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有件寶貝名叫符望閣漆紗,它為何珍貴,只因它脆弱到很難展出

2020-12-12 騰訊網

2020年適逢紫禁城建成600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開幕後,故宮的門票可以用「一票難求」來形容。在遊覽的過程中,我們會看到很多珍貴文物,而「符望閣漆紗」卻憑藉超高人氣,成功在眾多文物中脫穎而出,專家告訴大家,這件文物展出後就會成為絕響,再想看不知道是哪年,這件文物究竟有什麼珍貴之處呢?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也是一座博物館,它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為72萬平方米。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北京故宮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到永樂十八年修建完成(1420年)。

轉眼間,北京故宮迎來600歲生日。在600年中,故宮見證了歷史的更迭,見證了朝代的興衰,更見證了24位皇帝的榮辱興衰。故宮官方為紀念這個重大的日子,特意推出「紫禁城建立600年大展」,此次大展用三個主題,18個歷史節點,讓遊客們進一步了解故宮的歷史文化。

在展廳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首次展出的文物,比如:神武門唐卡、《徐顯卿宦跡圖冊》、養心殿符板等。《徐顯卿宦跡圖冊》全面記錄明代官員徐顯卿的一生,雖然我們只能看到圖冊中的兩頁,卻可以感受到明代紫禁城內最真實的情景。

2020年9月10日,「紫禁城建立600年大展」開展後,前來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部分展廳還需要長時間排隊。在午門正樓展廳中,一件輕巧展品卻讓遊客停下腳步,這件展品是一片紗,全名為「符望閣漆紗」。

很多讀者會比較好奇,「符望閣漆紗」的用途是什麼?這片漆紗是符望閣的「紗窗」,符望閣是寧壽宮花園中最高大的建築,這個花園是乾隆為自己「退休」後專門修建的,正因如此,裡面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十分珍貴的。

在現代生活中,紗窗很常見,而「符望閣漆紗」能成為珍貴的文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很難保存下來。工作人員告訴大家:「因為它表面非常脆弱,以後很難有再次公開出展的機會了。」

「以漆膠紗曰漆紗,隋皮弁用漆紗為之。」通過翻閱歷史資料,我們可以得知,最早的漆紗實物出自戰國時期,但較為精美的漆紗多數來自於漢代之後,也就是說,在漢代時期,漆紗技術才得到快速發展。當時的漆紗被成為「纚」,它的主要被用來做裹發的巾幘,是古人製作冠飾的主要材料。

故宮內的「符望閣漆紗」保存難度大的主要原因是它非常薄,厚度和一張普通的A4紙類似,融合制羅工藝、漆藝和紙彩繪製等三種傳統工藝,由紗芯層、紙樣層、貼金層等六層構成,從層次上看,就可以知道製作流程非常複雜。

除了製作流程複雜外,「符望閣漆紗」的製作材料也很獨特,它是以桑蠶絲織物打底,然後上漆,這種漆並不是簡單的油漆,裡面需要含有氧化鐵、硫酸鈣等,在外層需用貼金工藝,並塗抹植物油脂。經過層層工序後,「符望閣漆紗」才被製作出來。

1773年,南方的工匠們將「符望閣漆紗」製作完成,立即快馬加鞭運送到故宮,因為製作難度比較大,數量只有十餘片,而展出的「符望閣漆紗」就是被保存下來的一片。

「符望閣漆紗」非常珍貴,部分專家曾提出仿製的想法,但讓人感到遺憾的是,他們卻無法將整體製作技巧破解,因為製作每層的工匠不僅要有超高的技藝,還需要有相互配合默契,只有才能製造出最佳漆紗,正因如此,仿製的想法只能被扼殺在搖籃裡。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低調奢華的漆紗被塑料紗窗取代,而製造漆紗的技術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當種種因素疊加,「符望閣漆紗」越來越珍貴,如果各位讀者對它感興趣,趕快去故宮看一看,大展結束後,估計再想看就遙遙無期了。

相關焦點

  • 「六百年,再講故宮」符望閣的漆紗
    目前正在故宮午門正樓以及東、西雁翅樓展廳展出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上,有一片來自符望閣的漆紗正在展出,這片漆紗厚度和一張普通A4紙類似,但它是由紗芯層、紙樣層、貼金層、打底層、暈染層和勾線層六層組成。這是它二百多年來首度與公眾見面。據故宮博物院介紹,因為它非常脆弱,以後公開展出的機會也不會太多。這件寶物是如何製作的?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 故宮600年大展究竟壕在哪裡?這件珍寶首次展出,卻也是最後一次
    「丹」指的就是紅色,代表了故宮紅色的宮牆;「宸」指的是屋簷、房屋,代表帝王的居所。所以,「丹宸」就指故宮,而「丹宸永固」就是祝故宮及其代表的歷史、文化能一直傳承下去。因此《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展出內容的主角不是別的,就是故宮本身,比以往任何一個展都要特別。這次大展,用450餘件文物及史料照片,展現了紫禁城600年的風雨歷程。
  • 一個展看遍紫禁城六百年 寧壽宮漆紗首次展出
    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開幕。展覽通過450餘件文物及史料照片,講述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營繕與保護情況,讓觀眾穿越歷史長河,領略紫禁城600年積澱的文化魅力。
  • 450餘件文物資料講述紫禁城六百年興榮
    中新社北京9月10日電 (記者 應妮)「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10日在故宮博物院午門開幕,展出文物及史料照片共計450餘件。展品以體現建築儘管不是一個以展品等級取勝的展覽,但該展還是呈現了不少亮眼的文物。例如首次展出的養心殿符板和五供,銅質符板上刻鎮宅靈符來守護宮室,前置香爐、蠟臺、靈芝五供。
  •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450餘件文物講述故宮的前世今生
    本次展覽共分為三大單元,鎖定了18個關鍵年份,展出450餘件文物及史料照片,其中不少為首次展出。 寧壽宮漆紗首次展出 步入午門正樓展廳,一套清乾隆時期的寶座屏風陳設格外引人注目。整套文物除了雕工繁複、鑲嵌精美的紫檀家具外,還有掐絲琺瑯太平有象、甪端香薰、亭式香筒、金鶴香薰等,盡顯莊嚴華貴的皇家氣派。
  • 450餘件文物講述紫禁城600年!深宮漆紗200年來首次公開展出
    透過展櫃玻璃窗,與康熙時的脊獸對望;一隻小巧的金甌永固杯,通體布滿金花,無聲訴說著對家國的美好祈願;尚未開放的符望閣亮出一片漆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修復師們仍在默默努力,希望尋回百年前的工藝……今天起,《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拉開帷幕,觀眾登午門城樓,回眸600年。
  • 450餘件文物講述紫禁城600年!深宮漆紗200年來首次公開展出_中國...
    透過展櫃玻璃窗,與康熙時的脊獸對望;一隻小巧的金甌永固杯,通體布滿金花,無聲訴說著對家國的美好祈願;尚未開放的符望閣亮出一片漆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修復師們仍在默默努力,希望尋回百年前的工藝……今天起,《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拉開帷幕,觀眾登午門城樓,回眸600年。
  • 故宮今年最重磅展覽昨開幕 450餘件珍寶回望紫禁城600年
    與康熙時的脊獸對望;聽金甌永固杯「講」對家國的美好祈願;鑑賞200多年來首次展出的深宮漆紗……昨天,故宮博物院今年最重磅的展覽——《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開幕。午門區域的西雁翅樓、正樓及東雁翅樓三個展廳中,450餘件珍寶,256米展線濃縮600年。展覽將持續至11月15日,觀眾持故宮博物院門票可免費參觀。
  • 一個展看遍紫禁城六百年 多件文物為首次展出
    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開幕。展覽通過450餘件文物及史料照片,講述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營繕與保護情況,讓觀眾穿越歷史長河,領略紫禁城600年積澱的文化魅力。清乾隆金甌永固杯。
  • 故宮600年大展究竟「壕」在哪裡?眾多國寶首次公開,錯過再等一百年
    銘文金磚 金磚又稱御窯金磚,是皇家的專利;雖然不是真金子做的,但也十分珍貴。之所以叫金磚,主要是因為敲擊它的時候,會有金石的響聲。,而這片輕巧漆紗很有可能被人一瞥而過。
  • 故宮600年午門大展!天大策展人帶你看展覽!
    神武門木合符,清同治,故宮博物院藏 神武門是紫禁城的北門,皇帝出行到景山或北海時會通過此門。清代挑選八旗秀女也由此門出入。 符望閣南間描金銀漆紗橫披窗槅心
  • 故宮:一座城的600年
    展櫃中有一片漆紗,誕生於1773年,由南方匠人們同心協力織造好,千裡迢迢送入故宮,成為符望閣裡的「紗窗」。  「200多年來,這片紗首度與公眾見面。」 漆紗本身只有普通A4紙這麼厚,卻由紗芯層、紙樣層、貼金層、打底層、暈染層和勾線層6層組成,完全透光。
  • 故宮最神秘的寧壽宮花園:乾隆一生襟懷在此間
    11月9日,《上新了·故宮》開播,首期嘉賓鄧倫、周一圍和蔡少芬在祝勇的帶領下探秘故宮四大花園之一的乾隆花園,發掘暫未對公眾開放的「倦勤齋」裡的故事。乾隆花園在節目中有了細緻而豐富的呈現,也將靜默於故宮一隅的乾隆花園推到了觀眾的視野中。
  • 今天起,故宮每日預約觀眾數量上調至3萬人!這些展覽正在舉辦
    國慶假期,故宮博物院正常開放。今日起,故宮每日預約觀眾數量上調至3萬人,上午、下午分別預約1.5萬人。在《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中,觀眾可以看到曾雄踞太和殿屋頂的脊獸、首次展出的符望閣漆紗等。
  • 你真正了解故宮嗎?裡面有多少寶貝,有多少神秘宮殿一般人看不到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還有好些民間捐助,故宮博物院文物數量之多,佔全國文物總數的六分之一;種類之廣,幾乎涵蓋了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所有文物門類。很多去過故宮的人也許要問,去故宮遊玩,看到最多的就是高大的宮殿,沒發現有多少文物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這是因為故宮文物體量太大、分布較散,每年展出的1萬多件文物分布在70多個展廳,觀眾走進故宮一般看不全。
  • 有人說「北京故宮只剩空殼,真正的精品在臺北故宮」,是真的嗎?
    導讀要說中國哪裡的文物最多最珍貴,大多數人肯定毫不猶豫的回答是北京故宮博物院,186餘萬件珍貴文物,絕大多數都是千金難換的寶貝。其實,中國還有一座被掏空的山,裡面也存滿了稀世珍寶,關於它的來歷,還要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前夕的那段歷史。
  • 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了一個金杯,它是大清的祖傳寶貝,十分珍貴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我國三大博物館之一,雖然它的建造歷史並不是很久遠,但因為它館中葬品數量眾多,且品級極高的原因,被列入我國三大博物館之中。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了一個金杯,它是大清的祖傳寶貝,十分珍貴!臺北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62,是中國的一家大型國家綜合性博物館,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博物館共分為四層,擁有文物65萬餘件,包括玉器、瓷器、書畫、銅器、貨幣等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