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殘疾人用微笑為大家提供服務
這家「無聲咖啡館」有點暖
「無聲咖啡館」的員工們。
工作之餘,吳旻哲(左)和謝煥文(右)在交流。
文\海南日報記者 計思佳 圖\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窗外翠竹掩映、繁花縈繞,店內咖啡氤氳、音樂輕柔,四處擺放的手工藝品和畫作讓咖啡店顯得清新淡雅。在靠窗的位置坐下,陽光從竹簾篩進來,在地板上灑下滿地的斜陽。一段音樂,一縷陽光,一本小說,一杯咖啡,時光在這裡也慢下來了。
這是位於海口美蘭區和平大道的福杯咖啡廳,也是海南首家「無聲咖啡館」,因聘用的6名員工全是殘障人士,這幾天獲得了大量媒體的關注,儼然成為了「網紅店」。
咖啡館由來自山東的張志強夫婦創辦,已經營了9個月。點餐檯的提示牌上寫著「員工是經過培訓的殘障人士,可自助點餐。語言交流受阻,可能要練習您的書法」。雖然點餐和收銀速度有些慢,但因口耳相傳,咖啡店每天都吸引了不少顧客慕名而來。
張志強說,希望通過「無聲咖啡館」搭建起殘障人士同外界交流的橋梁,讓他們學會一門技術,有一份有尊嚴的工作,在這裡獲得歸屬感和成就感。
咖啡師王鈞在製作咖啡。
「無聲」的咖啡世界
「福祝他人,我杯盈溢。」張志強說,福杯咖啡(Full Cup)的含義就是夫妻倆創辦這家店的初衷。「聽障人士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很多。我們在三亞認識一對夫妻,妻子嚴重燒傷,丈夫是聾啞人。接觸後發現,妻子還能出去打工,但丈夫因為無法和人正常交流,很難找到工作。」
張志強說,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盲人按摩師已經被社會接受,聽障人士能否也走進其他行業?所以他們夫妻倆想創辦一家咖啡館,嘗試給聽障人士提供一份有尊嚴的工作。夫妻倆從朋友手中盤下了這家店,並於2017年9月開張。陸續招聘了6位員工,其中5位有聽力障礙,另外1位有智力和肢體障礙。
有了現代科技的支撐,員工培訓、顧客點餐都不再是難事。為了讓員工得到最專業的咖啡培訓,從事咖啡貿易的張志強定期邀請世界精品咖啡協會SCA的咖啡師對員工進行指導。「主要是現場教學,大家用微信打字溝通,其中還有來自美國的咖啡師,微信也可以進行中英文翻譯。」
咖啡館配有自助點餐系統,有中英文兩個版本,客人在屏幕上點擊想要的飲品、西點,選擇冷、熱、加冰,微信、支付寶直接結算。員工根據列印小票來給客人製作咖啡飲品。如果有加冰、少糖、打包的特殊需求,可以直接用紙筆或者手機和員工溝通,整個過程默然無聲。
除了輕柔的音樂,店內幾乎沒有說話的聲音,「無聲」也成了這家咖啡店最大特色。吳春麗是店裡的老顧客,每周六都會來福杯咖啡坐一個下午,她喜歡這裡優雅的布置、可口的下午茶、靜謐的環境,「這裡成了我每周放鬆心情的好地方」。
烘焙師王康鴻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做烘焙前都要照照鏡子,他的夢想是去世界各地學習烘焙。
咖啡師吳旻哲在製作咖啡飲品。
咖啡館成了殘疾人的家
咖啡店內6個員工年齡從19歲到30歲不等,各有分工。扎著小辮的店長吳旻哲是個帥氣的小夥,臉上總是掛著微笑,他也是店裡技術最好的咖啡師。「我很喜歡喝咖啡,成為咖啡師是我的夢想。」吳旻哲通過微信打字告訴記者,之前他換過10份工作,來咖啡店後,學會了手衝咖啡、拉花等技術,很有成就感。
「我珍惜並且熱愛這份工作。」吳旻哲還經常把自己做咖啡的視頻傳到網上,以鼓勵更多聽障人士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
王康鴻是店裡的西點師,一直跟著張志強的妻子趙翠瓊學習烘焙。咖啡店位於海甸島,外國顧客較多,趙翠瓊希望能為顧客做出最地道的點心,所以對技術要求很高。「做咖啡、西點,溼度、溫度,黃油、奶酪比例的控制是靠經驗和手感,語言不太好表達,這對聽障人士確實是個劣勢。而且聲音是人類很重要的記憶手段,所以有些教學內容,聽障人士很容易忘記,需要不斷提醒。」
令趙翠瓊欣慰的是,經過大半年的努力,王康鴻各種糕點都做得有模有樣,並且得到了很多顧客的稱讚。「能達到這樣的水平,需要比健全人多付出好幾倍的努力。」趙翠瓊說,整個過程也讓她變得更加耐心,更學會了真誠地稱讚別人。
24歲的謝煥文是店裡的「元老」,也是店內唯一可以說話的員工。他上學時被足球擊中頭部致左側肢體偏癱伴失語,造成他智力殘疾,說話時也有嚴重口吃。因為做事踏實,所以謝煥文主要負責店內的打掃和後勤工作,每天早上7點半,下午4點準時趕到店內,並且負責去超市採購。
咖啡館已成為員工們溫馨的家。張志強夫妻對員工們非常信任,他們平時在店時間不多,每天清帳由員工自己完成。員工之間也非常團結,每天中午、下午,大家會互相秀廚藝,做飯吃。「這裡讓人感到溫暖、踏實。」吳旻哲告訴記者。
經過近一年的發展,福杯咖啡廳也慢慢成為海南殘疾人的聚集地。有殘疾人慕名來點餐,店裡會定期召集殘疾人來一起看電影,牆上還掛了很多殘障人士的繪畫作品。「希望充分利用現有的平臺,幫助更多殘障人士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張志強說。
他們心中藏著大大夢想
令張志強夫妻感動的是,員工們總會給他們很多驚喜,一個貼心的手勢,一個輕輕的動作,陽光的笑容,都會帶給他們安慰。「吳旻哲有次用手語告訴我,回家時注意安全,不要著急;謝煥文每次都會提前到店,把衛生收拾好,風雨無阻,從不遲到……」
和員工交流後,還能發現他們心中其實有很大的世界。吳旻哲說,他最大的願望是在海南創業,製作拍攝手語加字幕的視頻。「其他省份已經有專門研究手語的創業公司,我以後也想開一家這樣的公司,讓更多海南人了解聽障群體,了解我們。」
徐應龍是這個月剛剛入職的員工,他說想早點學會技術,到澄邁老家開一家咖啡館。王康鴻的夢想則是「詩和遠方」。在咖啡館廚房的外牆上,有一張世界地圖,他每天經過都會仔細看看。「還有很多地方我都沒有去過。」
這些夢想也是最讓張志強欣慰的。「做咖啡是一個需要高度專注的事情,稍有誤差就會影響咖啡的口感,聽障人士在這方面則更有優勢。經過近一年的嘗試,也證明他們是值得被培養的。」他說,自己的初衷是建立一個殘障人士咖啡師培訓基地,讓這些員工學成後,再去教別的聽障人士,他們直接溝通會更加有效率。
徐應龍說,他身邊的聽障人士,很多都是在工廠、印刷廠、藥廠打工,或者從事扎花、串珠的手藝活,這些特定工作場所局限了大家和外界的交流。「咖啡店只是個開始,相信未來我們會有更廣闊的天地。」
責任編輯:甘晨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