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獅群中的雄獅經常會「突然消失」?它們幹什麼去了?

2020-12-21 大貓來了

為何獅群中的雄獅經常會「突然消失」?它們幹什麼去了?

獅子是一種特殊的大貓——其他貓科動物大到老虎、小到黑足貓,都是過著獨居生活,唯獨獅子是群居。一個完整的獅群,一般由1到3隻成年雄獅、六七頭母獅以及若干個還未成年的小獅子組成。儘管在陪伴幼崽方面雄獅沒有母獅溫柔,但毫無疑問的是,雄獅是貓科動物中陪伴幼崽時間最多的父親。然而,獅群中的雄獅卻經常會「突然消失」,比如說:

當母獅們圍捕體型巨大的非洲野牛比較吃力、需要力量強大的雄獅幫忙制服時,雄獅卻消失了;

當母獅們狩獵成功後進食時,享有食物優先享用權的雄獅卻不好好使用自己的特權,消失了;

當獅群中處於叛逆期的亞成年雄獅經常搗亂(比如試圖和獅群中的母獅交配、和母獅爭搶食物並不讓母獅進食等)需要父親的管教時,雄獅卻消失了……

雄獅經常從獅群中消失,它們去幹什麼了?

事實上,雄獅可沒閒著,如果它們不在母獅和幼崽身邊,那麼一般就在領地的外圍巡視呢!

要知道,領地是獅群的家,是獅群生活的根本。一塊完好的領地可以給獅子提供豐富的獵物,並給它們增加安全保障。一旦失去領地,整個獅群就會變得支離破碎,獅子們到處流浪,在到處充滿兇險的草原上,安全根本沒有保障。所以,領地一定要派「重兵」把守,而負責守衛領地的,正是強壯的雄獅。

一個獅群的領地面積,跟季節、地理位置、獵物的豐富程度等因素有關,小的只有十幾平方公裡,大的可達數百平方公裡。雄獅要經常繞著領地邊緣巡視:一邊通過噴灑尿液、在樹枝或草叢上磨蹭等方式留下自己的氣味,一邊向周圍獅群、鬣狗群等發出警告的吼聲。雄獅巡視一圈領地所需的時間,短則一天半天,多則四五天。當雄獅在領地邊緣留下的氣味標記快隨著風吹日曬消失時,它們必須及時地再去巡視。

一般情況下,雄獅不完成一輪的巡視工作是不會回到獅群中心的,但也有特殊情況。

在非洲克魯格國家公園,有一個擁有28頭獅子的「超級獅群」。有一段時間,獅群的兩頭雄性首領去領地外圍巡邏,母獅們和未成年的獅子們留在領地中心。但因為9個缺乏捕獵技巧的亞成年雄獅好吃懶做,且經常搗亂,導致獅子們幾天沒捕捉到獵物。在一個黑夜,無奈的母獅們集體發出吼聲,向遠處的雄獅求助。兩頭雄獅聽到母獅的求救信息後及時趕來,先是協助母獅捕捉到了獵物,然後把幾隻不聽話的亞成年雄獅趕出了獅群。最後,整個獅群的生活才趨於正常……

所以,當雄獅不在獅群中心的時候,小獅子可能會問:我爸呢?

母獅會說:在我們家周圍撒尿呢!

不過,如果巡視領地的雄獅一直沒有回到母獅和幼崽身邊,那麼它們也有可能遭遇了不測,比如說被其他雄獅聯盟擊敗,或者被不法分子獵殺……

對於雄獅,你還有哪些了解呢?歡迎留言討論。關注大貓來了,每天為你分享有趣的貓科動物知識。原創作品,任何平臺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為何獅群中的雄獅很少參與捕獵?原來雄獅捕獵常遭母獅嫌棄
    為何獅群中的雄獅很少參與捕獵?原來雄獅捕獵常遭母獅嫌棄如果說哪種貓科動物最複雜,恐怕非獅子莫屬了。無論是在身體構造上還是在生活習性上,獅子都和其他貓科動物有很大不同。比如說,獅子是唯一的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母獅沒有鬃毛,雄獅則長著長長的鬃毛;獅子是唯一的一種群居性貓科動物,它們常常以家族為單位結群生活;一個獅群中的雄獅和母獅有著比較明確的分工,雄獅主要負責巡視和保衛領地,母獅則主要負責捕獵和養育幼崽……那麼,為何獅群中的雄獅很少參與捕獵呢?
  • 母獅是優秀的獵手,又不會和雄獅爭奪地位,為何也會被趕出獅群?
    母獅是優秀的獵手,又不會和雄獅爭奪地位,為何也會被趕出獅群?獅子是一種很特別的貓科動物,雄獅和母獅一生的經歷一般都要比大多數獨自生活的貓科動物更複雜。在一個獅群中,當雄獅長到接近成年的時候,就會被自己的父親或獅群中的成年母獅趕出家門。
  • 雄獅和母獅誰當家?事實上獅群的核心竟不是看上去威風凜凜的雄獅
    可是事實上,動物學家卻發現獅群是一個「母系社會」,看上去威風凜凜的雄獅並不是獅群的核心,母獅才是核心,它們掌管著獅群的生活節奏,甚至可以決定雄獅的去與留。因為老虎是獨居生活,所以在老虎當中,無論是雌性老虎還是雄性老虎,它們既要巡視領地,又要負責捕獵,各方面都要花費心思。獅子就不一樣了,一個獅群中的雄獅和母獅有著比較明確的分工。母獅一般負責捕獵,雄獅則負責守衛獅群的安全。
  • 為何獅群中雄獅數量很少超過5隻?雌獅:負擔太重
    動物學家們孜孜不倦地觀察獅子、研究獅群,總結出很多獅子的行為習慣和社會屬性,比如雌獅負責打獵、哺育後代;雄獅負責保衛領地和妻妾子女;捕到獵物後,雄獅先吃,再是雌獅,最後小獅子;雄獅在一個獅群中的時間不過兩三年,很少能超過5年等等。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獅群中雄獅的數量很少能夠超過5頭,一般也就1~4頭,這是為什麼呢?
  • 雄獅長大後會不會認不出生母,當了這個獅群的獅王近親繁殖?
    避免近親繁殖機制: 一個獅群中的獅王享有絕對交配權,所以,為了避免獅群成員發生兄妹、父女和母子這樣的近親繁殖行為,只要是在獅群中出生的雄獅,最終都會在性成熟之前被逐出獅群。
  • 雄獅的壽命有多長?貝提亞兄弟統治獅群11年,它們死後去哪了?
    其實獅子之所以能夠稱霸草原,除了其自身實力強大外,還因為獅子是群居性動物,一般而言,獅群中會有1-2頭成年雄獅領導10幾隻母、幼獅,通常母獅負責捕食、而獅王則負責領地的安全。通常來說,雄獅統治獅群的時間大概在3-4年左右,當然短的幾個月的也有。
  • 如何區分草原上的流浪雄獅與獅群裡的獅王?
    雄獅從出生開始,到成為一個獅群的首領,整個過程是比較坎坷的,如果運氣不好的話,可能戰鬥終生都不能得償所願。新老獅王接替的時候,是獅群裡面幼崽的劫難,因為大多數時候,新來的獅王會想方設法咬死獅群裡面的幼崽,以便清除日後的威脅,即便是親生的,如果是雄獅,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也有非常大的機率被趕出原獅群,成為草原上的流浪雄獅。
  • 小雄獅要怎樣才不會被踢出獅群?那就是當獅群足夠弱的時候
    當有新的雄獅入主獅群之後,前一任雄獅的所有孩子都會面臨大災,要麼是被咬死,要麼是被趕出獅群。對於獅群來說,即便是沒有新的雄獅進入,而裡面的小雄獅在長大之後也是要離開獅群的,因為雄獅隨著身體的長大,性格也逐漸變得兇悍,會與獅王產生衝突,這是獅王不能夠忍受,所以當小雄獅長到亞成年,即2、3歲左右的時候,即便是親生的,也都會被趕出去。
  • 雄獅長大後為什麼要離開獅群?如果不離開,後代會越來越傻
    雄獅長大後為什麼要離開獅群?如果不離開,後代會越來越傻作為唯一的一種群居性貓科動物,獅子擁有十分複雜的習性。在非洲,動物學家們常常數年如一日地觀察獅子、研究獅群。一個獅群通常由1到3頭雄獅、若干頭母獅及幼獅組成。母獅基本上一生都會呆在同一個獅群裡,但雄獅卻不是。
  • 當小獅子長大,就會被驅趕出獅群,為何母獅要這麼做?
    那麼,為何要將它們驅趕出獅群,不管死活呢?獅群的組成動物學家經過觀察後,發現一般在一個獅群中,雄獅的數量通常是1-2隻左右,其餘的都是雌獅和雌獅的孩子。若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這兩隻雄獅往往都是親兄弟,否則「一山難容二虎」,它們勢必會為了爭奪獅王的位置和母獅的交配權而展開鬥爭。
  • 母獅會團結起來殺死雄獅嗎?雄獅會挑戰自己的「父親」嗎?
    獅子是唯一群居的貓科動物,在獅群中,雄獅看似有著絕對的主導權,但實際上,守衛領地的重任在它們身上,而且在母獅眼中,它們也只是繁殖和守衛領地的「工具」而已,這一點從「獅王更替」時,母獅們選擇冷眼旁觀就能看出。那麼,在獅群中,母獅會殺雄獅嗎?雄獅會被自己的後代打敗從而取代嗎?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母獅會殺雄獅嗎?
  • 被獅群驅逐的流浪雄獅,長大後還認知自己的母親嗎?
    公平對待,優勝劣汰獅子是貓科動物中少有的群居動物,在獅群中,至少有1頭雄性掌握著獅群的控制權,並且有著與獅群中其他雌獅交配的權利。成年的雌獅的妊娠期在3-4個月,之後會產下2-4隻幼崽。在族群中,照顧獅子幼崽並不是幼崽的母親的專屬職責,而是整個獅群中所有成年雌獅的共同職責。
  • 獅群中如果有2隻雄獅,誰可以和母獅繁衍後代?另一隻只能幹看著?
    有時,同一個部落的流浪雄獅幼崽們會聚集在一起,它們不僅會一同捕獵,而且會一同挑戰別的獅王,共同統領著獅群。也就是說,該獅群擁有兩個獅王,甚至更多。 總而言之,如果獅群中有兩個獅王或者更多,那麼除了最強壯的獅王之外,其他的雄獅雖然也有交配機會,但機會較少,所以它們能留下的後代也較少。
  • 動物世界雄獅單挑非洲野牛,安靜等死的野牛突然發狂,雄獅悲劇了.
    它們擅長群居的生活,幾乎草原上每一頭獅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族群。一般情況下,獅群是由5頭以上的獅子組成,其中1-2頭雄獅,剩下的都是母獅。而母獅在整個獅群中負責生育和捕獵,雄獅則只需要巡視領地。大多數的時間,雄獅只需要呆在領地裡坐享其成就好了,這有點像我們原始人類的「父系社會」,雄性擁有絕對的領導權力和分配權力,而雌性則需要承擔大部分的體力勞動。
  • 獅群發生內鬥,年邁老雄獅無力壓制「後宮」,被母獅圍攻
    在動物世界中,獅子無疑是強大的帶名詞,他們是食物鏈頂端的強者,在已知的陸地肉食類動物中,也就老虎能夠和它們一較高下。而獅子又是一種群居的動物,因此貌似沒有哪種陸地動物能夠和它們抗衡。大家在電視上看到的動物世界中介紹的獅子一般都是非洲大草原上的獅子。獅子雖然是群居動物,但是並不代表它們都是和平相處生活在一起,而是有著族群劃分的。通常情況是一隻雄獅領導一群雌獅,然後劃分一定的領地範圍,然後進行群居狩獵。而雄獅在族群中屬於領導地位,主要負責傳宗接代和守護雌獅群。
  • 獅群中誰才是老大?雄獅被幼崽玩弄得又累又氣,怒吼無效後躲一邊
    在肯亞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生活著一個獅群。這個獅群目前共有12個成員,包括1頭雄獅、3隻雌獅和8隻一個多月大的幼崽。你或許會想,這3隻雌獅和8隻幼崽一定都對這隻雄獅唯命是從吧?雌獅可能是這樣的,但幼崽就不好說了。當天,這隻雄獅正躺在陰涼處睡大覺,它那不時晃動的大尾巴很快就引起了幾隻幼崽的注意。
  • 為何雌獅更喜歡鬃毛旺盛的雄獅?雄獅的鬃毛是性選擇的產物嗎?
    縱觀整個歷史,長有鬃毛的雄獅一直讓人類十分敬畏,那麼,雄獅為何長有鬃毛?鬃毛起著什麼作用?它和什麼因素有關?它的性狀會受到氣候變暖的影響嗎?……本文為你一一解答。圖:雄獅和雌獅外表有著顯著的差別為何雄獅會長有鬃毛?雄獅的鬃毛是性選擇的產物嗎?
  • 母獅產崽時為什麼要脫離獅群?就怕有「熊孩子」和「蠢爸爸」
    一個獅群中雄獅是經常會發生變化的,而獅群中的母獅自出生直到死亡基本上都不會離開一個獅群。但是,在一個「特殊的時期」,母獅會離開獅群大約1個月的時間。這個「特殊時期」就是指母獅產崽的時候。那麼,母獅產崽的時候為何要脫離獅群的保護呢?留在獅群中不是更安全嗎?事實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這樣簡單。
  • 非洲雄獅處於食物鏈的頂端,為何還會面臨諸多死亡的威脅?
    但是,即使是戰鬥力強大的非洲雄獅,也免不了死亡的自然規律,一方面生死病死是宇宙萬物誰都逃脫不了的法則,另一方面是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它們在生存過程中面臨著多種死亡的威脅。首先,非洲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特點決定了獅群不能大面積地擴張。
  • 母獅叼著1個月大的小獅子認爸爸,雄獅見後眼神裡的威風都消失了
    母獅叼著1個月大的小獅子認爸爸,雄獅見後眼神裡的威風都消失了說起雄獅,它總是給人一種威風凜凜、不可靠近的印象。在各種關於獅子的紀錄片裡,我們看到雄獅常常不是在和其他雄獅搏鬥,就是在對著母獅們咆哮,似乎很少有溫柔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