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8日訊2020年,濰坊高密市膠河生態發展區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深入開展「重點工作攻堅年」,積極推動「一強五清」,努力改善民生福祉,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全區經濟社會民生事業發展成效明顯。
產業布局不斷優化
立足自身基礎,發揮比較優勢,重塑地理經濟,打造了「一軸一帶四板塊」的發展布局。一軸,就是膠王路高效產業發展軸,突出綠色優先、產業集聚、工業互聯,堅持一體發展、錯位協同,重點突破智慧農業、集散物流和先進位造,全力構建融膠發展、動能轉換的活力磁極。一帶,就是高密膠河生態發展帶,突出生態廊道、水景共融目標定位,集聚發展觀光旅遊、節會經濟、醫療康養等特色產業,實施景點串珠式建設、濱河景觀一體化呈現,隆起一條新型景觀帶、文化帶、產業帶和城鎮帶。四板塊,就是按照「北蔬、南果、西糧、東商」的產業布局,紮實推進北部萬畝「中醫農業」綜合示範區建設,全力打造南部經濟林產業帶和十裡果品採摘長廊,深入實施西部糧區「保姆式」「菜單式」大田土地託管,加快東部山東融阜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園項目建設,建成輻射膠東半島的優質農產品集散地。
路域路網日臻完善
大力實施道路建設提升改造工程,「四橫四縱」路網體系逐步優化,高標準完成9.8公裡的東西大通道綠化、路緣石、排水管道鋪設和小柵欄裝配工程;全面完成乾渠路南延、蘭家莊路東擴工程。推進全長10.4公裡北起孟家溝水庫、南至膠州217省道的南北大通道建設,跨膠河大橋已建設完成,精準對接膠州路網架構實現多點互聯互通。縱深推進村莊道路硬化建設,投資300萬元硬化鄒家窵莊村路面2.9萬平方米,全高密市膠河生態發展區57個村道路硬化總面積達108萬平方米,在全高密市率先實現村莊道路「戶戶通」。在東西大通道9.8公裡道路沿線新裝路燈366盞、鐵藝小品428個,真正實現了「社村亮路燈、主路必有燈」的既定目標。
人居環境持續優化
積極開展「綠染南山全域生態」綠化行動,綠化路網總長度達79公裡、綠化面積126萬平方。全面提升生態宜居小鎮品質,從鎮區公共區域到村內村外全域高標準綠化,綠化村莊面積3350畝,超額完成市級要求的2年綠化任務;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集中攻堅專項行動,統籌推進村容村貌提升、汙水治理、美麗庭院創建等重點任務,在全市率先完成15處公廁新建任務,29個村完成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並通過驗收,高效運行物聯網農廁糞汙資源化利用智能管護平臺,18個村創評省級清潔村莊、美麗鄉村,為濰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觀摩會提供了現場,9月份濰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暗訪位居全市第3位、掛紅旗,「一村一幅畫、一社區一風光」全域大美格局逐步形成。
脫貧攻堅實效收官
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位的政治任務,堅持「全覆蓋、動態性、清單化、強約束」原則,把各級政策措施做細做實做到位,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1009戶、1693人全部實現穩定脫貧。組織貧困戶集中驗殘、逐社區打造精品庭院,統一粉刷房屋、發放涼蓆和夏涼被、整理更換暖心包;成立區級衛生清理小組,形成區、村和貧困戶三層次保潔制度。今年來,為貧困戶房屋充棚121戶,灶臺貼瓷瓦134戶,院內甬路打造79戶,牆皮粉刷300戶,房屋修繕215戶,安裝窗簾451個,打造花園62戶,發放家具646件。
文體生活更加豐富
文產融合成為鄉村振興的新亮點,成功舉辦第四屆高密南山秋梨文化節,同步開展全民健步行等10餘項文體活動。將弘揚傳統文化與發展旅遊產業相融合,著力放大「晏子文化」品牌效應,第一屆晏子文化研討會成功舉辦,晏子文化廣場順利落成,晏子紀念館開館運行,晏子公園投入使用,晏子法治公園正規劃籌建。加快村級活動場所建設,強化文娛設施配套,建成完善農家書屋12個、農村文體廣場61個,57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有序運行。培育文化「兩創」助力鄉村振興,膠河艾健康產業發展委員會、市農民畫協會膠河分會掛牌成立。以「道德銀行」宣講團為載體,利用各類宣傳媒體和道德大講堂、主題廣場,對國學文化進行公開宣講,推動晏子文化宣講活動進農村、進企業、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網絡,切實擴大國學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發展的覆蓋面,打造「文化兩創」新亮點。
教育事業全面提升
聚焦教育教學環境提升,前後投資6000餘萬元新建改建校舍2.1萬平米,穩步推進幼兒園、小學、初中三級校舍改造後續工程,積極開展校園硬體設施提升,配備配齊觸控一體機、全高清智能錄播器等智慧校園教學設備,李家營中學等10餘所學校教學環境全部實現了改造升級。深化教育改革,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李家營中學被評為濰坊市文明校園,高密市黨建工作示範校、高密市教育發展先進單位、高密市辦學滿意度先進單位;李家營小學被評為濰坊市中小學雙改行動特色學校、高密市先進黨組織等榮譽稱號;中心幼兒園和王吳幼兒園順利通過省級一類幼兒園驗收。在高密教育局家長滿意度問卷調查中總體名列全市第五名。
醫療衛生成效顯著
堅持「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理念,加強醫療硬體設施建設,整合醫療設施資源,增加醫務人員配備,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健全完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改建擴建李家營醫院,完善23所高標準社區、村級衛生室;王吳社區衛生室投入使用;楊家屯村、城律村等20所高標準村級衛生室的修繕提升加快推進。建立健全社村兩級愛衛組織體系,紮實開展特殊家庭查體、健康促進宣傳教育等醫療衛生服務活動。聚焦中醫藥產業,發揮膠河艾健康產業發展委員會引領作用,以艾草產業園為依託,加快「艾灸小鎮」建設。
社會治理穩中向好
持續深化「1+4」工作,縱深推進「一強五清」,以「道德銀行」和「農品聯盟」為抓手,解決軟弱渙散村和基層黨支部向心力問題,為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組織保障。57個村「道德銀行」穩定運行,健全完善「黨建引領、三治融合」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經驗做法作為提案在全國政協會議審議,新華社高管信息(山東)齊魯聚焦欄目專題刊發,56個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整合完成,全區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71.9%,提前完成濰坊市壯大村集體經濟年度考核指標。深入開展思想作風整頓暨「百日攻堅」行動,依託重點攻堅工作建舞臺、擺擂臺、設看臺,營造了幹事創業的基層政治生態。通過12345政務熱線將群眾不滿意問題全部納入臺帳,逐一落實解決辦法,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實現了涉法涉訴類基層矛盾和糾紛的源頭化解,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編輯 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