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開建崧澤遺址博物館 呈現遠古文化發源地

2020-12-14 網易新聞

新華網上海12月26日電(記者孫麗萍)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26日在青浦區崧澤村舉行奠基儀式,該館預計將於2013年建成開放,並將以「遺址」原貌的形式呈現上海先民創造的燦爛文化。

上海崧澤遺址是上海遠古文化的發源地。從1961年至今,上海已對這處遺址進行了五次重大的考古發掘,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不斷有重大的考古突破發生。

據介紹,1961年,考古學家在崧澤遺址中發現了距今6000年前的馬家浜文化遺存,在地層中出土的炭化稻穀顆粒,說明上海先民栽培水稻的技術達到了很高水平。此後的發掘過程中,考古學家又陸續發現了「中國最早的水井」、「上海最早的祖先」的頭骨殘骸、上海最早的「能遮風擋雨」的住房、中國考古年代最早的玉琀,等等。

考古學家據此發現,崧澤遺址的文化堆積非常豐厚,它的最下層是6000年前的馬家浜文化遺存,中間是大約5500年前的崧澤文化遺存,而上層則為距今4000多年的良渚文化遺存,堪稱是上海早期歷史文化的「時間表」,也是上海悠久歷史文化脈絡最為直觀的呈現。

「在發現崧澤遺址之前,人們通常認為 上海無古可考 。但1961年崧澤遺址的考古發掘改寫了上海歷史,表明了6000年前的上海文化相當輝煌。更重要的是,崧澤遺址中大量中國文明起源證據的出土,顯示出中華文明並非擁有單一 源頭 ,而呈現出多元起源的複雜構成,並因此而更加燦爛光彩。」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博導、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高蒙河對此解讀說。

據悉,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選址上海崧澤遺址所在地 青浦區趙巷鎮崧澤村,總用地約1.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680平方米。該館繼志丹苑元代水利博物館之後,將成為上海第二座遺址博物館。

此外,首次對公眾揭曉的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模型顯示,這座遺址博物館外形猶如一個原始村落,融「現代風格、傳統底蘊、原始符號」於一身。它由幾個高低錯落、體量各異的矮房組成,整體建築形態簡樸莊重,這些房屋的屋頂線條抽象靈動而富有力度,又給建築融入了幾分現代氣息,再配合以小橋、流水、村落和庭院的組合,富有濃鬱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氣息,讓人仿佛走近了5000年前中國文明的起源地。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申城120家博物館18日全免費 崧澤遺址博物館展先民足跡
    東方網5月9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5·18國際博物館日」,你會怎樣過?昨日,市文廣局、市文物局公布了今年博物館日系列活動,全市120家博物館將於17日、18日、19日三天免費開放,更令人期待的是,歷時三年建設的「上海之源」崧澤遺址博物館將於18日開放,在那裡,市民可零距離探訪上海先民的生活足跡。
  • 2014年度崧澤遺址發掘成果展在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開幕
    東方網記者程琦、實習生李小燕2015年8月10日報導:今天下午,由上海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和河南大學共同主辦的「再叩崧澤之門——崧澤遺址2014年度發掘成果展」在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開幕,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長褚曉波,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河南大學副校長張寶明,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長張嵐等出席了開幕式,以總結和展示此次考古發掘成果
  • 崧澤遺址博物館展示上海先民家園 博物館日首開放
    崧澤遺址博物館展示上海先民家園 博物館日首開放 2014-08-06 10:37:05上海「第一井」長什麼樣?上海「第一稻」又是何時種下?要回答這些問題,需來上海市崧澤遺址博物館一探究竟。  而從帶隊發掘文物,到成為博物館的籌建辦主任,52歲的周麗娟20年來一直守護著這裡的一草一木,見證著數千年前發生在上海這片土地上的秘密。  「崧澤」意指「吳淞江流域溼地中的一塊高地」。
  • 崧澤遺址博物館周日開館 「上海第一人」似蒙古人[圖]
    攝像師在拍攝「上海第一人」遺骨復原過程  東方網5月13日消息:據《i時代報》報導,本周日,本市第二個遺址博物館——崧澤遺址博物館將正式開館。記者昨天提前探營,穿越6000年一睹「上海第一人」的容貌,看那時吃的人工栽培水稻「上海第一稻」,身臨其境感受「上海第一房」、「第一村」、「第一井」。  崧澤遺址是上海遠古文化的發源地,被稱為「上海之源」。遺址發現於1957年,地處青浦區趙巷鎮崧澤村。崧澤遺址博物館就建立在當年遺址發掘的現場之上。「崧澤」的意思是指「吳淞江流域溼地中的一塊高地」。
  • 崧澤遺址博物館加緊建設 主體工程年底竣工
    崧澤遺址博物館加緊建設 主體工程年底竣工 2013年5月15日   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自去年八月份正式開工以來,建設單位嚴格按照施工要求,狠抓工程質量,積極推進工程進度,
  • 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新展開幕 勾畫史前先民生活場景
    去年,新落成的崧澤遺址博物館曾展出了「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井」、「上海第一稻」等重要遺蹟,這些轟動的考古發現勾畫了上海史前先民的生活場景,將上海的起源提早到約6000年前。  昨日,「再叩崧澤之門——崧澤遺址2014年度發掘成果展」在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開幕,展覽成果來源於去年年底考古人員對崧澤遺址西南部展開搶救性挖掘。新展出的107件新出土文物更加完整地向觀眾講述崧澤文化的歷史演變。
  • 記者探訪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 鳥瞰猶如江南村落
    東方網5月13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將於5·18國際博物館日正式迎接觀眾,昨日記者走訪這座位於青浦趙巷鎮崧澤村滬青平公路旁的博物館,為讀者先期打探一番。  鳥瞰博物館猶如江南村落   上海崧澤遺址被稱為「上海之源」,是上海最早有人類生存的地方。1957年被發現,1961年起進行了5次考古發掘,不斷獲得突破;2011年作為上海市「十二五」期間的重點文化項目之一,崧澤遺址博物館開建;2013年國務院頒布崧澤遺址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博物館已是面目一新,迎接參觀者的到來。
  • 殷墟遺址博物館安陽開建
    新華社鄭州11月23日電,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博物館23日正式開工建設。兩年後,這裡將向公眾全面呈現三千多年前輝煌燦爛的殷商文化內涵。這是殷墟遺址博物館效果圖。新華社發奠基儀式上,安陽市委書記李公樂介紹說,殷墟遺址博物館佔地面積268畝,建築規模5.1萬平方米,主要包括殷墟考古發掘史展廳、出土遺蹟廳、殷商社會生活史展廳、甲骨文廳、玉器廳、青銅器廳及精細考古實驗室等,總投資估算約10.6億元,計劃2022年底建成開館。
  • 上海一定要打卡的博物館,我來出攻略,你最想和誰一起去呢?
    上海博物館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推薦五個受歡迎的博物館,一起來看看你都去過那幾個,上海好玩點的博物館推薦。此外,博物館園區裡還設有星座廣場、日晷、國際經度聯測紀念碑等景點二: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博物館裡有恐龍,北極熊等動物,還有一些昆蟲蜜蜂呀,還有蜥蜴呀,蜘蛛啊等昆蟲,非常不錯。有好幾層樓,有好多個模塊。還有一個很大的恐龍骨架,還有許多動物的模型。
  • 殷墟遺址博物館開建!全面呈現三千年前殷商文化內涵
    11月23日,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博物館宣布動工建設。2年後,這裡將向社會公眾全方位呈現三千多年前燦爛輝煌的殷商文化內涵。殷墟是中國最重要的古代都城遺址之一,新中國成立後出土文物數目高達上百萬件。建成後的殷墟遺址博物館佔地面積268畝,建築規模5.1萬平方米,主要包括殷墟考古發掘史展廳、出土遺蹟廳、殷商社會生活史展廳、甲骨文廳、玉器廳、青銅器廳及精細考古實驗室等,總項目預算約10.6億元,預計2022年底建成開館。溫馨提示:收藏最新動態隨時看,請關注金投網APP。
  • 馬家浜文化博物館推出「遠古回聲——半坡遺址和半坡文化展」
    馬家浜文化博物館推出「遠古回聲——半坡遺址和半坡文化展」 發布日期:2020-11-11 16:21 信息來源: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瀏覽次數: 11月7日,由嘉興馬家浜文化博物館和陝西半坡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遠古回聲——半坡遺址和半坡文化展」在馬家浜文化博物館臨展廳正式推出
  • 殷墟遺址博物館開建
    本報訊(桂娟 李文哲) 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博物館11月23日正式開工建設。 據介紹,殷墟遺址博物館佔地面積268畝,建築規模5.1萬平方米,主要包括殷墟考古發掘史展廳、出土遺蹟廳、殷商社會生活史展廳、甲骨文廳、玉器廳、青銅器廳及精細考古實驗室等,總投資估算約10.6億元,計劃2022年底建成開館。
  • ...抗戰遺址紀念館力爭年內開建 將與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瀋陽文化底蘊厚重,文化資源遺存豐富。為保護好、挖掘好、利用好瀋陽歷史文化,最大限度釋放文化力量助推瀋陽振興發展,擴大瀋陽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今年,瀋陽將推進十大重點文化項目。1月21日,市政協委員、市文廣局副局長張憲宏接受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為今年瀋陽的「一號文化項目」,北大營抗戰遺址紀念館力爭年內開建。
  • 【閩侯十大名片】曇石山文化遺址——遠古時代閩臺文化交流的見證
    ▲(曇石山遺址博物館展廳)  曇石山文化的考古資料,除標誌性的曇石山遺址外,還有閩侯莊邊山、溪頭遺址和福清東張下層等遺址作為補充,充分反映了福建新石器時代末期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南島語族後人參觀曇石山遺址博物館)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在生產力低下的遠古時代,表現得更為明顯。討海,便成了曇石山人的主要生計之一,他們捕魚撈蝦,拾取螺蚌、河蜆,採集牡蠣。
  • 「臺商秘境」探索崧山村古道場遺址(遊記)
    第一期活動——探索崧山村古道場遺址,於8月8日下午如期並圓滿完成。十幾個人頂著烈日酷暑,歷時三小時,徒步6.5公裡山路,並在崧山村熱心人士的帶領下,深度解讀了崧山村的孫易彬故居、崧山小學、孝順塔、古道場遺址、進士第、東西花園、美峰水庫等各個著名景點和人文遺蹟,受益匪淺。在此,要特別感謝崧山村委會的精心安排,感謝孫梅香和孫詩德等人的帶隊和精彩解說,同時也要感謝孫銘陽先生的極力推薦。
  • 南京直立猿人化石遺址公園開建 湯山博物館開工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聞名中外,其實南京也有一處直立猿人化石遺址,和北京猿人處於同時期,一南一北遙相呼應。昨天,南京直立猿人化石遺址公園開工儀式在江寧區湯山街道湯山古猿人洞地塊舉行。記者了解到,南京直立人頭骨一共有兩個,一男一女,目前放置在南京市博物館。此次開工的直立猿人化石遺址公園規劃佔地面積1120畝,其中核心保護展示區面積200畝。
  •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新館:遠古人類 迎面而來
    自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失蹤至今,73年過去了,其間雖經幾代人的苦苦尋找,但「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的行蹤依然是謎。  一批珍貴文物首次亮相  走進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新館大廳,一座巨大的雕塑映入眼帘:一個高4.5米的「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著一頭獵物,仿佛時光倒流到幾十萬年前「北京人」狩獵的現場。
  • 「臺商秘境」探索崧山村古道場遺址(遊記)
    第一期活動——探索崧山村古道場遺址,於8月8日下午如期並圓滿完成。十幾個人頂著烈日酷暑,歷時三小時,徒步6.5公裡山路,並在崧山村熱心人士的帶領下,深度解讀了崧山村的孫易彬故居、崧山小學、孝順塔、古道場遺址、進士第、東西花園、美峰水庫等各個著名景點和人文遺蹟,受益匪淺。
  • 夜上海·格調丨在郊外博物館,感受江南之美
    江南文化在這些遠離市區的博物館裡氤氳,小橋流水,抑或現代大氣的建築,都能讓延續之脈體味得更分明,真真切切讓我們感受到來自遙遠時空的那份獨特質感。展覽不僅使九位畫家會心,還邀請廣大觀眾也一起無拘無束地來會心。畫家走出畫室書齋去會眾心,則心將會更踏實、更豐滿,並且更完美,有助於在藝術道路上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