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變「打工仔」去留難定 匈牙利華商路在何方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2日電 據匈牙利《新導報》報導,人生好比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時下,在華人圈無法提及生意如何這個沉重的話題,因為近年來由於受經濟衰退大環境的影響,生意普遍不佳,而物價不斷上漲,近期福林又在貶值,生活成本加大,同時稅費高,養身份難,使得旅匈華商頗有不堪重負之感,甚至有些維持生存都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筆者1999年第一次來匈時,當時雖已不是旅匈華商生意最活躍時期,但看到簡陋的四虎市場內,車水馬龍,交易十分活躍。現在商鋪普遍都很氣派,但很多時候進到院內都是靜悄悄的,生意可想而知,已不可同日而語。有些人感嘆,現在哪裡是生意,完全是在給房主打工。但許多人仍懷念昔日的輝煌,期待經濟復甦帶來新的商機。對於目前的困境,出路在哪裡?華商又是何種心理並如何應對呢?

  老闆變成「打工仔」

  如果想在異國生存,首要的必須解決居留證。它是所在國允許持證人長期經商或居住的身份證件。

  現在如果留意的話不難看到,無論做大生意還是小生意,原來持老闆居留的華商,現在許多人的身份都紛紛改頭換面,變成「打工仔」。其實原因很簡單,還是稅費高的問題。如果是以公司老闆身份辦理延期手續,公司至少需要3個工人,還要為其做帳。過去生意好,本身就需要用人,也不在乎這點費用,而現在根本用不了3個工人,而單為解決居留負擔起來就是較大的問題。而且老闆辦理黃卡延期手續複雜,需要公司運轉證明、工人合同、無欠稅證明、住房合同、商店合同等,幾乎每個手續都需要花錢才能辦出來,即便辦齊,而且一般也只給一年的身份,而改為打工身份延期不僅提交的手續簡單,只需打工紙、住房合同、上年無欠稅證明、存款證明等。而且一次能發放兩年期居留身份。甚至公司欠稅與「打工仔」也沒關係,對延期毫無影響,這等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去留難定

  既然生意如此之差,生存的費用又如此之高,有什麼辦法應對呢?一位旅匈多年的宋先生直言,最好的辦法就是選擇回國。他認為現在國內經濟看好,何不選擇回國發展而在這裡過單調的生活,耗費無謂的時光。持他這種觀點的人也不在少數。有些華商在日常的經營中,已看不到明日的曙光,都在策劃後路。

  一位從事快餐多年的張女士,前些年店裡生意看好,還請廚師操作,現在由於生意冷清,已無力再請廚師了,只好由丈夫親自掌勺操作了。她說他們現在想回去的念頭與日俱增,他們在家早已辦妥了社保,過幾年就拿到退休金了,養老無憂,加上自己在國外的一些積蓄,雖說錢不多,至少不缺錢花,寧可在家喝粥,也比在這裡提心弔膽混日子好,至少心情是平靜的,不用擔心今天稅務局來信說你欠稅了,明天又要準備延期材料了等煩心事。

  近年來雖有不少人選擇回國,但對多數人,說說容易,買張機票就回去了,但真正下決心回去也不是件容易事。更多的人由於孩子上學、財產沒處理完、回去不知道做什麼等原因,還是想暫時守住這裡。

  與中國經濟結合有做不完的生意

  既然生意不好,那有什麼辦法能改變現狀呢?多年前,筆者曾採訪一位旅匈華商,他提出一個觀點,那就是如果華商與中國經濟結合,將有做不完的生意。當時聽了此話,我並不以為然,而時隔多年正好驗證了這話的份量。

  匈牙利國家雖然很小,但她是個旅遊大國,每年有超過本國人口幾倍的遊客來到這裡,還有許多國際會議在這裡召開。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每年的旅遊團隊、與會代表中,中國客人佔有重要比重,如果在機場轉一下,每天從全世界達到這裡的航班上,很多都是中國人。加上匈牙利加入申根,首站選擇匈牙利再到其它國家的旅遊團隊源源不斷,如果與國內銜接好業務,將有接不完的客源。

  走進一些旅行社的辦公室,可以明顯感覺到繁忙景象,有些老闆手拿兩部手機左右開弓,訂餐、訂酒店、接機、送機等應接不暇,旁觀者有時居然插句話都難,這種場景,是目前很難見到的經濟現象。

  現在一些有實力的華商紛紛選擇國內尋找項目,包括投資房地產、經營酒店等賺更多的錢。除了資金有優勢的人士選擇國內投資外,還有些華商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到中國並開發項目。

  匈牙利的環保、節能科研項目具有一定的優勢。有幾位旅匈華商他們在匈本身有公司、有商店,但他們預感,匈牙利的汙水處理科研項目,如果在在中國加以推廣,會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他們將匈牙利的生意完全交給員工為其打理,與匈牙利科迪技術研究院籤署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在中國註冊了環保工程公司,並聘請幾位外籍專家到中國進行技術指導,常年在國內開展環保工程業務,由於明顯具有環保節能等技術優勢,僅汙水處理一項業務就應接不暇,生意十分紅火。

  匈牙利特產開發前景廣闊

  旅匈華人都熟知匈牙利的葡萄酒、薩拉米(幹腸)、烏尼貢藥酒、鵝肝醬等特產。也是華商回國為親朋好友捎帶的禮品。如果將這些優勢產業引進國內開發經營,也是可以考慮的選擇項目。

  現在已有一些華商將匈牙利的優質葡萄酒銷售到北京、上海等城市,中國的消費市場之大,前景看好。也有華商擬將鵝肝醬加工技術引進到國內,通過雙邊合作,計劃開展養殖、加工製作、銷售一體化產業鏈經營模式。如能順利實施,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發項目,有一定的市場需求量,將會使雙方共同受益。(鄧尚喜)

相關焦點

  • 幫老闆去買包煙 打工仔竟去太平西街「豔遇」失足女!
    核心提示:23日19時許,樂群路某工地的王老闆叫來工仔40多歲的韋某,稱等會兒有朋友要來,讓他幫忙買幾包煙回來。王老闆遞給韋某100元,讓他快去快回。
  • 旅匈華商王強:創辦「鼎鼎香」飯店飄香匈牙利
    旅匈華商王強:創辦「鼎鼎香」飯店飄香匈牙利   中新網10月25日電 據匈牙利《新導報》報導, 在匈牙利華人圈,說起旅匈華僑王強,可以說是鼎鼎有名,這不僅因為他創辦的「鼎鼎香」飯店飄香匈牙利,而且他是一個頗有創意思路的人
  • 「世界工廠」東莞,有四萬多家工廠,打工仔越來越少,都去哪了?
    廣東每年流動打工人數9800多萬,而其中又以廣東東莞最為出名。很難想像,在中國有一座可以容納四萬多家工廠,並且有幾百萬外來人口的城市,而東莞就是這座世界工廠。但是,近些年東莞的打工潮逐漸消退,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曾經喧譁熱鬧的世界工廠不復往日呢?
  • 駐匈牙利大使走訪布達佩斯華人市場 慰問華商
    中國駐匈牙利大使段潔龍(左7),在領事部主任李克震(右4),匈牙利甘茨中國商會會長葉建新(右6),匈牙利褔建商會會長劉文建(左5),匈牙利麗水商會會長徐忠南(左3),匈華總會副主席謝偉麟(右2),匈牙利青田同鄉會秘書長範巧雄
  • 拿「打工人」當「打工仔」,是一個老闆最大的坑
    後來,通過工作賺得報酬的行為,慢慢轉化成了一個詞,「打工人」,這個詞有多火?是2020年的十大流行語和十大網絡熱詞。「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但卻不敢遲到,因為遲到扣錢。早安,打工人。」不少上班族用這樣的俏皮話來互相鼓勵和逗樂。但在幽默的背後,996、007等讓人細思極恐的名詞的出現,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打工人」的生存現狀:他們真的幸福嗎?
  • 廣東廠老闆:工資每月開5000無人應聘,打工仔都不想賺錢了?
    導語:廣東廠老闆:工資每月開5000無人應聘,打工仔都不想賺錢了?廣東可謂是無數人心目中,能夠給自己創造財富的富貴之地,每天都有許許多多的人,從四面八方趕來,到這裡來尋找個人的致富之路。雖然在這裡創造過許多的財富神話,但是也並不是說隨便來一人都能隨便成功的,所以大多數人也只能說是換個地方打工而已,而廣東眾多的工廠,也就成為了那些還沒成功的人們的一個落腳處。
  • 東莞打工仔:工資漲了70,房租漲200元,房東很關心我的工資
    東莞打工仔:工資漲了70,房租漲200元,房東很關心我的工資今天小編的一位在東莞打工的打工仔小強跟小編說,他要搬離這個已經住了兩年的出租屋,回到工廠宿舍裡去住了,本想著住到過年放假,來年再選擇是租房還是住工廠宿舍的,可是沒想到工廠才剛剛發出消息說下個月工資漲
  • 匈牙利華人葉建新:我願為海外華人出一份力
    在匈牙利華資商會成立儀式上,葉建新與匈牙利總理首席顧問蘇契共同為匈牙利華資商會揭牌,標誌著匈牙利華資商會這一新時代新氣象的新作為,將為打造華商服務、助力華商轉型升級、積極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提供重要平臺。  對於葉建新而言,今年必定是忙碌的一年。
  • 旅遊購物,路在何方?
    都說實體難做,我想一部分原因就是各小老闆們經營無方。走到洛帶古鎮咋們要玩出客家文化,走到黃龍溪川西壩子的文化要出來,去九寨溝要品出水文化,不是有句話說得好嗎?「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好嘛,遊客參團到九寨賣乳膠、到青城山都江堰賣乳膠、到峨眉山賣玉,到九寨溝賣玉,額的個神,這樣的配置下,怎麼希望客人多參團,沒投訴也不想多參團了。內部人士多講,這團賭出來了,那團又虧多了。
  • 西班牙華商接手老外生意須慎重 撿便宜或變吃大虧
    只看酒吧客流量 忽視老闆低價經營  馬德裡一位經營酒吧的華商今年年初時,通過一位西班牙客人的介紹,得知在馬德裡市中心SALAMANCA區分有一家歷史較為悠久的大型酒吧想要出兌。出兌的原因非常符合華人的口味:「西班牙老闆要退休了」。  聽到這些信息以後,這位華商相當感興趣。
  • 浙江「土豪最多」的城市,到處是老闆,當地人幾乎都不願做打工仔
    只要說起浙江溫州,很多人印象中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溫州的風景或歷史,反倒是聞名於世的"溫州老闆"。眾所周知,溫州人幾乎在世界各地做生意,就算你沒去過浙江溫州,肯定也聽過"溫州老闆",似乎"溫州老闆"早已成為溫州的一種代名詞了。
  • 人在海外:一位漂泊日本的碩士打工仔的辛酸
    人在海外:一位漂泊日本的碩士打工仔的辛酸
  • 土地摞荒年輕人外出,鄉村變『荒村』,農民養老路在何方?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作為種地為生的農民仍然收入微薄,他們無法支撐一家老小的衣食住行,不得不外出尋找出路,一年又一年,農村青壯年越來越少,田地摞荒的越來越多,在農村只能見到佝僂老翁耕種,鄉村變『荒村』,農民養老到底路在何方?
  • 阿利坎特華商遭限 西班牙華商區命運再次輪迴?
    中新網2月24日電 據西班牙《歐華報》報導,從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西班牙阿利坎特華商聚集區ENSANCHE的政府部門相繼頒布了一系列針對當地華商的限制措施。雖然這些措施從表面看,是適用於當地所有業主的普遍性規定,但從具體內容上來說,受影響最大的主要還是華商。可以說這些限制性措施實際上就是衝著華商而來。
  • 海外打工旅行地 | 10個可打工兼旅行的國度 邊賺錢邊看風景
    據說之前有在日本有過留學經驗,會比較難通過審查,畢竟日本政府會希望將機會開放給沒有體驗過日本生活的人。名額不定,籤證時限4個月,年齡限制18~28歲。德國是所有歐洲國家中第一個對臺灣開放打工度假籤證的,對於嚮往在歐洲打工的人來說,能找到的相關資訊也比較豐富。
  • 青島機械廠打工仔感嘆:30天工作370小時,到手錢以為看錯了
    這裡工廠遍地,吸引著大批打工仔來淘金。前不久小編在青島遇到了一位來打工的老鄉,在機械廠打工,兩人一見如故。交談中他談到了工作,不禁一陣感嘆。青島的工廠工作非常累,每天都要幹十三四個小時,30天下來整整幹了370小時,一天都沒休。結果月底到手工資只有3000塊,以為看錯了。
  • 「囂張的打工仔」:早會不愛去、上班玩遊戲、薪水是老闆好幾倍!
    有了作品的張小龍,想將它賣出去變現。剛開始,小米的創始人雷軍,有意購買這款軟體。不過因為一些原因,這筆交易沒有完成。後來,張小龍連帶foxmail,都被博大納入旗下。在這裡,張小龍的薪資待遇什麼的都還不錯,他也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還算是比較滿足。
  • 鳳臺縣尚塘鎮的打工仔,天南地北伸援手
    近日,在鳳臺縣尚塘鄉,那些回鄉歡度春節的打工仔,還有那些曾經的打工仔,看到幹部群眾在阻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戰鬥中,晝夜不歇,辛勞備至,深受感動,有的直接加入戰鬥的行列,有的則捐款捐物,提供助力。2月2日,在浙江湖州打工,現從事木材經銷的鳳臺縣尚塘鎮龍廟村樊莊二隊的村民崔學磊,興致勃勃地走到村裡的疫情防控值守點上,把他自費購買的6桶84消毒液、6箱桶裝方便麵、20袋火腿腸,送到正在執勤的該村黨支部書記孫瑞起及現場工作人員面前,表示:「我不能親自參加戰鬥,但是,願意做一個支前的民工。」
  • 百年海外謀生史,30萬青田華商如今面臨去留抉擇|稜鏡
    「張毅就是其中一個,因為有長輩很早就移民到了義大利,沒有接受過太多文化教育、只能務農打工的他和大部分人青田人一樣,選擇了到海外謀生。據他介紹,因為「義大利老齡化嚴重又比較慵懶,沒有太多創業激情」,這為外來移民提供了大量工作機會,各國移民之間分工明確。「印度和孟加拉人販賣蔬菜和紀念品,羅馬尼亞人在工地做建築和裝修「,中國人則世代開店,包括超市、餐廳和酒吧。
  • 回家路難行 留粵過年眾生相(圖)
    留下  數十工人將集體過春節  記者昨天在廣州錦漢展覽中心退票點看到,有不少旅客在這裡退火車票,他們已經打定主意在廣州過這個春節。其中部分人員已經找了親朋投靠,有些則繼續回到工地,但更多的人則還沒有去處。  錦漢展覽中心門口,退完了票,3個湖南衡陽的老鄉聚在一起,謀劃了一下接下來的打算。  留在廣州過年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