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澤遺址博物館展示上海先民家園 博物館日首開放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崧澤遺址博物館展示上海先民家園 博物館日首開放

2014-08-06 10:37:05來源:解放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上海「第一人」在哪兒?上海「第一井」長什麼樣?上海「第一稻」又是何時種下?要回答這些問題,需來上海市崧澤遺址博物館一探究竟。

  而從帶隊發掘文物,到成為博物館的籌建辦主任,52歲的周麗娟20年來一直守護著這裡的一草一木,見證著數千年前發生在上海這片土地上的秘密。

  「崧澤」意指「吳淞江流域溼地中的一塊高地」。距今7000年前,上海地區海岸東擴,陸地抬升,開始適合人居,崧澤這樣的水邊高地成為上海先民最初的家園。在崧澤遺址假山墩發掘中,考古學家在中層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的墓地,集中百餘座墓葬,被學界命名為「崧澤文化」。崧澤文化存在距今5900—5200年之間,是第一個以上海地名命名的考古學文化。

  在歷代前輩考古學家的考察基礎上,周麗娟和同事們在1994年的考古中對之前崧澤文化時期墓葬無墓坑的觀點予以更正。在2004年崧澤遺址考古中,周麗娟擔綱領隊,更是發掘出了現存儲崧澤遺址博物館的重要遺址文物 「上海第一房」、「上海第一人」和「陶塑小豬」。2011年6月起,周麗娟參與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籌建工作,從一線的考古學者成為文化項目的工程管理者。

  青浦地區多雨,周麗娟在查閱當地水文資料的同時,分析地形,還結合項目管理工程師實戰經驗,推斷建設地塊暴雨後容易內澇,要求編制報告單位增加回填土方內容。果不其然,2013年10月的強颱風和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後,周邊河道河水四處漫溢,唯有整個博物館區域猶如汪洋中的孤島,避免了因水患造成損失。

  在施工監理招評標時,有專家提醒周麗娟注意施工時「高支模排架」問題。當看到當天新聞播報河南一在建圖書館因高支模排架失穩瞬間坍塌事故後,引起她警覺,即刻上網查找,用紅筆抄錄,當天下午趕到工地,召集項目管理、工程監理和施工單位組織討論分析,引以為戒。

  陳列布展是博物館項目的最後一道也是至關重要的工序。在製作地層剖面的時候,為了達到真實效果,周麗娟帶領製作人員到考古發掘工地參觀學習;為了古今穿越的現場效果,她多次帶著陳列布展組到車墩工廠考察原始人的雕塑及第一村的沙盤模型製作,不斷提出修改意見,力求符合考古專業水準。

  一次適逢中秋佳節,在工地召開工程例會結束後,某供應商拿出幾張月餅票欲贈送周麗娟,她當場謝絕,並明確表示今後也一概不收。

  還有一次,某年春節期間,包括周麗娟在內的籌建辦多位同志收到了賀年卡,打開一看,精美賀年卡「卡中有卡」,竟夾帶著數百元的購物卡。周麗娟在第一時間退回給了寄卡人並同時嚴格要求團隊成員全部清退。

  最終與市民見面的博物館,造型猶如古老村落的縮影,以小橋、流水、村落和庭院組合將現代與歷史定格。在今年的博物館日中,首次對外亮相的崧澤遺址博物館開館僅一小時,就有2300人湧入,全天參觀人數達到8950人,蜿蜒長龍排到滬青平公路。記者 沈軼倫

相關焦點

  • 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新展開幕 勾畫史前先民生活場景
    去年,新落成的崧澤遺址博物館曾展出了「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井」、「上海第一稻」等重要遺蹟,這些轟動的考古發現勾畫了上海史前先民的生活場景,將上海的起源提早到約6000年前。  昨日,「再叩崧澤之門——崧澤遺址2014年度發掘成果展」在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開幕,展覽成果來源於去年年底考古人員對崧澤遺址西南部展開搶救性挖掘。新展出的107件新出土文物更加完整地向觀眾講述崧澤文化的歷史演變。
  • 2014年度崧澤遺址發掘成果展在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開幕
    東方網記者程琦、實習生李小燕2015年8月10日報導:今天下午,由上海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和河南大學共同主辦的「再叩崧澤之門——崧澤遺址2014年度發掘成果展」在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開幕,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長褚曉波,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河南大學副校長張寶明,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長張嵐等出席了開幕式,以總結和展示此次考古發掘成果
  • 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清明節」正常開放
    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清明節」正常開放 2020-03-29 13: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申城120家博物館18日全免費 崧澤遺址博物館展先民足跡
    東方網5月9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5·18國際博物館日」,你會怎樣過?昨日,市文廣局、市文物局公布了今年博物館日系列活動,全市120家博物館將於17日、18日、19日三天免費開放,更令人期待的是,歷時三年建設的「上海之源」崧澤遺址博物館將於18日開放,在那裡,市民可零距離探訪上海先民的生活足跡。
  • 記者探訪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 鳥瞰猶如江南村落
    東方網5月13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將於5·18國際博物館日正式迎接觀眾,昨日記者走訪這座位於青浦趙巷鎮崧澤村滬青平公路旁的博物館,為讀者先期打探一番。  鳥瞰博物館猶如江南村落   上海崧澤遺址被稱為「上海之源」,是上海最早有人類生存的地方。1957年被發現,1961年起進行了5次考古發掘,不斷獲得突破;2011年作為上海市「十二五」期間的重點文化項目之一,崧澤遺址博物館開建;2013年國務院頒布崧澤遺址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博物館已是面目一新,迎接參觀者的到來。
  • 崧澤遺址博物館周日開館 「上海第一人」似蒙古人[圖]
    攝像師在拍攝「上海第一人」遺骨復原過程  東方網5月13日消息:據《i時代報》報導,本周日,本市第二個遺址博物館——崧澤遺址博物館將正式開館。記者昨天提前探營,穿越6000年一睹「上海第一人」的容貌,看那時吃的人工栽培水稻「上海第一稻」,身臨其境感受「上海第一房」、「第一村」、「第一井」。  崧澤遺址是上海遠古文化的發源地,被稱為「上海之源」。遺址發現於1957年,地處青浦區趙巷鎮崧澤村。崧澤遺址博物館就建立在當年遺址發掘的現場之上。「崧澤」的意思是指「吳淞江流域溼地中的一塊高地」。
  • 上海歷史博物館免費開放 探秘歷史還有更多好去處
    據樂遊上海,佔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今天(3月26日)起正式全面對外開放啦!  或許在參觀了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之後  這些地方你也想去探訪  穿越到6000年前崧澤遺址博物館
  • 上海開建崧澤遺址博物館 呈現遠古文化發源地
    新華網上海12月26日電(記者孫麗萍)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26日在青浦區崧澤村舉行奠基儀式,該館預計將於2013年建成開放,並將以「遺址」原貌的形式呈現上海先民創造的燦爛文化。上海崧澤遺址是上海遠古文化的發源地。
  • 崧澤遺址博物館加緊建設 主體工程年底竣工
    崧澤遺址博物館加緊建設 主體工程年底竣工 2013年5月15日   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自去年八月份正式開工以來,建設單位嚴格按照施工要求,狠抓工程質量,積極推進工程進度,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免費開放 探秘申城歷史更多好去處
    穿越到6000年前崧澤遺址博物館1960年以來,上海博物館考古隊在青浦崧澤多次發掘,發現了上海最早先民蹤跡,把上海的歷史一下前推至6000多年,徹底顛覆了「古代上海是個歷史不長的小漁村」的長期誤解。在這裡可以領略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村、上海第一房、上海第一井、上海第一稻的模樣,尋覓上海先民最早的生活足跡。遺址博物館總建築面積3680平方米,主展廳由「發現崧澤遺址」、「走進崧澤社會」、「傳承崧澤遺產」三部分組成,用文物、照片、模型和場景講述著諸多的「上海第一」,帶著參觀者來一段非凡的穿越之旅。
  • 探秘上海歷史博物館 百年上海歲月搶先看!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內部試運行期間,除持指定日參觀券者外,暫不開通網上預約參觀及現場領券參觀。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預計將於2018年3月底,全部常設展廳向社會正式免費開放。圖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內部試運行期間參觀者。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今起免費開放,探秘申城歷史還有更多好去處
    佔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今天(3月26日)起正式全面對外開放啦
  • 上海博物館、歷博等恢復開放首日 閉館50天終開館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現場|上海博物館、歷博等恢復開放首日,閉館50天終開館疫情之下,上海博物館在經歷50天閉館之後,終於在今天恢復開放。上午9點,澎湃新聞記者來到上博南門入口處,探訪恢復開放首日的上海博物館。今天恢復開放的博物館包括12家市級博物館和5家區級博物館。
  • 上海古文明之源——青浦博物館半日遊
    青浦博物館創建於1958年10月1日,為「三館一園」(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曲水園)組成機構之一,是全國較早成立的市縣級博物館之一。原址在老城區曲水園旁,分「歷史之部」、「自然之部」,展出青浦自然、地理、物產的標本和革命、歷史文物。今天來的新館是2004年12月落成開放的。
  •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成都文化的DNA  金沙遺址博物館位於歷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城區西北部,在古蜀文明重要考古發現——金沙遺址原址興建而成。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列入國家大遺址保護名錄。
  • 太愛了,相信你們也會喜歡這樣的水下古文化遺址博物館
    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喜歡去博物館,無論去哪個城市,總會抽時間去當地的博物館看看。這次去的博物館太意外了,不像以前所見的那個樣子。這次去的是上海松江區的廣富林遺址,位於松江區廣富林路3260弄,是上海歷年發掘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為豐富的考古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
  • 全新的上海歷史博物館亮相啦!今起試運行!
    這裡一直都是上海的文化地標,先後入駐過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以及上海美術館。 今後,這裡就是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新家啦! 上面這些文物都顯示出上海先民們早已在這塊土地上休養生息。 近代上海也有不少讓人流連忘返的藏品!
  • 上海數十家博物館、美術館恢復開放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今天從市文旅局獲悉:包括上海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上海魯迅紀念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陳雲紀念館等17家市級博物館,以及中華藝術宮、上海劉海粟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程十髮美術館、上海油雕院美術館等12家美術館等將在3月13日恢復開放。
  • 國際博物館日:免費開放、特色展覽和博物館夜遊,有興趣麼?
    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是各大博物館宣傳自己的好窗口,這一天國內的許多博物館每年也會舉辦各項活動,不僅面向遊客,更是介入所在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活動依然以三種方式呈現:免費開放日、展覽講座以及博物館夜遊活動。
  • 了解松江廣富林遺址,穿越繁華上海的前世
    往左就可以來到上海起始之源的廣富林地下博物館,一座藏於水面下的博物館。穿越時空概不例外都要入洞口進隧道。目前發掘的上海古文化最早的是崧澤文化,崧澤文化距今約6000-5300 年,屬新石器時期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區崧澤村發現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