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前年有機會去了一趟四川。先是飛重慶,然後一路從瀘州到宜賓,峨眉山,經雅安最後到成都!一路走來,到了雅安,不免要了解一下當地的文化歷史。
最早聽說雅安還是2008年汶川地震時,雅安也是重災區,電視上每天都報導。那時知道四川除了成都,還有雅安的大熊貓基地,其他真的一無所知。我到雅安時,哪裡一切都已恢復,地震的傷痕已經幾乎看不到了。到了那裡,讓我重新認識了雅安。初識雅安,腦子裡只有兩個關鍵詞「地震」、「大熊貓」。踏上雅安的土地,才讓我真正了解了這座城市的標籤「茶馬古道起點」。
從古至今,中國聯通世界,最最重要的就是「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每個中國人都聽說過的地理名詞,大多數人都說不出具體是怎麼回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我中華文明的標籤之一「茶馬古道」。
同「絲綢之路」一樣,「茶馬古道」也是古代中國與世界貿易開闢的道路,現在中國向世界開放,經過四十年的努力,中國已經成引領世界。回顧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曾經的繁榮,你能看到歷史是驚人的相似。中國古代也曾經相當的開放,西安和成都在古代也曾經是國際大都市。
茶馬古道是我國歷史上內地和邊疆地區進行茶馬貿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線,分川藏、滇藏兩路。茶馬古道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
由於西南地區地形複雜,道路艱險,古人只能以馬匹加人肩扛手抬才能通過,茶馬古道是以茶馬互市為主要內容的古代商道,歷經漢、晉、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西部國際貿易古通道之一。
茶馬古道主要分南、北兩條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滇藏道起自雲南西部洱海一帶產茶區,經麗江、中甸(今天的香格裡拉縣)、德欽、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衛藏地區。川藏道則以今四川雅安一帶產茶區為起點,首先進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北兩條支線:北線是從康定向北,經道孚、爐霍、甘孜、德格、江達、抵達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線),再由昌都通往衛藏地區;南線則是從康定向南,經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貢至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南線),再由昌都通向衛藏地區。有機會真想走一遍茶馬古道。
提到茶馬互市,就不得不說普洱茶!雲南所產的茶葉由馬幫分別運往內地、西藏、國外,四面八方的出現了茶馬古道的熱潮。馬幫運輸茶葉的路程是非常險峻,路途遙遠,翻高山涉河水,險峻的地形和多變的環境,才能到達目的地。再用茶葉換取當地的布匹、鐵器、生活用品等等,馬幫再返回雲南。而馬背上運輸的普洱茶因為長途跋涉,受氣候和環境的影響,歷經了數十日或者數月後,受潮和受熱促進了普洱茶的陳化,普洱茶擁有了獨特的陳香味。當時的茶商們開始意識到讓普洱茶味道更加陳香的方法。
從明朝開始,安化黑茶成為茶馬古道上運送的主要茶葉產品。明朝初期,安化茶農對剛從茶樹上採摘下來的鮮葉進行深加工,開始大批量生產。即使經過長期存放也能保存茶香的安化黑茶它在長途運輸後可以維持品質的穩定,特別適合邊銷。很快就受到茶馬古道沿線少數民族的喜愛。可這些茶農萬萬沒有想到,黑茶的出現,卻給當時皇帝出了一道難題。原來為了加強對茶葉市場的控制,明王朝把四川和陝西的茶葉定為專門在邊疆地區銷售的官茶而其他地區出產的茶葉是不允許邊銷的似茶。
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觀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屬於六大茶類之一,屬後發酵茶,主產區為廣西、四川、雲南、湖北、湖南、陝西、安徽等地。傳統黑茶採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較高,是壓制緊壓茶的主要原料。黑毛茶制茶工藝一般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和乾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類為湖南黑茶(茯茶、千兩茶、黑磚茶、三尖等)、湖北青磚茶、四川藏茶(邊茶)、安徽古黟黑茶(安茶)、雲南黑茶(普洱熟茶)、廣西六堡茶及陝西黑茶(茯茶)。