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熱烈的「歡迎光臨」,點單需要依靠寫字或者手語,即使是就餐高峰期,店裡也感覺不到任何嘈雜——因員工都是聽障人士,近日,位於西安市北新街上的一家咖啡店引發不少人的關注。
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到來之際,三秦都市報記者走進這家特殊的店面,記錄了店面背後的故事……
推開咖啡店的大門,撲面而來的暖氣和咖啡的香氣驅散了冬天的寒冷,兩位店員正在櫃檯後面忙著衝泡咖啡。餐檯上一紙「溫馨提醒」訴說著這個店面的與眾不同:「本店員工大部分是聽障人士,需要通過寫字和手語進行溝通,點餐買單時效率可能會降低,希望大家能給予他們些許耐心和關愛。」
「我們店裡現在總共有4個人,兩人一班『兩班倒』上班,除了我之外,另外3個都是聽障人士。」在這家店任店長、同時也是指導老師的高級咖啡師王麗超告訴記者,店面自今年8月底開始試營業,目前已經初步步入正軌。
王麗超介紹,這家咖啡館系新城區西一路街道辦事處、新城區殘聯以及西安凱越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共同創建的一個殘疾人創業就業孵化基地,旨在為殘障人士提供學習技能的平臺,讓他們有機會實現自我價值。這段時間裡,她帶領幾名員工邊營業邊學習,給他們培訓咖啡、甜品製作技術。
「因為先天條件的限制,一道看似很簡單的工序,他們要學會並做到熟練,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幾倍的努力。」王麗超見證了這些汗水與努力。「最開始,每人每天都要練習製作20杯咖啡,經常練到一半,就會有人『嚷著』手酸,但沒一個人選擇放棄。」每次這種時候,王麗超總會用自己的方式去鼓勵他們,「這些孩子比較敏感脆弱,我希望能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經常帶著他們憧憬未來,或者做一杯比較差的咖啡用作對比,稱讚他們進步飛快。」她介紹,如今,每一個店員已經都可以獨立完成出品,自己的手語技能也「突飛猛進」。
磨豆、蒸煮、排氣、打奶泡……記者在現場看到,兩名店員製作起咖啡來動作迅速又幹練。雖然聽不見也沒辦法說話,但他們臉上始終都掛著微笑。
店裡除了咖啡茶飲,還有一架架書籍格外引人注目。「這是我們店的另外一個特點,即和西安市圖書館合作,為市民提供借閱書籍的便利,希望將這裡打造成一個書咖,不光能溫暖殘障人士,也能給周邊居民帶去方便。」王麗超說,除此之外,他們每天都會舉辦不同的公益活動,豐富周邊居民的生活。記者看到,一張「12月活動內容」計劃表上,該咖啡店安排了美術體驗、手語學習、咖啡知識講解等不同課程。另據介紹,該咖啡店計劃未來每6個月就吸納一批新的店員加入,讓更多殘障人士有機會學習新的技能,幫助他們融入社會。
「開設這家咖啡館本身的目的就是想通過這麼一個平臺,幫助殘障人士這個群體,為他們提供一個自主創業或自主就業的空間,讓他們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我們正常的生活,尋求自己的人生價值,獲得一些自信。」新城區西一路街道辦事處黨建辦副主任徐婕說,除此之外,他們創建這一陣地,還希望通過一系列公益活動,讓黨建工作向便民服務、志願服務、文化服務等各類服務逐步延伸,提升黨建陣地的溫度。
來源:三秦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