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生活中,做菜會習慣性的焯水,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蔬菜焯水對健康有保證,不僅能去掉一部分農藥殘留,還能去掉草酸等等,生活中並沒有規定,哪種需要焯水?哪種不需要焯水,畢竟是家庭烹飪,沒有飯店要求嚴格,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有必要普及一下,經常做飯的朋友要注意,處理這5類食材時,不要忽略,必須焯一下水,以免吃壞了肚子。
在飯店當廚師久了,總結了一部分的經驗,很多人沒有胃病,但當吃完飯時,時不時會胃疼,伴隨著拉肚子出現,這其實跟食材不淨有關係,焯水的作用,主要是斷生、殺卵、縮短烹飪時間,提高菜餚的口感,保持顏色的鮮美。
海鮮類
海鮮的種類繁多,家中經常烹飪的,有花蛤、扇貝、生蠔、小龍蝦等等,現在購買也方便,價格也不貴,東西雖然好吃,但是攜帶一定的寄生蟲,有的視頻揭露,顯微鏡下的小龍蝦,渾身都是寄生蟲,為了保鮮起見,先焯水去腥殺菌,再進行烹飪,這樣對健康也有個保障。
難洗、難熟類
有的蔬菜因為生長環境不同,比如西藍花、包菜、木耳等等,在水中難清理,菜縫中容易藏匿蟲卵、泥土、髒東西等等,焯水一分鐘左右,能輕鬆地去掉雜質,還有幾種豆類,芸豆、扁豆、黃花菜等,它們含有植物血凝素,如果不進行焯水斷生,容易造成腹瀉,時間要控制好,不宜過久,會損失蔬菜的維生素。
豆製品
豆製品包括豆腐、豆腐皮、豆腐絲、腐竹等等,這些東西在買回來之後,多少帶一絲豆腥味,如果是涼拌,則一定要焯水,並且水中還要放一勺鹽,既能去掉異味,還能增加豆腐的硬度,不會輕易碎掉,如果是熱炒,或者其他烹飪方式,那就按自己的習慣來。
肉類
一般肉類,剛買回家的五花肉、雞鴨肉,新鮮排骨、牛羊肉等等,在烹飪之前,需要下鍋焯下水,去掉肉中的血水、腥味和嘌呤,將煮出來的浮沫撇去,湯汁不會渾濁,味道會更好吃,給肉類焯水,需要冷水下鍋,隨著溫度的升高,肉質中的毛孔會慢慢張開,釋放出髒東西。
冷水焯水
冷水下鍋,指的是焯水對象不同,適用於肉類,家禽類易熟,時間不宜過長,水開2-3分鐘即可,排骨時間要稍微長一些,牛羊豬肉也要涼水下鍋,讓雜質、嘌呤得到充分的釋放,上面的浮沫要及時撇去,不然粘在肉上,很難處理掉,影響口感和食慾。
食材涼水下鍋,相應的輔料也應一併下入,比如蔥姜、料酒、大料之類的,可以去掉腥味,增加一部分的香味。
熱水焯水
開水下鍋,適用於芹菜、菠菜、萵筍等,下鍋後放點鹽和食用油,要及時翻動,時間要短,不要過火,撈出後迅速過一遍涼水,講究色、脆、嫩,大約一分鐘,水開即可撈出投涼。
特別是製作涼拌菜時,將食材焯一遍水,對色、香、味起很大的作用,涼拌腐竹、涼拌海帶絲,清洗乾淨後,焯一遍水,可以去掉表面的微生物,尤其是孩子吃,不會輕易拉肚子。
葉類蔬菜在焯水時,應該保持原形,焯水完成後,應立即投涼,這樣可避免營養流失過多,讓蔬菜保持翠綠的顏色,避免餘熱,產生軟爛的情況發生,控幹水分後,再進行切段。
對於食材焯水的問題,愛做飯的你,還有沒有需要補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