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同鎮這個村,有一位「護林山神」

2020-12-09 騰訊網

朱立富,2014年從大同鎮板溪村支部副書記崗位上退休回家,2017年元月被聘為村生態護林員。

護林期間,堅持以山為家,以林為業,兢兢業業,得到群眾的廣泛認可,年年被大同鎮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板溪村有4個村民小組,1325人,山林面積7000畝,是一個林業大村。剛接手時,為了管好山林,朱立富在森林防火戒嚴期內做到三改,改上墳祭祖為屋內祖堂+屋外文明祭祖;改固定哨卡為固定+流動哨卡;改親人親屬包保為親人親屬+黨員代表包保。通過嚴格執行三改,板溪村的防火被動局面一舉得到徹底改變,出現了三多三少現象,文明祭祖的人多了,野外用火的人少了;參與管理的人多了,事不關已的人少了;護林人多了,毀林人少了。

板溪村三組23戶72人,原先全部住在小桴山一帶、山高林密,是村防火重點組。十年前從老屋全部搬遷到村部周邊,每逢清明、春節祭祖時,村幹和護林員都感到頭痛,通過三改後,這個組的群眾都自覺到宗族祖堂去祭祖、墳上只插一根鞭。這一作法在板溪村各組推廣後,防火效果非常明顯。多年來板溪村沒有發生一起野外用火,成為全鎮林業管理先進單位。

在管好現有山林的同時,為了發展特色經濟林,提高農民收入,做到在保護中發展,朱立富積極給村兩委出點子、提建議、當參謀,實行了兩變一提高,變用材林為經濟林,變毀林植樹為四旁植樹,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幾年下來,板溪利用山邊、路邊、地邊、河邊、庫邊、渠邊、稻場邊發展油茶500畝、雷竹800畝,利用荒地種植藥材200畝。

二組黃松高是一個個體運輸戶,家裡的責任田、責任地荒蕪比較多,朱立富利用晚上時間多次主動上門做思想工作,在朱立富的帶動下,黃松高發展油茶30畝。現在板溪村油茶長勢良好,雷竹、藥材直接給板溪群眾創造了經濟收入。看著山上茶苗長高了、山坡添綠了,朱立富開心地笑了。

板溪村配有4個護林員,素質和技能都不高,為了提高林業管理水平,帶領好這支隊伍,朱立富經常組織護林員學習《森林法》等法律法規,培訓護林員防火知識,督促護林員上崗巡查,做到各人負責管轄的範圍,一月一檢查、半年一考核、全年大總結,考核結果直接與工資掛鈎。

近幾年來, 板溪村不僅沒有發生一起林業案件,還保護了山青水秀。護林、管林、愛林的朱立富被板溪群眾稱為「護林山神」。

(更多資訊請關注「蘄春網」公眾號)

責 編:詹明廣

編 審:程小年 詹 松

總編審:童志勇

相關焦點

  • 大同鎮的「大不同」書記——記建德市大同鎮黨委書記周友紅
    大同鎮這些年經濟的高速發展並沒有「衝昏」周友紅的頭腦,作為農村長大的基層領導幹部,周友紅心裡更是時刻裝著群眾,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沒有人會忘記,2008年年初的大雪造成的全國範圍內的冰凍災害,大同鎮江頭村彌陀山的村民們也永遠不會忘記周友紅的「壯舉」。
  • 合川:「山神爺」王忠洪 護林防火情系青山
    日前,筆者在合川區清平鎮福林村3社一個名叫吉緣寺的森林防火檢查站看到,一位身著藍布衣服的精瘦老人拿著喇叭,正在向過往行人作宣傳。福林村文書楊長春告訴筆者,這位精瘦老人,就是該村八十歲的護林員王忠洪。    「我當護林員有十幾年了,只要有我在,就有我身後的山林在!」
  • 寧夏故事|「護林是我的命,我的心走不出這座山」——護林員孫國亮...
    這個比實際年齡看似老十多歲、雙手像半截老松木的人,和這裡的100多位護林員一樣,患上了風溼病、胃病等職業病,遇到變天時節,靠貼膏藥才能勉強維持巡山。孫國亮笑言,自己老了,可能再有幾年就走不動了。「等我百年之後,把我的骨灰撒到山裡,繼續守護賀蘭山。」
  • 一體化管理村衛生室,建德大同鎮垃圾分類全域覆蓋
    然而現實情況是,衛生院每天進出的繁雜人員特別多,除了醫療垃圾之外,還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醫院進出人員佩戴的口罩鑑定為有害垃圾還是其他垃圾,或可能產生醫療垃圾混入其他垃圾桶的情況,紛繁複雜;每個行政村又有衛生室,如何統一管理好這些衛生室的垃圾分類工作,準確地做好衛生院垃圾分類著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 嵩明「護林人」馬加周:痴愛一座山 守護一片林
    掌上春城訊「我愛山愛了一輩子,這輩子,值得」,嵩明縣嵩陽街道大營居委會76歲的老人馬加周回看自己走過的路,爬過的無數山頭,欣慰地說。綠了荒山,白了頭髮,馬加周從1984年開始守護山林,30多年如一日,一天天,一步步,用一輩子的愛,對綠水青山做最長情的告白。在護林的路上,一走就走了一輩子。
  • 聚焦大同鎮明長城
    至此大同鎮邊牆全線貫通。這道新修築的邊牆,按照文獻記載,通高、底闊均為一丈五尺,收頂九尺,牆上另築有高五尺的女牆,牆外開挖口闊一丈五尺、底闊一丈的外壕一道,牆內則開挖口闊八尺、底闊五尺的內壕一道。經過實地調查,除內外壕年久被風沙填平外,其牆體均保存有一定高度。待到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右衛城保衛戰勝利後,再度掀起修邊之役。
  • 聚焦大同鎮明長城
    至此大同鎮邊牆全線貫通。這道新修築的邊牆,按照文獻記載,通高、底闊均為一丈五尺,收頂九尺,牆上另築有高五尺的女牆,牆外開挖口闊一丈五尺、底闊一丈的外壕一道,牆內則開挖口闊八尺、底闊五尺的內壕一道。經過實地調查,除內外壕年久被風沙填平外,其牆體均保存有一定高度。待到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右衛城保衛戰勝利後,再度掀起修邊之役。
  • 建德大同鎮有一批「青年農創客」
    「85後」和「95後」是大同鎮「青年農創客」的主力軍,他們從鄉村中來,在城市求學、發展,最後回歸鄉村,以都市人的「創新、創業、創造」重新審視新農村、新農業,歸巢反哺,點亮鄉村振興的新希望。記者 王斐帆 通訊員 方祺    「金牌銷售」回鄉種田  饒成芳是大同鎮的第一批「青年農創客」,種糧明星。
  • 護林防火「森林小屋」發揮大作用
    與往年相比,今年奮戰在一線的尖草坪區200多位護林防火隊員心裡格外的暖,幹勁也特別足。這源於尖草坪區以人為本,加強一線護林員的防護投入,在全區52個護林防火卡口設置的標準化管護用房——「森林小屋」。「以前在野外路巡、設卡、嚴查,忙起來挨餓受凍先不說,渴了累了連個歇腳的地方都沒有。現在好多了。
  • 建德大同鎮:幹群合力「抗疫」,暖心之舉頻現
    自疫情發生以來,建德市大同鎮高橋村黨總支書記洪小英已將這句話熟記於心,她右手緊握攔車牌,左手準備好體溫檢測儀,將入村車輛引導至路邊進行體溫測量。「您的體溫正常,請緩慢行駛。」常規動作後,洪小英正打算走向下一輛入村車輛,這時本可以離開的車輛熄了火,一名戴著口罩的女子從車上走下來,將手中3箱口罩快速遞給了洪小英:「這些口罩是從我朋友的廠裡買到的,貨缺得厲害,剩下的還要給其他村送去,這些村裡先用著,不夠再想辦法。」這一暖心之舉頓時讓數日連續站崗帶來的疲憊緩解了不少,洪小英心裡由衷地感激。
  • 建德大同鎮黨委書記周友紅:把敲門的鄉親當成鄰居
    在建德市大同鎮,讓百姓記掛在心的除了春耕夏種、婚嫁迎娶,每兩年一次的「村委會換屆選舉」,是件大事。  陸月勝,在2008年換屆中,當選為大同鎮永平村黨支部書記,今年即將「換屆」,陸月勝是不是還有機會當選?永平村的鄉親們要看一本「帳」。  2008年起,大同鎮推出村幹部履職銷帳制。
  • 建德大同鎮74歲老黨員帶頭捐款,支援疫情防控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郎育雯 鄭瑩 邵瑜疫情無情,人間有愛。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建德大同鎮黨員主動捐贈愛心,用實際行動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堅定全鎮戰勝疫情的信心。一份特殊「黨費」近日,一位老大爺攥著一小疊現金找到了鎮政府。「現在這個非常時期,作為一名老黨員,我想繳納1000元黨費,錢雖不多,希望能做一點貢獻。」
  • 今朝護林,富!三花山「蝶變」
    挖窯,伐木,燒炭;封窯,護林,保山;坐山,養山,靠山!回過神來的嶺峰村民依託國家優惠政策等利好,投身保護森林的主動性越來越強烈,從而揮手告別曾經的苦楚,他們依林傍山日子越來越有盼頭、甜頭!鄉親們換個思維「坐山、養山和靠山」帶來了「蝴蝶效應」,有幹勁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山,還是那座山;人,還是那些人。
  • 2016貴州十佳美麗鄉村評選展示-赤水市大同鎮大石盤苗寨(03)
    2016貴州十佳美麗鄉村評選展示-赤水市大同鎮大石盤苗寨(03)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2016年10月17日15:54 民族村位於赤水市大同鎮,是貴州省30個最具魅力民族村寨和全國特色魅力村寨之一,也是全國實施鄉村旅遊扶貧開發重點村和遵義市小康創建示範村之一。
  • 山神——原始森林護林員
    山神——原始森林護林員當他們的身影在密林叢中若隱若現時,你會感覺到,他們已經與這片森林融為一體,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們,是這片原始雨林的守護神。他們是海南省萬寧市興隆華僑農場所轄鳳凰山4萬畝雨林中的一群護林員。
  • 上林縣西燕鎮一塊百年護林碑,無聲述說著大明山當年的故事
    在大明山東坡的上林縣西燕鎮寨鹿村那克自然村前,管理局護林員扒開濃密的雜草,一塊百年古碑展現在眼前,這就是鮮為人知的」那克護林碑」。▼那克護林碑址也可以讀到上林縣基層民間糾紛「外人斬伐殊多」的處理程序為「經鳴,總團甲村等歷勸解釋」經申報鄉裡,總團(鄉鎮)甲村(村委會)等多次勸解,「兩邊不服」雙方均不服,最後「控到官長知事張,面斷與我陸泰山」告到上林縣張縣長處,當面判決歸我陸泰山(立碑人
  • 將樂:護林員樓其善和他的護林人生
    2001年,樓其善36歲,根據組織指派,他來到杏溪護林點,成了一名護林員。此後一晃18年,7任搭檔。如今,他也快退休了。那一年,得知樓其善要去做護林員,一家人都反對。父親知道其中的苦,不願意讓他去,妻子蔡勤英和他吵了好幾次架。護林點周邊只有杏溪村,離鄉裡約5公裡,要走窄小難行的泥濘村道。一個護林點安排兩名護林員,他們要互相扶持。
  • 建德大同鎮構築美麗城鎮長效管理新體系
    建德市大同鎮牢牢把握「建管合一」的工作目標,建立健全工作體系,全力打造「鎮容整潔、管理有序、環境宜居」的美麗大同。大同鎮首先在微信公眾號發布《大同鎮美麗城鎮長效管理倡議書》,集鎮範圍內發放500餘份倡議書;製作並懸掛美麗城鎮宣傳橫幅30條、護欄廣告22塊;針對農貿市場管理難問題,在農貿市場的各出入口張貼《大同鎮農貿市場管理公告》,並發放100餘份相關公告,以宣傳引導,帶動長效管理。
  • 暑期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暨夏令營活動走進建德市大同鎮
    暑期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暨夏令營活動走進建德市大同鎮>來源:「中國杭州」政府門戶網站   2015年,淳安縣安陽鄉  2016年,建德市航頭鎮  2017年,淳安縣王家源村…
  • 【區縣新聞】大勇+大智:走出護林防火「善治長治」西昌之路(轉自四川學習平臺)
    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矛盾多等諸多困難,舉全市之力全面推開、多點突破、各有側重,截至2021年1月,西昌統籌投入2.2億元,建成防火通道1564公裡。有宣傳,有監控,有探測,有堅守,市級300人專業撲火隊伍分片靠前駐防8個重點林區,鄉鎮(街道)半專業打火隊、村綜合應急救援隊170支、3000多人配齊裝備、強加訓練、嚴陣以待。將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盯環節、抓細節,絕不放過任何一個風險點、隱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