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巷裡「下午茶」 | 上莊南庵廟

2021-12-22 山西潤城古堡重鎮

看古村古鎮

賞古代文化

品內涵韻味

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走進

上莊南庵廟

共同來傾聽它的故事

(潤城風景)

南庵廟位於香爐峰的半山腰上,是上莊村位置最高的建築。南庵廟共由四個院落組成。四組院落的建造時間各不相同。關於南庵廟有很多文字記錄,現存最早的是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重修三教堂記》。碑文有云:「庵舊址山上半觀音頭,正德間遷於此」,易知最早的院落於明正德年間修建,即現在的「三教堂」。

(南庵廟:《上莊古村》)

三教堂是供奉儒、佛、道三教神祇的地方,位於現在觀音閣和文昌閣所在院落。在三教堂西側有關帝廟和舞樓等,修建於清順治年間。南庵廟東廊下有碑記《新修關聖賢廟序》,詳細記錄了此次新修的情況。

(南庵廟平面圖:《上莊古村》)

整個廟群大致呈矩形布置,寬46米,深36米,總面積1500平方米。和中國很多傳統宗教建築一樣,南庵廟順應山勢地形建造,最高處和最低處之間相差有11米。因為高差變化較多,使得廟群空間層次豐富。

在通往廟宇入口道路的一側,有一扇不起眼的門,門內院落三面為窯洞、一面為牆。這是用來餵馬的院子,稱為「馬房院」。馬房院南側為兩孔4米寬的窯洞,北側為5米寬的窯洞。東側為四孔窯洞,這四孔窯洞為南庵廟西看樓的地基。

(馬房院:《上莊古村》)

上莊類似建造手法的院落還有很多,例如滾水泉對面窯洞之上的院子,還有新臺上院落中的下沉院,以及趙家院前院(已毀),也是用三孔暗窯作為倒座房的地基。這種建築處理手法既能創造滿足要求的平整地形,又能充分利用空間,體現了豎向空間設計的巧妙。

(南庵廟西看樓底層為暗窯:《上莊古村》)

沿廟坡上至廟門前,只看到三開間石柱廊上承琉璃瓦的房簷。廊正中的牆上開一孔方形門洞,門洞中光線昏暗,門前立一對石獅。門內左右各站一位門神。東西兩側牆上各開一扇拱形門洞。門洞後透出強烈的光線。穿過拱門,又有十幾級踏步,向上就是爐峰院。踏步正好擋住院子的地平面,明確地劃分了爐峰院與入口空間。

(南庵廟戲臺:《上莊古村》)

經臺階而上到院落中,正面是三開間獻殿,東西兩側為敞廊。北面是三開間穿過式戲臺。整個大廟的入口也就是這座戲臺的一層部分。東西廂房為看戲而建。沿著樓梯向上到獻殿,會看到廳後還有一殿,殿中供奉著關老爺。院落中最精美、最富歷史感的就是獻殿。抬頭便能見到完全暴露的梁架結構。雖年代久遠,被古人裝飾得很精緻的彩畫也褪色了,但仍然能打動人心。中國古代建築被譽為結構、裝飾、材料的高度統一,在這座獻殿上得以充分體現。

(南庵廟獻殿:《上莊古村》)

南庵廟於明正德年間開始修建,經清順治、清康熙、清道光歷代維護、翻修、加建,逐漸形成今日規模。所謂「治世修寺,亂世修城」,通過對南庵廟修建過程的了解,也能窺見上莊村社會歷史的演變。

(文昌閣:《上莊古村》)

爐峰院是南庵廟中面積最大的院落,所以現在常以這一名稱代指整座廟宇。當走到獻殿下,院落似乎已經到了盡頭。但順著大殿東耳房與東廂房之間的夾道繼續前行,可見一幢四層的耳房,四樓上開一小門,挑出一架木廊,廊下懸「文昌閣」豎匾。

(小拱門:《上莊古村》)

過文昌閣,再過一扇小小的拱門,便是高禖祠。院子不大,南北寬6.8米,東西長9.7米,除了西廂房外,其他各房都有簷廊。正房兩側的耳房均為看家樓樣式。由於正房東西兩側的地勢不等高,所以雖然兩房屋從外觀上看沒有區別,但層數卻不同。

(在南庵廟上俯瞰上莊:《上莊古村》)

高禖祠東側是三層的觀音閣。在院西北角上有低矮的一間房跨在北房和西廂房之間,下面開拱門,一組臺階從拱內升到院子地坪上。透過拱門能隱約看見房屋的牆腳。順著臺階,下到拱內,可以發現側牆上開有一門,門內是一間箍窯。另一側牆端頭開有門洞,轉過門洞是一進院子。院子當中倒無什麼特別之處,只在東北角上有一鍾亭,分上下兩層,下層為臺基,上層為亭,臺基上開拱門,上懸「警世樓」匾。「警世樓」對面的西廂房處開有門洞,穿過門洞便又回到爐峰院東側的入口處。

(白皮松)

「警世樓」院中的正房一層門上掛「始祖殿」的匾額。但這座正房看起來有些奇怪,二層變成了光禿禿的牆,一個窗戶也沒有。這樣的建築在上莊還是孤例。其實細看看,便明白了,這兩層樓的下面一層是始祖殿,上面一層是高禖祠院的倒座。同樣一座房子,在不同高差的院落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從臺階返回高禖祠看到的高禖祠與耳房完全是另一種景象,似乎是來到了第五個院子。在觀音閣與東廂房之間還有一扇小門,出去是一塊臺地,種有11棵白皮松。在這裡可以俯瞰上莊村。

本期節目到這裡就結束了

如果你還想聽什麼故事

請與小編聯繫

您的收看是小編更新下去的最大動力

下期我們再見吧

相關焦點

  • 白巷裡「下午茶」 | 蛻變後的「洞頭村」
    (圖片來源:網絡)現在洞頭村裡的民宿一共有四家,風格迥異、各有特色、設施非常齊全,適合家庭出遊和朋友聚會,民宿除了保留了老屋之前特有的外觀,還結合現代旅遊的實際需求進行了內部的翻修和裝飾,別有一番滋味 (圖片來源:網絡)城在鄉間,園在城中漫步林間道,品味康養新生活相信未來的洞頭村一定會越來越美今天的白巷裡下午茶到這裡就結束了您的點讚和轉發是小編更新的最大動力我們下期再見!
  • 老城舊事:北關大街的準緹庵廟
    老城舊事:北關大街的準緹庵廟濰縣城的廟宇很多,北關就有好幾座,有地藏王廟.準緹庵廟等,今天要說的就是準緹庵廟。出了北門向北走不多遠就是北關大街(現在的東大街),順街往西走不遠就是準緹庵廟。準緹庵廟座北朝南,門前有五級臺階,是用青石條鋪成,石條寬40釐米,長2米,兩邊有長2米寬40釐米的斜坡,孩童都願意在此處玩,打滑梯,石條磨的光光的中間有明顯的痕跡。
  • 老城舊事:北關大街的準緹庵廟
    老城舊事:北關大街的準緹庵廟濰縣城的廟宇很多,北關就有好幾座,有地藏王廟.準緹庵廟等,今天要說的就是準緹庵廟。出了北門向北走不多遠就是北關大街(現在的東大街),順街往西走不遠就是準緹庵廟。準緹庵廟座北朝南,門前有五級臺階,是用青石條鋪成,石條寬40釐米,長2米,兩邊有長2米寬40釐米的斜坡,孩童都願意在此處玩,打滑梯,石條磨的光光的中間有明顯的痕跡。
  • 寺、廟、祠、觀、庵的區別
    祠、觀、庵等建築。又比如俗話講「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其實這也是錯的,和尚並不住在廟裡。那麼,寺、廟、祠、觀、庵有什麼區別呢?「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廟」。漢代以後,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土地廟)混在一起,蛻變為陰曹地府控轄江山河瀆、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廟作為祭鬼神的場所,還常用來敕封、追諡文人武士,如文廟——孔子廟,武廟——關羽廟。
  • 上莊古村,人稱天宮王府,風景優美
    上莊村位於山西陽城縣潤城鎮東北4千米處的可樂山腳下,地處平原、丘陵相接地帶,南部為鳳凰山石灰巖丘陵,北部為柴汶河衝積平原,地勢南高北低。明正德年間( 1506——1521 年),楊氏始祖楊幹見此地依山傍水,且村東有一幹年古剎,是立村之「風水寶地」,於是定居於此,漸成村落, 因在小莊之上,故名「上莊」
  • 西湖邊,南山南,GAWT裡的下午茶時光
    而靠近清波門這一帶,更有大量的民國小別墅掩映在綠樹之下,西湖邊,南山南,尋覓到這棟小黃樓,遠遠的看,就有幾分出塵的味道。諾,下午茶,就她了。走近一看,原來也是個大有來頭的老別墅,民國時期的老別墅,走過了七八十年的光景,如今因為GAWT的入駐,使得老宅新生。
  • 寺、廟、觀、祠、庵有什麼區別呢?
    寺、廟、觀、祠、庵有什麼區別呢?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廟,尊先祖兒也」。中國習慣,一般將祭祀神靈的地方統稱為「廟」,。 佛教的廟宇,統稱「寺院」; 道教的廟宇,統稱為「宮觀」; 和尚們住的地方叫寺、院、庵、堂; 道士們住的地方叫宮、觀、廟; 喇嘛們住的地方和和尚們住的地方的叫法一樣,因為喇嘛就是藏傳佛教對藏區和尚的尊稱。
  • 寺、廟、庵、殿、堂、院、宮、觀、祠的詳細區別
    有句俗話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其實這是錯誤的,和尚並不住在廟裡。在我們生活的城市裡,常常會看到寺、廟、祠、觀、庵等建築。有些人把這些建築統稱為宗教建築,也是錯誤的。那麼,寺、廟、祠、觀、庵有什麼區別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廟,尊先祖皃(mao貌)也」。中國習慣,一般祭祀神靈的場所統稱為「廟」。
  • 寺、廟、祠、觀、庵有啥區別?
    雙清大理寺三塔 且「寺」在古代漢語裡有「持續,相續」的意思。漢代以後,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土地廟)混在一起,蛻變為陰曹地府控轄江山河瀆、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廟作為祭鬼神的場所,還常用來敕封、追諡文人武士。隨著佛教的傳入,後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廟字的俗稱。
  • 俗語「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寺、廟、觀、庵,有什麼區別?
    寺、廟、觀、庵到底有什麼區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種說法準確嗎?寺、廟、觀、庵差別挺大的,雖然我們常把「寺廟」連著說,現在也經常以寺廟指和尚居住的地方,但在最初,寺廟根本是兩個概念,所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嚴格來說是不準確的。我們分別解釋一下,寺、廟、觀、庵的意思吧。
  • 中國·潤城·白巷裡杯2020國際超模大賽中國區總決賽圓滿成功!
    10月20日-25日、中國·潤城·白巷裡杯2020國際超模大賽中國區總決賽在山西潤城完美呈現。歷時六天、超模們共度歡迎酒會、超模集訓營、巡遊時尚大片拍攝、洎水劇場總決賽盛典、慶功酒會、獲獎選手定妝棚拍等環節。可謂是一場美麗綻放的時尚大典。
  • 寺、廟、庵、觀的區別你知道嗎?
    廟在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叫做宗廟,比如皇家的太廟,宗族的祠堂。那時,對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禮記》中說:「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廟」。
  • 俗語「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寺、廟、觀、庵,有什麼區別?
    寺、廟、觀、庵到底有什麼區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種說法準確嗎?寺、廟、觀、庵差別挺大的,雖然我們常把「寺廟」連著說,現在也經常以寺廟指和尚居住的地方,但在最初,寺廟根本是兩個概念,所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嚴格來說是不準確的。我們分別解釋一下,寺、廟、觀、庵的意思吧。
  • 杭州路河以前叫"廟溝" 漁民曾在海雲庵前停船
    曾經參與編纂過《四方文史》的徐明臣告訴記者,此前杭州路河叫做「四方河」,再以前叫做「廟溝」,漁民的小舢板能隨海潮沿河道行至海雲庵前停泊,庵旁的海雲街成為當時四方唯一的商鋪街。    靠海雲庵大廟,被稱「廟溝」     採訪中,市北區四方街道上四方社區的滕學梅告訴記者,他以前是上四方村居民,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杭州路河被稱為「四方河」,全長大約三四華裡,入海口處最寬,大約有50米,從北嶺山等山頭髮源而下的上遊河道最窄,約為5米。     在市北區政協幫助下,記者找到曾經參與編纂過《四方文史》的69歲居民徐明臣。
  • 寺、廟、祠、觀、庵有什麼區別?
    廟。那時,對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禮記》中說:「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廟」。漢代以後,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土地廟)混在一起,蛻變為陰曹地府控轄江山河瀆、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廟作為祭鬼神的場所,還常用來敕封、追諡文人武士,如文廟——孔子廟,武廟——關羽廟。
  • 西湖邊,南山南,GAWT裡的下午茶時光
    而靠近清波門這一帶,更有大量的民國小別墅掩映在綠樹之下,西湖邊,南山南,尋覓到這棟小黃樓,遠遠的看,就有幾分出塵的味道。諾,下午茶,就她了。走近一看,原來也是個大有來頭的老別墅,民國時期的老別墅,走過了七八十年的光景,如今因為GAWT的入駐,使得老宅新生。
  • 寺、廟、祠、觀、庵、剎、塔等,大有不同
    俗話說: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可是,和尚真的住在廟裡嗎?生活中,經常看到寺、廟、祠、觀、庵、剎、塔等建築,你知道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嗎?後來,天竺僧人表示要長住洛陽來傳教弘法,漢明帝便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裡御道北興建僧院,命名為「白馬寺」。「白馬」是為紀念白馬馱經而取,「寺」則源於「鴻臚寺」之「寺」字,表明其是弘揚佛法的辦事機構,與皇權地下的其他辦事機構的地位相同,凸顯了皇權對佛法的尊重。
  • 古建之美,盤點那些隱藏在重慶的寺、觀、庵、廟、祠
    洗完手,突然靈光乍現,這期乾脆聊一聊「寺、觀、庵、廟、祠」,這是大家經常見到的古建築吧。這些建築雖然經常都能看見,可是,各位知道他們之間的區別嗎?(我賭三杯奶茶,知道的人數不超過十個)一說到寺,大家腦海裡出現的畫面一般都是一群滿身疙瘩肉頭上頂著個九筒一樣戒疤的少林武僧。其實……寺,分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