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廣東省轄地級市,享有「廣東漢劇之鄉、廣東漢樂之鄉 、金柚之鄉」的美稱。梅州的美食小吃可以說是多種多樣,那麼在眾多的美食小吃中還有很多讓人想像不到的味道。
客家釀豆腐 ,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炸成金黃色,把豬肉魚肉做成的餡「釀」入其中,放進蔥花,香油,盛在雞湯瓦煲內燜著,直到香氣四溢。據說客家釀豆腐,是由五華長樂鎮(現華城鎮)的一對兄妹首創,故客家釀豆腐原名也叫做「長樂釀豆腐」。
鹽焗雞是一道特色傳統客家菜 ,也是廣東本地客家招牌菜式之一,來梅州玩,這是一道必須品嘗的美食,選取本地嫩雞,宰殺後除去內臟洗淨晾乾,然後用竹製草紙將整隻雞嚴實包好,埋入炒過的熱鹽堆中通過文火焗熟。取出後將其拆骨撕成絲肉片裝盤,再配以姜油或麻油,味道相當好。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沒有一份可口的早餐是不行的。走上清晨的梅州街頭,總能看見三三兩兩的一家子人,坐在路邊,其樂融融。點上一份醃面,慢慢品嘗,享受早晨清新的空氣與愜意。在梅州人心中,湯是醃面的「黃金搭檔」,尤其是梅州「三及第湯」。
發粄做法:在米粉漿中摻一些用酒糟做成的「酵種」(今人用小蘇打粉),充分發酵後倒入小陶缽中蒸熟,蒸熟後的「發粄」從碗面隆起來,像一座尖頂的小山峰,且出現裂縫,客家人稱之為「笑」,喻為喜事降臨的徵兆,所以,發粄要「越笑越好」。
菊花糕是屬於梅縣畲江的一道客家傳統糕點之一,菊花糕的色澤呈現一種金黃色,小小個的做出了菊花的形狀。在菊花糕裡面其實是沒有菊花的,但吃菊花糕起來的口感軟糯勁道,味道甘甜回香,甜香味十足。
算盤子,是廣東省大埔縣頗負盛名的客家菜。它是用煮熟的芋頭、木薯澱粉、 香菜、細蔥、蝦仁、香菇、魚露等粉搓勻做成一粒粒的算盤子樣,算盤子珠圓玉潤,口感滑爽些許Q。加之肉末與香菇之類自己喜歡的蔬菜炒熟,可做菜亦可做主食,非常入味好吃。
「煎圓」是客家人過年時傳統的自製年貨,取意「團圓、圓滿」。客家人由中原南遷,依山而居,山中氣候相對溼冷,於是客家食品口味均較濃烈、油量多,利於禦寒祛溼。因此,油炸食品耐保存,於是成為了梅州客家人極為鍾愛的小吃及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待客上品。平時,街邊攤檔也有煎圓擺賣。
魚散粉是鬆口古鎮特色傳統美食之一,魚散粉,選用鯪魚為主材料,搭配鬆軟且有韌性的米粉,加上特製的酒糟,恰到好處地突出了鬆口特色風味。因其特有的魚肉香味和酒糟香味而廣受歡迎,大膽的嘗試和創新,造就了經久不衰的古鎮美食,更成為老一輩客家人下南洋的回憶。
開鍋肉圓,先將新鮮剛宰鬃頭瘦肉切成小條狀,幹蝦米用水浸泡軟洗淨,吸乾水分,拌入切好瘦肉中,加入幹薯粉,調入味料,拌勻擠成小圓狀,放入盤中,放入蒸籠用猛火蒸約10分鐘剛熟出鍋即成。
蘿蔔板具有消痰化氣的功用,味道清甜而價格低廉,深受客家人的喜愛。用蘿蔔板和粘米粉做成的蘿蔔板,是客家人的年糕。依個人所好,加入五香粉、蝦仁、香菇、豬肉等配合蘿蔔的清香,倒上兩碗老酒,是興寧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