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道家哲學思想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它說的是閒逸瀟灑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徑之中才能體會的到,有的時候在繁華鬧市之中也可以獲得心靈淨土,獨善其身,找得到一份寧靜。可是你知道嗎?在大上海的鬧市中心竟然有這麼一處「建築隱士」,名字就叫做「書隱樓」。
在上海市黃浦區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馬路叫做天燈弄,在這條小馬路中行走可以看到一處高大的牆和大門前豎立著「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書隱樓」等字樣的石碑,要不是這塊石碑,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古建築。
由於目前書隱樓屬於私人宅院,所以需要提前和房屋的現主人預約時間,交30元的現金才能進入參觀。
據房屋主人介紹,書隱樓是上海市目前僅存較為完整的大型清代建築,也是上海市唯一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的私宅,它佔地面積有2000多平方米,光建築面積也有1000餘平方米,它曾經與寧波天一閣、南潯嘉業堂並稱為「明清江南三大藏書樓」。
在古代能有這麼大的建築規模可想而知它曾有一個名聲顯赫的主人,相傳它的主人就是清乾隆年間《四庫全書》的副主編修,江西學政沈初建,後為郭萬豐船號主人郭俊綸先生購得,後代一直居住至今。
不過目前在碩大的房屋裡面也只有68歲的郭阿姨一個人在居住,她的親人早已定居國外,她因不捨得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才一直居住到現在。
走進書隱樓的內部發現內部破敗不堪,不僅院內雜草叢生,就連房屋也有多處門窗掉落,如果不說還以為這是一處已經荒廢了的清代古宅。
郭阿姨講修復書隱樓沒有兩三個億辦不到,而自身現在沒有能力對房屋進行修復,也只能為了保護文物將院子內最有價值的磚雕和木雕等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元素拆解下來,放在室內保存。同時為了不讓房屋倒塌,在很多木樑下面都加裝了新的原木,其受力支撐房屋的作用。
書隱樓一直都被周圍的人叫做「九十九間樓」,也就是說這個建築裡面有房屋九十九間。但是周圍的人常說這裡面有一百間房屋,最後一間藏寶的房間就是找不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大家也一直都當做故事聽。
而實際書隱樓共計有5進,實際有房70餘間,還是非常豪華的。郭阿姨介紹古宅可分為前後兩大部分,前部有轎廳、七梁正廳、船廳、十字牆和戲臺,其中船廳原本是三面環水,非常奢華。
正南中間是石庫門,大門兩扇前後都貼有磨平的方磚,不過現在有部分方磚已經掉落,而木門則是藏在了中間,就像是一個防火門一樣。
在向裡走就進入了第四進和第五進,也就是供藏書和居住的房屋,這兩棟建築才是整個古宅的精點所在,雕梁畫棟,精美絕倫,四周有大青磚砌的厚二尺,高12米的防火牆,據說這個牆比上海原來的古城牆還要高4米,可見原來房屋主人對藏書有著非常厚的喜愛。
隨著老城廂舊區的改造,現在書隱樓也面臨著拆遷,郭阿姨講最快就要今年年底她就要搬出這裡了,之後這邊會變成什麼樣子她也不知道,所以現在有很多生活在上海的朋友都想在最後的時間裡來到這裡看一看原汁原味的書隱樓,記錄下這座珍貴的古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