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海口這家「無聲咖啡館」有點暖 6名殘疾人用微笑提供服務

2020-12-21 南海網

  6名殘疾人用微笑為大家提供服務

  這家「無聲咖啡館」有點暖

  「無聲咖啡館」的員工們。

  工作之餘,吳旻哲(左)和謝煥文(右)在交流。

  文\海南日報記者 計思佳 圖\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窗外翠竹掩映、繁花縈繞,店內咖啡氤氳、音樂輕柔,四處擺放的手工藝品和畫作讓咖啡店顯得清新淡雅。在靠窗的位置坐下,陽光從竹簾篩進來,在地板上灑下滿地的斜陽。一段音樂,一縷陽光,一本小說,一杯咖啡,時光在這裡也慢下來了。

  這是位於海口美蘭區和平大道的福杯咖啡廳,也是海南首家「無聲咖啡館」,因聘用的6名員工全是殘障人士,這幾天獲得了大量媒體的關注,儼然成為了「網紅店」。

  咖啡館由來自山東的張志強夫婦創辦,已經營了9個月。點餐檯的提示牌上寫著「員工是經過培訓的殘障人士,可自助點餐。語言交流受阻,可能要練習您的書法」。雖然點餐和收銀速度有些慢,但因口耳相傳,咖啡店每天都吸引了不少顧客慕名而來。

  張志強說,希望通過「無聲咖啡館」搭建起殘障人士同外界交流的橋梁,讓他們學會一門技術,有一份有尊嚴的工作,在這裡獲得歸屬感和成就感。

  咖啡師王鈞在製作咖啡。

  「無聲」的咖啡世界

  「福祝他人,我杯盈溢。」張志強說,福杯咖啡(Full Cup)的含義就是夫妻倆創辦這家店的初衷。「聽障人士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很多。我們在三亞認識一對夫妻,妻子嚴重燒傷,丈夫是聾啞人。接觸後發現,妻子還能出去打工,但丈夫因為無法和人正常交流,很難找到工作。」

  張志強說,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盲人按摩師已經被社會接受,聽障人士能否也走進其他行業?所以他們夫妻倆想創辦一家咖啡館,嘗試給聽障人士提供一份有尊嚴的工作。夫妻倆從朋友手中盤下了這家店,並於2017年9月開張。陸續招聘了6位員工,其中5位有聽力障礙,另外1位有智力和肢體障礙。

  有了現代科技的支撐,員工培訓、顧客點餐都不再是難事。為了讓員工得到最專業的咖啡培訓,從事咖啡貿易的張志強定期邀請世界精品咖啡協會SCA的咖啡師對員工進行指導。「主要是現場教學,大家用微信打字溝通,其中還有來自美國的咖啡師,微信也可以進行中英文翻譯。」

  咖啡館配有自助點餐系統,有中英文兩個版本,客人在屏幕上點擊想要的飲品、西點,選擇冷、熱、加冰,微信、支付寶直接結算。員工根據列印小票來給客人製作咖啡飲品。如果有加冰、少糖、打包的特殊需求,可以直接用紙筆或者手機和員工溝通,整個過程默然無聲。

  除了輕柔的音樂,店內幾乎沒有說話的聲音,「無聲」也成了這家咖啡店最大特色。吳春麗是店裡的老顧客,每周六都會來福杯咖啡坐一個下午,她喜歡這裡優雅的布置、可口的下午茶、靜謐的環境,「這裡成了我每周放鬆心情的好地方」。

  烘焙師王康鴻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做烘焙前都要照照鏡子,他的夢想是去世界各地學習烘焙。

  咖啡師吳旻哲在製作咖啡飲品。

  咖啡館成了殘疾人的家

  咖啡店內6個員工年齡從19歲到30歲不等,各有分工。扎著小辮的店長吳旻哲是個帥氣的小夥,臉上總是掛著微笑,他也是店裡技術最好的咖啡師。「我很喜歡喝咖啡,成為咖啡師是我的夢想。」吳旻哲通過微信打字告訴記者,之前他換過10份工作,來咖啡店後,學會了手衝咖啡、拉花等技術,很有成就感。

  「我珍惜並且熱愛這份工作。」吳旻哲還經常把自己做咖啡的視頻傳到網上,以鼓勵更多聽障人士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

  王康鴻是店裡的西點師,一直跟著張志強的妻子趙翠瓊學習烘焙。咖啡店位於海甸島,外國顧客較多,趙翠瓊希望能為顧客做出最地道的點心,所以對技術要求很高。「做咖啡、西點,溼度、溫度,黃油、奶酪比例的控制是靠經驗和手感,語言不太好表達,這對聽障人士確實是個劣勢。而且聲音是人類很重要的記憶手段,所以有些教學內容,聽障人士很容易忘記,需要不斷提醒。」

  令趙翠瓊欣慰的是,經過大半年的努力,王康鴻各種糕點都做得有模有樣,並且得到了很多顧客的稱讚。「能達到這樣的水平,需要比健全人多付出好幾倍的努力。」趙翠瓊說,整個過程也讓她變得更加耐心,更學會了真誠地稱讚別人。

  24歲的謝煥文是店裡的「元老」,也是店內唯一可以說話的員工。他上學時被足球擊中頭部致左側肢體偏癱伴失語,造成他智力殘疾,說話時也有嚴重口吃。因為做事踏實,所以謝煥文主要負責店內的打掃和後勤工作,每天早上7點半,下午4點準時趕到店內,並且負責去超市採購。

  咖啡館已成為員工們溫馨的家。張志強夫妻對員工們非常信任,他們平時在店時間不多,每天清帳由員工自己完成。員工之間也非常團結,每天中午、下午,大家會互相秀廚藝,做飯吃。「這裡讓人感到溫暖、踏實。」吳旻哲告訴記者。

  經過近一年的發展,福杯咖啡廳也慢慢成為海南殘疾人的聚集地。有殘疾人慕名來點餐,店裡會定期召集殘疾人來一起看電影,牆上還掛了很多殘障人士的繪畫作品。「希望充分利用現有的平臺,幫助更多殘障人士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張志強說。

  他們心中藏著大大夢想

  令張志強夫妻感動的是,員工們總會給他們很多驚喜,一個貼心的手勢,一個輕輕的動作,陽光的笑容,都會帶給他們安慰。「吳旻哲有次用手語告訴我,回家時注意安全,不要著急;謝煥文每次都會提前到店,把衛生收拾好,風雨無阻,從不遲到……」

  和員工交流後,還能發現他們心中其實有很大的世界。吳旻哲說,他最大的願望是在海南創業,製作拍攝手語加字幕的視頻。「其他省份已經有專門研究手語的創業公司,我以後也想開一家這樣的公司,讓更多海南人了解聽障群體,了解我們。」

  徐應龍是這個月剛剛入職的員工,他說想早點學會技術,到澄邁老家開一家咖啡館。王康鴻的夢想則是「詩和遠方」。在咖啡館廚房的外牆上,有一張世界地圖,他每天經過都會仔細看看。「還有很多地方我都沒有去過。」

  這些夢想也是最讓張志強欣慰的。「做咖啡是一個需要高度專注的事情,稍有誤差就會影響咖啡的口感,聽障人士在這方面則更有優勢。經過近一年的嘗試,也證明他們是值得被培養的。」他說,自己的初衷是建立一個殘障人士咖啡師培訓基地,讓這些員工學成後,再去教別的聽障人士,他們直接溝通會更加有效率。

  徐應龍說,他身邊的聽障人士,很多都是在工廠、印刷廠、藥廠打工,或者從事扎花、串珠的手藝活,這些特定工作場所局限了大家和外界的交流。「咖啡店只是個開始,相信未來我們會有更廣闊的天地。」

責任編輯:甘晨卉

相關焦點

  • 無聲咖啡館 6名殘疾人用微笑為大家服務
    海南省海口美蘭區和平大道的這家咖啡廳,也是海南首家「無聲咖啡店」,因聘用的6名員工全是殘障人士,這幾天獲得了大量媒體的關注,儼然成為了「網紅店」。咖啡館由來自山東的張志強夫婦創辦,已經營了9個月。點餐檯的提示牌上寫著「員工是經過培訓的殘障人士,可自助點餐。語言交流受阻,可能要練習您的書法」。雖然點餐和收銀速度會有些慢,但因口耳相傳,咖啡店每天都吸引了不少顧客慕名而來。
  • 讓殘障人士活得更有尊嚴 孤獨的「無聲咖啡館」
    原來,幾名咖啡師兼服務員都是聾啞人,煮咖啡、做西點全自己來,他們用微笑代替語言服務顧客。  位於海口美蘭區和平大道的福杯咖啡廳,是海南首家「無聲咖啡館」。然而在11個月的經營後,日前,這家咖啡館因入不敷出走向了孤獨的終點。  「我盡力了。」
  • 「熊爪」咖啡館的「無聲打卡」
    「熊爪」咖啡館的「無聲打卡」 上海冬日的午後不少人從四面八方不約而同地匯集於上海市永康路的一家咖啡館門口他們踮起腳尖
  • 員工都是聽障人士 西安這家無聲咖啡館用愛傳遞溫暖
    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到來之際,三秦都市報記者走進這家特殊的店面,記錄了店面背後的故事……推開咖啡店的大門,撲面而來的暖氣和咖啡的香氣驅散了冬天的寒冷,兩位店員正在櫃檯後面忙著衝泡咖啡。在這家店任店長、同時也是指導老師的高級咖啡師王麗超告訴記者,店面自今年8月底開始試營業,目前已經初步步入正軌。王麗超介紹,這家咖啡館系新城區西一路街道辦事處、新城區殘聯以及西安凱越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共同創建的一個殘疾人創業就業孵化基地,旨在為殘障人士提供學習技能的平臺,讓他們有機會實現自我價值。
  • 海南周刊十年·關注丨周刊中品讀風情海口
    11月26日出版的海南周刊T28/29版面圖↑周刊中品讀風情海口  《海南周刊》創刊十年共469期,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稿件是與海口相關的題材。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海口傳承了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又容納著西洋、南洋的八面來風。
  • 「天使」在海南!海口首家肯德基天使餐廳授牌
    人民網海口12月3日電(枉源)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在海口金茂肯德基餐廳有這樣一群特殊的青年,他們聽不見,也不會說話,卻通過自身的努力勝任工作崗位並贏得社會大眾的認可,在這裡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肯德基「天使員工」。
  • 魔都這家「無聲」咖啡館,竟藏著這麼多動人故事!
    >這裡的店員70%以上是聽障人士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為客人送上周到的服務圖by網友「茉莉敏敏」今年疫情期間餐飲企業生意大多受到重創而這家「無聲」咖啡館奇蹟般地活了下來發生在這間咖啡館裡的故事令人暖心又感動~圖by網友「Lavender凡」一切都要從6年前說起這家咖啡館的老闆莉莉
  • 6名聽障小夥伴西安創業 無聲咖啡店用心「說」暖話
    2020年,大家認識了聽障朋友在上海的熊爪咖啡,也聽聞了德國夫妻在湖南開的無聲麵包店。12月25日,西安首家由6位聽障人士創辦的無聲咖啡店——心研咖啡開業,幾名「特殊」的年輕人一起通過創業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 為什麼這家咖啡館能讓人願意排隊兩小時 | 特教分享
    店如其名,這家店不僅門面引人注目,4位店員也大多數是特殊人士。其中,店長瑩瑩和咖啡師薇薇都是聽障人士,店裡的咖啡師均持有咖啡師證書,其中一位還曾經獲得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比賽咖啡衝調項目一等獎。菜單上咖啡的價格在均價在20左右,每款咖啡的材料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加上萌化心的熊爪互動吸引著更多人來打卡互動。
  • 【地評線】大眾銳評:「咖啡熊掌」太暖了,讓殘疾人共享時代暖陽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上海有家「熊掌咖啡店」在這一天正式開業,當日銷量遠遠出乎店主預料。這家店的一個特色,是一堵灰色水泥牆上有一個碗口大小的洞,時不時伸出一隻黃褐色毛絨絨的熊掌,託著一杯咖啡而出。顧客取走咖啡後,「熊掌」與客人握握手,還可能送上一朵紅彤彤的玫瑰。
  • 暖!南城這群殘疾人將有專業人員定期上門提供康復服務
    【視頻】暖!南城這群殘疾人將有專業人員定期上門提供康復服務 2021年01月08日 21:56
  • 「無聲的cake」烘焙店,一半員工都為聽障人士!
    與傳統烘焙店不同,「無聲的cake」最特別的是它的「無聲」。這是一家特別的烘焙店,顧客和店員交流時幾乎沒有任何聲音,而是使用手語、寫字板或者簡單的肢體動作。原來,在這家特別的烘焙店裡,約半數的員工都是聽障人士。目前,該店共有11名員工,其中6名員工為聽障人。他們專業的服務、親和的微笑、認真的態度廣受好評,已成為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 「地評線」大眾銳評:「咖啡熊掌」太暖了,讓殘疾人共享時代暖陽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上海有家「熊掌咖啡店」在這一天正式開業,當日銷量遠遠出乎店主預料。這家店的一個特色,是一堵灰色水泥牆上有一個碗口大小的洞,時不時伸出一隻黃褐色毛絨絨的熊掌,託著一杯咖啡而出。顧客取走咖啡後,「熊掌」與客人握握手,還可能送上一朵紅彤彤的玫瑰。
  • 西寧「無聲」咖啡館:姑娘讓聾啞人未來有更多可能
    中新網西寧4月29日電 題:西寧「無聲」咖啡館:80後姑娘讓聾啞人未來有更多可能作者 張海雯在西寧市鬧市區的一條步行街上,有著這樣一家咖啡店,外表與其他店無異,卻因為服務人員都是聾啞人而與眾不同。而店員們則用手語接待進門的顧客,顧客們則用微笑和簡單的手勢和他們「對話」。店主是一個80後姑娘,名叫張楊。從畢業就開始接觸聾啞人,將他們收到自己的工廠打工,一直到現在做起了餐飲。張楊說:「聾啞人不像其他殘疾人,肢體殘疾他可以溝通,能道出自己的辛酸,找工作不難。但是聾啞人沒辦法,所以我才想著把這件事情做下去。」
  • 惠州首家無聲餐廳開業
    這是一家無聲餐廳,員工全部由殘疾人組成,大部分是聽障人士,大家之間的交流更多是用手語和文字。作為惠州市首家助殘餐廳,這裡不僅為殘疾人提供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渠道,也為該市解決殘疾人就業難題探索出一種新模式。隨著更多社會力量加入殘疾人幫扶體系,殘疾人也將活得更有尊嚴、更加幸福。
  • 開封這家「無聲麵館」給聾人提供工作
    「無聲麵館」的店員與老闆孫學青在飯桌上用手語交流河南商報記者韓忠林/文左冬辰/圖從進貨到餐品製作再到服務,開封這家「無聲麵館」裡,大部分工作都是由聾啞人完成的。1月6日上午10點左右,因為還沒有到飯點,麵館裡顯得很安靜,只有廚房裡不時傳出鍋碗瓢盆的聲響。100多平方米的店面裡,擺放著近20張餐桌,雖然面積不大,但乾淨、溫馨。除了價格表外,牆壁上還張貼著大同古城牆美景照片,懸掛著文明餐桌示範店、星級商戶等榮譽獎牌、錦旗。一側牆壁上懸掛的展板,凸顯著麵館的與眾不同之處。展板上寫著:「無聲的服務,有愛的世界。
  • 【脫貧攻堅(海南篇)】對口服務讓殘疾人活出自信和尊嚴
    其實,像符仕宜這樣紮根在基層的殘疾人專職委員很多很多,他們用責任和愛心,將自己的自信與快樂傳遞給海南50餘萬殘疾人。而對口服務也改變了一個村莊。以加工生產蠟燭的瓊海陽江鴻運日用化學產品製造廠,在瓊海市殘聯的對口服務下,安排了6名特困殘疾人和15名貧困群眾就近就便就業,並帶動了一批殘疾人和貧困戶群眾創業就業,實現了脫貧。
  • 海南周刊 | 海島沙龍方興未艾 期待海南版的「花神咖啡館」
    文\海南日報記者徐晗溪  方外空間的「文藝沙龍」、拾渡的「人文會客廳」、鳳凰九裡書屋的「文化分享會」、知和行書局的「小資風格沙龍」、省圖書館的「文化藝術沙龍」……近年來,海南沙龍活動日益豐富,從咖啡館、茶館到書店、圖書館,很多休閒文化空間都會定期舉辦沙龍活動,豐富了海南民眾的文化生活。
  • 6名聽障年輕人西安創業 無聲咖啡店傳遞溫暖與熱情
    2020年,大家了解到聽障朋友在上海開辦的熊爪咖啡,也聽聞了德國夫妻在湖南開的無聲麵包店。12月25日,西安首家由6位聽障人士創辦的無聲咖啡店——心研咖啡開業,幾名「特殊」的年輕人一起通過創業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 「無聲」咖啡館 靜靜傳遞愛
    西安「靜默咖啡」的店員李濤(左)和曹瑞華用手語交流(12月1日攝)。  在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北新街,這家名為「靜默咖啡」的小店於兩個多月前開門營業,店裡的四名咖啡師,除了店長之外,其餘三位均為聽障人士。雖是對外營業的咖啡館,但其實這裡也是西一路街道辦事處、新城區殘聯以及西安凱越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共同創建的一個殘疾人創業就業孵化基地,旨在為殘障人士提供學習技能的平臺,讓他們有機會實現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