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展看遍紫禁城六百年 寧壽宮漆紗首次展出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

自1420年明成祖朱棣宣布北京宮殿竣工以來,這座巍峨壯美的建築群已矗立600年。在600年的傳承中,紫禁城將「天人之際」「禮樂複合」的中國文化思想一以貫之地發揚光大,是「有容乃大」文化胸懷的實物例證,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大成之城」。

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開幕。展覽通過450餘件文物及史料照片,講述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營繕與保護情況,讓觀眾穿越歷史長河,領略紫禁城600年積澱的文化魅力。

集古代建築之大成

從午門西馬道進入展廳,256米長的展線上,紫禁城600年的時光徐徐展開。展覽緊扣「時間」這一主題,選取600年中18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來講故事,並以紫禁城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象為背景,展現時序輪迴中的變與不變。

展覽分為西雁翅樓、午門正樓、東雁翅樓三個展廳。西雁翅樓展廳的主題為「宮城一體」,主要講述紫禁城營建的序幕、告竣和明代紫禁城內布局的改變,體現明代宮城建設理念及建築技巧。

紫禁城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竣工,此後共有14位明代皇帝居於其間。紫禁城建築繼承唐宋規制,與城市功能、山水形勢有機結合,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集大成者,代表了當時建築技術與藝術的最高水準。

展廳裡一組來自南京博物院和鳳陽縣博物館的琉璃構件,訴說著北京紫禁城與南京「新宮」、鳳陽中都的一脈相承。這三座明代宮城均採用中軸對稱、前朝後寢、左祖右社的布局,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傳統禮制思想。紫禁城四角設有四座角樓,外朝三大殿院四角還有四座崇樓,這種設計亦是源於《周禮·考工記》中的「四隅之制」。

紫禁城的營建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同時也凝聚著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的心血。以木作為例,建造大殿所需的楠木生長在深山密林中,採伐過程十分艱險,採木工常「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採伐後還要疏通運河、開闢道路,將木料從南方運至北京。營建宮殿所需的磚瓦品種之多、數量之大也很驚人。琉璃瓦有筒瓦、板瓦、滴水、勾頭等不同形制,磚有城磚、地磚、金磚等多種類型。據統計,紫禁城城牆、宮牆及三臺所用的城磚數量在8000萬塊以上,每塊城磚重48斤有餘,總重193萬噸,生產和運輸都極為艱巨。

展廳裡陳列的《徐顯卿宦跡圖冊》《朱瞻基行樂圖卷》等古代畫作,反映了明代紫禁城部分宮殿的格局。《徐顯卿宦跡圖冊》是明代翰林官員徐顯卿成長曆程和仕宦生涯的真實寫照,其中有一頁「皇極侍班」描繪了皇極殿(清代改稱太和殿)舉行大朝的情景。細心的觀眾可以發現,圖中的建築與今天我們看到的有所不同。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狄雅靜介紹,太和殿兩側原為斜廊連接,不利於防火,清代康熙帝重建太和殿時,將斜廊改成防火牆,即今天人們所見到的樣子。

寧壽宮漆紗首次展出

步入午門正樓展廳,一套清乾隆時期的寶座屏風陳設格外引人注目。整套文物除了雕工繁複、鑲嵌精美的紫檀家具外,還有掐絲琺瑯太平有象、甪端香薰、亭式香筒、金鶴香薰等,盡顯莊嚴華貴的皇家氣派。正樓展廳策展人、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副研究館員張杰說,以往觀眾參觀大殿時只能遠看,這套文物讓大家得以近距離欣賞皇帝臨朝時的器物陳設。

午門正樓展廳主題為「有容乃大」,展現了清代各個時期紫禁城建築格局與風格的變化。清代共有10位皇帝生活在紫禁城,為滿足其理政、寢居等功能需求,在不改變總體布局的基礎上,多次進行重修或改建,形成今日紫禁城的基本面貌。

「坤寧宮是皇后寢宮,它的改建體現了清初滿漢文化的碰撞融合。」張杰介紹說。順治帝入關後,仿瀋陽清寧宮重修坤寧宮,康熙朝以後大婚合巹禮按滿族傳統由乾清宮移至坤寧宮,薩滿教祭祀活動也在此舉行。展廳裡展示了神鈴、錦幅、七星女神畫像等坤寧宮夕祭用品,具有濃鬱的滿族文化色彩。

來自太和殿屋脊的琉璃小獸是此次展覽的一大看點。這套小獸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太和殿時的原件,製作精巧,形象生動,每件小獸都有美好的寓意。尤其是最後一件行什,只在太和殿出現,是太和殿建築至高等級的體現。行什是一種帶翅膀的猴面人像,頗似傳說中的雷震子,將它置於太和殿之巔,有驅雷避火之意。

張杰告訴記者,展廳中有不少文物為首次展出,如神武門唐卡、養心殿符板及五供,都是古建築簷檁上放置的鎮物,還有一件製作工藝十分精湛的漆紗,來自目前尚未開放的寧壽宮符望閣。寧壽宮是乾隆皇帝為自己退位後準備的宮殿,其建築裝飾華美絕倫,代表了乾隆時期的工藝巔峰水平。符望閣位於寧壽宮花園的第四進院落。展櫃裡這件花紋繁複的描金銀漆紗,是符望閣南間的窗槅心,它的厚度和一張普通A4紙差不多,卻由紗芯層、紙樣層、貼金層、打底層、暈染層和勾線層六層組成。這件漆紗製作於1773年,以今天的科學技術手段,仍然未能實現對其工藝的徹底理解,更難以原樣複製。此次展覽是它200多年來首度與公眾見面,因其脆弱的表面狀況,以後恐怕也難再有機會展出。

展廳東端有一座1:350比例的紫禁城宮殿建築全景模型,讓觀眾可以縱覽紫禁城全貌。模型中設置了9處打卡點,掃描二維碼即可打卡了解古建築背後的故事。其中有一座靈沼軒,是以磚石和金屬為主體結構的西洋式建築。靈沼軒位於延禧宮內,由德國設計師設計,宣統元年(1909年)開始建造,因辛亥革命爆發而被迫停工,至今未完工。這座建築的構造和裝飾結合了中西方文化特色,反映了20世紀初西學東漸的風潮。

講述守護國寶故事

1914年,古物陳列所成立,紫禁城自此對外開放。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開幕典禮在乾清門內舉行。東雁翅樓展廳以「生生不息」為主題,通過大量的老照片影像、史料檔案和實物展品,展現故宮博物院自成立以來的發展歷程和工作成果。

展櫃裡,一本1933年印製的《故宮日曆》吸引了記者的目光。這是故宮博物院建院初期開發的文化產品,從1933年至1937年持續刊印。日曆採用活頁形式,每頁正面是日期、節令,背面為經典繪畫藏品,並附上時代和名稱。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為保護國寶不在戰火中受損,故宮博物院開展了歷時十餘載、行程數萬裡的文物南遷。1.9萬餘箱文物在長時間的輾轉顛簸中損失極微,創造了戰爭時期文化遺產保護的奇蹟。展覽中的《北平故宮博物院文獻館南遷物品清冊》《文物播遷經過路線圖》等檔案文獻,講述了老一輩故宮人赤心護國寶的故事。

新中國成立後,故宮的保護和修繕翻開了新篇章。1961年,故宮入選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2年,以武英殿大修為試點工程,故宮的「世紀大修」拉開序幕。展廳裡展示了一座清代請神位龍亭,並用視頻闡釋了龍亭的修繕過程和方法。從中可以看出,故宮的古建築保護修繕越來越精細化、科學化,將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結合,讓文物古建重煥光彩。

如今,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宮木結構建築群,也是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表示,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讓觀眾更深入全面地理解曾經的紫禁城、今日之故宮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珍視遺產、保護遺產、傳承遺產的理念融入新時代文化自信的洪流中。(記者 鄒雅婷)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一個展看遍紫禁城六百年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自1420年明成祖朱棣宣布北京宮殿竣工以來,這座巍峨壯美的建築群已矗立600年。在600年的傳承中,紫禁城將「天人之際」「禮樂複合」的中國文化思想一以貫之地發揚光大,是「有容乃大」文化胸懷的實物例證,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大成之城」。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開幕。
  • 一個展看遍紫禁城六百年 多件文物為首次展出
    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開幕。展覽通過450餘件文物及史料照片,講述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營繕與保護情況,讓觀眾穿越歷史長河,領略紫禁城600年積澱的文化魅力。清乾隆金甌永固杯。
  • 450餘件文物資料講述紫禁城六百年興榮
    中新社北京9月10日電 (記者 應妮)「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10日在故宮博物院午門開幕,展出文物及史料照片共計450餘件。展品以體現建築儘管不是一個以展品等級取勝的展覽,但該展還是呈現了不少亮眼的文物。例如首次展出的養心殿符板和五供,銅質符板上刻鎮宅靈符來守護宮室,前置香爐、蠟臺、靈芝五供。
  • 「六百年,再講故宮」符望閣的漆紗
    央廣網北京10月8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之聲系列策劃《六百年,再講故宮》,今天繼續邀請歷史學家閻崇年,帶您剖析故宮藏品的奧秘。故宮內的符望閣是寧壽宮花園內最高大的建築,閣內裝飾精緻,結構複雜,也有迷樓之稱。
  • 600年首次公開!紫禁城百年壕展!一生僅有一次機會!
    故宮官宣了讓所有人都期待已久的紫禁城600年大展!逢百年的故宮慶祝大展,可以說是每個人一生僅有一次機會的體驗!這可能是今年全國最值得看的展覽! 此次展出的名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丹宸」什麼意思,君君解釋下,「丹宸」就是宮殿,朝廷的意思。
  • 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揭幕!這些首次亮相文物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9月10日,作為故宮博物院系列紀念展之一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宮午門開幕,450餘件文物及史料照片,生動展現了紫禁城600年的風雨歷程。其中,有不少首次亮相的珍貴文物。讓我們來盤一盤這些文物背後的故事,一窺600年故宮的雲煙往事。工作人員正在布展。
  •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450餘件文物講述故宮的前世今生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 六百年來,25朝24帝在這座宮殿,這方唱罷那家登場。如何將幾百年來紫禁城的春夏秋冬、日月星辰濃縮到一個展中去? 這些都可以在9月10日開展的故宮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中找到答案。
  • 故宮有件寶貝名叫符望閣漆紗,它為何珍貴,只因它脆弱到很難展出
    2020年適逢紫禁城建成600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開幕後,故宮的門票可以用「一票難求」來形容。在遊覽的過程中,我們會看到很多珍貴文物,而「符望閣漆紗」卻憑藉超高人氣,成功在眾多文物中脫穎而出,專家告訴大家,這件文物展出後就會成為絕響,再想看不知道是哪年,這件文物究竟有什麼珍貴之處呢?
  • 故宮600年大展來了!紫禁城屋脊上的神獸搬下來給你看!
    備受矚目的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終於來了!此次展覽名稱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將於9月10日-11月15日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開幕。布展現場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此次展覽展出了諸多精品文物,其中不少為首次展出,每一件都經過了策展團隊的精心挑選。首次展出的金箔漆紗在正樓展廳寧壽宮區展出的漆紗,製作於1773年。自發現後,就被下令不允許展覽。這是它在200多年來首度與公眾見面,因為漆紗非常脆弱,以後恐怕也不容易再有機會公開展出。
  • 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下周開幕,帶你穿越回400年前的紫禁城
    據故宮博物院微信公眾號「微故宮」消息,備受矚目的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將於9月10日-11月15日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亮相。此次展覽將展出諸多精品文物,其中不少為首次展出。距今400多年前的紫禁城午門和太和廣場是什麼樣?
  • 現場|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從明太祖諡冊看到「宮城一體」
    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紫禁城已經在中華大地上巋然屹立了600年,為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舉辦了系列紀念活動,澎湃新聞獲悉,作為紀念展之一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今天正式於故宮午門開幕,展出的展品中,包括明代永樂「青玉明成祖諡冊」,《朱瞻基行樂圖》、太和殿上的脊獸、乾隆參與設計的金甌永固杯
  • 紫禁城六百年大展落幕,為何這麼火?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 宋宇晟)「從9月10日到11月15日,好像用一場展覽給紫禁城過了一個盛大的生日。」  11月15日,火到要搶票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落下帷幕。展覽的最後一天,依舊有很多人前去排隊看展、很多網友在微博上曬出自己排隊的照片。
  • 450餘件文物講述紫禁城600年!深宮漆紗200年來首次公開展出
    透過展櫃玻璃窗,與康熙時的脊獸對望;一隻小巧的金甌永固杯,通體布滿金花,無聲訴說著對家國的美好祈願;尚未開放的符望閣亮出一片漆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修復師們仍在默默努力,希望尋回百年前的工藝……今天起,《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拉開帷幕,觀眾登午門城樓,回眸600年。
  • 故宮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參觀指南(時間地點+門票購買)
    )  ➤展覽名稱: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展覽地點: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查看交通】  ➤展覽門票:本展覽不單獨售票,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免費參觀。  此次展覽展出了諸多精品文此次展覽展出了諸多精品文物,其中不少為首次展出,每一件都經過了策展團隊的精心挑選。  ➤展覽中有哪些精彩絕對不容錯過?  策展團隊來親自為大家劃重點!物,其中不少為首次展出,每一件都經過了策展團隊的精心挑選。展覽中有哪些精彩絕對不容錯過?策展團隊來親自為大家劃重點!
  • 故宮今年最重磅展覽昨開幕 450餘件珍寶回望紫禁城600年
    與康熙時的脊獸對望;聽金甌永固杯「講」對家國的美好祈願;鑑賞200多年來首次展出的深宮漆紗……昨天,故宮博物院今年最重磅的展覽——《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開幕。午門區域的西雁翅樓、正樓及東雁翅樓三個展廳中,450餘件珍寶,256米展線濃縮600年。展覽將持續至11月15日,觀眾持故宮博物院門票可免費參觀。
  • 450餘件文物講述紫禁城600年!深宮漆紗200年來首次公開展出_中國...
    透過展櫃玻璃窗,與康熙時的脊獸對望;一隻小巧的金甌永固杯,通體布滿金花,無聲訴說著對家國的美好祈願;尚未開放的符望閣亮出一片漆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修復師們仍在默默努力,希望尋回百年前的工藝……今天起,《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拉開帷幕,觀眾登午門城樓,回眸600年。
  • 紫禁城600年超級大展,為什麼好看?
    你在時間的那裡而我在這裡你已等候我多時終於知己般相遇一見如故9月10日起,《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拉開帷幕,諸多精品文物首次亮相,觀眾可以登午門城樓看大展,回眸600年一瞬間。春夏秋冬、日月盈昃、辰宿列張……本次展覽觀眾將感受到故宮不同季節、不同景象的變化之美。
  • 帶你逛紫禁城600年大展
    ,當屬紫禁城600年大展——《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年》了。都說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紫禁城600年大展通過實物、各種影像資料,系統梳理了故宮600年來的脈絡,一些展品從全國其他地方調運而來。也因為這份「難得」,今年「十一」假期,專程趕往故宮看紫禁城600年大展的觀眾也相當多。最近,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也探訪了紫禁城600年大展,一起去看看,它到底是否值得一看。
  • 故宮600年大展開啟!一生僅能遇見一次的百年大展有哪些亮點?
    9月10日-11月15日,故宮博物院推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以450餘件文物及史料照片展現出紫禁城600年走過的風雨歷程。這個一生只能遇見一次的百年大展值得一看,下面就跟著小編一睹為快吧~ 此次展覽使用了午門區域的西雁翅樓、正樓及東雁翅樓三個展廳。參觀由午門西馬道進入,東馬道離開,展線全長256米,緊扣「時間」這一主題,以四季變化的景象為背景,使觀眾在參觀展覽的過程中感受到故宮不同季節不同景象變化的美感。
  • 紫禁城六百年,故宮博物院推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故宮博物院推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以450餘件文物及史料照片展現紫禁城六百年歷史。據報導,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9月10日,作為故宮博物院系列紀念展之一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宮午門開幕,450餘件文物及史料照片,生動展現了紫禁城600年的風雨歷程,這也是今年故宮博物院的重量級展覽。展覽展至11月15日,憑故宮博物院門票進院後可免費參觀。此次展覽使用了午門區域的西雁翅樓、正樓及東雁翅樓三個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