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壩輕軌穿樓」已成為網紅景點
這個五一假期,「網紅重慶」成全國旅遊市場的一匹「黑馬」。「李子壩輕軌穿樓」火了,這兩年,它已成為外地遊客來渝必打卡之地。不僅周末和節假日,即便平時上班時間,也有不少遊客拿起相機、手機,定格下輕軌穿樓而過的畫面,有的遊客甚至為了尋找到最佳拍攝角度,還鼓起勇氣去敲附近居民的門。
「李子壩輕軌穿樓」紅得發紫,這是葉天義當年壓根兒沒有想到的。24日下午,重慶大學B區校園內,當年軌道交通2號線李子壩站設計團隊負責人、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老師葉天義接受了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採訪,為我們揭秘了網紅景點背後的故事。
全國還沒先例的「穿越」設計
李子壩輕軌站
「當時只覺得這個設計很有意思,但沒想到會成為今天的網紅景點。」葉天義回憶,2號線李子壩站2004年試運營,2006年正式運營。
早在1998年,他所在的團隊就開始了一項全國還沒先例的「穿越」設計——讓2號線穿樓而過。「這是一項很有挑戰的工作。」葉天義稱,樓房與軌道交通的建築標準不同,審批程序也不一樣。當時設計團隊面臨三大必須解決的難題,首先,要保證軌道能順利穿過樓棟;其次,軌道穿過樓棟時不能影響樓棟結構;最後,軌道站點交通轉換的功能布局要合理,能疏導客流,滿足周邊居民出行。
軌道與樓是僅隔20釐米的鄰居
「整個設計過程花了兩年。」葉天義告訴記者,軌道2號線穿越而過的這棟樓,1樓至5樓是商鋪,9樓至19樓是住宅,中間6樓至8樓是軌道交通區域。其中,6樓是站廳,7樓是設備層,8樓是站臺層,每層面積約3500平方米,空高約3.6米,列車穿越的長度有132米。作為李子壩站的設計師,網上對該站的各種熱議,葉天義都在及時的關注。
比如,有的網友驚嘆樓棟與輕軌居然能抱在一起。「在這裡我要澄清下,它們其實是間隔20釐米的鄰居關係。」葉天義調侃說,這對鄰居沒有公攤,甚至沒有共同的物管,沒有共同的電力線路等。
不止輕軌穿樓,他還設計了「歪歪樓」
位於同茂大道的「歪歪樓」
還記得網紅建築「歪歪樓」嗎?渝北同茂大道有兩棟百米高樓,從底部到樓頂,均呈傾斜狀,從遠處看,像是快要「傾倒」。「歪歪樓」也是出自葉天義的設計。「這是建築師何昕的構思和方案,這個項目現在已經成為地標建築,可以說是建設方以較小成本獲得較大利益空間的成功案例。」葉天義說,他是結構設計組,他們結構組也十分順利地完成了超限設計和施工圖設計。
建築設計必須三個專業配合完成:建築、結構、設備。建築確定修什麼樣的房子,如多高多大,做什麼用,怎麼樣好看?而結構就是決定怎麼樣把房子修起來,屹立不倒;設備就是怎麼樣讓房子好用,如供電、供水、供暖,排水、通信系統等。
有了好創意,但房子會不會坍塌,結構能否承受,這是葉天義的結構組需要反覆論證的。「事實上,何昕提給我們進行處理的比這更複雜的構思和方案還有很多,從他說『搞設計要有大眾娛樂精神』的這句話可見一斑。」葉天義說,紮實的力學功底、成熟的工程經驗以及靈活的技術手段是與這類建築師大師舉杯相邀的條件。所以,網紅建築既有關注度,又必須牢固。
網紅建築背後的低調設計師
葉天義講述「輕軌穿樓」設計過程
李子壩輕軌穿樓也好,歪歪樓也好。每當有新聞出來,他都會默默關注。現在每次路過李子壩,看到遊客舉起相機拍照,葉天義心裡總是美滋滋的。
「他很低調,很少主動談及。」土木學院老師回憶,他們都還是輾轉才知道原來網紅建築背後的設計師竟是他。
葉天義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後在重慶土木工程學院任教。重慶不少有名地標建築都是出自他手。「大學同學以及中學同學他們來重慶,都要去那裡逛逛。不懂的有困惑的地方,然後再來問我。」葉天義說,同學朋友們問的問題也跟大多數網友的疑問一樣,比如先有樓還是先有軌道,樓上居住戶會不會有震感等。
答疑>>>
先有樓還是先有軌道?
就跟問先有雞蛋還是雞一樣,每一個到這裡的遊客總會發出不變的疑問:天!這是先有樓,還是先有輕軌呀!其實,這個問題或許不少重慶土著都有可能回答不上來!
葉天義介紹,李子壩站與這棟樓是同時設計、同時修建的,並沒有誰先誰後。「所以,修建李子壩站時,並不是一些網友猜測的遇到了釘子戶。」葉天義說,無論樓房還是軌道,一旦其中一個先修建,要想把兩者再次很好的結合,其難度是難以估量的。
「不過,穿樓並不適合地鐵。」葉天義解釋,地鐵除了噪音比輕軌大以外,承載量也遠大於輕軌,如果像輕軌那樣穿越樓棟,對近鄰會有影響。
穿越時樓房是否微震?
站在橋上,汽車駛過,或多或少有點小震動。輕軌從樓棟中間穿越,對樓上樓下有沒有微震呢? 「雖然輕軌與樓房看似一體,事實上互不幹擾。」葉天義翻出了一張1998年的結構設計圖解釋:輕軌經過李子壩站時,與其他站點不一樣,託舉軌道的柱子看不見,而是埋在下層的房子裡。從大樓第一層算起,軌道有6根託舉柱子,每根長約22米。而樓棟的柱子約有90多根,每根高度69米,與輕軌的柱子並不在一起。
「在6根輕軌柱子與樓房建築之間,有20釐米的安全距離。」葉天義說,兩者看似合在一起,其實互不幹擾,所以輕軌的運營不會帶來樓棟的震動。
列車駛過會不會擾民?
還有不少網友關心輕軌列車駛過時,會不會噪音擾民。
其實,住在樓上的居民最有發言權。住在11樓的王大姐說,她2005年在這棟樓買了房,入住後根本察覺不到輕軌的噪音。「我們在這裡生活了這麼多年,還沒發生一起因為輕軌噪音擾民而產生的投訴,反而是街上汽車產生的噪音更大些。」王大姐說。
葉天義介紹,輕軌採用低噪聲和低振動設備,車輪為充氣體橡膠輪胎,並由空氣彈簧支持整個車體,運行時噪聲遠遠低於城區交通幹線的噪聲平均聲級75.8分貝。
列車運行會不會有輻射?
網友們腦洞大開,好奇的問題總是很多。「住在樓上的人會不會頭暈,手機都有輻射,更何況綿綿不斷的穿樓啊!」對此,葉天義解釋,因為輕軌車輛採用直流電牽引,所以是不會產生電磁波的。
延伸>>>
李子壩站正在建觀景平臺
今後遊客拍照不用那麼拼
正在建設的觀景平臺
如今,到李子壩站拍照的遊客越來越多,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從重慶軌道交通官方微信了解到,有的乘客為獲取列車駕駛員的視角,甚至透過駕駛室車窗玻璃使用閃光燈拍照,而這一行為是明文禁止的。
位於李子壩站B出口旁的團結新村10號小區,從小區休閒區域的牆上探出頭,可以看到軌道列車行駛,因此常常有遊客到小區內部拍攝。小區保安告訴記者,平常下雨天,會有幾個人,但天氣晴好的時候,人會暴增。「說實話,很危險。」附近居民說,他們每次遇到拍照遊客,心都是懸起的,生怕有什麼意外。
李子壩輕軌站,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景點,旅遊接待功能缺失,遊客大量集中不僅造成交通擁堵,還存在安全隱患。對此,渝中區正配合市級相關部門,對李子壩輕軌站觀景平臺方案進行設計完善,將儘快啟動該項目建設,方便遊客觀光體驗。同時,新設置一批交通設施,解決人車混流、旅遊大巴停放問題,並在觀景平臺對面的半坡巖壁上新栽植一批三角梅等觀賞植物。24日,記者來到李子壩輕軌站,附近施工公告已經貼出來了:「因李子壩輕軌穿樓成為網紅景點,應區政府要求,修建李子壩觀景平臺,於2018年5月15日由我司對該區域進行應急搶險修建,工期120天。」
觀景平臺效果圖
網友熱議
@蘇菲之夏:原來刀郎不是瞎唱,真有停靠在八樓的2路「汽車」。
@Dream1987fl:翻得過高山,跨得過峽谷,進得了樓房,出得了站臺。重慶輕軌,同樣的輕軌,不一樣的感受,你值得擁有!
@我想去雲南:這都可以有啊,瘋狂的世界啊。
@此生只為茶葉蛋:住樓上的打個洞,要出門了就跳到車上。
@爬樹蟲:李子壩站很有趣,上很多次扶梯,在居民樓肚子裡等車,感覺很好玩。
(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周小平 文
畢克勤 圖、視頻)
重慶身邊事
今天的重慶新聞已為親準備好了,請查閱!
大霧鎖渝城 一片江山水墨圖
5月24日清晨,在連續多日的降雨之後,山城現雲霧奇觀,整座城市若隱若現,山城重慶宛若一幅完整水墨畫。
長江上的漁船被雨霧籠罩。
雨霧繚繞的城市。
長江上的貨船若隱若現。
雨霧中的大樓宛如一幅現代山水畫。(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張錦旗 攝影報導)
「一禁三限」首月
重慶共計查獲闖禁車輛6000餘輛
自4月21日嘉陵江牛角沱大橋施工,4月23日渝澳大橋、黃花園大橋、嘉華大橋按照尾號限制通行,重點路段採取禁、限行措施以來,已經過去整整一個月時間。這一個月時間交通運行情況總體如何?據介紹,根據各相關電子卡口及RFID數據收集情況分析,「一禁三限」實施一個月以來,共計查獲闖禁車輛6000餘輛。詳細(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景然)
三峽入庫流量首超每秒2萬方
長江上遊水位兩天漲7米
長江防汛抗旱部門提供的實時水情數據顯示,5月24日上午9時,三峽入庫流量增至2.4萬立方米每秒,萬州段水位漲至154.41米。同時長江上遊寸灘段流量也達到2.16萬立方米每秒,水位漲至169.71米,較22日8時162.92米陡漲近7米。詳細(視界網)
重慶一麵館推出天價麵條
一碗雜醬面1314元
都說重慶人的一天是從一碗雜醬面開始的。一碗雜醬面,一般也就十幾二十元,你能想像到最貴的面是多少錢呢?1314元!沒有驚掉下巴吧?在重慶解放碑民權路,就真的有一家麵館有這麼貴。詳細(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