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城裡出生長大的博士生,多年來卻深耕農村編制鄉村規劃;她是地道學霸,GPA達到3.9,平均分91.7,連續三年年級第一,發表的第一篇論文影響因子就達6.669;他們致力於解決奈及利亞番茄保鮮,獲得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際賽道金獎……
他們都是華南理工大學的優秀學子。12月2日晚,華南理工大學舉辦「招商蛇口青春華章」2019年優秀大學生年度頒獎盛典。
媒體見面會現場
集中授予優秀學子代表「華工榜樣」
頒獎典禮對2019年學校學生系列的評獎評優活動進行整合,進一步拓展為涵蓋個人、集體、團隊,涉及「感動華園」大學生年度人物,十大三好學生標兵,十大學生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學員,校園十佳班集體,何鏡堂基金科技創新獎,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企業獎學金,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冠軍等多個代表性獎項的頒獎盛典。在頒獎典禮上,集中授予優秀學子代表「華工榜樣」的榮譽稱號。
2009年,「七色的彩虹 榜樣的力量」——華南理工大學學生工作創先爭優「標杆工程」之「招商蛇口·感動華園」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正式啟動。自2013年開始,「感動華園」評選活動更是得到了招商局集團的認可,由招商局慈善基金會贊助支持。2018年起又正式改名為「招商蛇口·青春華章」優秀大學生年度評選,校企合作全面升級,招商局慈善基金會和招商蛇口作為活動的主要支持單位,始終堅持招商局集團「以商業成功推動時代進步」的使命,以及「與祖國共命運,同時代共發展」的核心價值觀,不斷提升合作層次、深化合作內容,努力承擔「企業公民」的責任,激勵當代大學生積極進取、追求卓越。
鄉村設計師陳可:
鄉村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天地
陳可,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城鄉規劃專業博士研究生,現為廣州方略鄉創文化有限公司創始人、CEO,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村鎮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品牌部負責人,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鄉建扶貧志願者服務隊團隊負責人。曾獲得2018年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作為團隊負責人獲得2019年第二十一屆廣東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獲得第五屆全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商業組銀獎。
陳可
依託建築學院和廣東省村鎮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的實踐與學術積累,長期紮根鄉村,作為核心成員主持或參與了廣東、四川等地區近100個鎮村的規劃設計和鄉建扶貧實踐,堅持做有用的規劃設計,並積極開展教育興農和創新創業工作,其扶貧又扶智的志願行動,得到了來各自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支持與推廣。
作為項目組核心成員,陳可長期深耕廣東和西南地區村鎮,完成了包括縣域總體規劃、鎮規劃、美麗鄉村群規劃、村莊規劃在內的各種法定和非法定規劃接近100項。在廣泛開展實踐的基礎上,他作為主要編制人員承擔了國家、省市級近10項重要科研課題和政策制度研究,包括《廣東省村莊規劃編制指引》《廣東省2277個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規劃編制指引》《廣東省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共同締造實施指引》等課題,為填補廣東鄉村規劃的規範標準空缺提供了技術支持。
陳可參與研究和實踐的課題及項目多次獲得國家、省市級科研和工程獎項,其中:《廣州增城區縣域鄉村建設規劃》被選入2014年住建部試點項目(全國僅5家)、次年獲「2015年度全國縣域鄉村建設規劃試點示範」;《惠來縣孔美村整治創建規劃》獲得2017年「美麗鄉村幸福藍圖」——「碧桂園杯」南粵村莊(整治)規劃設計大賽特等獎(全省唯一高校單位獲此獎項)。
以做「能落地的規劃設計」為理念,自2014年以來,陳可便持續參與組織學院師生志願者開展暑期「三下鄉」實踐以及「三師下鄉」(規劃師、設計師、工程師)志願服務,每年駐村服務時間接近200天,投身到廣東、四川等地革命老區、農業地區和貧困山區開展鄉建扶貧實踐,並參與統籌了革命老區韶關市翁源縣51個省級貧困村的整治規劃和跟蹤建設實踐。
在華工建築學院葉紅副教授等教師的指導下,陳可創新探索了規劃設計建設運營「一體化」鄉建模式,已在粵北和珠三角地區70餘個村莊(含省級貧困村)當中付諸實踐。翁源縣作為一體化模式的首個省級試點,其經驗已由省住建廳多次向全省各地市進行推廣、並於今年11月由國家住建部推薦為全國試點示範案例。
陳可還是一個多面手,為了圓大學生涯的一個小心願,陳可還於2018年參加了華南理工大學第一屆「華音初上」歌手大賽,併入選年度總決賽十強。
女學霸:
自律的人生才是自由的
GPA達到3.9,平均分91.7。2篇SCI,3年專業第一,25項獲獎,她的100個周末做對了什麼?雷智惠,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大四學生,現保研至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博連讀。
「當七點的晨光照進宿舍,生物鐘讓我準時起床;當圖書館十點的閉館鈴聲響起,我開始收拾東西回宿舍。」雷智惠學習時有一個習慣,她不喜歡盲目地刷題,而是將課本反覆地讀,讀到再也沒有看不懂或理解不了的地方,再選題來做。
「對於輕化工程的同學們來說,一學期修十幾門課程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雷智惠平靜地描述著忙碌的學習。最後,她以優異的成績位列榜首,接近50門課程滿績,15門課程績點3.7,連續三年智育排名和綜合排名均位列第一,並獲得3次國家獎學金。「從剛過及格線到連續三年的國家獎學金,我終於實現了最初的目標。」
勤奮於學習,還有時間和精力幹別的嗎?雷智惠把所有的周末和寒暑假都泡在了實驗室,與儀器來了一場不鬧彆扭的長跑。
在進入實驗室滿一年後,她投出了自己第一篇論文。今年3月剛開學沒多久,她便收到了錄用的回信。她將郵件反覆地看了很多遍,不敢相信是真的。影響因子6.669!這是她進入實驗室第一年的成績,沒過多久,她便又穿上了白大褂,平靜地投入到了實驗中。
如今,她做實驗的時間已經超過了1500個小時。她以第一作者投稿SCI論文3篇(其中1篇已見刊),以第二作者申請受理兩項國家發明專利,並以負責人的身份獲得華南理工大學第一屆輕化工、相關專業大學生競賽二等獎,2019年百步梯項目重點立項。
華南理工大學方程式賽車隊:
開著學生自己設計製造的賽車奔跑
你是否幻想某一天駕駛自己的賽車,緊握方向盤,盯著眼前的賽道,在觀眾一浪高過一浪的歡呼聲中加速,看著周圍的景物快速倒退,聽著賽車發出的轟鳴聲,享受著高速飛馳帶來的快感。
方程式賽車隊陶阿邦說:「華工方程式便是那個築夢的地方,從最初的實驗室,到華工最大的本科生工程實踐和人才培養平臺,一步一個腳印,伴隨著十年來一輛又一輛賽車的誕生,也承載著一代又一代車隊人的夢想,縱情馳騁在賽道之上。」
陶阿邦
華南理工大學方程式賽車隊成立於2009年10月,是廣東省第一輛 FSC(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 賽車的製造者,是 FSC賽事最早的發起者之一。從創辦之初,一直到今天,車手所駕駛的車輛完全由在校學生獨立設計和製作。車隊已經申報並受理授權專利74項,其中發明12項,實用新型專利59項,外觀設計3項,承擔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4項,學生研究計劃項目14項,廣東省團委百步梯攀登計劃一般項目3項,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1項。
車隊成員以車輛工程專業為主,並吸納機械工程、自動化、電氣工程、工商管理、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其它專業及學院的同學,是目前華南理工大學校內規模最大、最具吸引力的大學生課外科研創新團隊之一。經過10年的發展,華南理工大學方程式賽車隊已經具備相當大的規模。車隊目前下設華南理工大學S-Power賽車隊、華南理工大學E-Future賽車隊、華南理工大學無人駕駛方程式賽車隊三支分隊,分別承擔油車、電車和無人車的設計製造工作。
車隊已在中國大學生方程式賽車/汽車大賽中獲得11項全國第一,11項全國第二。2019年10月,在第十屆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中,S-Power實現了油車營銷報告的四連冠,也在效率測試上取得了第一名,成本報告取得了第二名。
PlasmaSmart團隊:
解決奈及利亞番茄保鮮難題
在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華南理工大學「PlasmaSmart」項目致力於解決奈及利亞番茄保鮮,獲得國際賽道金獎。
據介紹,奈及利亞年產番茄180萬噸,是非洲番茄第二大生產國,但存在日常斷電,番茄保鮮技術原始落後,每年浪費117萬噸,約佔年產量65%。與此同時,奈及利亞作為非洲第一大進口國,每年仍需大量進口90萬噸番茄。一去一來,每年因番茄保鮮問題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2億美元。
「我吃過的爛番茄比好番茄還要多!」來自奈及利亞的項目隊長Flora笑著說。Flora是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2016級博士研究生,從事低溫等離子體保鮮技術研究,累計發表一區SCI學術論文8篇。家鄉的民生痛點,華南理工大學的技術,激發了她創業的夢想。
項目由華工食品學院成軍虎和韓忠老師作為技術導師,由華工管理學院宋海濤和經貿學院李合龍老師作為商業導師,由同樣來自奈及利亞的食品學院博士Clement、食品學院博士生潘園園等組成創新創業團隊。團隊創造了革命性可攜式低耗能持續保鮮的PlasmaSmart box產品,適用於奈及利亞日常斷電使用環境。
本項目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用創新科技鋪設中非海上新絲路,契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以非營利組織公益基金會的形式幫扶尼方,每年減少100萬噸番茄的浪費,新增18億美元年產值,累計創造5萬個就業崗位。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林霞虹 通訊員 盧慶雷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莊小龍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