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 開學第二周,四川涼山州越西縣西城中學初三16班的同學們開啟了這學期的遊泳課。西城中學早在2015年就建起了遊泳訓練基地,並開設了遊泳課。目前已建成約6000平方米的室內外遊泳場地,每周開設兩節連堂的遊泳課,致力於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接受遊泳教育。(9月16日《工人日報》)<br><br> 遊泳是一項增強體能、充滿樂趣的體育運動,遊泳不僅僅是一項健身運動,在關鍵時刻也是一項自救的技能。西城中學早在2015年就建起了遊泳訓練基地,並開設了遊泳課。目前已建成約6000平方米的室內外遊泳場地,每周開設兩節連堂的遊泳課,致力於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接受遊泳教育。這樣的遊泳課不僅給學生們學到了遊泳技能,而且加強了同學們的遊泳安全意識,也豐富了學習生活。<br><br> 遊泳應成為學校的「必修課」。會遊泳是人最基本的,也是應該具備的生存技能,而且遊泳的鍛鍊效果比較好,有助於提升耐力,且在水中運動,引起關節肌肉的損傷比較小。一個學生就是成績再優秀,但如果不會遊泳,那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一旦遇到落水、或者水災等情況,恐怕小命都很難保得住。不但不能發揮自己的作用,去搶救別人,還會連累別人,要靠別人去救,給別人增加負擔。<br><br> 在人們的意識中,學生似乎只需學好功課,學到文化知識便萬事大吉。如此背景下,西城中學把學生學會遊泳成為學生的必修課,儼然是對固有觀念的徹底顛覆。使學生在獲得一項生存技能的同時,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也會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遊泳隊伍中來,學生學會遊泳後,也會帶動家人對遊泳的興趣。同時也可以促使有關部門加強學校遊泳設施的建設,使學校搞好體教結合,讓學生形成一種自覺、自願、自發、自律的學習和訓練習慣,也可以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遊泳苗子和教練員,使我國的遊泳事業和遊泳產業得到更好的發展。<br><br> 學會遊泳不是一件難事,學校把遊泳成為「必修課」,送學生到遊泳健身中心去學習,有專業老師指導,學生稍微花點心思,可能比學其他課程要容易得多,要不了幾個課時就可以學會了。而且集體學習,可以相互鼓勵,袪除「恐水症」。但要學會遊泳是要有一定的體力的,學生就必須加強鍛鍊,提高耐力。試想,如果連遊泳都學不會,這樣的學生就算別的成績再好,也是個「半殘廢」。<br><br> 近年,每到夏季,許多青少年溺水死亡的事情頻發。世衛組織發布的首份《全球溺水報告》稱,全球每小時有40多人溺水死亡,每年共有37.2萬人溺水死亡,半數以上溺水死亡者不足25歲。中國每年約有59000人死於溺水,其中大多數是兒童。近一段時間,發生了多起學生溺水死亡事故。如:6月21日,重慶市潼南區米心鎮8名小學生玩耍時落水,全部溺亡;7月1日,在廣東惠州,一天之內發生3起溺亡事故,造成5人溺亡;7月12日,遼寧省瀋陽市鐵西經濟技術開發區,5名兒童一起下水野泳,2人安全上岸,3人溺水身亡等等。一起起青少年兒童溺亡事故,讓人痛心,也給家長和社會敲響了警鐘。所以,社會各界要求學校開設遊泳課的呼聲一直很高。西城中學把遊泳作為學生的「必修課」,既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又能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呼應了社會各界的關切,值得各地借鑑。(作者系天府評論新聞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