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送別詩,大家就會背誦出很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平明送客楚山孤,寒雨連江夜入吳」,還有很多,數不勝數。
今天說的這和送別詩也是送別詩中的佳作,詩中的名句歷來被人讚賞,可是整首詩卻鮮為人知,這首詩的名字就叫送柴侍卿。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這首詩的作者就是有著「七絕聖手」之稱的王昌齡。在整個唐詩的歷史中,論絕句,王昌齡絕對屬於第一梯隊,就算是與有著「詩仙」之稱的李白相比也毫無遜色。
這首詩的大致意思是說:
沅江四處水路相通連接著武岡,送你遠行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兩地的青山同承雲朵蔭蔽、雨露潤澤,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
唐人的送別詩在全唐詩裡面佔了很大的篇幅,這和當時的環境有關。古人很少離開家,除了經商或者仕途的人之外,不遇到災荒或者兵燹,很少出現大規模的遷徙。
而且古時候交通不便利,雖然表面上是送別,可實際上很多時候對於再次見面,都不抱有太大的希望。杜甫有詩句「人生不相見,動與參與商」,將人生的別離比喻為參星和商星,兩顆星一星升起,一星落下,幾乎不能見面,以此來比喻人的離別,可以知道重逢是多麼的艱難。
雖然離別之後重逢很難,但好在唐人有積極昂揚向上的精神,即便離別,書寫上也有依依不捨,可是很多時候,還是顯示出了廣博的胸襟。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點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語調流暢而輕快。此時的詩人被貶謫到了龍標,與朋友要去的武岡雖然相「接」,但畢竟有一定的距離,還是在不知不覺中有些難過。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兩句一掃離別的感傷,兩地雲雨相同,明月共睹,這種遷想妙得的詩句,既富有濃鬱的抒情韻味,又有它鮮明的個性。
這一句王昌齡借用了老朋友王維的"別後同明月",卻又寫出了新意。
離別之際,不傷心顯得沒有情義,但是過於傷感,增加了朋友心理上的負擔,因此詩人用樂觀開朗又深情婉轉的語言,以減輕對方的離愁,同時也安慰了自己。
這首詩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表達的感情類似,最後兩句情味更加綿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