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快評:參拜了竹山紫南宮的郭臺銘,對兩岸關係有新想法嗎?

2020-12-12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6月17日,投入中國國民黨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黨內初選的郭臺銘,攜夫人參訪了南投縣竹山鎮紫南宮。

&nbsp&nbsp&nbsp&nbsp竹山紫南宮,是一個香火鼎盛的地方,它與其它廟宇最大的不同,就是有許多人來這裡求取發財金。那些生意周轉困難,或想投資發財的人,都帶著一顆虔誠之心,在土地公面前「擲筊」,獲的同意後即可借取600元現金。許多人拿著跟神靈借來的錢去投資,結果都發了財,然後十倍二十倍甚至數百位地還錢。郭臺銘夫人說她20多年前也來求過發財金,難怪嫁了個有錢的主呀。

&nbsp&nbsp&nbsp&nbsp其實,紫南宮的特別何止於靈驗的發財金,土地公公本身就是與眾不同。紫南宮的土地神是穿官服的,且有文武護將隨從。原來,據竹山地方口口相傳,當年「嘉慶君」巡遊臺灣,來到竹山被濁水溪擋住了去路,便向竹腳寮土地公祈求幫忙。竹腳寮土地公顯靈安全護送「嘉慶君」過濁水溪,到鹿港出海。「嘉慶君」回朝後封竹腳寮土地公為官。竹腳寮土地公就是現在的紫南宮土地神。

&nbsp&nbsp&nbsp&nbsp哦,這不就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傳說嗎?這紫南宮土地神的故事,承載著一個偉大的道理:臺灣這塊土地是大清朝的一部分。

&nbsp&nbsp&nbsp&nbsp在竹山,說明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又何止是紫南宮土地神的故事。竹山,本身就是中國人開拓臺灣最好的例證。

&nbsp&nbsp&nbsp&nbsp竹山,舊名林圮埔。林圮原是鄭成功的部將。1661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為了保證軍隊供給,派出部分官兵開荒種糧。當年竹山一帶是臺灣少數民族水沙蓮部落,他們不甘被趕入更遠的山區,不斷襲擊墾荒的漢人。林圮帶領大家一邊墾荒一邊戰鬥,終於在竹山站住腳。然而,在一次少數民族襲擊中,林圮獻出了生命。人們把林圮及其他犧牲者安葬,將林圮用生命開墾出來的這塊土地稱為「林圮埔」。至今,林圮的墓還在竹山市的街心。到了日本殖民臺灣時,為了消滅臺灣人對祖國的記憶,才將林圮埔改稱竹山。

&nbsp&nbsp&nbsp&nbsp臺灣是中國人開懇出來的。鄭成功的軍隊,基本上可以說是臺灣島最早的開墾者。那之前,臺灣少數民族還只是個只會打獵不會農事的未開化者。他們只知族人領地,沒有國家領土意識,荷蘭人在島上的剝削對象基本都是大陸來的打工者。

&nbsp&nbsp&nbsp&nbsp竹山還是八通關古道的西部起點。「牡丹社」事件後,奉命暑理臺灣事務的沈葆楨,上奏朝庭「開山撫番」,派遣軍隊開鑿通往東部後山的道路。八通關古道就是臺灣中部通往花蓮的第一條道路。

&nbsp&nbsp&nbsp&nbsp我也曾經到過竹山。那天,友人領著我站在林圮墓前,去爬了八通關古道起點的九十九級臺階,拜了戴著官帽的紫南宮土地神。我的眼中噙滿了淚水,你能說這裡不是中國的土地?你能說這裡生活的人民不是我們的兄弟姐妹?當林圮們的汗水和鮮血灑在這塊土地上的時候,這裡的血已經與我們融合在一起了。

&nbsp&nbsp&nbsp&nbsp我不知道郭臺銘和他的夫人在參拜紫南宮土地神時想到了什麼?如果說媽祖託夢要他出來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那麼,戴著官帽的土地公應該會要求他搞清楚自已是不是中國人?一定對他把兩岸關係表述成近似「兩國論」不滿。土地公一定會說,臺灣人除了現在比例極少的少數民族外,哪個人的祖宗不是從大陸來的,蔡英文的開臺祖不就是那個鎮壓林爽文起義的大清將領蔡攀龍嗎?不認中國為祖國的人就是數典忘祖。

&nbsp&nbsp&nbsp&nbsp臺灣與祖國分離了70年了,之前還被日本殖民了50年。受到過殖民者「皇民化」教育的那代人,如李登輝之流,有媚日情結賣臺求榮很正常。學「去中國化」教科書長大的「天然獨」不識祖國為何也可理解。這是中華民族必須承受的痛。這個痛的過程也是大陸追求統一的過程,這個痛的結果必須是兩岸統一的歡欣。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世界上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統一的步伐。這個過程,需要兩岸人民共同參與,是兩岸人民的共同責任。其實,這一點,臺灣的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以及各類「臺獨」分子,反而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他們利用中美關係的變化,加緊「投美抗中」,就是希望延遲這個進程的到來。他們採取種種限制兩岸交流的措施,就是害怕「天然獨」們在兩岸交流又恢復了兩岸的天然親情。他們不斷地用統「獨」撕裂臺灣社會,就是要剝奪藍營特別是中國國民黨參選人的兩岸話語權。藍營的參選人們,你們有必要隨蔡英文民進黨起舞嗎?

&nbsp&nbsp&nbsp&nbsp希望參拜了紫南宮土地神的郭臺銘好好想一想,希望國民黨的韓國瑜們好好想一想,你們應該秉持什麼樣的兩岸觀。

&nbsp&nbsp&nbsp&nbsp別讓媽祖、土地公們為你們著急!(中國臺灣網特約作者:且十)

相關焦點

  • 郭臺銘倡議籤訂兩岸和平協議 遭蔡英文出言譏諷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蔡英文昨日來到國民黨深藍票倉、臺北市大安區、松山區、信義區,先後參拜福佑宮、慈佑宮、福德宮。 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日前再度倡議籤訂兩岸和平協議。對此,蔡英文回應稱,「郭臺銘提的啊?聽聽就好。」
  • 兩岸媽祖宮廟連線新春祈福 郭臺銘同拜年
    兩岸媽祖宮廟連線新春祈福 郭臺銘同拜年 2018-02-17 10:16:3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孫靜波
  • 臺灣旅遊|南投縣很有名的求財廟-竹山 紫南宮
    據當地人說 紫南宮 ,是南投縣竹山鎮很有名的求財寺廟,而且周圍都是金雞裝置,也有超多人在誠心拜拜的,還有類似觀眾借庫的體系存在,小編當然不放過,也要一拜啦!竹山紫南宮已經有三百多年歷史,因為土地公借發財金給信眾而享有盛名。且廁所的獨特造型及乾淨明亮隨時清潔為一大特色。
  • 兩岸關係是否還有轉機?港媒提出這個觀察點
    (圖片來源:臺媒) 兩岸關係的持續緊張已造成嚴重的政治經濟影響,各方人士無不憂心忡忡。更重要的是,這種態勢還會進一步惡化嗎?臺灣學者王高成指出,民進黨和蔡英文若要緩和兩岸關係,「520」演講即使講不出「九二共識」,至少要符合「九二共識」的精神,如果沒有這樣的表述,兩岸關係不會緩和,而會僵持下去,或是持續惡化。
  • 南投紫南宮發財金 去年借出三億
    在信徒心目中,紫南宮的金雞很靈驗,老少信徒都特別「摸一把」,祈求平安。  據臺灣媒體報導,南投縣紫南宮因為出借信眾「發財金」,不少信眾因此發跡出名;主委莊秋安說,紫南宮供奉的土地公,保佑的是「正財」創業信眾,為非作歹搞「偏財」者,一旦到廟裡參拜,很快就落網。
  • 十大必拜財神廟 南投紫南宮居首
    全臺超過1萬間寺廟中有29間著名財神廟,網友透過網絡投票選出必拜十大財神廟,其中南投竹山紫南宮奪冠。  農曆春節迎財神的時間多為年初四或初五,新的一年想求得好運勢,馬上行動就對了。入口網站「番薯藤」自1月7日至2月4日舉辦為期近1個月的全臺財神廟票選活動,有10萬網民上網投票。
  • 郭臺銘:期待山西關公祖廟聖像來臺增進兩岸和平發展
    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胡蘇平,臺灣立法機構負責人王金平,臺灣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等在迎駕儀式前舉行記者發布會。記者會上,郭臺銘表示,關公是武財神,是中華民族最好的品牌,「忠、孝、仁、義」精神的代表。此次關公祖廟聖像來臺巡遊,不僅能散播一種精神和信仰,保佑臺灣風調雨順,更期待通過此次宗教交流,增進兩岸和平發展。
  • 劉紅:「2019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反映「兩岸關係的新曆程和新...
    劉紅:「2019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反映「兩岸關係的新曆程和新成果」 2020年01月21日 18:4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596期】  「2019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反映出「兩岸關係的新曆程和新成就」,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體現兩岸關係的基本面  2019年的兩岸關係,波瀾壯闊,時有起伏,主要沿著兩個方面演變
  • 我國「最闊氣」寺廟,遊客可以向菩薩借錢,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參拜
    這座寺廟位於臺灣竹山鎮的紫南宮,在臺灣省也非常有名,是臺灣的十大財神殿之一,在中國也是最深、最有名的, 其實這座紫南宮不大,供奉給土地公的殿宇佔地面積也不過幾十平方, 但是,說到這裡的建築,比起金碧輝煌的中臺禪寺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但這裡的香火特別旺盛。
  • 國民黨兩岸新論述核心還是擱置了「九二共識」 丨直說快評
    國民黨改委會兩岸小組經過多次開會後,終凝聚出重中之重的兩岸論述,內文長達3336字,而「九二共識」存廢與否經內部多次激辯後,國民黨尊重「九二共識」的歷史成果,強調兩岸關係多年來從對抗走向和解,再走回僵局,「九二共識」是關鍵因素,痛批民進黨長期抹黑「九二共識」。不過,國民黨提出四大支柱來建構和平穩定的臺海新關係,包括所謂「堅持『中華民國』主權、保障自由民主人權、維護臺灣安全優先、創造雙贏共享繁榮」。
  • 曾馨瑩17日回南投娘家,合體郭臺銘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的妻子曾馨瑩原本反對郭參選,但據了解,在初選倒數不到一個月,郭臺銘17日將和曾馨瑩回到曾的娘家南投中興新村,這也是兩人將首次在競選場合中同臺亮相。郭臺銘與曾馨瑩是在2007年鴻海的尾牙上相遇 ,當時兩人戀情發展迅速,遂在2008年7月26日完成世紀婚禮。
  • 《兩岸關係》——臺中紀行
    因為大甲臨海,當地民眾篤信媽祖,紛紛前往林氏家中參拜媽祖,香火鼎盛。鄉民見此,徵得林氏同意,擇地於現址建一座小祠供奉,便是大甲鎮瀾宮的前身。   臺中縣大甲觀光產業進協會導覽組長蔡明憲告訴記者,據說當年供奉媽祖的小祠建成後,信徒日益增多,香火更加興旺。然而,小祠歷盡200多年風雨不斷毀壞,但都由歷代媽祖信徒集資修葺,並擴大成至今的宏大規模。
  • 郭臺銘剛剛去拜廟:媽祖要我出來選
    臺灣鴻海董事長郭臺銘昨天鬆口表示這兩天將決定是否參選2020,引發政壇震撼。他今天上午來到板橋慈惠宮參拜,拜完媽祖後正式回應,今天他專程來問媽祖,是否要參選2020,得到的答應是,媽祖要他出來選。 郭臺銘形同已表態將參選2020。
  • 羊年必拜10大「財神廟」 竹山紫南宮奪冠
    臺海網2月20日訊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迎接羊年到來,大年初二是返鄉回娘家的日子,許多民眾也會趁勢到各地廟宇拜拜,希望在新的一年可以有好的開始,除了祈求身體健康、事業順利外,求財想必是許多民眾最常許的願望,全臺廟宇那麼多,到底哪些財神廟最受歡迎、最靈驗呢?
  • 2021兩岸關係展望
    因此,2021年的兩岸關係可說只有可能更糟,而不是最糟。       民進黨對於兩岸關係的認知,是造成兩岸關係倒退的主要原因。民進黨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就如同陳水扁時期的「九二精神」。民進黨認為既然國共兩黨可以在1992年談出一個九二共識,那換民進黨當家做主了,民進黨也希望可以談出一個新共識。而這也就是為何民進黨主張,在不設政治前提框架下,民共兩黨可以達成一個共識。
  • 島內學者談兩岸新局勢:2019年將是兩岸關係的關鍵一年
    在這一兩岸關係佔了超過一半篇幅的談話中,她提出「中國必須正視中華民國臺灣存在的事實」「必須以和平對等的方式來處理我們之間的歧異」等「四個必須」,並揚言為兩岸交流建起「三道防護網」。「九合一」選舉慘敗後,蔡英文想出的對策不是反省政策,而是向深綠靠攏。當天,「在選舉中用民意痛擊民進黨」的高雄市針鋒相對地提出「三個必須」:必須為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努力、必須交流溝通、必須互相尊重。
  • 臺灣民意新變化與兩岸關係走向
    這一結果,顯示了民進黨當局快速失去民心的現實,反映出島內民意的新變化,也對島內藍綠內部生態、島內政治及兩岸關係產生深遠影響。臺灣的各種民意調查也進一步印證了臺灣民意的積極變化,表明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積極因素在增加。
  • 疫情受控 兩岸重啟交流呼聲高
    香港中評社22日發表快評指出,自兩岸「小三通」2001年起開通以來 快評指出,「小三通」對金門經濟民生的重要性容易理解,只有恢復「小三通」、恢復金門和廈門的交流往來,金門才能再現活力與榮景。 快評強調,某種程度上,金門是臺灣的縮影,金廈關係是兩岸關係的一個縮影。
  • 2018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
    他期待兩岸企業家能多探討如何將兩岸經濟推向更高層面的發展合作,使兩岸產業優勢互補,兩岸經濟共同繁榮,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吳家瑩表示,汪洋在演講中強調大陸對臺資企業的服務政策會越來越好,這充分反映大陸對惠臺政策一以貫之的決心,也反映了兩岸企業家的期待,讓臺商更有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更有信心為推動兩岸經濟發展做貢獻。
  • 兩岸關係民調與臺灣人性格有密切關聯
    不久前,臺「陸委會」公布例行性民調,有高達85%民眾主張兩岸關係「廣義維持現狀」,除了顯示馬當局維持現狀主張,仍掌握臺灣多數主流民意,同時這與臺灣人在面對環境變化、實力消長與制度變遷中的一種直觀性格的展現,那就是安定與保守的臺灣人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