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海外謀生史,30萬青田華商如今面臨去留抉擇|稜鏡

2020-12-12 騰訊稜鏡深網

作者 | 李超 郭亦非 江曉川 編輯 | 楊顥

出品 | 稜鏡·騰訊小滿工作室

在巴爾幹半島小商品集散地「貝爾格勒70號市場」, 500名中國商戶的生意正陷入停滯。

來自浙江青田的朱沛康在這裡經營著一家銷售義烏泳裝和圍巾的批發商鋪。因為疫情,塞爾維亞海關被軍方接管,除醫療物資外,其他貨品停止清關,如今,和其他商戶一樣,朱沛康的泳裝被滯留在海關。

科索沃戰爭結束後,18歲的朱沛康放棄繪畫專業,投奔在那裡做小超市生意的姐姐。頭2個月時間,他被盜竊7次、搬家了8次,最後在治安相對較好的貝爾格勒定居。但這一次,算是他在這個國家遇到的最大考驗。

「已經損失了200萬(人民幣),接近破產。」4月9日,他告訴《稜鏡》。

中學便從青田來到義大利的張毅同樣承受著壓力。他在歐洲旅遊勝地威尼斯小本經營的華人超市因為遊客驟降為零,兩個月來已經損失一萬多歐元。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讓海外經商的華人都遭受到損失,其中,又以青田僑商為最。

「家家有華僑,人人是僑眷」,是這座距離溫州1小時車程的浙江山間小城的寫照。青田縣戶籍人口56萬,根據青田港澳僑委在2015年的統計數據,當時全世界的青田華人華僑共計33萬人,分布在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以義大利、西班牙和巴西人數最多。

在南歐的青田人大多以餐飲和超市為業,而在東歐和南美,他們從事著小商品貿易。每一個青田商人背後,都能書寫出一段海外華人的謀生故事。

不過對旅居在外的華商來說,疫情之下,也在萌生另外一種改變。在地球另一側,14歲便從青田來到巴西的李璐,經歷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瓶頸,生意早已大不如前。如今,國內經濟發展相對的穩定和快速,讓她謀劃著把自己的小商品批發生意進行轉型並擴展到國內。

「暫時還沒考慮好,但如果疫情嚴重,最終還是得回到祖國,祖國強大穩定,是我們最後的定心丸。」疫情的衝擊,讓李璐投資國內的想法更加強烈。

中國人開店,印度人賣菜

十幾歲從青田外出謀生,張毅已經在義大利待了二十來年。如今,他在威尼斯經營著一間超市。

威尼斯是座為旅遊而生的城市,原住民已經從20萬下降到了5萬。「沒有明顯的淡季。「張毅告訴《稜鏡》,聖誕節過後的冬天會有一段時間相對冷清,但是到2月份,威尼斯狂歡節開始到4月份的復活節,仍然會有小旺季。

「現在都停了。「疫情在歐洲爆發後,沒有遊客的威尼斯變成了一座空城。政府開始重視並採取管控,儘管作為生活必需的食品店和香菸店在義大利擁有開業豁免權,張毅的超市可以照常營業,但因為沒有遊客生意,他還是選擇了關張。

南歐的華人華僑,以浙江和福建兩省為主,而其中又以青田人最多。因為地理原因,青田盛產奇石石雕,元明時期便已成名,而到清末,更是作為參展品在世博會上獲獎。隨之,一批販賣石雕的青田商人成為最早僑居海外的中國人。

「有些人發了財,同鄉人就不斷跟著出來,落地生根,有落腳點就好生存。「張毅就是其中一個,因為有長輩很早就移民到了義大利,沒有接受過太多文化教育、只能務農打工的他和大部分人青田人一樣,選擇了到海外謀生。

據他介紹,因為「義大利老齡化嚴重又比較慵懶,沒有太多創業激情」,這為外來移民提供了大量工作機會,各國移民之間分工明確。「印度和孟加拉人販賣蔬菜和紀念品,羅馬尼亞人在工地做建築和裝修「,中國人則世代開店,包括超市、餐廳和酒吧。

張毅的超市在大陸一側,正對威尼斯火車站,與核心景區的威尼斯島一橋之隔,主要為中國遊客服務,超市裡涼茶、榨菜、以及油鹽醬醋一應俱全。

超市規模並不大,只有100平米,但閉店仍然讓損失不小。島內同樣大小的店面每月租金需要5000到1萬歐元。像他這樣在島外的店面,每月房租需要3000歐元,還有垃圾費、會計費、物業費和老闆稅等每月接近1000歐,加之過期的存貨,疫情的兩個月,「損失至少有一兩萬歐元「。

青田的33萬海外華僑中,有10萬人在義大利,當地青田籍華人華僑社團有20多個。歐洲疫情爆發後,這些青田僑團成為了當地華人轉運抗疫物資和互助的基本組織。3月下旬,浙江援意醫療隊為居家隔離的當地華人建立了網上方艙醫院,根據義大利青田商會會長吳光海對媒體介紹,這些網上醫院就是援助隊和當地僑團共同籌備。

因為超市裡有些口罩存貨,而華人也更早自覺在家隔離,張毅並不擔心口罩問題,歐洲疫情開始時,他甚至還把20個口罩用飯盒裝著放到樓門口,免費給義大利鄰居領用,結果「三天才被拿完「。

「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張毅告訴《稜鏡》,義大利本地人很少能有拿得出幾千歐元存款的,相比之下華人的經濟狀況都還不錯,並沒有特別困難,「頂多就是不能出門做生意,但基本都能扛半年左右「。

經營超市生意之餘,張毅還會接一些司機導遊的活。「我們都特別勤勞,特別是第一代從農村出來的人,能吃苦。」張毅說,在威尼斯的中國留學生大約有1000多名,疫情開始後,送他們回國成了自己的副業。這段時間,他已經接送了十幾名歸國留學生趕往機場。

「人肉」帶貨起步,與黑幫和平共處

李璐也已經離家二十多年了。父母先期在巴西裡約熱內盧立足後,舅舅帶著她從青田老家一起前往團聚,那年她才14歲。

李璐家在巴西主要做小商品批發生意,他們從義烏、深圳、汕頭和臺灣進貨,然後再賣給巴西這邊的零售商。目前,他們有自己的倉庫和線上商店。

在巴西,本地商戶目前有5成閉店,而華人商鋪則是從3月中旬開始小部分歇業,如今已經有九成暫停了營業。

「小點的商店一個月損失幾萬塊。」李璐說,自己的店面較大,包括租金、員工工資、管理費會計費等在內,每月要損失20萬巴幣(大約27萬元人民幣)。

青田人在海外的創業並非一帆風順,餐館打工通常是他們在歐洲的第一站,而在巴西則是代購。李璐記得,自己剛到裡約時,華人的光景並不太好,大多數人只能從事「拎包客」工作。因為巴拉圭進口到巴西的商品免稅,於是,華人便從巴拉圭「人肉」帶貨進巴西,產自中國和日本的香水、攝像機、照相機這類大件商品,都是主要品類。

「大生意靠機遇,小生意靠勤勞」,2008年金融危機後,華人開始直接從國內進口小商品,開始是零售,後來逐漸發展成了批發,許多歐洲華人也在那時輾轉到了裡約和聖保羅發展。目前,僅在裡約的華人就有2萬多人,其中大部分也來自青田。

在巴西做生意,黑幫是逃不開的話題,但在李璐看來,情況並沒有那麼糟糕。「因為黑幫主要做毒品和軍火生意,所以華人通常不會受到他們的騷擾,巴西人也不排外,通常都比較友好。」

李璐介紹,黑幫通常在華人很少涉獵的貧民區活動,最近報導的黑幫在疫情期間幫助政府監督隔離也是謠言。「他們井水不犯河水,黑幫只是在貧民區維持社會秩序,規定晚上幾點後不得外出,只要不是嚴重暴力犯罪,政府一般不會去管。「

相較國內,巴西的電商發展滯後,2016年後才開始起步,李璐在巴西的電商平臺上也有網店,但因為華人主要做批發生意,所以線下仍然是他們的主要渠道,這也讓華人在全球疫情期間遭受了更大損失。

為了避免「坐吃山空」,她和許多華商一樣,也在最近開始擴大線上批發的規模。

回國創業成為潮流

不僅是線上,李璐還打算借著「機會」,重新梳理一遍自己的生意。

實際上,對她生活帶來改變的不僅僅是店鋪關門。隨著時代的發展,海外華商大部分面臨轉型:「我們當時出國是件殊榮,賺美金賺外幣,最近這三五年,國內都不太願意出國,更願意留在國內做生意了。」

一般來說,外貿進出口利潤在20%到30%之間。2014世界盃後,巴西經濟持續下滑,2015年底,雷亞爾對美元累計貶值46%,加之通脹率上升和當地消費能力下降,巴西青田商人延續傳統的「國際貿易—批發—零售」面臨挑戰,不少華商外貿公司倒閉和停業。

不僅如此,巴西人消費觀念升級,對於品質的要求提高,高端需求讓華人小商品的打法遇到瓶頸。今年以來,巴西雷亞爾兌換美元匯率相較去年的1:4左右下跌到1:5以上,貶值20%多,而李璐的淨利潤還不到20%。

歐洲華商同樣面臨轉型。早在2014年青田縣政協港澳臺僑委的調查報告中就提到,西班牙中餐館的營業收入相較歐債危機前下降了40%,義大利僑商製衣廠聚集區則從最高峰的400餘家下降到100家。

在張毅看來,青田華商勤勞精神的延續也是一個問題。「時間越久融入程度就會越高,很多華二代華三代的生活方式已經跟當地老外比較相似。」

正因此,定居塞爾維亞後,朱沛康與妻子在浙江完婚,並選擇了將兩個孩子留在國內上學。

隨著國內經濟相對全球經濟大踏步前進,回國二次創業成為很多海外華商的出路。根據調查報告,2014年歐洲青田籍僑商的盈利比例從2010年前的76.6%下降至當年的50.97%,而其中73.5%的華僑有重新投資意向,在2013年,已經有將近5000名青田遊子歸國創業。

據《錢江晚報》2018年11月的報導,當時已經有近10萬青田籍華僑回國投資,投資、貿易資金總規模達到了2000多億元。

「當地站穩腳跟後,華人考慮投資其他產業,但沒有太多機會。」李璐說,目前華商的一個方向是在國內做自己的品牌,注重品質並且不再像之前小商品那麼繁雜,專攻美容美髮、電器和玩具這樣的專業品類,這也是她自己在疫情結束後的謀劃。

李璐身邊已經有很多人先行一步。一些有足夠原始積累的華商回到江浙投資航運、房產和購物中心,也有人轉行從事金融。鑑於國內巨大的消費市場,加大線上貿易、反向把國外商品進口到國內也是許多人的選擇。2015年,青田縣國資辦經營的僑鄉進口商品城開業,許多僑商把來自歐洲和南美的紅酒、咖啡等特產賣回國內。

「現在年紀大了,也想回到國內做些生意,畢竟也想回歸故土,但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機遇。」李璐說,巴西經濟的不穩定讓自己萌生去意,疫情讓這種想法更加迫切了。

當然,對於部分青田華人來說,重新展開事業也沒那麼容易。「我18歲來塞爾維亞,20年了,交了很多朋友。所有的人脈、關係和客戶都在這裡,回國(做生意)沒有機會。我全世界走了一圈,最終把心放這裡,塞爾維亞是我的第二故鄉。「朱沛康告訴《稜鏡》。

(文中張毅、李璐為化名)

相關焦點

  • 拉莫斯白衣生涯面臨去留抉擇,職業生涯伴隨著爭議,巔峰9248
    根據西班牙《阿斯報》4月14日最新報導,皇馬隊長塞爾吉奧·拉莫斯與皇馬的續約談判仍沒有進展,目前陷入一定僵局,拉莫斯與皇馬的合同於2021年6月30日到期,屆時將年滿35歲。根據此前消息,拉莫斯希望再續約兩年,而皇馬的態度是只續約一年,屆時根據具體狀態再考慮是否續約。
  • 青田人在西班牙的隱秘商業王國
    36歲的鄭身材健壯、膚色黝黑,他留著短髮,頭略前傾,言辭懇切歲月完全洗淨了他亡命天涯的痕跡。鄭建茂是沿著鄉人開闢的路線進入歐洲的。浙江青田共50萬人口,有25萬人僑居海外,其中約60%採用鄭這樣的非法途徑出國。鄭建茂在義大利黑了6年,2001年他來到西班牙,並取得永久居留權。鄭顯然是這個家庭的希望所在。隨後,他相繼帶出了家鄉的6個哥哥姐姐。
  • 「海外學子浙江行」青田站 活動舉行
    日前,第十二屆「海外學子浙江行」青田站活動成功舉行,助力海外優秀留學人才到青田創新創業,為我縣引才聚才搭建了平臺。在僑鄉投資項目交易中心,我縣經合中心、科技局、經商局、華僑投資人、企業代表和20多名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節能環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生命健康領域的海外高層次人才進行了才企、僑智對接會。與會人員觀看了青田人才科技工作宣傳片,並介紹了僑鄉投資項目交易中心運行情況。隨後,浙江越影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苗長龍介紹了項目情況、落戶感受和對青田人才政策的感謝。
  • 為什麼浙江青田人偏愛去西班牙?
    青田位於浙江省的東南部。一個人口只有48萬的青田縣,華僑卻有22萬,而西班牙的華僑竟然佔了將近一半!一如中國其它東部沿海城市,這裡充滿著繁榮和活力。小小的青田縣如今的房價已高達萬元一平米,遠遠超過中國一些省會城市。在青田,家家都有人在國外發展。在許多家庭的牆上都掛著一幅世界地圖。在今天青田的許多家庭,你還能看到來自世界各國的貨幣,許多小孩甚至連歐盟一些國家已消失的貨幣都認識。在青田,還有一個特殊的現象,有些同學會就放在西班牙開。
  • 大眾化時尚消費 青田酒吧街綻放夜風情
    一到夜晚,青田縣城的臨江路上霓虹燈閃爍,流光溢彩。「捷捷」、「甌洲之星」、「本色」等30多家咖啡吧、酒吧、西餐館在夜色中甦醒過來,展現出萬千風情,成為山城一道獨特夜景。  青田被稱為「僑鄉」,擁有18萬華僑,分布在世界122個國家和地區。每年,都有上萬華僑回國探親、休假或進行商務洽談。
  • 大芬油畫村面臨艱難抉擇
    如今,由於訂單持續減少,村裡的畫師和畫廊比鼎盛時少了近一半。大芬村正處在轉型的十字路口:繼續走複製名畫的老路,還是開拓原創之路?大芬村面臨艱難抉擇。圖為大芬油畫村村口。近年來歐洲等主要目標市場的經濟形勢不佳,導致大芬村油畫銷量下降,部分油畫店鋪不得不低價清倉。臨摹複製世界名畫仍是大芬油畫村最普遍的經營方式。
  • 青田紅酒展,讓你不出國門喝到眾多海外名莊酒!
    其實,青田是一個離歐洲非常近的地方,這裡居民遍布全球120多個國家。當地有一句話叫「到國外旅遊不如到青田度假」,可見青田縣僑胞之多。華僑之鄉的由來起初,因為青田縣山區眾多,青田人要想活下去,只能走出去。
  • 青田人在柏林 不開餐館做什麼?
    青田同鄉會是柏林最大的中國人社團。在柏林街頭,如果你遇到一位中國人,身上沒有掛相機,看起來又不像學生,那麼他十有八九來自青田。青田是中國浙江沿海的一個小城,全縣48萬人,華僑就有20萬人。他們分布在全世界120多個國家。有超過5萬青田人居住在德國,他們幾乎都做著同一個生意:中餐館。傅春平餐館的名字,來源於舊上海的「百樂門」。門前兩個巨大的石獅。
  • 西班牙華商女企業家協會舉行新聞發布會
    巴塞隆納青田同鄉會會長周建虹先生;西班牙僑商會會長、巴塞隆納華助中心主任金浩先生;西班牙中華餐飲文化協會會長陳勝勇先生;海外華僑華人青田石前同鄉會會長裘永新先生;巴塞隆納青田同鄉會顧問、西班牙中華婦女聯誼總會名譽主席、西班牙多彩陽光文化交流協會名譽主席、世界旗袍協會巴塞隆納分會名譽主席許英俊女士;世界旗袍協會巴塞隆納分會會長吳蓉女士;西班牙華人攝影家協會主席關捷女士、西班牙多彩陽光文化交流協會會長葉章炯女士等僑界代表以及華文媒體代表近百人出席了當天的新聞發布活動
  • 雲南力推五大合作領域邀海外華商來此展業
    雲南力推五大合作領域邀海外華商來此展業 2008年06月06日 00: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昆明六月五日電 (記者 甘娜)今日在此間舉行的第六屆東協華商投資西南項目推介會暨亞太華商論壇吸引了來自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三百五十餘位海外僑領
  • 疫情下的歐洲旅遊中介:倒賣一張回國機票,淨賺15萬|稜鏡
    但企業有沒有面臨壓力?有,主要是二級代理商、大團批發商,以及人力成本過高的企業。第一,「二級代理商不直接從航司或者酒店拿產品,如果一級代理商難為他,堅持不退,可能會虧錢。」金宅書告訴《稜鏡》。第二,機票在代理商業務中佔大頭。
  • 2019青田海外「人才·科技」峰會嘉賓報到側記
    2019青田海外「人才·科技」峰會嘉賓報到側記 2019年10月15日 10:39   來源:青田網
  • 華僑成就的都市青田,就藏在綠水青山之間
    2493平方公裡,總人口55.9萬,境內山巒起伏、溪谷縱橫,奇山異景不勝枚舉,素有「浙南灕江」之稱的甌江穿境而過,秀麗萬千。青田人也是一樣,清末民初年間有這麼一位不甘於現狀的青田人,他就是「吳乾奎」!據《青田縣華僑史》記載:吳乾奎,名仲奇,字乾奎,方山鄉龍現村人,家境清貧,當過長工,30歲時尚在遂昌燒炭。後經友人推薦,吳乾奎替寧波一商人作夥計,到東南亞一帶做販茶生意。因為人忠誠守信、辦事幹練、生意得心應手而得到器重,幾年後老闆便墊付資本,支持吳乾奎另立門戶。
  • 再過30天,青田將迎來這一盛會!活動安排來了~
    邀請青田縣委主要領導、中國印文化專家學者、國際雕刻工藝界專家,舉辦石文化主旨演講。2.「百年印記」——慶祝建黨100周年青田石篆刻邀請展部分作品發布儀式。在開幕式上發布與西泠印社合作的「百年印記」——慶祝建黨100周年青田石篆刻邀請展部分作品。3.《故宮博物院藏青田石》首發式。
  • 文成縣的建立及其與青田和溫州之間的關係
    只要提到青田,一個永遠不能分開的城市不是麗水,而是旁邊的溫州。海外青田人經常與溫州人一起工作,一些青田人會說溫州話,這使得很多青田自古以來就誤認為青田屬於溫州。事實上青田在民國只與建國初期和溫州有一個短暫的交集,自從唐代溫州和麗水分離以來,青田屬於的麗水。溫州新成立文成縣,縣界是山區在瑞安,泰順,青田三縣,三個縣各出一塊地,青田指定5個鄉鎮給文成。
  • 浙江日報整版點讚 青田興業聚僑 高質量發展華僑經濟
    現如今,因為青田日漸火熱的市場環境和良好的發展政策,不少在外華僑紛紛攜資歸來,或開辦公司,或投資項目建設,助力家鄉發展。商品城也吸引了海外商家的到來。去年,義大利羅薩露拉酒莊集團董事長裡卡多·科伯恩找到周勇,希望可以開拓中國市場。深入交流後,他將分公司落戶到了青田。
  • 青田:奔向全面小康 奏響時代強音
    砥礪奮進的熱土之上,青田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僑鄉人民凝心聚力、奮力前行,在推進全面小康建設的進程中,一個個改革措施的推進,一項項體制機制的創新,讓僑鄉大地釋放出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如今,一個個項目「落地生根」,一項項數據「勇攀高峰」,一張張笑臉「幸福洋溢」,青田正以乘風破浪之勢決勝全面小康。
  • 跨越山與海的溫暖|浙江省僑辦、僑聯馳援西班牙巴塞隆納青田同鄉會...
    新冠肺炎病毒暴發以後,浙江省僑辦、僑聯十分關心海外浙籍僑胞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積極組織抗疫物資馳援海外僑胞抗疫。近來,歐洲的疫情持續蔓延,勢頭兇猛,西班牙各大自治區再次封城,正在這個檔口,西班牙巴塞隆納青田同鄉會收到了浙江省僑辦、僑聯援助抗疫的10萬隻口罩和5000盒蓮花清瘟膠囊。對處在水深火熱的疫情肆虐中的各位僑胞,可以說是雪中送炭,令僑胞們感動萬分。這批抗疫物資(醫用一次性口罩和蓮花清瘟膠囊)將給感染病毒生病的僑胞、和其相關的家屬領取。
  • 青田的西藏高原 萬阜的險峻奇峰———甌海文成青田騎行記(四)
    青田的西藏高原 萬阜的險峻奇峰———甌海文成青田騎行記(四) 一 十月五日,武陽的早晨下著濛濛細雨,那蒙蒙的細雨如霧又如絲,既滋滋入微又微微涼意。 上個世紀時候,萬阜在青田也是偏僻與遙遠的代名詞。那時,當地流傳著這樣的一首民謠:「看看在眼前,叫叫聽得見,若要進趟城,走走要半年」。在這樣的山裡,社會應該是一個熟人社會,而作為手握一省權力的省長竟將自己老家房子的大門建成甕城式的,其不安的心態可見一斑。這是否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 社會安定是人們幸福生活的基礎? 告別新莊村後,順著雙坑口水庫山上的公路騎往石赤嶺。
  • 青田舉辦石雕文化節 海內外嘉賓共賞名石 青田石雕小鎮產值達15億
    為了迎接即將來臨的建黨100周年,石雕文化節期間舉行「建黨百年·百年印記——青田印石西泠篆刻頌」啟動儀式,通過精選100枚青田石,與西泠印社合作「百年印記」,以石為介,以篆刻的形式展示100年黨史上的紅色印記,向黨的百歲誕辰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