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多妻傳統遭排斥 摩門教徒選總統改善形象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美國是個多元化的國家,世界上各種各樣的宗教在這裡都能找到立足之地。但美國人偏偏對摩門教十分排斥,因為該教派曾有過一夫多妻的教義。目前美國政壇上職位最高的摩門教徒應數參議院的多數黨領袖哈利·裡德

  文/龔小夏(發自華盛頓)

  競爭2012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前麻薩諸塞州長羅姆尼與前猶他州長洪博培的祖父輩曾經有過非常親近的關係。洪博培的外祖父生長在愛達荷州,從小最要好的朋友名叫喬治·羅姆尼,是羅姆尼州長的叔祖。羅姆尼家有兩位姐妹和洪博培家兩位兄弟談過戀愛。再往前追溯,這兩位競爭對手還是遠房親戚。他們都來自於摩門教這個大家庭。

  摩門教在世界上有1400萬信徒,美國這個大本營有大約550萬,其中將近200萬在西部的猶他州。美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出過摩門總統,政壇上職位最高的摩門教徒應數目前參議院的多數黨領袖哈利·裡德。

  民意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多年來一直就摩門教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形象進行調查,發現至今還有大約四分之一的選民對出身於摩門教的總統候選人感到懷疑。這種態度還不受黨派差異的影響。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內,都有超過百分之二十的人對摩門教不抱好感,而且表示不會將選票投給摩門教徒。

  美國是個多元化的國家,世界上各種各樣的宗教在這裡都能找到立足之地。特別是基督教新教,更是教派林立。為什麼人們偏偏對摩門教採取如此排斥的態度呢?這應該說是該教派著名的一夫多妻教義的後果。蓋洛普公司的問卷調查發現,在提到摩門教的時候,人們立即會想起一夫多妻。關於摩門教多妻制的報導也不時見諸於報端,因為在摩門教會廢棄了這一信條的120年之後的今天,美國仍然有3萬多教徒繼續在身體力行這一制度。

  一夫多妻制的爭議

  16世紀初歐洲的宗教改革導致半個歐洲脫離羅馬天主教會,開始了基督教新教的歷史。許多普通人根據自己對《聖經》的理解,開創了獨立的教派。大量的新教徒在歐洲遭到迫害,於是紛紛移民到了美洲新大陸。在這裡,各種教派找到了宗教自由的樂土。

  19世紀初,經過兩次戰爭之後逐漸進入政治穩定的美國,出現了一次大規模的宗教復興運動。越來越多的新教派開始湧現,其中大批出現在新開發的邊疆地區。來到這蠻荒之地安身立命的人,無論是從歐洲大陸來的新移民還是從東部過去的拓荒者,都希望通過宗教的紐帶來建立更緊密的社區。摩門教就是其中的一個。

  摩門教的創始人約瑟夫·史密斯1805年出生在美國東北部的佛蒙特州。他自稱在14歲的時候開始見到靈異現象,在21歲那年從天使處得到寫著美洲古代基督教記錄的金頁片。他在1830年將那些記錄整理成書,以先知摩門命名,便是《摩門經》(Book of Mormon)。

  與許多新大陸的教派一樣,摩門教在開始時也頗帶有一點空想共產主義的色彩。史密斯宣稱,根據上帝的啟示,教徒應該將他們的財產交給教會,而教會將部分財產返還,餘下的用來照顧貧困的教友。不過,這種做法遭到多數教友的抵制。最後,史密斯在1838年確立了什一奉獻法,也就是延續中世紀教會的什一稅法,教友將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給教堂。

  直到今天,摩門教徒還遵循著這一規定。因此摩門教會財源充裕,有能力在各地建立宏偉的教堂(摩門教稱為「聖殿」)。

  1844年,在伊利諾的一次暴力衝突中,教主史密斯被暴徒打死。他至今被摩門教奉為與耶穌基督一樣的先知和聖人。

  1846年,摩門教的領袖楊百翰率領了一群教徒向西部尋找新的立足點,經過千辛萬苦的長途跋涉來到今日猶他州的鹽湖城。這時正趕上美國與墨西哥的戰爭,西部一大片原來屬於墨西哥的領地——包括猶他州——在戰後被劃入美國的版圖。

  如果沒有一夫多妻制這件事,摩門教很可能與其他眾多的小教派一樣,成為新教大家庭中的一員。然而,歷史卻寫下了非常不同的一頁。

  史密斯在1830年代初開始傳播摩門教,教義中包括一夫多妻制。應該指出的是,摩門教並非唯一的主張一夫多妻的教派。自宗教改革以來,就不斷有人根據《聖經》的片段而主張一夫多妻制。1832年,已婚的史密斯追求他的教友和房東的15歲的女兒,被人們塗上柏油粘上羽毛遊街示眾。這是殖民地時期非常流行的一種私刑,相當於中國人的戴高帽遊街。在這個過程中,史密斯幾乎被暴徒打死。

  在摩門教主要的群體移居猶他之後,這種做法更是成為普遍的實踐。當時這個地區只是猶他領地,還沒有成立州。山高皇帝遠,美國政府根本沒有辦法幹預。

  不過在摩門教徒那裡,一夫多妻並不意味著教會鼓勵男人的性放縱,相反,摩門教教徒通常比一般人更保守。

  事實上,當年許多教士為了鞏固自己在摩門教會中的地位與威信,不得不多娶一兩位妻子,以示自己忠於摩門教信仰。而有不少人為了避免招來縱慾的非議,就找那些年紀大、其貌不揚的女人。有些教士甚至專門找年紀大甚至老年寡婦結婚。同時,摩門教會極力反對通姦與婚前性行為。

  摩門教興起不久,從19世紀中葉開始,聯邦政府就一直設法消滅摩門教的一夫多妻。1862年,美國國會通過《摩裡爾法案》,禁止實行一夫多妻。後來國會又陸續通過專門針對摩門教的幾個法案,決心要消滅一夫多妻現象。但是,摩門教會並沒有加以理會。摩門教徒認為,他們的宗教受到憲法中《權利法案》的保護,美國政府無權幹涉。

  國會通過法案後,楊百翰的私人助理喬治·雷諾斯決定以身試法,公開登記娶兩個妻子。在法庭判他犯下重婚罪之後,他將案子一直打到美國的最高法院,指控《摩裡爾法案》違憲。1879年,最高法院判定《摩裡爾法案》沒有違憲。

  最高法院做出判決之後,國會又通過了更多法律。來自聯邦政府持續不斷的壓力使許多摩門家庭只好轉入地下。由於摩門教會不肯放棄多妻制,聯邦政府否決了猶他建州的申請。

  1890年,摩門教的領袖約翰·泰勒在躲躲藏藏的地下狀態中去世。他的繼任烏爾夫德·伍德魯夫終於頂不住壓力。他發表聲明對信徒宣稱,自己接受了來自上天的啟示,一夫多妻在地球上不應該繼續存在。摩門教會最終通過了禁止多妻制的決定,之後猶他建州的申請得到了批准。1896年1月,猶他州正式成立。

  家庭、道德、社區

  摩門教是美國最為保守的教派之一。教會給教徒制定了一系列的清規戒律,並且要求教徒作出大量奉獻。

  在個人操守方面,教會要求教徒除了嚴格遵守基督教的「摩西十戒」之外,還必須恪守不近菸酒和毒品,甚至不能喝茶和咖啡。無論男女都應該儘早結婚,多生子女,雙方互相忠實,不主張離婚,更不要有婚外戀。在家庭方面,猶他州在美國是3個第一:兒童的雙親仍然結婚的比例第一,夫婦生育率第一,婚姻家庭比例第一。

  摩門教會對於教育非常重視,為教育下一代設下了大筆基金。楊百翰大學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會大學,不僅教育質量高,而且學校的規矩非常嚴格,學費也比同類大學便宜。教會對於中小學教育的投入也很大。由於有教會的資助,猶他州的政府在平均每個學生身上花的經費為全美國最低,而中學畢業與大學入學率則為全國最高。

  教內的人除了給教會繳納收入的十分之一之外,18至22歲之間的教徒還必須義務傳教2年,地點由教會指派。哪怕被派去地球的角落,教徒也不得有怨言。教會投入了非常大的力量,試圖將自己的年輕人培養得溫文爾雅、循規蹈矩。正因為如此,摩門教徒中有大量懂得世界各地語言、風俗、歷史、現狀的特別人材。美國的外交部門中,摩門教徒佔了相當的比例。

  摩門教徒在美國的工商界中有非同尋常的影響。大企業的領導層中,摩門教徒的比例遠高於絕大多數的教派。這些年來,他們也開始向政治的頂峰進軍。羅姆尼與洪博培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羅姆尼與洪博培

  羅姆尼與洪博培從各方面都體現了摩門教徒的特點:他們總是穿著整整齊齊,談吐儒雅,在嚴肅問題上不苟言笑,常常讓人覺得缺乏幽默感。他們結婚早,生一大堆孩子,夫唱婦隨。這兩位候選人看上去長相和行為做派都有幾分相似,就連他們的兩位妻子從打扮上看著也像親姐妹。

  密特·羅姆尼的父親曾經是美國汽車公司的董事長與執行長,後來又擔任了密西根州的州長,在經商與從政上都有家傳。羅姆尼高中後不久就被派到法國去傳教2年。回國之後,他按照摩門教的傳統進入楊百翰大學,畢業後到哈佛大學就讀法律與工商管理雙學位。他的妻子是小學時代交下的朋友,二十出頭兩人便結了婚。這對夫婦生下了5個兒子。

  羅姆尼從哈佛畢業後到波士頓的管理諮詢公司中工作,以善於理財著稱。賺下了2億美元後,他投身政界,1994年拿出700萬美元與老牌參議員甘迺迪競爭麻薩諸塞州的議席。1999年,他作為鹽湖城冬季奧運會的執行長,扭虧為盈,創下了1億美元的利潤。

  2002年羅姆尼作為共和黨人在民主黨佔壓倒多數的麻薩諸塞州競選州長成功。在他的4年任期中,該州的財政狀況大為改善。2008年他第一次參加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競爭,初選期間就募得了1.7億美元,奠定了募捐高手的名聲。

  比羅姆尼小13歲的洪博培的個人生活軌跡與前者非常相似。他的父親是摩門教中一位著名的企業家。他年輕的時候到臺灣去傳教2年,能說普通話與閩南話。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後,他進入裡根的白宮擔任助理,後來又到商務部去主持東亞貿易事務。在32歲的年紀上,他就被派去擔任駐新加坡大使。2004年,他當選猶他州長,2008年連任之後不久,被歐巴馬總統任命為駐華大使。

  洪博培在23歲上結婚的妻子是他中學時代的同學。兩人在生育了5名子女之外,還從中國和印度分別收養了1個。

  和羅姆尼一樣,洪博培在募捐方面也頗令人刮目相看。在6月21日他宣布參選的那天晚上,金融業巨頭羅斯柴爾德家族給他在紐約召開募捐會,當時就募得了120萬美元。

  這兩位摩門教候選人都得到了教內工商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但是,同一時間內出現2位背景相似的候選人,也必定會分散財源。從目前來看,已經第二次參選的羅姆尼根基比較深厚,而且在意識形態上,保守的羅姆尼比溫和的洪博培更加接近摩門教的核心價值觀。

  不過出了摩門教的圈子,他們兩人就有非常共同的弱點。無論是天主教徒還是新教徒,都將摩門教看作是異端。

  從個人魅力角度看,羅姆尼與洪博培都讓人感覺到缺乏號召力,特別是美國人欣賞的幽默感和反叛精神。羅姆尼在2008年輸了初選之後,下決心改變自己的死板形象,每次演講必定會插入一兩個笑話,倒也能夠有點作用。洪博培宣布參選的講話則聽起來不鹹不淡,以至於讓ABC的記者在新聞上調侃,說這番講話中並沒有讓聽眾欣喜的「牛肉」,「洪博培在給共和黨選民吃豆腐」——沒有味道。

  無論如何,羅姆尼與洪博培的參選,對於摩門教進一步融入主流社會有很大的作用。通過他們的競選活動,許多對於今日的摩門教缺乏了解的選民開始改變對這個教會的看法。在世界各個地區,願意聆聽摩門教傳教士演講的人恐怕也會有所增加。 ★

相關焦點

  • 美國今年會出現史上首位摩門教徒總統嗎?
    今年美國大選奇觀:有兩位摩門教徒參選總統  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與往年不同處之一是,在共和黨參選人中,竟然曾有兩位是摩門教徒,他們是前麻薩諸塞州長羅姆尼和美國前任駐華大使洪博培。而且這兩人曾經一度在眾多共和黨參選人中名列前茅,後來洪博培審時度勢退出競選。
  • 摩門教徒在美國仍被視為「外人」
    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溫 憲據17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導 摩門教曾因實行「一夫多妻制」而備受爭議,但參加今年總統大選的羅姆尼、16日宣布退出總統大選的洪博培都是摩門教徒,這個神秘的教派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媒體也在猜測羅姆尼是否會成為美國首個摩門教總統。
  • 一個美國摩門教徒的政治衝刺
    當13年前,米特·羅姆尼臨危受命,出任陷入賄選醜聞的鹽湖城冬奧會組委會執行長時,這名美國摩門教徒曾得到這樣的讚譽。如今,有著貝恩資本前掌門人、麻薩諸塞州前州長等身份的羅姆尼,作為美國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正在馬拉松式的大選中做最後的衝刺。從美國蓋洛普公司10月進行的幾次全國民調來看,「高富帥」的羅姆尼與民主黨現任總統歐巴馬有時不分勝負,有時甚至還微弱領先。
  • 【大家】摩門教的長徵
    和猶太教徒頭戴圓邊小黑帽類似,這些後期聖徒的追隨者佩帶著胸牌以示自己的信仰,在大街上遇見比較好認。同其他宗教信徒一樣,摩門教徒態度謙和,彬彬有禮,他們宣揚凡事相信、盼望和忍受,講究仁愛善良、家庭和睦,鹽湖城是美國犯罪率和離婚率最低的大城市。但是摩門教從一開始就註定要面對爭議。
  • 最美國式的宗教,摩門教的200年
    摩門教也非常認可美國的民主制度和宗教自由,史密斯還主張在美國建立新的聖城耶路撒冷。史密斯喜歡美國,可當時的美國人並不喜歡他。這並不奇怪,摩門教對於大多數美國人來說是異教,根本不屬於基督教,再加上一夫多妻這種制度,排斥是必然的。教會成立後,摩門教徒從紐約州轉移到俄亥俄州,再轉移到密蘇裡州西部的傑克遜縣,試圖在這裡重建新的耶路撒冷。
  • 哪些國家還有一夫多妻制?美國的一個宗教,至今還有一夫多妻制度
    縱觀當今世界,使用一夫多妻制的國家,基本上都是一些非發達國家,而且這些國家主要分布在非洲以及南非等地。一部分一夫多妻制是因為宗教信仰,還有一部分一夫多妻制屬於制度落後。相對來說,在上世紀末期,絕大多數國家都廢除掉了一夫多妻制度。
  • 羅姆尼家族信奉摩門教 其曾祖父曾有5個妻子
    核心內容:米特的曾祖父邁爾斯曾經是摩門教早期的領袖之一,他曾在墨西哥設立過殖民地。傑森·霍洛威茲(《華盛頓郵報》):羅姆尼家族為了避免被迫害被離開美國前往墨西哥,不過這也是為了延續一夫多妻制。解說:邁爾斯·羅姆尼有五個妻子30個孩子。
  • 美國教會呼籲猶他州教徒戴口罩:希望所有摩門教徒成為美國好公民
    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呼籲所有教徒在公共場合戴面罩,這一呼籲是因為猶他州新冠肺炎確診數再創新高,而且,甚至連一向反對戴口罩的美國總統唐納·川普都開始戴口罩了。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不屬於基督信仰各宗派的任何一個分支,自成一派,其在信仰內容上與基督教有別,而坊間一般更常用摩門教會這個非正式的名稱。摩門教會總部在美國猶他州鹽湖城,是美國第四大宗教團體。據《德塞雷特新聞》報導,摩門教會的猶他州地區主席在這周末通過電子郵件發出了這一呼籲,地區主席是在十二使徒的法定人數下運作。
  • 它是全世界犯罪率最低的城市,是世界最大的摩門教徒聖地,一個因...
    鹽湖城是摩門教的聖地,是一個因為信仰而興盛起來的城市。鹽湖城的摩門聖殿坐落在聖殿廣場,氣勢宏偉,壯觀非常。摩門聖殿是鹽湖城的標誌,也是全世界摩門教徒的聖地,正式名稱叫做末日聖徒聖殿,建於1853年,完工於1893年,是座哥德式典雅古樸的大建築物,尖頂圓柱,十分宏偉壯麗,塔形大門由四根柱子連成,門頂上站立看一隻老鷹的塑像。
  • 攝影師揭露美國一夫多妻制的神秘摩門教徒的生活
    大峽谷邊上的摩門社區 峭壁上的家園英國媒體11月15日報導,美國大峽谷國家公園南邊峭崖上住著一個信奉一夫多妻制的摩門教社區。該社區於35年前創立,差不多有100個人,15個家庭,其中有一夫多妻家庭,也有一夫一妻家庭,他們在這個大農場上共同勞動、生活。攝影師厄克特在提出拍攝申請後,居民們進行討論投票,幾個星期後,厄克特獲許進入拍攝。其中居民伊諾克•福斯特就有兩位妻子,13個孩子。
  • 何正忠 猶他州風情-3 摩門聖殿
    其官方網站上宣稱現有遍布全世界的教徒共一千三百萬人。這個總部大教堂的附近還設有摩門教歷史文獻館以及能容納兩萬一千多人的會議中心。在這個會議中心,每半年召開一次全世界教徒代表大會,另外還有不定期的主題大會。
  • 探訪美猶他州摩門教家庭 一夫多妻男子如帝王
    探訪美猶他州摩門教家庭 一夫多妻男子如帝王 2017年03月24日 08:53:27  來源:環球網
  • 一位美國摩門教徒的最後政治衝刺
    今年1月初,人民網記者在艾奧瓦州採訪美國大選第一場初選時,在與作為福音派新教教徒的馬克夫婦談及羅姆尼時,這對白人夫婦不屑地說,「他的信仰與我們不同,我們不會投他的票」。  當羅姆尼在諸多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中漸顯強勢之時,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原主席麥可·斯蒂爾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認為,羅姆尼是一位摩門教徒這一因素不會對其選情有很大影響,「對於一些選民而言,是的,這會有一定影響。對於大多數選民而言,他們會超越這一制約因素。」  10月11日,美國副總統候選人唯一一場辯論在肯塔基州舉行。
  • 美國猶他州:一夫多妻製法案通過,黑人女議員被稱「黑奴」遭歧視
    並廢除一夫多妻制。而近期美國猶他州的一夫多妻制合法化法案通過,但在會議上,而黑人女性議員卻被稱「黑奴」遭歧視。美國猶他州的婚姻制度一直被詬病,2013年美國猶他州的布朗一家曾因一夫多妻而被告上法庭。而法官卻出乎意料地當庭宣布:禁止一夫多妻制是違反憲法的,這一判決隨後便引起了轟動,最後由於審判存在巨大爭議而一直被擱置。
  • 教徒遍布NBA,能娶80多個老婆,自封"播種聖使",卻說自己不是邪教?
    最近,猶他州參議院本月全票(29-0)通過了一項法案,這個法案將降低對一夫多妻的懲罰,最高只被罰750美元和社區服務。對了,你沒聽錯,就是一夫多妻。雖然時代已經發展到21世紀,但美國仍有一批人堅持一夫多妻制,在法律的邊緣遊走。這些人就是所謂的摩門教徒。
  • 美國摩門教,宗教中的「賤民」?
    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正處於激戰正酣的預選階段。1月16日,美國前猶他州州長、前駐華大使洪博培宣布退選,轉而支持前麻薩諸塞州州長羅姆尼。而羅姆尼和洪博培均為摩門教徒。  對於一般美國民眾而言,人們對於起源於美國的摩門教也一直不甚了了。
  • 9名摩門教徒在墨西哥北部遭殺害 墨警方抓獲一名嫌犯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6日報導稱,墨西哥方面5日表示,涉嫌在墨西哥北部、美墨邊境殺害9名摩門教徒的一名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  報導稱,當地時間5日,墨西哥刑事調查部門表示,已逮捕一名在該國索諾拉州挾持了人質的人。
  • 探討美國猶他州的「一夫多妻制」無罪化——近200年的歷史和努力
    國家印象每每說到一個國家,我們都會想起一些特定的形象。一夫多妻制的是由創始人約瑟夫·史密斯(Joseph Smith)在19世紀30年代創立的,在19世紀的一半以上時間裡一直由耶穌基督末日聖徒教會(LDS教會,也稱摩門,後面簫葉直接叫摩門,省字。)的領導人實行。雖然同屬耶穌教會,但是摩門的一夫多妻制卻不被其它教義的基督教會接納。
  • 摩門教徒試圖阻止猶他的土著奴隸制
    但瓦卡拉對摩門教徒的堅韌不拔毫無準備。對於摩門教徒來說,印第安人——他們稱之為「喇嘛教徒」——代表著經濟和宗教的機會。根據《摩門經》原文中的預言,喇嘛教一旦皈依摩門教,就註定要變成「潔白可愛的」。許多摩門教徒認為奴隸制是不道德的,反對任何奴役。但是一旦他們到達猶他州的鹽湖谷,他們就被一個血腥的事件帶入了奴隸貿易,即使不是有意的,也讓他們成為奴隸主。
  • 美國深度遊(20):鹽湖城與猶他州,摩門教與基督教及其他
    美國深度遊(20):鹽湖城與猶他州,摩門教與基督教及其他說起猶他州,人們會想起那一片土地上的奇特地貌,比如科羅拉多河與峽谷,拱門國家公園,Bryce NP, ZionNP等。還有那裡的人們:猶他州是有摩門教徒創立的,至今仍在當地居民中佔了大多數。而最奇特也是最令人詬病的,是摩門教歷史上曾提倡一夫多妻。時至今日,那裡依然有這種現象存在,儘管州法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