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喝了金剛,實在意猶未盡,很久沒有喝到這麼好的老茶了,當下就決定跟朋友出發,去看看能不能再找到這款茶。
去了雲南,到了勐海,才知道,當時的南糯山茶廠早就已經歸為歷史,甚至在當地年輕人的記憶中,這個地方一直以來都是被廢棄的。
勐海這個小縣城,周圍全是山,而且每一座都是大山,每座大山上都有茶,所以說勐海也是被茶山圈住的地方,是普洱茶的核心圈。
南糯山也是離勐海中心縣城最近的一座茶山,與中心資源接觸的最多,當時的茶農、茶商、茶客都喜歡去這裡。
南糯山茶廠就坐落在南糯山之中,是白孟愚先生1938年創建的,曾經也有過輝煌,但無奈,最終被歷史的車輪碾過,走向衰敗。
以往南糯山茶廠的一切成就已歸於黃土,在如今破敗的廠房之中更是看不見任何蹤跡,然而傳奇就誕生在這裡,雖然它很短暫,卻為雲南茶產業留下了不可挪動的基石。
進入南糯山茶廠,建築已經不復以往的繁榮,凋敝的氣息隨處可見,雜草叢生,從閒置的廠房設備中還能找到以往制茶的影子。
龜裂的泥土地、拆卸過後的大型揉捻機、成排閒置的萎凋槽,無一不在展現當時那個屬於南糯山茶廠的實力和輝煌,即使後來變成了班章老樹茶廠,也依然在茶葉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歲月荏苒,屬於南糯山茶廠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是關於他的記憶依舊存在於現在的市場上,只待有緣人結識,只是暫時我還沒有這個緣分入手。
據老一輩的當地人說,當年那個時候,做茶的量逐漸降低,能留到現在的都是天價茶了,一餅至少也得大幾千,而且因為很難找,所以真正入手的價格可能還要更高。
據說前兩年有一餅5年的茶,一餅就賣出了600的價格,由此可見老茶的珍惜和貴重。
對於一款2003年出品的老茶來說,基本不會在市場上進行流通,都是被人視作珍寶的收藏下來。
至此,南糯山茶廠出品的、名為金剛的茶我並沒有再找到,但關於南糯山茶廠的傳說確實挺了不少,也就越發嚮往有一天可以跟金剛相遇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