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市渝中區,有一個叫做燕子巖的地方,可能重慶人都已經忘記,因為它正在消失,就連地圖上也找不到它的蹤跡。
燕子築巢之地
燕子巖,靠近長江,被夾在重慶長江大橋和菜園壩長江大橋之間。或許最初的時候,這裡有燕子築巢,所以才留下了這個名字。
因為位於山崖之上,所以這裡基本上都是非常簡單的民居,很多還採用了傳統的吊腳樓結構。從某種角度來看,它和目前異常火爆的洪崖洞還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很可惜,現實中燕子巖已經淪為破敗的老街,拆遷工作也正在進行中。
誤入燕子巖
原本只是去枇杷山后街的印製一廠閒逛,卻誤入了一旁的燕子巖,想來也無事,就權當散步好了,可是後來的遭遇,卻令人頗為意外。
沿著狹窄的老街往前走,與其說是老街,或許用臨江便道來形容它更為貼切。原有的民居大都已經被拆除,只剩下一些殘垣斷壁以及野蠻生長的雜草。偶爾還能遇見一些頑強的人家,用紅漆在門上寫著「有人住」,也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
直到快要進入尾聲,燕子巖最值得留戀的地方,總算是出現了。
道路依然很狹窄,但是卻和之前的道路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不僅路邊的老房子得到了保留,同時,還新增了綠植,甚至已經形成了一座小型的花園。
幾扇破舊的窗框,再加上醒目的「燕子巖」幾個大字,既是一個明顯的地標,也構成了一條分界線。
再往前走幾步,眼前所見又發生了變化,明明剛才還是落敗的拆遷區域,為何到這裡就變成了秘密花園。原來,它並非只是一座花園那麼簡單,而是一家旅館。
被人遺忘的旅館
燕子旅館,因為位於燕子巖,這個名字顯得直接而又貼切。據了解,這家旅館早在1984年就開始經營,雖然燕子巖周圍都已經被拆遷,但是特立獨行的它卻被保留了下來。
從這塊燕子旅館的牌匾上,能夠看到歲月的痕跡,身處於這樣一個偏僻的地方,燕子旅館為何還能繼續生存下來呢?帶著這樣的疑惑,我開始仔細打量這家旅館。
馬賽克瓷磚鋪滿了整個牆面,各種奇特的塗鴉也在牆面以及木門上找到了自己的棲息之地。
從這些靈動的細節上,就能夠看出這家旅館的與眾不同。雖然不確定這樣的設計風格是何時才確立下來的,但是這樣的風格,顯然很對當下文藝青年們的口味。
正好有向下的臺階,作為一個「好奇寶寶」,不自覺地便開始向下走。
非常具有生活氣息的場景出現在了眼前,很明顯,這裡是有人居住的,應該就是旅店老闆本人了。
外置的廚房裡,有鍋具和爐灶,砧板以及食用油也放置在對應的位置。牆面上的塗鴉顯得格外奪人眼球,沒有去驚擾主人,只是默默地按下快門,記錄下這一場景。
抬頭向上,是二樓的房間,想想也能知道,從這裡向外望去,應該會擁有極佳的視野。
很明顯,燕子旅館的主人是個有心之人,門前的小花園被打造得異常迷人,雖然都只是很簡單的植物,但是經過一番整理,讓這裡變成了一個清新文藝之地。或許,這就是燕子旅館能夠吸引人前來的原因了。
據說,當年的燕子旅館可是個熱鬧繁華之地,因為緊鄰菜園壩,所以很多旅客都會到此歇歇腳,自然也就熱鬧起來了。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燕子巖都沒有多少人記得,更別說這燕子旅館了。
在某民宿預訂平臺上,重慶遊品找到了關於燕子旅館的信息。不過,它已經改名為紫燕閣,預定價格是80元/晚,最多可選2位房客。
因為沒有進入旅館內部一探究竟,所以從預定平臺上選取了部分旅館的內部圖片,可以給大家一些參考。
燕子旅館基本上還是保持了上世紀80年代的內部裝飾,看起來是非常復古的感覺。在大部分房客的評價當中,都出現了「文藝」這兩個字,看來大家對此都有很強烈的感受。
另外,就是無敵的江景了,因為靠近長江,同時也並沒有什麼遮擋,所以這裡自然就成為了一覽江景的好地方。
如果想要預定,最好是按照地圖位置來選擇,大概就是如下圖中所示的位置。
不過,需要提醒大家一點,因為是很老舊的重慶民居,所以在住宿條件上會差一些,要是你很介意,可能就不太適合了。借用一位房客的評論:如果你能習慣青旅,那麼這裡應該很不錯。
老街如何新生?
有人說,燕子巖老街應該是重慶市渝中區最後的一條老街了。著名的十八梯已經完成了基礎建設,即將開門迎客,而現在燕子巖也將發生巨變。
這種老街的改變,很多時候其實是一種必然,不僅僅是順應時代的發展,也是這些老街最好的歸宿。
可能會有人站出來反駁,但是,我依然會堅持自己的觀點。
很多人會認為,對待這些老街,應該採取保護,而不是拆遷。那麼,我們口中的保護又是否可行呢?
面對這些年久失修的老式建築,能不能保護性重建?回答當然是肯定的,但是需要付出的成本有多高,因此會帶來怎樣的結果,大家都需要做一個權衡。
很現實的問題就是,如果只是進行保護,那麼這其中高額的成本投入不會有人買單。
直到商業開發的介入,才讓這一情況出現了轉機。肯定會有人說,你就是在給開發商洗地,你到底收了多少錢?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我們就來換位思考好了。以燕子巖為例,如果它依然保持原本的模樣,沒有其他更多的改變,面對這樣的民居,你是否願意繼續在這裡居住?
不要總是用「世世代代生活在此」作為說辭,人總是想要過得更好,或者說能夠保持基本的穩定。當這些民居都變成了危房,時刻都有倒塌的危險,你還能顧得上什麼?
很多人忘不掉的,其實並不是這些破破爛爛的建築,而且我們曾經在這裡度過的時光。但是要知道,過去的時光永遠也回不去了,而未來的美好,卻可以靠我們自己去創造。
燕子巖,希望下一次見到你,會變得更好。
重慶遊品原創,未經允許,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