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美國是個多元化的國家,世界上各種各樣的宗教在這裡都能找到立足之地。但美國人偏偏對摩門教十分排斥,因為該教派曾有過一夫多妻的教義。目前美國政壇上職位最高的摩門教徒應數參議院的多數黨領袖哈利·裡德
文/龔小夏(發自華盛頓)
競爭2012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前麻薩諸塞州長羅姆尼與前猶他州長洪博培的祖父輩曾經有過非常親近的關係。洪博培的外祖父生長在愛達荷州,從小最要好的朋友名叫喬治·羅姆尼,是羅姆尼州長的叔祖。羅姆尼家有兩位姐妹和洪博培家兩位兄弟談過戀愛。再往前追溯,這兩位競爭對手還是遠房親戚。他們都來自於摩門教這個大家庭。
摩門教在世界上有1400萬信徒,美國這個大本營有大約550萬,其中將近200萬在西部的猶他州。美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出過摩門總統,政壇上職位最高的摩門教徒應數目前參議院的多數黨領袖哈利·裡德。
民意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多年來一直就摩門教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形象進行調查,發現至今還有大約四分之一的選民對出身於摩門教的總統候選人感到懷疑。這種態度還不受黨派差異的影響。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內,都有超過百分之二十的人對摩門教不抱好感,而且表示不會將選票投給摩門教徒。
美國是個多元化的國家,世界上各種各樣的宗教在這裡都能找到立足之地。特別是基督教新教,更是教派林立。為什麼人們偏偏對摩門教採取如此排斥的態度呢?這應該說是該教派著名的一夫多妻教義的後果。蓋洛普公司的問卷調查發現,在提到摩門教的時候,人們立即會想起一夫多妻。關於摩門教多妻制的報導也不時見諸於報端,因為在摩門教會廢棄了這一信條的120年之後的今天,美國仍然有3萬多教徒繼續在身體力行這一制度。
一夫多妻制的爭議
16世紀初歐洲的宗教改革導致半個歐洲脫離羅馬天主教會,開始了基督教新教的歷史。許多普通人根據自己對《聖經》的理解,開創了獨立的教派。大量的新教徒在歐洲遭到迫害,於是紛紛移民到了美洲新大陸。在這裡,各種教派找到了宗教自由的樂土。
19世紀初,經過兩次戰爭之後逐漸進入政治穩定的美國,出現了一次大規模的宗教復興運動。越來越多的新教派開始湧現,其中大批出現在新開發的邊疆地區。來到這蠻荒之地安身立命的人,無論是從歐洲大陸來的新移民還是從東部過去的拓荒者,都希望通過宗教的紐帶來建立更緊密的社區。摩門教就是其中的一個。
摩門教的創始人約瑟夫·史密斯1805年出生在美國東北部的佛蒙特州。他自稱在14歲的時候開始見到靈異現象,在21歲那年從天使處得到寫著美洲古代基督教記錄的金頁片。他在1830年將那些記錄整理成書,以先知摩門命名,便是《摩門經》(Book of Mormon)。
與許多新大陸的教派一樣,摩門教在開始時也頗帶有一點空想共產主義的色彩。史密斯宣稱,根據上帝的啟示,教徒應該將他們的財產交給教會,而教會將部分財產返還,餘下的用來照顧貧困的教友。不過,這種做法遭到多數教友的抵制。最後,史密斯在1838年確立了什一奉獻法,也就是延續中世紀教會的什一稅法,教友將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給教堂。
直到今天,摩門教徒還遵循著這一規定。因此摩門教會財源充裕,有能力在各地建立宏偉的教堂(摩門教稱為「聖殿」)。
1844年,在伊利諾的一次暴力衝突中,教主史密斯被暴徒打死。他至今被摩門教奉為與耶穌基督一樣的先知和聖人。
1846年,摩門教的領袖楊百翰率領了一群教徒向西部尋找新的立足點,經過千辛萬苦的長途跋涉來到今日猶他州的鹽湖城。這時正趕上美國與墨西哥的戰爭,西部一大片原來屬於墨西哥的領地——包括猶他州——在戰後被劃入美國的版圖。
如果沒有一夫多妻制這件事,摩門教很可能與其他眾多的小教派一樣,成為新教大家庭中的一員。然而,歷史卻寫下了非常不同的一頁。
史密斯在1830年代初開始傳播摩門教,教義中包括一夫多妻制。應該指出的是,摩門教並非唯一的主張一夫多妻的教派。自宗教改革以來,就不斷有人根據《聖經》的片段而主張一夫多妻制。1832年,已婚的史密斯追求他的教友和房東的15歲的女兒,被人們塗上柏油粘上羽毛遊街示眾。這是殖民地時期非常流行的一種私刑,相當於中國人的戴高帽遊街。在這個過程中,史密斯幾乎被暴徒打死。
在摩門教主要的群體移居猶他之後,這種做法更是成為普遍的實踐。當時這個地區只是猶他領地,還沒有成立州。山高皇帝遠,美國政府根本沒有辦法幹預。
不過在摩門教徒那裡,一夫多妻並不意味著教會鼓勵男人的性放縱,相反,摩門教教徒通常比一般人更保守。
事實上,當年許多教士為了鞏固自己在摩門教會中的地位與威信,不得不多娶一兩位妻子,以示自己忠於摩門教信仰。而有不少人為了避免招來縱慾的非議,就找那些年紀大、其貌不揚的女人。有些教士甚至專門找年紀大甚至老年寡婦結婚。同時,摩門教會極力反對通姦與婚前性行為。
摩門教興起不久,從19世紀中葉開始,聯邦政府就一直設法消滅摩門教的一夫多妻。1862年,美國國會通過《摩裡爾法案》,禁止實行一夫多妻。後來國會又陸續通過專門針對摩門教的幾個法案,決心要消滅一夫多妻現象。但是,摩門教會並沒有加以理會。摩門教徒認為,他們的宗教受到憲法中《權利法案》的保護,美國政府無權幹涉。
國會通過法案後,楊百翰的私人助理喬治·雷諾斯決定以身試法,公開登記娶兩個妻子。在法庭判他犯下重婚罪之後,他將案子一直打到美國的最高法院,指控《摩裡爾法案》違憲。1879年,最高法院判定《摩裡爾法案》沒有違憲。
最高法院做出判決之後,國會又通過了更多法律。來自聯邦政府持續不斷的壓力使許多摩門家庭只好轉入地下。由於摩門教會不肯放棄多妻制,聯邦政府否決了猶他建州的申請。
1890年,摩門教的領袖約翰·泰勒在躲躲藏藏的地下狀態中去世。他的繼任烏爾夫德·伍德魯夫終於頂不住壓力。他發表聲明對信徒宣稱,自己接受了來自上天的啟示,一夫多妻在地球上不應該繼續存在。摩門教會最終通過了禁止多妻制的決定,之後猶他建州的申請得到了批准。1896年1月,猶他州正式成立。
家庭、道德、社區
摩門教是美國最為保守的教派之一。教會給教徒制定了一系列的清規戒律,並且要求教徒作出大量奉獻。
在個人操守方面,教會要求教徒除了嚴格遵守基督教的「摩西十戒」之外,還必須恪守不近菸酒和毒品,甚至不能喝茶和咖啡。無論男女都應該儘早結婚,多生子女,雙方互相忠實,不主張離婚,更不要有婚外戀。在家庭方面,猶他州在美國是3個第一:兒童的雙親仍然結婚的比例第一,夫婦生育率第一,婚姻家庭比例第一。
摩門教會對於教育非常重視,為教育下一代設下了大筆基金。楊百翰大學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會大學,不僅教育質量高,而且學校的規矩非常嚴格,學費也比同類大學便宜。教會對於中小學教育的投入也很大。由於有教會的資助,猶他州的政府在平均每個學生身上花的經費為全美國最低,而中學畢業與大學入學率則為全國最高。
教內的人除了給教會繳納收入的十分之一之外,18至22歲之間的教徒還必須義務傳教2年,地點由教會指派。哪怕被派去地球的角落,教徒也不得有怨言。教會投入了非常大的力量,試圖將自己的年輕人培養得溫文爾雅、循規蹈矩。正因為如此,摩門教徒中有大量懂得世界各地語言、風俗、歷史、現狀的特別人材。美國的外交部門中,摩門教徒佔了相當的比例。
摩門教徒在美國的工商界中有非同尋常的影響。大企業的領導層中,摩門教徒的比例遠高於絕大多數的教派。這些年來,他們也開始向政治的頂峰進軍。羅姆尼與洪博培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羅姆尼與洪博培
羅姆尼與洪博培從各方面都體現了摩門教徒的特點:他們總是穿著整整齊齊,談吐儒雅,在嚴肅問題上不苟言笑,常常讓人覺得缺乏幽默感。他們結婚早,生一大堆孩子,夫唱婦隨。這兩位候選人看上去長相和行為做派都有幾分相似,就連他們的兩位妻子從打扮上看著也像親姐妹。
密特·羅姆尼的父親曾經是美國汽車公司的董事長與執行長,後來又擔任了密西根州的州長,在經商與從政上都有家傳。羅姆尼高中後不久就被派到法國去傳教2年。回國之後,他按照摩門教的傳統進入楊百翰大學,畢業後到哈佛大學就讀法律與工商管理雙學位。他的妻子是小學時代交下的朋友,二十出頭兩人便結了婚。這對夫婦生下了5個兒子。
羅姆尼從哈佛畢業後到波士頓的管理諮詢公司中工作,以善於理財著稱。賺下了2億美元後,他投身政界,1994年拿出700萬美元與老牌參議員甘迺迪競爭麻薩諸塞州的議席。1999年,他作為鹽湖城冬季奧運會的執行長,扭虧為盈,創下了1億美元的利潤。
2002年羅姆尼作為共和黨人在民主黨佔壓倒多數的麻薩諸塞州競選州長成功。在他的4年任期中,該州的財政狀況大為改善。2008年他第一次參加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競爭,初選期間就募得了1.7億美元,奠定了募捐高手的名聲。
比羅姆尼小13歲的洪博培的個人生活軌跡與前者非常相似。他的父親是摩門教中一位著名的企業家。他年輕的時候到臺灣去傳教2年,能說普通話與閩南話。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後,他進入裡根的白宮擔任助理,後來又到商務部去主持東亞貿易事務。在32歲的年紀上,他就被派去擔任駐新加坡大使。2004年,他當選猶他州長,2008年連任之後不久,被歐巴馬總統任命為駐華大使。
洪博培在23歲上結婚的妻子是他中學時代的同學。兩人在生育了5名子女之外,還從中國和印度分別收養了1個。
和羅姆尼一樣,洪博培在募捐方面也頗令人刮目相看。在6月21日他宣布參選的那天晚上,金融業巨頭羅斯柴爾德家族給他在紐約召開募捐會,當時就募得了120萬美元。
這兩位摩門教候選人都得到了教內工商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但是,同一時間內出現2位背景相似的候選人,也必定會分散財源。從目前來看,已經第二次參選的羅姆尼根基比較深厚,而且在意識形態上,保守的羅姆尼比溫和的洪博培更加接近摩門教的核心價值觀。
不過出了摩門教的圈子,他們兩人就有非常共同的弱點。無論是天主教徒還是新教徒,都將摩門教看作是異端。
從個人魅力角度看,羅姆尼與洪博培都讓人感覺到缺乏號召力,特別是美國人欣賞的幽默感和反叛精神。羅姆尼在2008年輸了初選之後,下決心改變自己的死板形象,每次演講必定會插入一兩個笑話,倒也能夠有點作用。洪博培宣布參選的講話則聽起來不鹹不淡,以至於讓ABC的記者在新聞上調侃,說這番講話中並沒有讓聽眾欣喜的「牛肉」,「洪博培在給共和黨選民吃豆腐」——沒有味道。
無論如何,羅姆尼與洪博培的參選,對於摩門教進一步融入主流社會有很大的作用。通過他們的競選活動,許多對於今日的摩門教缺乏了解的選民開始改變對這個教會的看法。在世界各個地區,願意聆聽摩門教傳教士演講的人恐怕也會有所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