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荒廢的清代古宅,院內荒草叢生,破裂的雕刻栩栩如生

2020-12-11 騰訊網

在我國道家哲學思想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它說的是閒逸瀟灑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徑之中才能體會的到,有的時候在繁華鬧市之中也可以獲得心靈淨土,獨善其身,找得到一份寧靜。可是你知道嗎?在大上海的鬧市中心竟然有這麼一處「建築隱士」,名字就叫做「書隱樓」。

在上海市黃浦區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馬路叫做天燈弄,在這條小馬路中行走可以看到一處高大的牆和大門前豎立著「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書隱樓」等字樣的石碑,要不是這塊石碑,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古建築。

由於目前書隱樓屬於私人宅院,所以需要提前和房屋的現主人預約時間,交30元的現金才能進入參觀。

據房屋主人介紹,書隱樓是上海市目前僅存較為完整的大型清代建築,也是上海市唯一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的私宅,它佔地面積有2000多平方米,光建築面積也有1000餘平方米,它曾經與寧波天一閣、南潯嘉業堂並稱為「明清江南三大藏書樓」。

在古代能有這麼大的建築規模可想而知它曾有一個名聲顯赫的主人,相傳它的主人就是清乾隆年間《四庫全書》的副主編修,江西學政沈初建,後為郭萬豐船號主人郭俊綸先生購得,後代一直居住至今。

不過目前在碩大的房屋裡面也只有68歲的郭阿姨一個人在居住,她的親人早已定居國外,她因不捨得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才一直居住到現在。

走進書隱樓的內部發現內部破敗不堪,不僅院內雜草叢生,就連房屋也有多處門窗掉落,如果不說還以為這是一處已經荒廢了的清代古宅。

郭阿姨講修復書隱樓沒有兩三個億辦不到,而自身現在沒有能力對房屋進行修復,也只能為了保護文物將院子內最有價值的磚雕和木雕等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元素拆解下來,放在室內保存。同時為了不讓房屋倒塌,在很多木樑下面都加裝了新的原木,其受力支撐房屋的作用。

書隱樓一直都被周圍的人叫做「九十九間樓」,也就是說這個建築裡面有房屋九十九間。但是周圍的人常說這裡面有一百間房屋,最後一間藏寶的房間就是找不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大家也一直都當做故事聽。

而實際書隱樓共計有5進,實際有房70餘間,還是非常豪華的。郭阿姨介紹古宅可分為前後兩大部分,前部有轎廳、七梁正廳、船廳、十字牆和戲臺,其中船廳原本是三面環水,非常奢華。

正南中間是石庫門,大門兩扇前後都貼有磨平的方磚,不過現在有部分方磚已經掉落,而木門則是藏在了中間,就像是一個防火門一樣。

在向裡走就進入了第四進和第五進,也就是供藏書和居住的房屋,這兩棟建築才是整個古宅的精點所在,雕梁畫棟,精美絕倫,四周有大青磚砌的厚二尺,高12米的防火牆,據說這個牆比上海原來的古城牆還要高4米,可見原來房屋主人對藏書有著非常厚的喜愛。

隨著老城廂舊區的改造,現在書隱樓也面臨著拆遷,郭阿姨講最快就要今年年底她就要搬出這裡了,之後這邊會變成什麼樣子她也不知道,所以現在有很多生活在上海的朋友都想在最後的時間裡來到這裡看一看原汁原味的書隱樓,記錄下這座珍貴的古宅。

相關焦點

  • 山西耗資6000萬建三國城荒廢23年:荒草叢生變空城
    然而,僅僅過去2年便荒廢了,成為一座荒草叢生的空城,遊客稱走在裡面有點害怕。當地文旅局表示,正在重新規劃,周邊或發展康養旅遊。
  • 遼寧凌源近三百年清代古宅被拆,官方:非名人故居無保存價值
    古宅屋頂被扒落,工人感到惋惜一個月前,遼寧凌源市的李先生(化名)在凌源市政府附近遛彎。當他步行至市政府後身時,突然傳來一聲巨響,他尋聲望去,發現位於此處的一間古宅屋頂被拆,粉塵四起,瓦片紛紛墜落。對這處民宅的歷史頗有研究的李先生的心也像被摔碎的瓦片一樣,不由得一緊:這不是清代的老宅子嗎,怎麼說拆就拆了?
  • 山西一個600年的古村,有幾十處晉商大院,荒草叢生,主人去哪了
    在山西,幾乎每一個村莊都有清代或更早的古建築。有古廟,有古戲,再不濟,也有一些清代的院落。此前參觀過位於臨汾浮山縣響水河鎮東陳村,這是古代進出縣道,被譽為「東南重鎮」。明、清兩代高官紛至沓來,也正是由於這一悠久的歷史,給村裡留下了眾多規模宏大的古建築,這些古代建築集中了北方建築的商居、官居和民居。
  • 荒草叢生的青春——《年輪》
    「荒草叢生的青春,倒也過得安穩,代替你陪著我的,是年輪……」張碧晨的年輪當年大火,荒草叢生的青春亦是梁曉聲小說《年輪》裡主人公的真實寫照,只是他們過得並不算安穩。荒草叢生的青春——六十年代的饑荒,天真的孩子還在盤算著如何能有一雙白球鞋,偷偷拿走老師的粉筆去圖自己的鞋子,卻被同班女生告發。
  • 太原一座400年的郡馬府,荒草叢生,已經廢棄,還有神秘暗道
    太原乃山西省省會,4700多年歷史,簡稱並,別稱并州,古稱晉陽。這方水土,自古有「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之稱,至今依然保留著不少美好古村落,別有久遠故事和美好風景。北社村坐落在陽曲縣高村鄉的黃土丘陵地帶,古村原名郭家堡,據傳是天下郭氏發源地。現如今郭姓仍是村中第一大姓,800多口人中有近一半為郭姓。
  • 丹陽這一百年古宅,荒廢了...
    2010年,羅氏宅被丹陽市文廣新局公布為丹陽市文物保護單位。(羅氏宅具體資料暫缺)古宅大門緊閉,從外圍看牆體斑駁,並未發現有修繕和保護的痕跡,整體看來破敗不堪,令人感慨。據稱,馬相伯的故居共有四處,位於丹陽馬家村的故居是馬氏家族的祖宅,馬相伯就出生在這裡。
  • 羅源灣紅樹林海岸公園:荒草叢生變為「海上森林」
    荒草叢生變為「海上森林」  7年前,羅源灣西南側是外來物種互花米草的重災區,荒草叢生、航道堵塞,水質狀況不容樂觀、生物多樣性急劇下降,被稱為「溼地保護神」的土生紅樹林逐漸被覆蓋、減少,直至消失殆盡。互花米草枯死後,隨海浪漂到海中,成為主要的海漂垃圾。
  • 太原百棟爛尾別墅遭廢棄 荒草叢生
    太原百棟爛尾別墅遭廢棄 荒草叢生
  • 界首一敬老院建好兩年仍大門緊鎖 外牆脫落荒草叢生
    但在最近,當地市民向962000新聞熱線反映說,這座敬老院至今沒有投入使用,樓房四周荒草叢生,部分外牆脫落,挺可惜的。針對這一情況,記者日前到當地進行了採訪。  讀者反映:新建敬老院閒置兩年多  界首市中心敬老院位於牛行街與238省道東南側,從牛行街南側一條巷子進入,拐過兩道彎,一座三層高的黃色樓房便是敬老院。
  • 莫讓名人故居成為絕響 訪寧德壽寧縣斜灘鎮古宅院落
    走進壽寧縣斜灘鎮,古道、古橋、古宅、古隘、古渡口……古香古色中瀰漫著一股鄉土氣息。特別是古鎮尚存許多舊時財主的大宅院、小巧扇形的商業街、凌空架設的吊腳樓、鵝卵石鋪設的古街道以及星羅棋布的古建築,而名人故居更是其中一大看點。每一座古宅都有動人故事  在斜灘鎮斜灘村,保存尚好的明清古宅還有160餘座。
  • 日照五蓮溫泉小鎮荒草叢生多年,縣長:很著急
    節目曝光,在日照市五蓮縣有一處省內罕見的弱鹼性溫泉,當地計劃依託地熱資源打造溫泉縣,但是核心項目溫泉小鎮近年來卻呈現出荒廢的狀態。坐落於日照市五蓮縣西北方向的杏石溫泉小鎮項目,距離縣城近20多公裡,離日照市區也不到70公裡。2011年管帥鎮溫泉經過勘探成功出水,名為五蓮一號地熱溫泉,屬於省內罕見的弱鹼性硫酸鈉型熱礦水溫泉。
  • 湖北一處爛尾樓,荒草叢生,人煙罕至,爛了幾年至今無人接盤
    至於爛尾樓的現象,大家都很害怕,畢竟一般的家庭花了一輩子的心血買一套房子最後被騙了,任誰都受不了;對於這些爛尾樓,運氣好的話短時間內會有人來接盤,運氣不好的話沒人接盤,最後只能淪為一片荒地;在湖北荊門市就有這樣一座爛尾樓,爛了5年之久也沒人接,樓身周圍早已荒草叢生,一片荒蕪,令人唏噓!
  • 鄭州這所百年古宅有著怎樣的秘密
    為了保護和傳承古宅,任金嶺沒少花工夫藏身鄭州高樓間的這所建於乾隆年間的清代民宅,迄今已傳承七代,有200多年歷史。房主稱就算出價100億也不會賣 因為有宅就有家,古宅是家風的象徵,要世代傳承。【景象】百年古宅藏匿於高樓間在鄭州高新區東史馬村,有一所當地居民人人皆知的「大門樓」,就是任家古宅,這是一所建設於乾隆年間的清代民宅,迄今已經傳承了七代,有200多年歷史。這所藏匿於林立高樓間的古宅很難被找到。
  • 武當山最古老的道觀,如今荒草叢生,沒有遊客安安靜靜
    穿過一座特別有年代感的山門,映在眼前的是磚紅的石牆,天生就帶著一種皇家特有的莊嚴感,雖然石牆已經變得斑駁淋漓,但是石牆上雕刻的花紋還能清晰可見,和紫禁城的九龍壁有著差不多的規模,只是九龍壁可以聞名於天下,而這裡的花紋只能隱匿在這裡孤芳自賞。
  • 爛尾一二十年的大樓荒草叢生卻成網紅打卡景點
    這頭,大家苦等8年,房沒交上,家還是四面泥牆。8年等待,5年爛尾,不通水電、沒有電梯,樓下荒草叢生,這樣一個完全不適宜現代人類居住的場所,還是被30多個沒有退路的業主當作容身之處。圖片源自《中國新聞周刊》別樣幸福城位於昆明巫家壩CBD核心區,是官渡區上苜蓿村城中村改造項目,本來有9個地塊,其中8塊為宅地,在1號、2號、3號建好交付後,4號地爛尾,6號、7號、8號沒開發。
  • 實拍山西:忻州一座百年豪宅,荒草叢生,已經廢棄,主人去哪了
    忻州市位於山西省中北部,古稱「秀容」,簡稱「忻」,別稱「欣」,素有「晉北鎖鑰」之稱。這是一座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城市,全國僅存的4座完整的唐代建築,有2座(南禪寺大殿和佛光寺東大殿)在忻州。忻州有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臺山、雁門關2個5A級景區,還有無數個靜美古樸古村落散落其間,別有久遠故事和美好風景。很久以前走訪過位於忻府區城東樊野村的王家大院,這是清代本埠名商王幼曾的私人宅院,始建於清光緒三年,距今已有150多年。王家從清代道光年間直至抗日戰爭前夕,數代都是名副其實、聞名遐邇的商業世家。
  • 山西耗資六千萬建「三國城」 荒廢破敗二十餘年
    山西耗資六千萬建「三國城」 荒廢破敗二十餘年 (1/4) "← →"翻頁
  • 江華瑤族自治縣隱藏著一個近360年歷史,風光秀美的古村落—寶鏡
    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大圩鎮寶鏡村是一個迄今為止已有三百多年的古村落,因「村前有田峒,有一井塘水清如鏡,可食飲,又能灌田,故名寶鏡。,遍攜家人在此建宅定居,繁衍生息。整個寶鏡古民居布局坐東朝西,始建於1650年,三堂九井十八廳,走馬吊樓日曬西,其建築氣勢恢宏,更不失細緻精美,其簷其牆其門窗其石刻,精雕細鑿,栩栩如生
  • 鼓浪嶼荒廢的別墅,隨便一棟富三代,卻為何被原主人遺棄?
    這些別墅有些保存得完好,可以供給遊客參觀,有些因為長久失修而搖搖欲墜,多半是荒廢別墅。我們都知道,廈門的房價是比較高的,可謂是寸土寸金,有一些產權明晰的老別墅,即使已經殘垣斷壁,只要稍微重修一下,都能以千萬的價格成交。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這些別墅會荒廢,難道是這些後人太有錢忘記自己有一棟老別墅放在這裡了?
  • 廣州百年古村落,0元門票,像極了樸樹《那些花兒》描述的世界
    有些故事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經難辨真假如今這裡荒草叢生沒有了鮮花好在曾經擁有你們的春秋和冬夏歌裡淡淡憂傷的描述,讓每個人都想念那些花兒。而隱匿於廣州從化太平鎮的鐘樓古村落,讓我看到了那些花兒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