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書為什麼生活沒有改變?老祖宗2000多年前就給出了答案!

2021-01-10 蔓讀書與成長

網際網路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的便利,看書也是唾手可得,網購圖書方便又實惠,隨便一個app隨時隨地就能閱讀電子書,可以看書也可以聽書,還可以通過看視頻讓別人給你講解書。仿佛人人都可以博古通今,學貫中西,感覺肚子裡墨水真不少,甚至出口成章。可是問題來了,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好像生活沒有什麼改變呢?

1.信息魚龍混雜,要學會選擇。

全世界的圖書肯定是需要億為單位來計算了,還不算每年新出的書籍,光是國內現在每年新出版的圖書就有幾十萬種。「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海無涯但是人生有涯呀,人每天就這麼點時間,除去工作和生活,就剩得不多了。偏偏這麼多書籍裡有些是沒啥營養的,可以說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各種學說、毒雞湯、偽科學充斥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那看暢銷書總可以吧,書籍受歡迎還不能說明書有質量嗎?質量的問題先放一邊,關鍵在於書籍是否適合你,對自己的成長是否有幫助,如果對自己沒幫助或者不是最需要的,就算暢銷到月球上實際跟你關係也不大,所以一定要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書。

2.你以為書都看懂了實際是假象,要學會深度思考。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孔子說光讀書而不去深度思考就會迷茫而沒有收穫。

有時候我們看到書上的文字覺得恍然大悟,醍醐灌頂,似乎都看透了人生,作者說得太有道理了!其實這很可能只是一個假象,你只是感情上或者情緒上突然獲得了滿足,但是你的認知和思維並沒有改變。如果一個人的認知沒有改變,你的行動就不可能改變,生活當然不會有改變。真正值得我們關注的是作者表達的東西這背後的底層邏輯是什麼?為什麼作者要這樣說,這個道理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這些是需要深入去思考的。孔子說「溫故而知新」,一本好書看一遍是遠遠不夠的,看第一遍和看第二遍、第三遍,所感悟到的也是完全不一樣的。你有幾本書是看了三遍以上的呢?最後需要聯繫實際去思考,聯繫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聯繫到自己身邊人和事,觸類旁通,這個時候才是真的懂了,明白了。

3.讀書要讀懂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行動。

其實孔子在兩千多年前都倡導讀書和學習光是懂是沒用的,要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很多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光心裡明白,嘴上能說,沒有去實踐,沒有落實到行動上就不是真的懂。

你有過這種經歷嗎?看完一本書熱血沸騰,心潮澎湃,真的很慶幸讀了一本讓人脫胎換骨的書,可是夜裡想了千條路,明朝依舊賣豆腐。第二天醒來生活沒有改變,還是老樣子。然後還嘆口氣說:「讀書沒用,越讀越傻,這些心靈雞湯真是誤人子弟。」所以常常有人感慨說,知道這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道理本身沒錯,錯在人!畏難情緒和惰性扼殺了我們的行動。如果不去做,不管什麼道理都不會讓我們變得更好。

人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事實是,知識不是力量,知識只有運用到實際中,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我們的社會,知識才會變成力量。

但是不管怎麼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本書裡可能有很多知識點,哪怕你只做到了其中的一點收穫也會非常大,反之,你就算把這本書背得滾瓜爛熟就是不實踐那也沒用。如果去做了,也許短期看不到效果,堅持下去生活一定會有改變。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就像冰心說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然後深度思考,最後知行合一,這樣的學習必定能讓我們不斷成長、進步和改變,變成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西漢有個人早就給出了答案,看完更懵了
    那麼,那些神獸的祖宗是誰,您有沒有想過呢?相信這個問題一定問倒了不少讀者,因為我們似乎從來都沒有過對這些神獸間的親緣關係的探討,仿佛它們之間都是平行存在的。但是,這個問題其實在西漢的時候就已經有人給出解答了,答案就在《淮南子》這本書之中。
  • 俗語:三虎出一豹,三斑出一鷂,有何含義,老祖宗想表達什麼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聊的這句俗語就是老人們口中的「老理」:三虎出一豹,三斑出一鷂。很多人看到這句話會十分費解,這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動物,怎麼可能聯繫在一起呢?這老虎也不可能會生出豹子啊,更不可能會和豹子同居了。同樣的,斑鳩和鷂也是這樣的道理,所以這句俗語會不會是老祖宗們說錯了。當然,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 為什么女生都喜歡看「東野圭吾」的書
    去年,經過一個女生的推薦看了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的看了《幻夜》,《聖女的救濟》,《嫌疑人X的獻身》,漸漸的被吸引,被影響,然後看到了周圍很多女生都喜歡看東野圭吾的書(男生也可能喜歡看,不太關注男生)。為什麼如此多的女生喜歡對東野圭吾的書有如此大的興趣呢?
  • 為什麼你家娃看了幾年的原版書,英文卻沒有長進?
    小毛人來告訴你,為什麼你家娃看了幾年的原版書,英文卻沒有長進?讀原版書就能學好英語嗎?答案肯定是否!失之毫釐,謬以千裡,多少家庭懵懵懂懂幾年親子閱讀時間在無聲無息中過去,但孩子的學習效果卻不盡人意?小毛人教研團隊歷時幾個月時間,以美國教育集團睿樂生教育集團Star Reading英文閱讀能力測試體系為參照,嘔心整理出120套、1000餘本原版套系書籍的分類推薦,有大家熟悉的汪培珽書單、廖彩杏書單、以及各大商家平臺的各類銷量榜單上的橋梁書和章節書。
  • 生活一丁點也沒有改變
    夜闌人靜從臨近公寓的大街上一個聲音呼喚我確確實實是呼喚我可並不叫人心驚肉跳這是瞬息間甦醒的和風是匆匆抖落的細雨by 塞雷尼生活一丁點也沒有改變不過陽關烽燧就是土臺子,綿延不絕的黃沙正好襯託了碧藍的天空,我忽然想起這是十多年前的景致了,汽車開著開著,司機和我們都無限疲憊地嘆了數口氣。
  • 俗語說:「有田不耕倉稟虛,有書不讀子孫愚」,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俗語說:「有田不耕倉稟虛,有書不讀子孫愚」,老祖宗的經驗之談燈紅酒綠的都市生活固然讓人沉醉,白日裡繁多的工作固然讓人勞累,很多人在這勞累和沉醉當中漸漸消弭了自我,也不去想未來幾何,只顧當下,但凡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便不思進取,喪失了年輕時的銳氣
  • 腦筋急轉彎:書店裡買不到什麼書?看完答案我恍然大悟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的百家號小樂愛生活,今天給大家出幾道腦筋急轉彎,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大家平時喜歡玩腦筋急轉彎嗎?今天小編特地給大家精選了10道題目,看看誰更厲害現在正式開始答題(一共有10道題,每題10分,共100分)——答案在最後哦1、書店裡買不到什麼書?2、小明從飛機上掉下來,為什麼沒摔死呢?3、用鐵錘錘雞蛋為什麼錘不破?
  • 傳說中的雪人是否真實存在,60多年前,一個青年給出了答案!
    喜馬拉雅雪人存在嗎,60多年前,一個年輕人給出了答案!關於喜馬拉雅山雪人是否存在這一話題,一直圍繞著很多人,在我們印象中喜馬拉雅山是比較神秘的!其實早在60年前,一位年輕人就給出了答案!喜馬拉雅山雪人被稱作「夜帝」,意思是居住在巖石上的動物。關於雪人的傳說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26年,它們高1.5米到4.6米不等,頭顱尖聳,紅髮披頂,周身長滿灰黃色的毛,步履快捷,感覺跟一些猩猩長得比較像,關雪人的傳說逐漸被神秘動物學家承認,吸引著無數探險家來到喜馬拉雅地區,找尋這個給人類帶來無限幻想空間的神秘動物。
  • 2000塊人民幣能在越南過上什麼樣的生活?越南姑娘給出了答案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之間的來往也越來越頻繁,人們對於外界的好奇心也越來越重,很多人都會通過旅遊的方式去認識國外的世界,像越南就是我國遊客比較喜愛的地方,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越南,2000塊人民幣能在越南過上什麼樣的生活?越南姑娘給出了答案。
  • 歐美漂亮的女性,為什麼不願意嫁給中國人?答案讓很多的男人臉紅
    導語:歐美漂亮的女性,為什麼不願意嫁給中國人?答案讓很多的男人臉紅隨著全球的的經濟速度增長與加快,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國人的思想逐漸解放,走出國門轉一轉成為了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中國的年輕人喜歡挑戰和體驗不同的人生,與老一輩的思想不同,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所有的一切都源於社會經濟的進步和開放,物質的改變,是人們精神享受的最好方式,歐美人來中國旅遊,中國的人喜歡去歐美旅遊。
  • 飛機為什麼能夠飛起來?科學家們至今都沒有明確的答案來解釋!
    文/仗劍走天涯飛機為什麼能夠飛起來?科學家們至今都沒有明確的答案來解釋!想必大家如今都能夠感受到人類科技的進步,享受到科學家研究的研究成果了。可以說現在人類的生活當中處處都有著科技的身影,無論是我們日常的交通工具,還是在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都存在著科技,那麼陪伴著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飛機是如何飛上天空的呢?其實直到今天科學家們都沒有給出最明確的回答。可能很多人都對此產生了一點點的不理解,飛機將可以起飛,那麼科學家們怎麼可能會沒有對他最明確的解釋和最深刻的理論闡述呢?
  • 芬蘭教育為什麼從小讓孩子看這種書?
    在室外操場上,有很多學生躺在地上看書。芬蘭老師說:這是芬蘭學校的正常現象。低年級的學生每周都有「免費閱讀課」。他們可以在學校的任何地方選擇並閱讀他們想要閱讀的書。近年來,國際上對PISA學習能力的評價引起了很多關注。該測試主要檢查孩子的閱讀能力和數學能力。自2000年以來,PISA測試將每三年進行一次。
  • 老祖宗勸告:「窮不走水,富不涉淫」,2000年歷史來看,不無道理
    老祖宗勸告:「窮不走水,富不涉淫」,2000年歷史來看,不無道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是一句我國的一句俗語!這其中老人言就是特別指以前老祖宗一輩人所總結的經驗和教訓和一些人生智慧或一些為人處道之方式。
  • 《好讀書而求甚解:葉聖陶談閱讀》:為什麼讀書?書又是什麼?
    為什麼讀書看起來似乎是一個愚蠢的問題,但好好想想則不然。把我們為什麼讀書換一個說法就不會愚蠢了,這個說法是:我們讀書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轉換之後,為什麼讀書這個問題就容易回答了,讀書是為了解決問題,除了解決問題,還有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等很多意想不到的作用。
  • 為什麼張姓多出道士卻不出皇帝?原來如此,老祖宗竟早就商定好了
    我國歷史悠久,幾千年的時間中,無數的朝代不斷更替,根據小編查的資料可以得知,自秦一統六國之後至新中國成立期間,我國前前後後一共湧現出了494位皇帝,不過令小編驚奇的是,這麼多位皇帝中竟然沒有一位張姓人,要知道,張姓可是一個大姓,天下姓張的人數不勝數。
  • 沒有空調、奶茶的古代人怎麼度過炎夏?老祖宗的智慧震驚四座啊
    今日奉上「古人度炎夏圖鑑」,讓老祖宗的智慧刷新我們想像力不足的大腦吧!宋朝沿街賣飲子酷暑天裡,沒有比回家喝上一杯冰啤酒更讓人放鬆,然沒電甭想冰箱的老祖宗是怎么喝到「冰酒」的呢?西周的諸侯國國君曾侯乙用事實告訴你,他們有美酒,也有冰箱。
  • 老祖宗忠告:人到40,身上有這兩個跡象,可能是發達的徵兆
    人生不過短短數十載,沒有誰能夠經得起時間的消耗。想要在人生當中獲得價值,就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為自己創造機會,這樣才能夠獲得許多機會。自古以來,老祖宗留下來的至理名言有很多,仔細品味之後,我們總能夠領悟到其中蘊含的真理。
  • 《茶之書》為什麼這麼火?中國為什麼沒有日式茶道?真相竟然是…
    市面上的《茶之書》有很多譯版,昨天我看了一下當當網文化榜和生活榜,我發現兩個榜單排在前五位的就有一本是寫茶的書,說明最近幾年愛茶喝茶的人多了起來。 中國人在 1900S,對生活已經沒有熱情,而宋代的時候中國對生活充滿了熱情,有很多哲學思想家,很豐富的物質文明。今天我特別要說的是,為什麼宋人會喜歡梅花,喜歡苦茶,就是與高度物質文明有關。岡倉天心說日本人為什麼保留了文明,是因為他們成功抵禦了蠻族(宋元)的入侵,保留了中華文明。 那麼宋明之學和唐朝有什麼不同。
  • 為什麼李姓多出皇帝,而張姓多出道士?其實是老祖宗定下的規矩
    可是小編翻遍了古代歷史,發現李姓的皇帝最多,而張姓卻是一個都沒有,反而在找張姓的歷史人物卻找到了一堆道士。為什麼李姓多出皇帝,而張姓多出道士?其實是老祖宗定下的規矩。張氏人口分布圖1. 張姓是否人口太少?
  • 失傳2000年奇書橫空出世,貴州老人:在我家裡!專家翻開後看不懂
    在這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物質財富,以及精神文化遺產,不過遺憾的是,不少經典古書也因歲月的流逝而失傳,其中最令人惋惜的便是《易經》了。《易經》是我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書,被稱為「群經之首」,而傳說《易經》共包括3部,除了我們熟知的《周易》之外,夏代的《連山易》和商代的《歸藏易》早已經在2000多年前失傳了。多年來,史學家們一直在苦苦尋找這兩本書的下落,可是連書存在的痕跡都沒有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