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私闖貴州黔西縣水西洞的15人已全部搜尋到,身體狀況正常。當地政府表示,搜尋費用由政府出,正在進行善後,此後將加強對溶洞的管理。
又見驢友被困。發生這樣的事情,首先要區分行為本身是合理的探險還是任性的冒險。水西洞被認定為「最具科研價值及旅遊價值的溶洞」,為避免人為破壞,相關部門在洞口上鎖並設立警示牌。驢友撬鎖進入並將其反鎖,很明顯屬於違規私闖;被找到時正在睡覺,自稱想住一段時間,已經不是第一次來了。這分明是將珍貴溶洞資源當成自家後花園,早已逾越合理探險的邊界,無疑會破壞溶洞生態,屬於不折不扣的違規行為。
然而,要為這種違規行為買單的,不僅僅是驢友。溶洞探險本就危險重重,沒有光線、沒有信號、缺少氧氣,還可能導致摔傷、迷路。驢友任性冒險,不僅置自己的生命安全於不顧,也連帶著使救援人員陷入了危險境地。
救援遇險驢友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誰讓驢友去探險?那遇到危險就不該尋求救援,進而演化為對驢友主體和探險行為的雙重否定。這是「驢友活該論」的典型邏輯。
得承認,不少驢友確實屬於違規探險,存在過錯。可是,一些網友因此一聽到驢友遇險就咒罵驢友,似乎已經習慣於對驢友汙名化,形成了對驢友探險的刻板印象。這種「驢友活該論」的網暴傾向值得警惕。
探險沒有原罪,不能混淆了違規探險和理性探險。徐霞客跋涉荒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南極科學考察等探索未知的行為,都具有正面意義,推動了人類社會發展。雖然熱衷探險的屬於少數,部分人不理解探險的意義,但至少應該對這份愛好保持最起碼的尊重。
而且,驢友和救援人員都平安歸來,無論如何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即便此次探險未開發溶洞的15名驢友存在行為過錯,也不該把問題擴大化。也就是說,值得探討的不是「要不要耗費公共資源去救援」,而是「如何承擔違規探險相適的責罰」。政府應該保護公民的生命安全,不以行為是否存在過錯為轉移,這是生命至上的要求。社會不應苛責受助者都是「完美受害人」。
當然,這不是說任性驢友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可以考慮對違規探險者採取有償搜救、行政罰款等懲罰措施。目前,已經有不少地方、景區出臺了有償搜救規定,加大「任性」成本,倒逼驢友理性探險。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