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報》報導,去年12月1日正式實施的月餅新國標,將在這個中秋迎來第一年度「大考」。滬上大排長龍的「網紅」鮮肉月餅究竟哪家更好吃?皮餡配比更充足?是市民最為關注的中秋話題。昨天,上海市消保委對光明村、真老大房、王家沙、新雅、喬家柵等18個知名的「網紅」鮮肉月餅進行了規模式「盲選」比高低。市消保委遺憾指出,通過本次「盲選」發現,除德興、長春、泰康、老大房四家鮮肉月餅肉含量達標外,多數鮮肉月餅餡料比不足35%,未達到鮮肉月餅新標準。不過,專家同時指出,由於鮮肉月餅存在高脂、高油的健康風險,建議每次食用一個為佳,忌因貪口而盲目多吃。
專家和消費者意見不一
記者了解到,昨天下午,有相關行業專家和30名市民及15大媒體記者組成消費者代表團,共同參與本次「盲選」。測評中,專家評分佔40%,市民代表和媒體記者打分各佔30%,合計佔到60%。在本次「盲選」中,除了傳統的鮮肉月餅外,還有今年較為流行的醃篤鮮月餅和榨菜鮮肉月餅等共同參與評審。記者了解到,在本次「盲選」前,上海市消保委召集營養、烘焙、外觀、計量等方面的專家,對測評項目進行討論和細化。具體測評項目多達20多項,包括主觀指標和客觀指標。其中主觀指標包括月餅的外形飽滿度、輪廓、有無露餡、皮餡厚薄、油膩度等。客觀指標則包含重量、大小等可以精確測量的項目。
根據昨日現場「盲選」,專家組和消費者組的評審意見結果並不相同。最終,「瞞著爹」、「西區老大房」成為專家組評定的「5星」產品,從外觀到口感排名並列第一,緊隨其後的「真老大房」、「安達仕」、「泰康」、「德興麵館」、「王寶和」則被評定為「4.5星」。記者注意到,「網紅」最熱、要排上8個小時的隊才能買得到的光明村鮮肉月餅、和今年格外火熱的「新雅」醃篤鮮月餅,在專家組的「盲選」評審中,都僅獲得「3.5星」。專家組評定最差的為「喬家柵」鮮肉月餅,只得到了「3星」,將將及格。
而在消費者和媒體組的「盲選」中,僅「西區老大房」一家獲得「5星」評定,「沈大成」、「喬家柵」、「秋霞閣」以「3.5星」的結果並列倒數三位。
高脂高油不宜多吃
「鮮肉月餅的酥皮,正是考驗店家功力的關鍵。酥皮必須層次分明,口感甜鹹適中,外形上看其包口處必須收口,汁水不能外露,且皮、餡需匹配均勻,才是一隻上乘的鮮肉月餅。」上海食品協會烘焙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許錦國表示,傳統的廣式月餅以甜餡兒居多,對中老年市民和糖尿病患者存在一定的食用風險,因此現制現售的鮮肉月餅成為時下流行的趨勢。「不過,鮮肉月餅的技術含量已經大眾化,從知名企業到街邊個體戶飲食店都有在售,因而在需求量和供應量呈現『雙增』的趨勢下,一枚上乘的鮮肉月餅讓市民們趨之若鶩。」
許錦國指出,在今天盲選的18個品牌鮮肉月餅中,有些因餡料摻加醬油、料酒後口感大不同。「一個好的鮮肉月餅需要色、香、味、形四者俱佳。肉質不佳、有渣就會影響口感。」而月餅行業國家級評委、上海食品烘焙委員會理事戴瑞松則指出,目前隨著食品、人力成本的增加,鮮肉月餅的盈利甚微,而皮餡兒配比不達標、肉料含量少也是出於成本原因。市消保委在現場測評中指出,根據《月餅》新國標,蘇式月餅理化指標肉與肉製品餡料含量每100克應大於35克,而目前多數品牌鮮肉月餅的餡料比不足35%,未達到新國標的要求。此外,「德興麵館」和「老盛昌」的鮮肉月餅淨含量與標示值偏差明顯超標。
「成人每天肉類食用標準因在80到100克,而一個鮮肉月餅的肉料含量實際上已經達到了50克。」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郭紅衛則向記者指出,甜食會膩、而鹹鮮的鮮肉月餅則一不小心就容易多食,相比傳統廣式月餅的高脂肪、高糖,鮮肉月餅也是高脂肪、高油、高蛋白的食品,因此每次食用一個足矣,建議控制食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