浪底,心中多生感慨。黃河是流淌在萬千華夏兒女心中的夢,承載著生命的宏偉。流入中原的黃河水在大壩的攔截下,或壯麗或寧靜,每一種姿態都讓人倍感親切。
小浪底上遊20公裡處黃河三峽景區
極目遠眺,園區好似鑲嵌在茫茫原野的綠色寶石,大地源源不斷的散發著清新空氣,腳下的黃河水平靜的延伸到遙遠的天際,眼前祥和而安寧的景象,讓人忘卻城市的喧囂,自顧的沉醉在小浪底的柔情中。
4月6日一位遊客在小浪底景區拍攝櫻花
印象中的大壩總是伴著江水的咆哮,生出豪邁之感,而小浪底風景區卻是由石階、湖泊、拱橋、原野等繪就的山水風景畫,強烈的情感反差令人印象深刻。逆流遠眺,沉穩的日光,猶如幕布一般漸漸降落,大朵大朵的浮雲翻滾跳躍,慢慢地水流聲有著吞噬靈魂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