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2月26日電(記者孫麗萍)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26日在青浦區崧澤村舉行奠基儀式,該館預計將於2013年建成開放,並將以「遺址」原貌的形式呈現上海先民創造的燦爛文化。
上海崧澤遺址是上海遠古文化的發源地。從1961年至今,上海已對這處遺址進行了五次重大的考古發掘,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不斷有重大的考古突破發生。
據介紹,1961年,考古學家在崧澤遺址中發現了距今6000年前的馬家浜文化遺存,在地層中出土的炭化稻穀顆粒,說明上海先民栽培水稻的技術達到了很高水平。此後的發掘過程中,考古學家又陸續發現了「中國最早的水井」、「上海最早的祖先」的頭骨殘骸、上海最早的「能遮風擋雨」的住房、中國考古年代最早的玉琀,等等。
考古學家據此發現,崧澤遺址的文化堆積非常豐厚,它的最下層是6000年前的馬家浜文化遺存,中間是大約5500年前的崧澤文化遺存,而上層則為距今4000多年的良渚文化遺存,堪稱是上海早期歷史文化的「時間表」,也是上海悠久歷史文化脈絡最為直觀的呈現。
「在發現崧澤遺址之前,人們通常認為 上海無古可考 。但1961年崧澤遺址的考古發掘改寫了上海歷史,表明了6000年前的上海文化相當輝煌。更重要的是,崧澤遺址中大量中國文明起源證據的出土,顯示出中華文明並非擁有單一 源頭 ,而呈現出多元起源的複雜構成,並因此而更加燦爛光彩。」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博導、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高蒙河對此解讀說。
據悉,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選址上海崧澤遺址所在地 青浦區趙巷鎮崧澤村,總用地約1.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680平方米。該館繼志丹苑元代水利博物館之後,將成為上海第二座遺址博物館。
此外,首次對公眾揭曉的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模型顯示,這座遺址博物館外形猶如一個原始村落,融「現代風格、傳統底蘊、原始符號」於一身。它由幾個高低錯落、體量各異的矮房組成,整體建築形態簡樸莊重,這些房屋的屋頂線條抽象靈動而富有力度,又給建築融入了幾分現代氣息,再配合以小橋、流水、村落和庭院的組合,富有濃鬱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氣息,讓人仿佛走近了5000年前中國文明的起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